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幻象”說(2 / 2)

培根認為,“種族幻象”的第二個表現是, 人的思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受感情和意誌的支配。假如一個人認為什麼是真的,就會去相信它。在認識客觀世界時,如果依照自己的意願確定問題的性質,就不可能正確地認識大自然。因此,培根認為,人的認識要想達到合乎真理的尺度,就必須揭露“種族幻象”的謬誤,正確地解釋自然。

這個途徑就是科學實驗。培根認為影響人認識客觀世界的第二個心理障礙,就是“洞窟幻象”。“洞窟幻象”這個詞來源於柏拉圖的《國家篇》。他假設一個小孩從小生長在地窖裏,當他長大後來到外麵,對外部世界就會產生種種奇特的、荒謬的想象。

“洞窟幻象”就是指每個人從自己的性格、愛好、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環境出發,來觀察客觀事物,由於各自不同的偏見,因而會歪曲事物的真相。

培根認為僅僅掃除“種族幻象”和“洞窟幻象”這兩個障礙還不行,還需要清除第三個心理障礙,即“市場幻象”。

“市場幻象”是指人們在交際中由於語言概念的不確定、不嚴格而產生的思維混亂和認識謬誤。

在培根看來,這種“幻象”最難消除。培根說:“我之所以稱之為‘市場幻象’,取人們在市場中有往來交接之意。人們是靠談話取得聯係的,而所使用的文字是依照普通人的了解。因此,選擇文字失當就會阻礙理解力。”

培根認為,人們的理智可以支配語言,語言在運用中又可以反作用於人的理智。如果詞語運用不當,或者理解其含義不同,就會使思想交流陷於混亂,陷於空洞的爭論和幻想。這正是哲學和科學流於詭辯和無生氣的原因。

培根還揭示了語言的約定俗成的性質。語言作為交流思想的媒介,要想暢通無阻,就必須有適合一般人的理解能力的確定含義。

培根在認識到三種心理障礙之後,還發現人類往往迷信於權威,以為前人說的就是對的。於是他又提出要清除第四個心理障礙,即“劇場幻象”。

“劇場幻象”是不加批判地盲目順從傳統的或當時流行的各種科學和哲學原理、體係以及權威而形成的錯誤。培根說,“劇場幻象”不是天賦的,而是從哲學家們的各種教導和各種錯誤的演示規則中植入人們的頭腦中的。

在培根看來,所有流行的哲學體係都是一些舞台戲劇,代表著哲學家們以虛構和戲劇手法創造出來的各種世界。

培根的“幻象”說的提出,實際上是揭露了神學的唯心主義以及一切謬誤的根源,正在於以虛幻的世界取代真實的世界。這種虛構的舞台雖然看上去比真實世界更真實,但卻遠離了客觀真理。

培根提出的“幻象”說,在當時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首先它有力地反對了迷信權威、崇拜教條的傾向,在當時對解放思想、摧毀封建思想堡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當時培根就看清了造成人們的認識脫離被認識對象的原因,這是很深刻的。“幻象”說還為後來馬克思主義正確揭示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寶貴資料。

最後,培根在“幻象”說中還接觸到認識論中的一係列複雜的問題,如主觀與客觀、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思維與語言等,這些也啟發了後來的哲學研究。

無論怎樣,培根“幻象”說的意義是重大的,它對人類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產生錯誤根源的揭露具有持久的價值。

《偉大的複興》的出版,標誌著培根也達到了自己人生的鼎盛時期。這時,他在英王朝中的官位已經很高了,他的名聲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傾慕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