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知識的真正意義(2 / 3)

這便是培根計劃的《偉大的複興》的全貌。實際上,最後一部分是未來時代的工作;第四與第五兩個部分,隻寫出了序言;隻有前三個部分是以相當可觀的篇幅闡述出來,其中第二部分真正完成了。因此,後人常把《新工具》以單行本發行,單獨對這本書進行評論和闡述。

《新工具》分為兩卷,是用拉丁文以箴言形式寫成的。此書堂皇的辭令是其所包含的先知式的預言的合宜的表述工具,融彙材料的箴言加深了主要觀念給人以印象,而沒有嚴重幹擾論證的線索。《新工具》無論從它的文體,還是從它所傳達的觀念的重要性來看,都被認作培根最重要的著作。

《新工具》的宗旨,就是要給人類開辟一條與以前完全不同的路,以便人的心靈能夠在事物的本性上行使它所固有的權威。 書中批判了傳統哲學的脫離實際、脫離自然,對人類無補益,同時也傳達了培根的一個主要觀念,即知識的實踐目標。

培根以這樣一段話強調了他的這一觀念:

占有材料不僅是思辨的幸事,而且也是一切操作的力量和人類真正的事業與財富。因為人隻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釋者,因此,他所做的和所了解的,就隻是他在事實上或在思想上對自然過程所見到的那麼多。

他就既不知道什麼,也不能做什麼。因為因果鏈條不會為任何力量解開或弄斷,除非服從自然,自然也不會接受命令。因此,這兩重對象,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便實際地合而為一;而操作失敗正是由於對原因的無知。

在這段論述中,培根對知識的價值與功能提出了最概括、最切要、最偉大的箴言:“知識就是力量!”

具體說來,培根認為知識不是一種純思辨,首先,他認為知識是掌握自然奧秘的有效手段,是通過認識自然而駕馭自然的巨大力量。在培根看來,真正的知識是根據原因得到的知識,知識是由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研究、發現和解釋構成的。培根明確指出,在思考中作為原因的東西,在行動中便構成規則,如果不知道原因,結果也就不能產生。

因此,培根認為“由於形式的發現,他們就可以在思想上得到真理,而在行動上得到自由”。培根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得出了知識與力量合一的思想。

其次,培根認為知識是社會改革的力量。在《新工具》裏,培根指出,野蠻人、文明人的分野是以對知識掌握、運用的程度為標誌的。他還指出,農業的發明是人類的第一次革命,而把科學應用於工業,正是導致人類文明的第二次革命。顯然,培根把知識看作人類文明的基本要素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標誌。

再次,培根認為知識對於文治武功、治國安邦也有著重要的功能。

培根進行了廣泛的曆史考察,尤其是對羅馬曆史,從羅馬皇帝杜糜申始,至既是皇帝又是哲學家的馬庫斯·阿勒留止共6位帝王的顯著政績進行考察,得出結論:隻有在學問淵深的君王官吏的治理之下,才有所謂的至治之世。

最後,培根認為知識是人自我完善的手段。他說:“除了知識和學問而外,塵世上再沒有別的權力,可以在人的心靈及靈魂內,在他們的認識內、想象內、信仰內,建立起王位來。”

培根十分強調知識在對人性完善上的價值與功能,強調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離不開知識。他說:“真理和美的區別,有如印章與它的印痕的區別。因為真理就是道德的善的印章。”

最後,培根還以較多的篇幅闡述了知識在信仰上的價值,論證了“知識是滋養信仰最完善的養料”,提出了“哲學上的淺學膚知使人傾向無神,造詣深了則又複返宗教”。這一論斷是培根神學觀點不徹底性的一個典型表現。但從培根所處的時代來看,它仍具有曆史的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