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友誼和忠誠(2 / 3)

培根對這些看得非常深刻,這是他一生的基本思想,這些思想在他後來撰寫的著作《偉大的複興》一書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要征服大自然、利用大自然,培根個人沒有這麼大的力量,他又得不到廣大群眾齊心協力的支持。所以,培根不惜在一切場合直接呼籲政府,請求國王支持他的事業,幫助他建立實驗工場等。

培根在多次求職碰壁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或者選擇哲學,保持貧困;或者一邊從事律師工作,一邊繼續求職,多方謀求發展。

權衡再三,培根決定把兩者結合起來,先靠法律填飽肚子,再用哲學滋養靈魂。於是,白天,培根是一個能幹的律師;晚上,他是一個哲學研究者。

培根承擔著雙倍的工作與雙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這使他的身體明顯地衰弱下去,幾乎病倒。

為了謀求職位,培根還拜見和寫信給國務秘書弗朗西斯·沃辛漢,最後求助到埃塞克斯伯爵。埃塞克斯以無比的熱情,向女王極力推薦他。

1593年,首席檢察長的位置空缺了,培根提出獲得這個職位的請求。埃塞克斯支持他,同時他分別直接給女王、掌璽大臣、財政大臣寫信懇求,甚至連培根的母親安妮也為培根向博萊請求。可是,伊麗莎白女王以培根過於年輕和缺乏經驗為由拒絕。實際上,培根的父親尼古拉·培根當年任此職時,比培根此時的年齡還小3歲。

女王伊麗莎白知道培根有才華,那她為何不肯提攜他呢?這是因為伊麗莎白為了對付西班牙,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曾要求國會增加津貼比例。培根在國會辯論時,站在民權方麵對此持反對的態度。

培根說:“窮人的地租不是土地所能生產出來的,通常都不可能當即交付那麼多,紳士必須賣掉他們的鍍金器皿,農民則要賣掉他們的鐵壺。”培根認為,“現在要求增加巨額津貼,無疑是在民眾的傷處再紮上一針”。

對此,女王極為憤慨,認為培根冒犯了她。過後,培根承認他“魯莽和直率”,要求女王原諒。

培根還給博萊寫了一封信,其實是有意寫給女王看的。他在信中寫道:

最近在國會的講話,吐露的是我的良心和我對上帝和女王的責任的清償。我的思想假如被人理解錯了,那我自己也有很大的錯,因為我的講話最清楚地說明,我隻管直率地講,隻想滿足自己的良心,而沒有考慮支配這些問題的政治和其他方麵的利益。

最後,培根乞求博萊繼續信任他,並使女王能接受他的“心靈的忠誠和質樸”,“饒恕一切,從而恢複女王陛下的恩寵”。然而,培根承認自己犯的錯誤僅僅是因為魯莽和直率,而不是反對增加津貼行動本身及其所依據的事實,並且他拒絕撤回在國會的講話。對此,女王一直耿耿於懷。

同時,博萊父子又從中挑撥,證實培根的“目無朝廷”,結果女王的不悅之感被煽動成了不息的怒火。

1594年,培根在葛萊公會為慶祝聖誕節舉行的狂歡活動中,又機智地采用了另一種方式,把自己的思想生動地陳述了一番。

培根在自編的話劇中,直接向一個虛擬的“幻想國的王子”發表了6篇演說。其中一個演說,竟直接呼籲王室支持他的事業,培根說:“但願陛下能運用智力中最好的和最純潔的那部分,取得最無邪和最有價值的勝利——征服自然。為達到這個目的,謹向殿下建議做4項主要的事業。”

這4項事業是建立一個最完備、最廣博的圖書館,建設一個大植物園,設立一個陳列室、一個實驗室。建立植物園,以便觀察自然;建立實驗室,為實驗性的研究準備條件。

培根就是這樣狂熱地追求知識複興。這種崇尚知識和實驗的思想,決定了培根的哲學思想與前人是截然不同的。

培根受“遠大濟世抱負”思想的支配,在為人類造福的高尚理想的驅使之下,把一切知識當作研究的領域,並透徹地研究古希臘哲學,立誌改造舊的哲學,創建新的哲學體係。

但是,崇高的理想不是靠短時間的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當培根在科學領域一時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時,他又耐不住清貧和寂寞,羨慕一些人的錦衣玉食的生活,於是又卑躬屈膝地去托人追求官職。

亨利·托馬斯在《大哲學家傳記》中,輯錄了培根的求職信中吹捧女王的一些語句:

陛下會發現,許多比我更受恩寵的人其實是不如我的……

請接受我為您仁慈的寵愛而奉獻的感恩之情。

啊!陛下,我願在您的身旁,永遠為您祝福。

我的君主,您不會允許我對您的恩寵的期待付諸東流……

我願做陛下的一枚棋子,任憑您高貴的手把我擺在何方……

這些近乎哀求的文字,使人難以相信這都是大哲學家培根親手所寫的。

培根一方麵立誌為人類服務,一方麵又不停地尋找向上爬的階梯。他既有宏偉的思想,又有個人享樂的奢望。培根在追求理想與追求世俗享樂的現實生活之間,陷入矛盾的泥淖中難以自拔。

整整12年過去之後,培根謀求職位的努力仍然付諸東流。他甚至寫信威脅姨父博萊,聲稱自己將放棄律師職務,到劍橋去過學者的隱居生活。博萊見信後不為所動,依然冷冰冰地回絕了外甥的請求。

培根的人格是雙重性的,他一方麵誌趣高遠、目標明確,正在逐步成長為工業革命時期的思想巨人,思想界的先驅;另一方麵他又不斷專心致力於個人的奢望,追逐名利,追求世俗的高官厚祿。

在整個都鐸王朝的統治結束之前,培根請求獲得重用的企圖不是被漠然擱置,就是被婉言拒絕,他隻是在1596年受命為女王的私人特別法律顧問。這個官銜雖然名聲不錯,可是並沒有多少實權,經濟上也沒有多少實惠。

事實上,培根與女王發生分歧,隻是在一些具體政策上,他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培根這麼做不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維護王國。因為貧窮正是作亂的原因,為了王國平安,不應該讓百姓更加貧窮。

伏爾泰評價莎士比亞的話,也可以用於評價培根:

他的天才屬於他個人,他的錯誤屬於他的時代。

遭遇仕途和生活的打擊

對培根來說,埃塞克斯伯爵是他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人物之一。埃塞克斯伯爵比培根小5歲,他1581年在劍橋大學畢業後,於1584年年僅17歲時入宮為臣。

1585年,埃塞克斯隨伊麗莎白的寵臣萊斯特伯爵遠征芬蘭,並在祖特芬戰役中立下了功勳。埃塞克斯以英俊著稱,女王伊麗莎白很欣賞他,由此他便成了宮廷裏的新寵臣。培根的哥哥安東尼就在埃塞克斯手下任職。

在伊麗莎白女王當政時期,最高統治核心有兩個勢均力敵的政治集團,一個是以財政大臣博萊父子為首,另一個則以年輕的伯爵埃塞克斯為首。

1591年,當培根再三請求,官位始終得不到升遷之後,他最終明白是自己的姨父和表兄不但不肯幫忙,而且從中作梗。這使培根既悲傷又憤怒。

在一次宮廷舞會上,培根結識了比自己小的埃塞克斯伯爵。他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培根這時正處在雙重的壓力之下:出人頭地、錦衣玉食的世俗願望得不到滿足,思想的升華、哲學問題的思考又很難突破。來自身心兩方麵的挫折,使培根感到不堪重負,一次次的謀職失敗也使他非常痛苦。

培根在這時已徹底明白,在仕途上不能再指望自己的親戚幫忙了,他迫切需要一個有錢有勢的朋友的支持和幫助。這是培根和埃塞克斯結成親密朋友的思想基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友誼的很大一部分是互相利用,在交往中得到各自所需要的東西。

埃塞克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特別需要一位足智多謀的年長者幫助他,在仕途發展中為他出謀劃策。埃塞克斯發現培根聰明過人,所以對他格外器重。很快,兩個人一拍即合,成了莫逆之交。

埃塞克斯關心發明、進步,愛好哲學。培根以他老道的機巧和天生的辯才贏得了伯爵的垂青。培根經常給埃塞克斯提一些有益的建議或忠告。埃塞克斯和培根之間產生了誠摯的友誼。

培根的機智和善辯才能,使他成為了埃塞克斯集團不可缺少的智囊人物。有一天,培根到埃塞克斯的府第做客。培根在詳細地分析了英國當時的政治形勢之後,對埃塞克斯說:“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你完全可以戰勝財政大臣博萊等人。不過你需要更加謙虛謹慎,繼續取得女王的信任,萬萬不可犯一些小的過失,得罪女王。”

埃塞克斯非常自信地說:“我和女王的關係非同一般,這你可以放心。”

培根說:“那就好,我的爵爺。現在是您為國效勞的最佳時機,切莫錯過。”

培根意識到,對埃塞克斯這樣的人物,僅僅靠獻殷勤、肉麻地吹捧是起不到作用的,還必須給予他實質性的、有助於壯大其政治力量的幫助才可以。

培根寫信請哥哥安東尼從國外回來,兄弟兩人密謀建立一個情報站,為埃塞克斯,最終也是為女王提供國外的政治情報,以幫助埃塞克斯在與政敵的鬥爭中獲勝。安東尼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逐漸使埃塞克斯成為一個消息靈通和與國外有重要政治聯係的政治家。

國外的各種情報,通過埃塞克斯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伊麗莎白女王,使英國在與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中如魚得水,英國的霸權地位得到了鞏固,女王的威信也迅速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