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我是指路明燈(1 / 2)

招收進來的學生第一天就被告知不能出算學院的大門,否則會被除名。

這是算學院的第一條規矩,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封閉式教學是不人道的,但是也是最有效的知識傳授手段。

當然,必不可少的教學實踐活動不會缺少,陳淩會帶著他們去戶部、兵部、工部還有官方經營的鐵鹽等地方去實習。不過不是現在。

起碼也要一年以後,現在這些人連基本的數字都還不認識。

阿拉伯數字還沒有傳進大宋,除了陳淩和祖應元,都還不知道阿拉伯數字是什麼。

不能用漢字來教,太麻煩,一個簡單的符號遠比幾個字要實用。

不愧是算學方麵的大儒,祖應元不過是說了一個時辰,他的那幾個老友已經使用的得心應手,頻頻點頭,對這種新穎的符號很感興趣。

不僅書寫起來更方便,而且演算的時候速度也會更快。

至於為什麼叫阿拉伯數字,幾個頭發花白想了半天也沒想起來阿拉伯到底是哪個國家。

阿拉伯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是一塊區域。隻能說在大宋的西邊,比西域還要遠上不少。自己那個師父就是去過那裏,沒有任何的理由。

想問呐你們去找他,反正我是不知道,隻知道他把這些符號一股腦的丟給了我,讓我必須學會。學不會不給吃飯,還經常挨揍。

如果要是再勤奮一點,這點算學知識根本就不在話下。

幾個老頭氣的胡子橫飛,恨不得一巴掌拍死陳淩。

空如寶山而不知珍惜,真是糟蹋了他師父的那身本事。

這是多深奧的學問啊,有機會學居然還偷懶,這種敗家子行徑讓他們羞於為伍。這麼大的一場機緣陳淩這家夥隻是學了些皮毛,而這些皮毛足以讓他們這些算學大家聽力膜拜。

他們隻要一想到這裏就震驚的無以複加,陳淩的師父該是怎麼樣的一個猛人哇。

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知識的人總是很難讓他們坐下來的,別說一個時辰,就是半個時辰都不容易。他們發現坐下來聽祖應元給他們講課並不比耕田容易,畫一個圓圈也不比獵殺一隻野雞簡單。

算學的啟蒙首先要從數字開始,漢字零到十是必須要學會的,不然連外麵的賬本都看不懂。阿拉伯數字當然更要掌握,這是為以後做準備。

一個新興的符號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被世人所接收。讓大宋所有人立刻接受阿拉伯數字是不可能的,即使再方便、再實用的東西也需要時間的驗證。人類的慣性是巨大的,惰性也是巨大的,幾千年來漢字算學口心相傳,讓他們驟然停止,接受一個全新的事物,沒有幾年幾十年的時間不容易做到。

陳淩不急,這就不是能急來的事。

就是祖應元都不得不承認,這種簡單易懂方便實用的符號真要推行起來肯定困難重重。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句後世有名的教育信條放到大宋依然適用。

在白紙上作畫要簡單的多,有了第一顆種子,早晚會播種到大宋的各個角落。

馬成也來了算學院,他爹知道算學院正式開始招收學生之後第一時間把馬成綁了進來,不學是不行的,隻會被打的更狠。

陳淩就是馬成老爹見過的做好的榜樣。

一個原本露著屁股在自家糧店門口傻坐著的少年,此刻已經是堂堂的六品官員,執掌一院了。再也沒有這個更好更勵誌更讓普通人想入非非的案例了。

陳淩可以,馬成沒道理不可以哇。

不就是算學麼,學,花多少錢都要學。

算學院現在的名氣大的很,不說別的,有祖應元在這裏坐鎮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更不要說當今皇帝還時不時的來這裏查看。

這可是能見到皇帝的地方,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能明白,算學院很受重視,能在裏麵待上幾年,出來了最不濟也會衣食無憂。

甚至會和陳淩一樣,踏入官場,成為堂堂的朝廷命官。

讀書的人太多了,考取功名萬裏挑一,誰知道能不能輪到自己?有很多人讀了一輩子的書,別說舉人,連個童生都撈不到,一輩子被人嘲笑。

即使中個舉人老爺又如何,還不是得乖乖的在家等候,十年都不一定有朝廷的任命下來。

但是算學院不一樣,大官做不了,做個小吏、做個九品的小官還是能的。

沒聽陳淩說嘛,到時候他們這些人都會進入到朝廷的各個機構裏麵,這是多少普通人求都求不來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