死亡之穀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交界地帶,有一個“死亡穀”,它南北長225千米,東西寬6~26千米,麵積1408平方幹米,兩側絕崖陡立,險象環生。
1849年,有一支尋找金礦的勘探隊來到這裏,結果幾乎無一生還。後來,又有不少人前去探險,結果也屢屢不得善終。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個被“死神”統治的地方,竟是飛禽走獸的“極樂世界”。據初步統計,那裏繁衍著230多種鳥,19種蛇,17種蜥蜴,1500多頭野驢,還有各種各樣的多如牛毛的昆蟲。
然而,20世紀80年代,一位法國探險家創造了奇跡。這位法國探險家叫克裏斯蒂昂·諾,他騎著自己設計製造的一輛三輪帆車,用了4天時間,獨自穿越這條荒無人煙的“死穀”,為世人闖出了一條穿越“死穀”的路。但在旅途上,他曆盡了艱辛,僅帆車輪胎就爆裂過18次。
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俄羅斯勘察加半島克羅諾基自然保護區,也有個世界著名的死亡穀。穀中地形複雜,深坑遍布,溝壑交錯,到處都是動物和飛禽的屍骨。進入穀中的人獸,很少有生還者,僅記錄在案的死亡者就有20多人。根據這些人和獸死亡時的姿態可以斷定,他們大多都是突然死亡的。那麼他們的死因何在呢?
前蘇聯科學家曾多次冒險深入這個凶險之地進行考察,但未能最終找到致人(獸)死命的原因。有人認為可能與硫化氫和二氧化碳有關。另一些人反對這種看法。他們指出這兩種氣體雖然可以致命,但它們不是劇毒氣體,作用過程緩慢,動物致死前有可能逃離危險區。他們認為,可能是烈性毒劑氫氰酸和它的派生物所為。而這又無法解釋為什麼距死亡穀不遠的一個小山村的居民卻能安然無恙,要知道有毒氣體是能夠揮發並隨風飄散的。
在我國的雲南省騰衝縣,也有個死亡穀。騰衝在曆史上曾有過火山爆發,至今留有不少泄氣孔,個別泄氣孔泄的是毒氣。在騰衝縣的迪石鄉有個土塘子,表麵上不見異常,但卻能散發無味無色的毒氣,而且毒性很大。人們常常可以看見天上的飛禽飛臨土塘子上方後墜地身亡的景象,有時連二三千克重的野鴨子也不能幸免。
此外,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維爾諾湖附近也有兩個死亡穀,但它們隻對動物有危害,而不傷及人類。
世界最壯觀的江潮
受太陽、月球引力的影響和地球自轉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會出現江潮暴漲現象。如恒河支流胡格利河的江潮前進速度每小時達到27千米,沿河上湧110千米;湄公河下遊的江潮潮差有時高達14米;亞馬孫河北航道的河口寬16千米,這裏江潮的湧水量是世界所有江潮中最大的。但它們都不如我國的錢塘江潮著名,錢塘江潮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江潮。
錢塘江潮,出現在我國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入海處附近,因屬海寧市,所以又叫海寧潮。錢塘江潮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前後最為壯觀。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有“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感歎。來潮前,遠處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不一會兒,變成一條銀帶,並伴隨著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轉瞬之間,銀帶變成一堵高牆,咆哮奔騰,後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以排山倒海之勢呼嘯而來。據測量,潮湧的最大速度約為每小時24千米,潮頭高度可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波浪激蕩之聲方圓20千米之內均能聽見,不愧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江潮。
關於錢塘江潮的形成原因,占代的人們由於認知水平的限製,無法作出科學解釋,隻能牽強附會地用神話傳說來作解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越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準備複國。事被伍子胥發覺,屢勸吳王殺勾踐,但吳王聽信太宰嚭的讒言,反而賜劍讓伍子胥自刎,並把他的屍體投入江中。伍子胥死後發怒而掀起了錢塘江潮。
傳說畢竟是傳說,其實,潮汐是一種自然現象。潮水的漲落是海水受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日,地球同太陽、月球的位置,差不多成為一條直線,月球和太陽對地球上海水的引潮力就特別強,形成大潮。那麼,錢塘江潮為什麼比別處的江潮更壯觀呢?原來,錢塘江入海口的杭州灣呈喇叭形,外寬內窄。漲潮時,海水從寬達100千米的江口湧入,當進入窄道(最窄處約3千米)時,水麵便迅速升高,成為湧潮。而此時,錢塘江水因受潮水阻擋而排泄不出,更助長了水位的抬升。此外,錢塘江口還橫亙著一條巨大的沙壩,潮水受它的阻擋,速度減慢,而後麵的潮水又迅速湧來,一浪高過一浪,不斷疊加,使潮頭越來越高。而且,在秋分前後,這一帶還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這也助長了潮水的勢頭。這也是秋分潮比春分潮(此時盛吹的西北風,減弱了潮勢)更加壯觀的原因。
錢塘江湧潮的動力極大,據1968年一次大潮實測,湧潮流速達12米/秒,潮頭高25米,具有極大的破壞力。1953年的一次大潮中,潮水湧上高出江麵8米的石塘,將1500千克重的“鎮海鐵牛”推移了10多米。1971年8月12日的一次大潮中,蕭山九號壩附近30多塊各重1600千克的混凝土塊體,被潮流衝到二三百米遠的上遊。
瀑布奇觀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描繪瀑布奇觀的一首千古絕唱。千百年來,壯觀美麗的瀑布以其動人的風姿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是人們最喜愛的自然景觀之一。
全世界的瀑布大約有幾千個,從高度和寬度的對比來說,可以分為高瀑布和寬瀑布兩種。其中落差超過100米的有131個,超過500米的有14個。人們一般把莫西奧圖尼亞瀑布、伊瓜蘇瀑布、安赫爾瀑布和尼亞加拉瀑布並稱為世界四大瀑布。
在非洲讚比亞和津巴布韋交界處的非洲南部最大的河流讚比西河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大瀑布——莫西奧圖尼亞瀑布。“莫西奧圖尼亞”是當地非洲人給大瀑布取的名字,意思是:聲若雷鳴的雨霧。整個瀑布呈“之”字形,綿延97千米,其主瀑布寬1690米,落差122米。瀑布下麵穀底,是個深潭。當每秒幾千立方米的水,從100多米的空中落入深潭中時,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十幾千米以外都能聽得見,它所激起的浪花和水霧非常濃密,被風吹揚到幾百米高空,甚至把瀑布完全遮蓋起來。關於這奇妙的景象在當地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瀑布的深潭下麵,有一群如花似玉的漂亮姑娘,她們日日夜夜敲擊非洲的金鼓,這鼓聲就是人們日日夜夜聽到的瀑布發出的轟鳴聲。姑娘們總是一麵擊鼓,一麵跳舞,歡快的舞步濺起了千姿百態的水花,於是就有了蒙蒙的雨霧。
經考察,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形成的原因在於,該地屬東非裂穀帶的一部分,由於火山噴發,熔岩四溢,阻塞河道,讚比西河從熔岩形成的坎上傾瀉而下,於是形成了這龐大的瀑布。
南美洲是盛產瀑布的地方。世界上最寬的伊瓜蘇瀑布就位於巴西和阿根廷兩國交界處的伊瓜蘇河下遊。
當伊瓜蘇河從巴西高原的輝綠岩懸崖陡落入巴拉娜峽穀時,形成275股大小瀑布,組成“係列式”瀑布奇景。其中最大的一個瀑布群叫“鬼喉瀑”,位於河的正中,其南北兩翼各有一個小的瀑布群,分別位於巴西和阿根廷境內。雨季時,河水增大,大小飛流又合而為一,“會師”成大瀑布,連成一道寬達35~4千米,落差達60~82米的馬蹄形大瀑布。其雷鳴般的跌落聲遠及周圍25千米,濺起的珠簾般的霧幕高達30~150米,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無數光怪陸離的彩虹,蔚為壯觀。其瑰麗的景色被譽為南美洲第一奇觀。
“伊瓜蘇”一詞是當地土著居民瓜拉尼人的語言,意思是“大水”。關於伊瓜蘇瀑布,在瓜拉尼人中有一個傳說:古代一位酋長的女兒愛上了一位聰明英俊的青年,但酋長嫌這青年家境貧寒,不同意把女兒嫁給他。酋長的女兒萬般努力仍不獲準,於是揮淚投進伊瓜蘇河,以示對愛情的矢誌不渝。她灑下的眼淚頓時化做滔滔洪水,直瀉而下,成為終年飛流的瀑布。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也位於南美洲,它就是委內瑞拉境內卡爾奧河支流上的安赫爾瀑布。安赫爾瀑布之水分兩級跌落。瀑布第一級連續墜落的垂直距離達到807米,這以後它順著一層層的山坡繼續奔流,又形成了172米的第二級瀑布,上下的總落差竟達到979米。
安赫爾瀑布隱藏在峽穀的密林中,陸地上根本無路可通,因此長期以來一直不為人所知。美國飛行員吉姆·安赫爾在1937年10月9日的一次飛行中因飛機失事墜機而偶然發現了它,這個世界最高的大瀑布從此也就以安赫爾的名字命名,以紀念這位發現者。
神秘的的的喀喀湖
在南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交界處的安第斯山區,有一個世界聞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它的麵積約803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100米,最深的地方達304米,湖麵海拔381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
的的喀喀湖是個構造湖,在第三紀時,它和安第斯山脈是同時誕生的。當安第斯山脈這個巨大的山係隆起時,局部的地殼發生斷裂下陷,的的喀喀湖的湖盆就在這個規模龐大的構造盆地中。如今,這裏的地殼仍在活動中,的的喀喀湖也隨之發生細微的變化。
世界上有很多高山湖都是鹹水湖,的的喀喀湖周圍也分布著許多鹽漬凹地,可是它的湖水卻是淡水。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的的喀喀湖的湖水主要是來自附近的雪水,水溫也因此很低。
“的的喀喀”,印第安阿伊馬拉語的意思是“野貓石”。在湖中有兩個突起在水麵上的孤島,島上的岩石紋理很像野貓,據說的的喀喀湖便因此而得名。
的的喀喀湖地區是印第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湖中的太陽島和月亮島上至今還保存著被印第安人視為聖跡的金字塔和宮殿、廟宇等古建築。12世紀時,這裏曾建立了一個聲名煊赫、具有相當文明程度的帝國。在傳說中,的的喀喀湖中的太陽島和月亮島就是印加帝國的締造者曼科卡帕克父母的化身,是用金銀凝結成的。在湖東南21千米處的蒂亞瓦納科還保留著很多古跡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是“雨神”維提科恰的石塑像和用一塊巨石雕鑿的太陽門(高34米,寬45米,厚05米,重約1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