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恥與自尊 ——知榮知恥:要懂得知恥近乎勇(1 / 3)

知榮知恥:要懂得知恥近乎勇

恥,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也可以用來指使人感到羞愧的恥辱之事。知恥也就是知道羞愧和榮辱。我們隻有懂得羞恥,才能自省自勉,奮發圖強。有羞恥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麵對自己的錯誤,戰勝自我,這是“勇”的表現。

常懷一顆知恥之心,不僅可以正身,養浩然之氣,而且可以知進取,成千秋偉業。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唯有知恥,才有自尊。正是因為知恥,才促使牛頓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朋友們,讓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故事吧。

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很聰明,但讀書並不用心,都把心思用到做手工、想問題上了,所以在老師、同學的心目中,他是一個笨孩子。

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架小風車帶到學校。同學們都圍攏過來看。正在一幫小家夥眨巴著眼睛羨慕牛頓的時候,一個同學怪聲怪氣地說:“喲!這風車做得還怪靈巧呢!”

這同學講的是反話,因為他平時學習成績好,一直在牛頓之上,看到牛頓在他麵前表演,很不服氣,於是又提高嗓門說:“你這小風車外形造得還可以,可它為什麼會轉動,你懂得這原理嗎?”

牛頓一時答不上來,臉就紅了。那位同學勁頭更足了:“哼!說不出來吧,可憐!自己做的東西自己講不出原理,說明你隻不過和木匠一樣!”

牛頓被他這番話羞得無地自容,他哭喪著臉,走開了。這時,原來圍在牛頓身邊的一群小同學也一個個對他另眼看待了。

“木匠!木匠!連原理都講不出來,還在這裏顯示!”說著,有的同學就動手打他的風車,別的同學也跟上去,七手八腳把牛頓的小風車打了個稀巴爛。

牛頓心裏很難過,眼淚一滴滴地流下來,事後他細想:這些同學為什麼欺侮我呀?還不是我自己不爭氣?自己為什麼不下決心把功課學好呢?夜已經深了,小牛頓還在想白天發生的事。最後下了決心:一定要把功課學好。

人小誌不小,小牛頓自從立誌勤學後,好像換了個人似的,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課認真複習功課,有空還不忘他的小手工藝。

不多久,他的學習成績就趕上來了,而且超過了罵他是“木匠”的那位同學,成為班裏的優秀生。後來,他的鑽研精神,使他成為著名的科學家。可見,自尊在人生的經曆當中是多麼的寶貴啊!

牛頓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的自尊心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他受到嘲弄時,他沒有示弱,而是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這就是“知恥”。“知恥”激發了他的強烈的求知欲,讓他不斷努力前進,最終贏得別人的尊重。

知恥近乎勇。知恥是前提,隻有我們青少年朋友“知恥”,才能喚起我們洗刷恥辱、捍衛尊嚴的勇氣,才能激發出改造自我與社會的巨大力量,從而戰勝脆弱、委瑣與渺小,為自我、群體乃至國家、民族贏得偉大與光榮。

文學巨匠魯迅,正是為“靈魂中有毒氣和鬼氣”而感到羞恥,所以才“無情麵地解剖自己”,“月月時時自己和自己戰”,成為“空前的民族英雄”。共產黨員孔繁森正是因為“阿裏的貧窮,就是我們的恥辱”,才為藏族同胞的富裕、幸福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啊!

馬克思曾經指出:“恥辱就是一種內向的憤怒”,“恥辱本身已經是一種革命”,“如果整個國家真正感到了恥辱,那它就會像一隻蜷伏下來的獅子,準備向前撲去”。蒙受百年恥辱、進行百年抗爭的中華民族,對這一真理的感知和理解尤為深刻。

針對國情,黨中央提出了“八榮八恥”,解析了真偽、善惡、美醜,澄清了是非。這一社會主義榮辱觀,既囊括內在的道德修養,又涉及主體的社會實踐;既繼承了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又灌注著鮮明的時代精神;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倫理觀的基本原則,又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現實要求。它有助於全體國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對於優化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恰如一場及時雨。

青少年朋友,樹立正確的榮辱觀,要從自我做起,我們的國家一定能夠興旺發達,我們的民族一定能夠煥發出無窮的生機與活力。為了我們的明天,讓我們不忘恥辱,勇敢前進吧!

尊嚴無價:尊嚴是自己的無價之寶

尊嚴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擁有應有的權利,並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簡而言之,尊嚴就是尊貴莊嚴。保持自己的尊嚴,是人成長所必需的,我們現在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一位先生在英國工作時,有一次去餐廳用餐,看到一對衣著普通的夫婦,帶著一個年紀約八九歲的男孩,來到這家著名的正統西餐廳。

他們坐定之後,侍者遞上菜單,這對夫婦點了一份價格最低的牛排。侍者臉上露出詫異的神色,遲疑地問道:“一份牛排?可是你們有三位,這樣夠用嗎?”

那對父母中的爸爸靦腆地笑了笑,說:“我們都吃過了,牛排是給孩子吃的!”

很快地,那一家人所點的牛排全餐,包括餐前的濃湯及生菜沙拉,送到了小孩的麵前,父母親其樂融融地看著他們的孩子用餐。

這一家人的舉動,引起餐廳經理的注意。經理找來了負責服務那一桌的侍者,詢問是什麼原因。侍者簡單地回答,是一對溺愛小孩的父母,隻點了一份最便宜的牛排,給了他們的孩子。

經理了解情況後,就對這一桌特殊的客人多注意了些。他發現,這對父母在教導孩子使用桌上的刀叉時,取用的順序十分正確,而且對孩子的用餐禮節,亦要求得相當嚴格,反複而有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教他們的孩子,直到他做對為止。

餐廳經理看到這種情形,知道這一家人的情況和侍者所說的,事實上有著極大的出入。於是經理叫來侍者,交代了幾句話。很快地,侍者端著兩杯咖啡到那一家人的桌前。那位爸爸連忙揮手,正要說他們沒有點咖啡時,經理走上前去,禮貌地告訴他們,這是餐廳招待的。

隨後,經理和這對夫婦聊了起來,終於了解了為什麼這一家三人,卻隻點一份餐點的真正原因。

那位爸爸說:“不怕你知道,我們的經濟很差,根本吃不起這種高級餐廳的晚餐,但我們對孩子有信心,知道在貧困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會有不凡的成就,我們希望能及早教會他正確的用餐禮儀;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想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記住自己曾在高級餐廳中,接受過備受尊重和服務的那種感覺,希望他將來做一個永遠懂得自重、也能尊重他人的人。”

這位爸爸的話雖簡單,卻擲地有聲。

是的,我們可以貧窮,但是我們卻不能失去自己做人的尊嚴,這是我們為人的基本底線。真正的底線,意味著“絕不”,意味著不可更改,意味著沒有“也許”與“或者”。讓自己的底線一降再降,相當於沒有底線。堅守底線是一場勇敢者的遊戲,往往將我們置之死地而後生。

尊嚴,是潮起潮落間零丁洋裏不死的丹心;是獵獵西風下,牧羊老者的不屈抗爭;是漫漫黃沙裏,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尊嚴,是不屈的象征,尊嚴可以支撐起生命的脊梁。

擁有尊嚴的人,自有一副傲骨,不畏風雨,不畏權貴。“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雖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他被朝廷冷落,被仕途拋棄。然而,他的尊嚴卻不允許他有絲毫的畏懼,他不畏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後果,不畏玄宗的賜金放還,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歌聲傳遍了長安,震動了朝廷。他向世人宣告:尊嚴,讓風雨稱臣。

擁有尊嚴的人,心地高潔堅貞,從不屈服於世俗。“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屈子行吟於洶湧奔騰的汨羅江畔,縱然他博古通今,心係蒼生;縱然他博聞強誌,明於治亂。他的才華,他的雄心,隨那洶湧的江水東去。可是,他的尊嚴不允許他與世俗同流,與淤澤同汙。九死未悔的屈子,選擇投身汨羅江,用死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擁有尊嚴的人豪氣衝天,義字當頭。“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烽火舉天,氣衝霄漢,那是項羽永不泯滅的豪邁氣魄。項羽兵敗垓下,上演了一出感天動地的霸王別姬。

項羽雖敗,然而他卻維護了作為霸王的尊嚴。無顏見江東父老的他,用生命最後一次詮釋了尊嚴的崇高。盡管生命不在,他霸王的尊嚴卻撐起了他生命的脊梁。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尊嚴並不止於個人生命上的意義。林則徐用尊嚴麵對外辱侵略,他高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虎門銷煙,正氣凜然;譚嗣同有尊嚴,麵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他高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發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他們的尊嚴不倒,則民族不倒,國家不倒,他們將尊嚴化為振興民族的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

淡月無痕,歲月無痕,春恨秋悲皆無痕。江南才子,江北豪客,紅顏粉黛,舟子漁樵,都曾從曆史的天空滑過,而今他們的生命已隨遠去的歲月消失,然而,他們留給我們的記憶——恪守尊嚴的精神,卻定格成永恒,永留在後人的心中。

尊嚴,支撐起生命的脊梁。

不竭動力:自尊促使你成功成才

自尊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它可以讓我們在意誌消沉的時候勇敢起來,接受挑戰。有很強的自尊心,可以形成催人上進、激人進取的內在動力,使人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及堅持不懈的毅力。

自尊是人的一種需要,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自尊,就等於失去了靈魂。

別人可以傷害我們的自尊,但永遠不會讓我們失去自尊,我們可以被人瞧不起,但決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我們可以容忍別人對我們尊嚴的傷害,但我們會用行動和作為贏得別人的尊敬,維護自己的尊嚴,保護自己的自尊。

自尊可以讓人自強,兩者的結合會產生催人向上的巨大力量,會成為我們進步的階梯,使我們奮發進取的心理素質更加堅定。人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伴隨著自尊自強而取得的。

在生命之路上,真正能夠改變自己實現人生成功的,還是靠自己。但是,我們必須要有自尊,它會激勵我們克服種種困難,帶著信念和力量去實現我們的夢想。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來看一個因自尊而成功的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