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在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是世界第三大洋,總麵積約74917萬平方千米,約為海洋總麵積的1/5。它的平均深度約為3897米,最深為爪哇海溝7729米。它的北部是封閉的,南段敞開。西南繞好望角,與大西洋相通,東部通過馬六甲海峽和其他許多水道,可流入太平洋。西北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通往地中海。因為它的大部分地區在熱帶,所以往往也被稱為熱帶的洋。
與此同時,印度洋還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大洋。早在13億年前,北大西洋就從一個很窄的內海開裂擴大,它的東部與古地中海相通,西部與古太平洋相通,那時,南美洲與北美洲還是彼此分開的。隨後南方古陸開始分裂,南美洲與非洲分開,兩塊大陸開裂漂移形成海洋,但與北大西洋並未貫通,海水從南麵進出,形成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一個大海盆。南方古陸的東半部也開始破碎分開,使非洲同澳大利亞、印度、南極洲分開,於是就在這兩者之間出現了最原始的印度洋。
在這個美麗的大洋上,有許多明珠般璀璨的島嶼。最為著名的塞舌爾群島由92個島嶼組成,在這裏一年隻有兩個季節——熱季和涼季,沒有冬天。這裏是一座龐大的天然植物園,有500多種植物,其中的80多種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而且每一個小島都有自己的特點,阿爾達布拉島也是著名的龜島,島上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大海龜;弗雷加特島是一個“昆蟲的世界”;孔森島是“鳥雀天堂”;伊格小島盛產各種色彩斑斕的貝殼。塞舌爾的國寶是一種叫海椰子的奇異水果,外國遊客若想帶出境還需持有當地政府的許可證才可以呢。
除此以外,印度洋西北部的波斯灣地區還是世界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在這裏有著名的石油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它位於波斯灣口,在印度洋航線上占有重要地位,每年約有3萬多艘油輪從這裏通過。由於波斯灣地區出口石油總量90%從此海峽運出,因而西方國家就把波斯灣看作是他們的油庫,把霍爾木茲海峽看成是油庫的總閥門。
北冰洋
在好幾個世紀以前,人們一直想在北極中央地區尋找出一塊大陸,有人甚至把一層廣闊而又平坦的冰原,錯認為土地。到了19世紀末期,科學家們才確定了北極中央並沒有陸地。也就是說,在地球的最北部,以北極為中心的周圍地區,是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就是北冰洋。北冰洋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意思為正對大熊星座(即北鬥七星)的海洋。1650年,荷蘭探險家W巴倫支,把它劃為獨立大洋,叫大北洋。1845年,在英國倫敦地理學會上,北冰洋的名字被正式命名。
位於北極圈內的北冰洋,處於地球的最北端,被歐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環抱著,有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它是世界上最小、最淺的大洋,麵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10,僅占世界大洋麵積的36%;體積約1698萬立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約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1/3,最大深度也隻有5449米。因此,北冰洋又被稱為北極海。
在那個寒冷的冰雪世界裏,北冰洋的平均水溫隻有-17℃。洋麵上有常年不化的冰層,厚度在2~4米,北極點附近冰層可厚達30米。越是中央地區,冰層越是厚實堅固,汽車可以在上麵行駛,甚至連飛機也可以在上麵降落。冬季的時候有80%的洋麵被冰封住,就是在夏季,也有一多半的洋麵被冰霸占。現在,你該知道那是一個多麼寒冷的海洋了吧!
這一切造就了北冰洋成為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裏冰封,覆蓋於洋麵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就成了這裏常見的景象。每當這裏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漂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威脅。
寒冷造就北冰洋成為世界上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之一,由於位於地球的最北部,每年都會有獨特的極晝與極夜現象出現。這裏第一大奇觀就是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隻有白晝而無黑夜。第二大奇觀是五顏六色的極光像突然升起的節日煙火,一下照亮半邊天;它時而如舞在半空的彩條,時而像掛在天際的花幕,時而如探照燈一樣直射蒼穹,這也是在別處任何地方都欣賞不到的奇異美景。
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情況下,還生活著人類——愛斯基摩人又叫因紐特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和居住在這裏,至少有4000多年的曆史。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他們過著一種沒有文字、沒有貨幣,卻是自由自在、自給自足的生活。隨著時代的推移,因紐特人已經開始接受現代文明,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洋
在海洋學上關於海洋,及海和洋是有著清楚的含義和區分的。海洋是地球上廣大連續的鹹水水體的總稱。洋是這水體的主體部分,約占海洋麵積的89%。大洋的麵積遼闊,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由於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溫和鹽度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係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高,水中的雜質很少。前麵我們已經提過,一般認為全世界共有4個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這些蔚藍色的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古老的海洋,是泛大洋演化發展的結果。大西洋、印度洋是年輕的新生的海洋,大西洋形成到現在這樣的麵貌,隻有五六千萬年的曆史,而印度洋的形成,年齡更小一些。直至今日,隨著地球深部的運動,大陸海洋仍在不斷地變化之中。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在我們的大洋家族中又有了新成員。它就是——南極洋,又名南大洋或南冰洋,就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人們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極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第五大洋。
南大洋在地球上有著非常特殊的位置。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很重要的關係,南大洋的北界為南極幅合帶——水溫、鹽度急劇變化的界限,位於南緯48°~62°之間,這條線也是南大洋冰緣平均分布的界線。重要的是,南大洋的麵積約為75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而沒有被任何大陸分割的大洋。它具有獨特的水文特征,不但生物量豐富,而且對全球的氣候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在這個美麗的大洋上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其中有最為出名的打洞專家——威德爾海豹。它棲息於南大洋冰區和冰緣附近,是位名副其實的打孔巨匠。因為威德爾海豹需要不斷浮出水麵進行呼吸,每次間隔時間為10~20分鍾,最長可達70分鍾。於是冰洞就成了它進出海洋、呼吸和進行活動的門戶。但在打洞的過程中,它的嘴磨破了,鮮血染紅了冰洞內外;它的牙齒磨短了,磨掉了,再也不能進食,也無法同它的勁敵進行搏鬥了。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本來可以活20多年的威德爾海豹一般隻能活8~10年,有的甚至隻活4~5年就喪生了。更嚴重的是,有的威德爾海豹還沒有鑽出洞口,就因缺氧和體力耗盡而死亡。
太平洋
太平洋名字的來曆有著一段古老的故事。給它起名的,是曾經率領船隊為人類第一次闖開環繞地球航行道路的葡萄牙航海家費爾南多·麥哲倫。
1519年9月20日,因受政府迫害逃到西班牙的麥哲倫率領由5隻船組成的西班牙船隊,從聖盧卡港出發,沿非洲西海岸經過加那利群島和佛得角群島,利用赤道洋流和東北信風橫渡大西洋。當時,人們正在爭論“地圓說”。10年前,麥哲倫曾率船隊繞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而到達菲律賓的棉蘭老島。這次,麥哲倫探索著闖出一條從相反的方向到達遠東的航行。
這是一條沒有人航行過的航路,困難無法形容。“維多利亞”號觸礁,“聖地亞哥”號沉沒。麥哲倫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終於在1520年10月21日發現了一條看來很有希望的水道。但這裏的氣候十分惡劣。他們戰風鬥浪28天,經受了510多千米難以忍受的航程,才算闖出這條被後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的航道。穿過麥哲倫海峽,眼前茫茫一片的大海煙波浩渺、風平浪靜,燦爛的陽光映照著天空,絢麗多彩,一派寧靜太平景象。百感交集的麥哲倫於是在海圖上把眼前的這塊洋麵標名為“太平洋”。
說來也巧,在太平洋航行的3個月,居然一次也未遇到暴風和巨浪的襲擊,一路順風,終於在1521年3月28日船隊駛抵菲律賓棉蘭老島,而“太平洋”的名稱也為世界所公認。
太平洋在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美洲之間,東西寬處約19000多千米,南北最長約16000多千米,麵積約達18億平方千米,占全球麵積的35%,占整個世界海洋總麵積的50%,超過了世界陸地麵積的總和。它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島嶼、珊瑚礁最多的海洋。它的平均深度約為4028米,最大深度為馬裏亞納海溝,最深達11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除此之外,太平洋還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大洋和有“太平洋火圈”之稱的大洋。它的海麵平均水溫達到19℃,而全世界海洋平均溫度僅為175℃。它的水溫比大西洋高出整整2℃,這當然可以歸結為:由於白令海峽很窄,阻礙了北冰洋寒冷的水流入,而太平洋的熱帶海麵寬廣,儲存的熱量大。所以,不僅它的溫度高而且在這裏生成的台風也多,約占世界台風總數的70%。另外,全球約85%的活火山和約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區。太平洋東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係和太平洋西緣的花彩狀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帶,活火山多達370多座,地震頻繁。所以它有“太平洋火圈”的稱謂可是一點也不為過。
大西洋
大西洋位於直布羅陀以西,原名叫“西方大洋”。它的英文(Atlantic)一詞,是根據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阿特拉斯(Atlas)的名字來的。希臘史詩《奧德賽》中,普羅米修斯因盜取天火給人間而犯了天條,株連到他的兄弟阿特拉斯。眾神之王宙斯強令阿特拉斯支撐石柱使天地分開,於是阿特拉斯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最初希臘人以阿特拉斯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土地,後因傳說阿特拉斯住在遙遠的地方,人們認為一望無際的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的棲身地,因此就有了大西洋這個稱謂。
大西洋位於歐洲、非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整個輪廓略呈“S”形,年齡距今隻有約一億年。它南接南極洲;北以挪威最北端—冰島—格陵蘭島南端一戴維斯海峽南邊—拉布拉多半島的伯韋爾港與北冰洋分界;西南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大西洋的平均深度約為3627米,最大深度約為9219米,大多分布在波多黎各島北方的波多黎各海溝中。它的麵積約為93363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洋,約占海洋總麵積的254%,是太平洋麵積的一半。但是,現在它正在拚命擴張,把兩岸裂開,說不定在遙遠的將來,後來居上的大西洋,它的寬度會趕上或超過太平洋。
在這個美麗的大洋中還曾經一度流傳著這樣的傳說:一個消失了的神秘文明——亞特蘭蒂斯帝國。一片傳說中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被稱作大西洲。到現今為止,還未有人能證實它的存在。最早的描述出現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文章裏。據他所言,在9000年前,當時亞特蘭蒂斯正要與雅典展開一場大戰,沒想到亞特蘭蒂斯卻突然遭遇地震和水災,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沉沒海底,消失得無影無蹤,柏拉圖認為,大西洲沉沒的地點就在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對於亞特蘭蒂斯的所在位置現在還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主要傾向於在地中海西端,也就是在大西洋,因為大西洋底曾經發現過遺跡,而且對鰻魚的洄遊和馬尾藻海的一些情況來猜測,的確有可能是亞特蘭蒂斯所在,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能解釋的問題。
但無論結果如何,今天大西洋的周圍幾乎都是世界上各大洲最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凡是與它有關的航海業、海底采礦業、漁業、海上航運業等都非常發達。這中間尤其突出的是它的航運業,由於大西洋與北冰洋的聯係,比其他大洋都方便,有多條航道相連通,並且擁有多條國際航線,便於聯係歐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國家,所以使它的貨運量居各大洋第一位,這是其他大洋所無法比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