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是當之無愧的甲殼類動物。它的軀體由頭部、胸部和腹部構成,頭部常與胸部合稱頭胸部。螃蟹體外有一層外殼用以保護身體,它們大多數生活在水中,以腮或皮膚表麵進行呼吸。蟹的腹部縮藏在胸部下麵(雄窄雌寬),通常稱為臍。在熱帶沿海棲息著一種怪蟹,它的雙眼長在長柄頂端,一旦發現危險,便把眼柄橫折人殼前端的凹槽,迅速逃入洞穴內。這種蟹雌雄形態各異,雄蟹的大螯一大一小,雌蟹的兩螯一般大小。兩隻雄招潮蟹常常為爭奪雌蟹或洞穴而發生搏鬥,這樣的搏鬥常會持續到其中一隻失去一大螯逃走為止。

各種各樣的蝦類也屬於甲殼類動物。比如說對蝦、磷蝦和龍蝦。

對蝦具有超常的深潛能力,它們可以下潛至6300米左右的深海中,而人類依靠水下呼吸器最深也隻能下潛約至133米;磷蝦很小,長僅4~6厘米,隻有極少數才能長到1千克。它的外表呈金黃色,體內有微紅色的球形發光器。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成群的磷蝦在受驚嚇而急速逃竄時,能散發出一種美麗的藍色磷光,磷蝦也因此而得名。在深藍的大海裏,磷蝦就像陸上的“螢火蟲”一樣絢麗;龍蝦是現知蝦類中最大的一類,龍蝦體表披一層光滑的堅硬外殼,體色呈淡青色或淡紅色。體長約40厘米,體重可達1千克左右。龍蝦的頭胸甲背麵前部有4條脊突,居中的麗條比較長和粗,從額角向後伸延;另兩條較短小,從眼後棘向後延伸。這4條脊突是該蝦與淡水螯蝦區別的顯著特征。

魚類

你是否曾經幻想過自己也像魚兒一樣,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泳,它們是那麼的輕鬆自如、姿態優美,令人羨慕不已。可是“魚”這種動物,你對它了解的到底有多少呢?

魚類的身體一般分頭、軀幹和尾三部分。它們用鰓呼吸,用鰭保持身體平衡及變化行進方向。魚類的鰭可以維持它們在水中的平衡、方向、減速,就像飛機尾翼一樣。有的魚身上有很多鰭,但每個鰭的作用都不一樣。大多數魚體表有鱗,皮膚可以分泌黏液,有的魚還具有毒腺,是攻擊和防衛的武器。

魚類的生存空間比其他動物大得多,因為地球上大約70%的地方是水。從浩瀚的大洋到涓細的溪流,隻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魚類的存在。魚類是依靠鰓來呼吸的唯一物種,這也是最簡單的判斷一種動物是不是魚的方法。但有一個例外,非洲的肺魚是從空氣中得到所需要的大部分氧氣。目前已知魚類達18000多種,有的色彩斑斕,有的醜陋齷齪,它們構成了五彩繽紛、生機勃勃的水下世界。

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海域,至今還生活著一種身體半透明的小動物,因為首先在我國文昌縣發現,所以叫它文昌魚。達爾文曾把這稱為“最偉大的發現”,因為它“提供了揭示脊椎動物的鑰匙”。事實上,文昌魚並不是真正的魚,它沒有脊椎骨,隻有一條縱貫全身的脊索作為支撐身體的支柱,這種支柱是脊椎的先驅。在它以後發展起來的動物,像魚啊、鳥啊、獸啊,以至於人都是脊椎動物。這些脊椎動物的器官和機能有千差萬別,但脊椎的構造基本相同。

鮭魚也叫大馬哈魚,是一種以其鮮美的味道而出名的魚。鮭魚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它在廣闊的海洋中生活數年後,長成長約1米的成魚,然後就逆流而上,不顧一切地向它出生的河川遊去,然後在那裏繁衍直至死亡。

彈塗魚,是一種非常奇特的魚類,長得像小泥鰍,長5~9厘米,體側扁,無鱗,淡褐色的頭上有斑點,簇簇如星。它可以同時適應水中和陸地上的生活,彈塗魚沒有肺,它們用喉部內那些發達的毛細血管呼吸。

說到海馬,你可能覺得它不是魚,但它的確是一種特殊的魚。大多數動物都是由雌性生育新的生命個體,而海馬家族的新生命卻全部是由海馬爸爸來生育的。人們以為魚在遊泳時,總是頭朝前尾朝後的,但是海馬卻是將身子垂直在水中,頭朝上尾在下做直立遊泳的。這也給海馬的捕食帶來一些不便,但我們不用擔心,海馬忍饑挨餓的本領非常強,往往三四個月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

除了上麵所說的魚類之外,大海裏還有太多形形色色的魚兒在等待我們的發現和探索。

無頜魚

無頜魚是最原始的魚類,頭部沒有頜,口如吸盤,還不能咀嚼食物,主要靠濾食海洋中的生物或微生物(如有些鰻魚,它們都有黏且滑的皮膚,遊泳不是很好。它們的嘴像吸盤,長著許多小牙。它們吸附在其他魚類身上,用牙齒銼肉吃。)身上披著骨質的甲片,頭部頜頭後側的結構還沒有分開,活動十分不方便,在軀幹部沒有胸鰭和腹鰭出現,多數生活在水裏,因為身體像魚形動物,所以被稱為無頜魚類。實際上無頜類是最早的脊椎動物,在進化位置上應該比真正最早的魚類還原始。最早的無頜類出現在早古生代的海洋裏,距今44億年,是當時海洋的霸主。

鰻魚就是無頜魚的一種。它有著像蛇一樣細長的身體,它的全身呈長管狀,上下頜上長著尖銳的牙齒。晴天,風平浪靜,海水透明度大時,它們大多停留在泥質洞穴內,減少取食活動。而當風浪大,水質混濁時,它們才出來四處覓食,尤其在日落黃昏至淩晨這段時間裏更加活躍。關於鰻魚的種類約有600多種,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一般有季節性洄遊。

在鰻魚中,七鰓鰻最為著名,它們沒有鱗片,細長的體型圓圓的,很像鰻魚。七鰓鰻隻有一個鼻孔,位於頭頂兩眼之間,它的眼睛後麵身體兩側各有7個鰓孔,這就是它叫作“七鰓鰻”的原因。七鰓鰻通過帶吸盤的嘴附在別的魚身上,以吸食寄主的血液為生。有時,七鰓鰻在宿主尚未死亡之前就放棄了它並另尋新的受害者;也有的時候,七鰓鰻會一直寄生在這條魚體內直到它血枯身亡為止。

在堪察加半島海域,有一種盲鰻,它是世界上唯一用鼻子呼吸的魚類。盲鰻的雙眼天生長著一層皮膜,但是它的頭部長有感受器,而且全身也長滿了超感覺細胞,能比較正確地判定方向、分辨物體,這對盲鰻的捕食和避敵都大有用處。盲鰻不像七鰓鰻會攻擊活的魚類,而是以魚類的屍體或被網捕到已衰弱的魚類為食。它經常會從食餌的鰓或口腔進入,並將食物整體吃掉。由於盲鰻體表有特殊的腺體,能夠產生厚厚的黏液,所以在遇到敵人時,它就把周圍的海水黏成半透明的一團,並迅速改變自己的體型。在敵人正為這種黏液迷茫時,盲鰻早已趁機逃之夭夭了。

還有一種不會遊泳的洞鰻,它生活在水中卻不會遊泳。在印度洋的馬爾代夫群島水域中,洞鰻就生活在沙窩裏。它的覓食方式是從洞中探出半個身體,張開大口,吞食隨水浮動的浮遊生物或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