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掌握命運之船
我們最終會長大,早晚要獨立生活,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所以,我們應該緊緊抓住屬於自己的命運之船,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獨立成長:我們可以自己飛翔
現在的青少年相當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著。他們在家長的嬌寵之下,應該怎麼樣選擇自己的生活呢?家長總是給他們撐開一把大傘,保護他們免受風雨的侵襲。但青少年朋友一定要知道的是,你們可以自己飛翔,你們可以獨立成長!
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綜觀古今,不難發現,凡是有所作為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凡事靠自己。自立的人才會有所為,自立的國家才會不受欺負,實現繁榮富強。成長中的青少年要學會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為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許多事情都需要他們自己去解決、自己去麵對,而不自立的人終有一天會被社會所淘汰。
楊甄是一位學習非常好的學生,他可以算得上是班裏的“奇才”。他5歲半就上小學了,9歲小學已經讀完了,升入了初中一年級。大家都把他當作“神童”一樣崇拜。
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春遊活動中,楊甄也積極參加了,媽媽給他準備了一個大大的書包,裏麵裝滿了好吃的東西。
到中午野餐的時候,大家紛紛把自己的好吃的拿出來吃,楊甄也不例外,他打開背包,看見了媽媽給自己煮的雞蛋還有火腿腸、薯片、鍋巴、巧克力……
可是,楊甄拿起了雞蛋,東瞅瞅西看看,不知道怎麼下嘴,拿起火腿腸,他看著紅色的包裝跟平時吃得不一樣,他也不敢動。
他把書包裏麵的好吃的翻了個遍,一個也不知道怎麼吃到嘴裏。他因為年齡小,自尊心特別強,又不好意思問同學和老師,隻好餓著肚子回家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嗎?你會嘲笑這個叫楊甄的小同學嗎?你想過他為什麼看著一書包的好吃的東西,卻吃不到嘴裏嗎?
當代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不能做連雞蛋皮都不會剝的孩子,更不能做生活中的“殘疾人”,什麼都要依靠他人。一個人最終會長大,早晚要獨立生活,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獨立行走,使人脫離了動物界而成為萬物之靈;獨立生活,使青少年可以擺脫家長的全麵保護,成為新世紀的主人。
當青少年跨進青春之門的時候,就開始具備了一定的自立意識,這種自立的意識與他們對父母的依戀常會形成矛盾,使他們困惑不已。
一方麵青少年們想要自立,另一方麵又覺得離開了父母的幫助讓自己感到很不舒服,還有一些青少年理解錯了自立的意思。家長希望慢慢長大的孩子自己學會自立,但是自立不是讓你我行我素地去做事情,自立不是讓你什麼事情都不要告訴家長。青少年應找好自立與依靠家長之間的平衡點。
畢竟絕大多數青少年還是未成年人,有些事情其判斷能力還達不到理想中的高度。自立不是讓他們一意孤行,而是在接受家長的意見之後,再自己做最後的決定。
當你跨進青春之門,你開始具備一定的獨立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就是個人對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認識。
那麼,青少年要怎樣才能自立呢?這需要先做好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寫過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青少年的自製力差,為了督促自己,可以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列出來,然後逐步去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低年級學生可以從自我服務做起,穿衣疊被,係鞋帶,整理書包,在學校值日等;到了中年級洗小件的衣服、洗碗、掃地、幫媽媽買小商品、招待客人,在學校布置教室、美化校園等;高年級學生可以學做簡單的飯菜,用電器,修理桌椅等。
第二,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青少年應樹立自立意識,學會自主決策,不隨波逐流。自主決策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做出決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下決心把它做好。有的學生喜歡看書,有的學生喜歡畫畫,有的學生喜歡踢球……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都不一樣,我們應該自己拿主意,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自己確定行動目標,自己判斷和擬訂行動方案。
第三,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能力是自立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首先要克服一些不良習慣,如懶惰、有始無終、拖拖拉拉、無計劃、馬虎湊合、輕易原諒自己等;其次要樹立遠大的奮鬥目標,目標的確立不僅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如興趣、愛好、智力、能力、氣質、性格,還要考慮環境條件;最後要積極參與多種活動,在學習活動、體育運動、社會服務等活動中鍛煉自我管理能力。
青少年朋友已經長大了,相信每個人都不想永遠躲在大人的影子裏,而希望自己去開辟出一片新天地。生活是充滿困難與挫折的,青少年要學會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戰勝它們,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青少年不應該做溫室裏的花朵,要做冰天雪地裏傲然綻放的梅花;青少年不應該做籠中之鳥,要做展翅翱翔的雄鷹;青少年不應該成為生長在綠蔭下的小樹,而要做暴風驟雨中毅然挺立的勁鬆。
那麼,請學會獨立,自力更生,努力做一個自強自立的、生活中的強者吧!這樣,你們就可以像雄鷹一樣自由自在地遨遊天際!
認識情緒: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人都有七情六欲,人如果沒有感情和情緒,生活便沒有快樂,人生就隻是枯燥的流水線作業了。在各種各樣的情緒讓我們飽嚐生活的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煩惱。更重要的是,情緒經常試圖代替理智來作出選擇,而且常常得逞。
那麼,情緒是什麼東西呢?情緒是伴隨人們的某種行為或者對某種結果的心理感受,情緒隻是行為結果的附加值。情緒是我們臉上的笑容,而不是手中的獎杯,是我們眼裏的淚水,而不是那件糟糕的事情。
情緒本身沒有什麼實質意義,但是卻經常幹擾我們的理智,例如高興的時候我們對人比較友好和寬容,憤怒的時候我們對人比較苛刻和敵對,即便是對待同樣的人,我們也常常因為情緒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不同。
從能力發揮上,情緒同樣對人的行為有極大的影響。積極的情緒能讓我們發揮得淋漓盡致,消極的情緒讓糟糕變得更加糟糕。情商高的人是善於保持積極情緒、排除消極情緒的人。
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學會認識和控製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一個高情商的人完全能夠定期排除負麵情緒,而不是依靠壓抑情感來解決問題。
低情商者一旦失敗,便會頓足捶胸,一味自責,罵自己沒用,情緒會更加惡化,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過分自責和急於求成一樣,使你很容易放棄行動,放棄努力,但這樣你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了。
經驗告訴我們,應該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千萬不要帶著情緒來處理問題。這應該成為我們的原則。不要在意自己喜歡什麼,而應該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要在乎外界的評價是什麼,而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目標是什麼,以及它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不要在意自己的心情如何,而必須把握自己應該如何做。
我們應該為了事物本身的價值和意義,理性、客觀地選擇自己的言行,而非被自己的主觀感受、個人喜好、外界的評價和刺激所左右而做情緒化的處理。
提高情商就是把那些率性而為的自然、自發反應變為自覺、理性反應,雖然有時候,情緒並不容易被察覺,但是懂得這個道理,提高情商也就指日可待了。
看看下麵的故事,你是不是也和故事的主人公有著一樣的境遇呢?
酷妹把她的朋友小頑子心愛的偶像簽名照弄丟了。那是小頑子千辛萬苦、排了兩三個小時隊,才得到的偶像親筆簽名照,現在卻被醋妹弄丟了,小頑子真的很生氣。
可是,酷妹是她最好的朋友,怎麼可以對她生氣呢?而且生氣是不好的,萬一失控,不曉得會不會傷害到其他人?而且酷妹也許就不再跟她做朋友了,所以她告訴自己:“算了!丟了就丟了,生氣也無濟於事。”
雖然這樣想,她還是心裏有疙瘩,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對待酷妹。
小東的學習成績不好,不喜歡上課,經常逃課去網吧玩遊戲。父母經常教育他,希望他專心讀書,將來能憑自己的本領做出一番事業。
但是,小東總是嫌父母囉唆,與他們爭吵。有一次他跟父母吵架,一氣之下把電視機給砸了,令父母很傷心。
上麵兩個故事中呈現出來的是某些同學對情緒的態度與處理方式,比較有代表性。如果主角換成是你,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怎麼處理你的情緒呢?
有些人在麵對情緒時,完全被情緒所控製,當負麵情緒產生時,就任由負麵情緒牽製他們的一切思想、感受和行為。影響層麵小一點的包括個人心情不愉快、生活狀態受到限製;影響層麵廣泛一點的包括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更嚴重的是他們可能因一時衝動,做出嚴重的舉動,造成較重大的損失,後悔莫及。
有些人則是對負麵情緒感到害怕、恐懼,擔心自己若感受到生氣、憤怒、悲傷、沮喪、緊張、焦慮等情緒,情況會更加糟糕,甚至會發生無法預測的後果,因而就極力壓抑、控製自己的情緒。但是,沒有表現出來的情緒,並不代表沒有情緒,所以暗藏情緒仍會間接地影響他們自己及其人際關係等。
也有些人不滿足於對負麵情緒的控製和預防,他們認為情緒是非理性的,所以一個理性、成熟的人不應該表現出自己的情緒。他們不允許自己處在負麵的情緒中,拚命告誡自己“要理性”,“要控製情緒”,“我不應該焦慮,焦慮隻會讓我表現得更糟”,“我不應該沮喪,沮喪隻會侵蝕我的鬥誌”,“我不能生氣,生氣代表我是一個不能把情緒管理好的人”。
因此,他們將自己塑造成有修養的人,預防可能會引出負麵情緒的情境。然而如果我們一味地否認、壓抑或控製負麵情緒,我們將失去適當地反映真實情緒的能力,所以也將無法真實感受到快樂等正麵情緒,而變成一個單調無情緒的人。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地不高興。但是,憤怒越是不願意忍受,就越難以忍受。忍耐是人生發展和幸福的必修課程。
每個人都會麵臨情緒難以自製的問題,誠然控製情緒並非易事,然而對情緒聽之任之就會傷人害己。許多關鍵時刻,一個人一旦意氣用事、率性而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後果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