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幻象”說
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培根依然堅持哲學方麵的研究與著述工作。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培根吃過早飯後,剛要開始寫作,一位朋友便登門造訪。
一進門,朋友就說:“嗨!我的老夥計,別整天光顧著研究學問,你看今天天氣這麼好,咱們到郊外轉一轉。這對你的身體會大有好處的。”
對於朋友的提議,培根不好一口回絕,於是吩咐仆人備好馬車,來到了倫敦的郊外。
看著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致,朋友不禁問培根:“你每天都在研究自然哲學,這自然哲學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呢?”
培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主張的自然哲學是要人們重新與自然界接觸,用新的眼光來觀察、分析客觀事物,並得出規律性的知識,恢複人類對自然界的統治權。”
朋友聽了這話,笑了笑說:“可是,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非常神秘,我看人類是難以破解的。”
然而,培根卻十分堅定地說:“人類肯定能認識大自然,這是早晚的事。現在我們不能很好地認識大自然,是因為我們自己有許多心理障礙影響著我們,它們好似魔障一樣,遮蔽著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不清自然界的真實麵目。”
朋友接著問道:“人們有哪些心理障礙呢?”
培根說:“在我剛出版的著作《偉大的複興》裏,對這個問題做了很詳盡的闡述。”
隨後,兩個人圍繞此話題邊走邊談。
培根認為,人在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種種心理障礙,他把這種心理障礙稱為“幻象”。
培根在撰寫《新工具》時,根據這些心理障礙的不同性質,把幻象分為“種族幻象”、“洞窟幻象”、“市場幻象”、“劇場幻象”。
培根認為,掃除人類認識真理道路上的障礙,不能止於對經院哲學的批判,還必須進一步對人類認識產生謬誤的根源加以分析和揭露,“否則,我們的舊錯誤剛除掉,新錯誤又會由人心的不健康狀態產生出來。如此,我們隻能變化錯誤,卻不能廓清錯誤”。
培根的“幻象”說所論及的不是某一種具體錯誤,而是人類在認識客觀世界時普遍存在的“更為根本、更為深刻的錯誤”。所以說,培根的“幻象”說具有獨創性,是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的一大突破。
培根認為,“種族幻象”是從人的天性中來的。他說:“人的理智就好像是一麵不平的鏡子,由於不規則地接受光線,因而把事物的性質攪混到一塊,使事物的性質受到了歪曲,改變了顏色。”
具體地說,這種幻象的產生,“或者是由於人的精神實體氣質相同,或者是由於它的成見,或者是由於它的狹隘性,或者是由於它的無休止的運動,或者是由一種感情的灌注,或者是由於感官的無力,或者是由於印象產生的方式”。
培根認為,要達到“符合尺度的真理”,就必須剔除這種幻象,其途徑就是科學實驗。
培根認為,“種族幻象”的表現之一就是“先入為主”。他說,人的理智一旦接受了一種意見,就把別的一切都拉來支持這種意見,或者使它們符合這種意見。雖然他在另一方麵可以找到更多的和更有力量的相反的例證,但是對於這些例證他卻加以忽視或輕視,或者用某些區分把它們擺在一邊而加以拒絕。
培根認為這種“先入為主”,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一大障礙。隨後,培根舉了無神論者狄高拉斯否定神靈的例子:
希臘人出海前,往往要向海神禱告,希望得到保佑,平安回來還要還願,並把自己的像掛在廟裏。
有一次,一個人指著畫像問狄高拉斯:“你還認為向海神禱告是愚昧的嗎?”
狄高拉斯回答說:“是的。出海前祈求神靈保佑,而後被淹死的人,他們的畫像在哪裏掛著呢?”
希臘人這種“選擇性的認知”多少反映了一個人的人格與對生命的基本態度。而培根卻說:“所有的迷信莫不如此,對應驗了的事情就予以注意;對失敗的、沒有應驗的,就不去注意。不是客觀地對待各種事物,而是以先入為主的偏見來做出判斷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