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的喀喀湖區還生存著大量野生動植物,其中有一種世界上罕見的大青蛙,每隻重300多克,膚色大多是淺灰色、綠色和黑色,它們喜歡潛伏在湖底,估計約有上千萬隻。
不沉的死海
死海位於阿拉伯半島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裂穀中,南北長80千米,東西寬5~18千米,平均深度為146米,最深的地方達395米。死海的水麵比海平麵低392米,是世界上陸地最低的地方。死海湖水的含鹽度為一般海水的9倍,表層湖水的含鹽度高達25%,深層湖水達30%。死海中的全部食鹽,足夠100億人吃上800年。在含鹽度如此高的水中,幾乎沒有任何生物能夠生存,甚至連湖的四周也長不出樹木花草,死海便因此而得名。
由於死海的含鹽度高,鹽水的密度很大,人在水中甚至不會下沉。關於死海的這種特性,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故事。
公元70年,羅馬軍隊攻打耶路撒冷城,攻到死海附近時,統帥狄杜下令將戰俘投到耶路撒冷城東邊的死海裏淹死。不料,這些俘虜投入水裏以後,竟自己浮了起來,並被風浪送回岸上。執執行死刑的軍官將情況報告給狄杜,狄杜大怒,以為是軍官說謊,就親自去湖邊監督行刑。當被繩索捆綁的戰俘再次被投入水中後,他們很快又浮出水麵,有的還在水麵上翻身坐起來。看到這情形,狄杜以為是神靈在保佑他們,便不敢再堅持處死戰俘,而下令赦免並釋放這些戰俘。
那麼死海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原來,這裏是著名的東非大裂穀的尖端最低處。在遠古時代,由於劇烈的地殼運動,一部分海水被圍在這個穀地中,再經過幹熱氣候的強烈蒸發,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海水越來越少,鹽分越來越多,終於形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大鹽水湖。
死海周圍,多是不毛之地,可是在離死海西岸不遠的地方,卻有一片植物繁茂的綠地——著名的隱基底綠洲。隱基底自古以來便是一個生機勃勃、草木繁盛的地方,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在一片寸草不生的荒蕪之地,隱基底不啻是一個世外桃源。
世界最深的湖
在幾千萬年之前,強烈的地殼斷裂活動,使西伯利亞高原南部形成了一條狹長的穀地,兩側壁立著1000多米高的懸崖斷壁,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裂穀型湖泊的代表——貝加爾湖就這樣誕生了。“貝加爾”一詞源於布裏亞特語,意思是“天然之海”。據考證,我國漢代著名的“蘇武牧羊”即在此處。
貝加爾湖湖形狹長,湖長636千米,平均寬度48千米,麵積315萬平方千米。湖麵海拔456米,平均深度730米,最深處達1620米,為世界湖泊的最深紀錄。雖然貝加爾湖的麵積僅居世界第八位,但由於深度大,蓄水量多達23000立方千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總和,比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多一倍,比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多6倍。約占世界地表淡水總量的1/10,稱得上是世界最大的淡水庫。其蓄水量甚至超過了麵積是它30多倍的波羅的海。那麼,這麼多的湖水來自哪裏?據統計,注入貝加爾湖的河流大大小小共有336條,其中湖南的色楞格河獨占入湖總水量的一半以上;而從貝加爾湖流出去的河流卻隻有湖西南的安加拉河一條,而且其每年排出的水量隻是貝加爾湖總蓄水量的1/400。
貝加爾湖大量的湖水對湖濱的大陸性氣候起著明顯的調節作用,加之光照充足,所以湖區晝夜溫差小,年內季節溫差也小,冬暖夏涼。最熱月、最冷月、結冰期、化冰期都比周圍地區推遲一個月。冬天,湖麵結冰,放出潛熱,減輕了周圍地區嚴冬的酷寒;夏初湖水解凍,又大量吸熱,降低了沿岸地區的炎熱程度,湖濱比周圍地區溫度要低6℃。但湖水本身卻永遠是冷的,甚至在最暖和的季節裏,湖麵水溫也總在7℃~9℃。
貝加爾湖湖水還異常清澈,其能見度在世界湖泊中居首位。當春天來臨,覆蓋在湖麵上的冰雪消融後,在湖麵上可清晰地看到擲入湖中40米深處的白色圓板。原因在哪裏呢?
貝加爾湖湖水的特點是含鹽少,平均每千克湖水僅含100毫克鹽,所以,使用此湖水的鍋爐,幾乎不會殘留水垢。盡管每年都有大量泥沙經由眾多河流流入貝加爾湖,但湖水仍能保持清澈。因為湖水中有大量的浮遊生物,它們能夠消化水中的礦物質和有機物質,並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放出大量的氧。氧的活性極強,一年內可分解湖水中3/4的各種有機物。由於浮遊生物——矽藻類的新陳代謝作用,貝加爾湖湖水的含矽率僅為流入河水的20%左右。如果沒有這種生物濾清作用,隻要經過60年的時間,湖水的含矽率就會與流入河水的含矽率相同。另外,湖水中生存有大量體長約為15毫米的小甲殼蟲,這些小動物的新陳代謝活動也起了生物濾清作用。這樣,一年內可濾清50米深的表層水的1/3。
雖然貝加爾湖湖水又清又淡,但是這裏卻生活著許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海螺、海豹、龍蝦、海綿等。在世界上的淡水湖中,隻有貝加爾湖裏能見到那種1米多高的海綿。海綿在湖底長成濃密的“叢林”,數不清的外形奇特的“貝加爾龍蝦”就躲在密密的“叢林”裏生存繁衍。著名的“貝加爾沙魚”是一種玫瑰色半透明的深水小魚,鰭像大蝴蝶的翅膀,身體的骨骼清晰可見。它沒有魚鱗,不產卵,而直接由大沙魚胎生,母魚產後很快就死去。這種沙魚僅僅產在貝加爾湖,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尋不到它的蹤跡。還有一種奧木爾魚,它幾乎與海洋裏的鮭魚一模一樣。
據統計,貝加爾湖中共有600種植物和1200種動物,其中約有64%為該湖所特有的。而另外一些生物,有很多在西伯利亞的其他江河湖泊中都找不到,隻有到相隔萬裏的熱帶或亞熱帶的個別地方,才能發現它們的同種或近親;要不然,就要到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的地層裏,才能發掘到它們的化石。例如,貝加爾湖中有一種蘚蟲類動物,它的近親卻生活在印度的湖泊裏;有一種水蛭,除貝加爾湖外,隻在中國南方的湖泊裏才能見得到;還有一種蛤子,除貝加爾湖外,隻生存在巴爾幹半島的奧克裏德湖裏。
所有這些,使貝加爾這個神秘之湖成為一個誘人的自然奇觀。
世界上最圓的湖
在非洲西部的加納共和國,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天然湖泊——波森維湖。這個湖泊外形非常之圓,仿佛是用圓規畫出來的一般,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圓的湖。湖內四周向中心陡下,中心點最深達70多米。湖麵直徑7000米,水平如鏡,潔淨晶瑩,景色宜人。人們在欣賞它的美景之後,心中常常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這是人工開鑿的圓湖,還是大自然的神奇傑作?為什麼它圓得如此神奇,又陡得恰到好處?
用人工挖這麼大一個圓湖是不可能的,誰會興師動眾挖掘這樣一個人工湖呢?何況7000米直徑的一個大圓,就是現代的科學技術水平,也不能保證這個圓周上不出凸邊。難道是火山噴發留下來的火山口?地質學家通過考察,發現這一地區在地質史上從來就沒有過火山活動的記錄。
是構造湖嗎?也不像,因為構造湖是地殼構造運動引起斷裂、凹陷,形成裂穀、窪地,積水而成,其特征是深度大、岸坡陡、湖形常呈帶狀。波森維湖顯然也不屬此類。
科學家們隻好假設,圓湖是在地球沒有大氣層保護的原始階段,隕石墜地爆炸形成的。那麼要炸成這個圓湖,墜落的隕石要多大呢?根據計算,它的直徑起碼得3千米,飛行速度要達到每秒20千米,才有可能炸出這麼大的坑。事實上,地球上至今還沒有發現過如此巨大的隕石。據目前世界上已有的記載,人類發現的最大隕石,是1976年吉林隕石雨中最大的一塊。這塊隕石重1700千克,它墜落到地球上,才炸出一個直徑2米多、深3米的小坑。
看來,圓圓的波森維湖不但是一個獨特的自然奇觀,也是一個難解的自然之謎。
地質奇觀瀝青湖
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的特立尼達島最南端的拉布裏亞,有一個麵積036平方千米的奇特的湖泊,讓人驚訝的是這個湖泊中裝的不是水,而是天然的瀝青。湖麵看上去黑糊糊的,幹硬的瀝青凝固成各種形狀。有的像活蹦亂跳的小動物,有的像當地常見的巨型仙人掌,有的像放大了的盆景,等等。這些奇特的造型,更為瀝青湖增加了一種神秘感。
據說,瀝青湖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沃爾特·雷利的英國探險家發現的。1595年,他乘船航行到特立尼達島南海岸時,發現從岸邊沙地裏流出一種黑色的物質。當他把這種物質塗抹在船體裂縫上後,發現它起到了良好的防水滲漏作用。他高興萬分,便將這一發現記在航海日記裏。從此歐洲人知道了這裏有個儲量巨大的瀝青湖,並在19世紀以後對它進行了掠奪性開發。其實,早在這之前許多年,當地印第安人就發現了瀝青的妙用。前些年,考古學家在當地發掘出一座被掩埋在地下的村莊,研究後發現居住在這裏的印第安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用瀝青生火取暖。應該說他們才是瀝青湖最早的發現者,而沃爾特·雷利隻不過是最早對瀝青湖進行文字記載的人。
雖然經過多年開采,可瀝青湖的湖麵幾乎沒有降低,在湖中心仍在源源不斷地湧出黏稠的瀝青。為什麼會這樣呢?
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對該湖進行了更深入的考察。現已查明,該湖的形成是由於遠古時代的地殼變動,造成岩層破裂,於是地下石油和天然氣湧溢而出,長期與泥沙等物化合而形成瀝青,後來在海床上逐漸堆積和硬化。之後地殼運動使其上升到地球表麵,形成今天的瀝青湖。瀝青湖最深處約83米,蘊藏量為12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瀝青儲藏地。
奇湖怪泊
有人把湖泊比做鑲嵌在大地上的明珠。全世界湖泊總麵積約250萬平方千米。最大的湖泊黑海,浩瀚如海洋,人們以“海”名之;最小的湖泊麵積還不到1平方千米。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湖泊中,有一些特殊的“另類”,我們稱其為“奇湖怪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