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些傑出的人們總會想出一種最適合調整自己情緒的辦法,並養成習慣。在此,為大家提供一些緩解情緒的方法,大家可以參考去做。
一是把煩惱的事情暫時放到一邊兒,出外散步,路上的人、事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的情緒沒那麼容易失控。
二是把煩惱寫在紙上,承認自己的委屈,列出自己的幾種選擇,並表揚自己能夠超越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像電影裏演的那樣,找一個空瓶子,灌滿水,然後把不滿的情緒對著瓶口說,然後你會覺得自己的煩惱溶入了瓶中的水裏,再把瓶子裏的水倒掉,代表煩惱不見了。
三是仰望天空,想象遼闊的宇宙和寬廣的大海,然後告誡自己,人類如此渺小,何必如此為某事傷腦筋呢?
四是找人分擔,給自己的朋友打電話,當電話接通後,你的煩惱就會減半,更重要的是你必須關注電話的另一端,可以輕鬆地跳出現在的環境,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或者在QQ上發個“漂流瓶”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或許馬上就會有好心人撈到你的瓶子,給你一些鼓勵或者安慰。另外,微博上、論壇裏,都能找到合適的傾訴對象,你的煩惱自然容易化解了。
五是深呼吸或者喝水。據美國《心理健康》雜誌報道,喝水能幫助人加速痛苦激素的代謝,及早走出抑鬱情緒。研究人員發現,激素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例如大腦製造出來的內啡肽能使人產生快感和滿足感,因此被稱為快活激素。但當人生氣或受到恐嚇時,人體就會分泌一種腎上腺素,也被稱為痛苦激素,這種激素會讓人心情低落、鬱鬱寡歡、無精打采。
研究者發現,人們分泌痛苦激素時,一般都處在應激狀態,比如跟親人吵架、受到別人責備等,嚴重的會引起大腦思維混亂、手腳發抖、想哭等反應。
此時,多喝水能幫助身體排出痛苦激素。當然,汗水和淚水也有助於減輕壞情緒。因此,當心情鬱悶時,可以多喝幾杯水,跑跑步、打打球,讓身體出汗或者大哭一場來排解。
六是為自己樹立榜樣,當自己“到底意難平”的時候,想想那些優秀的人物會怎麼做。就像相聲裏說的“苦不苦,想想人家薩達姆,悶不悶,想想人家克林頓”。這雖是調侃之詞,卻也不無道理。
學會克製:走出愁怨的陰霾
青少年常常“為賦新詞強說愁”,年輕的心靈裝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憂愁與寂寞,在成長的路途中,其背影顯得格外孤獨、寂寞……青少年的煩惱與苦悶似乎永遠都說不完,他們的人生就像與煩惱綁在了一起。其實,這些人之所以感到彷徨無助,就在於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沒有一個好的觀念。
試想一下,當你的心靈中已被苦澀裝滿的時候,成功從何談起。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果你想成功,那麼就從現在起,給你的人生鬆綁吧!學會克製自己的不良情緒的影響,你才能走出愁怨的陰霾。
“磨煉法則”對於培養克己自製的品質至關重要。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瑪峰的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裏在被問起是如何征服這座世界最高峰時,他回答道:“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
這種優秀的品質就叫意誌力、自製力或克己自律,實際上,我們也完全可以從每天去做一些並不喜歡的或原本認為做不到的事情開始,在“磨煉法則”的作用下,開發出自己更強的意誌力、自製力。
我們知道隻有通過實踐鍛煉,才能夠真正獲得自製力。也隻有依靠習慣和反複的自我控製訓練,我們的神經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製。從反複努力和反複訓練意誌的角度而言,自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習慣的形成。
最有效、方便、實際的建議是每天早上做5000米慢跑。不論嚴寒酷暑,刮風下雨,都要堅持。早上在床上的每一分鍾都是如此讓人珍惜,特別是冬天賴在被窩裏為起床做激烈的思想鬥爭,而且長跑又艱苦又乏味,還會讓人腰酸背痛,是名副其實的苦差事,所以在這個運動過程中你就可以得到磨煉。
從一開始的新鮮到討厭到痛苦到渺茫,你可以想想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一句話,來解釋如何做到克己自製:“關鍵在於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裏並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你便不會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這就是養成自覺習慣的黃金定律。”
隻要你堅持,隨著身體狀況的慢慢變好,跑步逐漸變得輕鬆起來,跑步這份苦差事似乎不再那麼恐怖了,盡管早起仍然有點兒困難、有點兒費勁,但似乎可以克服。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然,成了日常行為的一個部分,不用強迫自己,每天的晨跑成為了自然而然的習慣。這樣通過每天跑步的“磨煉”,你的自律能力、決心、意誌、承諾、效率、自信、自尊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你也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不論你選擇怎樣的事情,它首先是一件你必須強迫自己完成的苦差事。這件苦差事也必須是你每天都可以完成的。最後,這件苦差事當然還應該是一件有益處的事情。比如,體育鍛煉有助於身體健康,提高身體機能,增強自信,改善認知能力等。
體育鍛煉的項目數不勝數,但是,並不是說可以選擇的苦差事僅限於體育鍛煉。
練習一種樂器,堅持每天閱讀或是寫日記、寫博客、寫微博、和朋友通信或寫電子郵件等同樣適用。
選擇怎樣的苦差事本身並不重要,堅持才是問題的關鍵。每天堅持做點兒自己原本不太喜歡的事情,最終會讓你獲得自律、毅力以及信守承諾,增強自製力的成果。
當你擁有強大的自製力之後,你就會發現,控製哀怨的情緒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你的意誌和品質都經過了艱苦地磨煉,在困難麵前,你可以成功地迎難而上,在負麵情緒麵前,你也可以進退自如。
主動溝通:交際是人生一大樂事
你是善於交際的人嗎?你知道交際對人生來講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嗎?
當你和朋友們在一起談笑風生的時候,當你被大家擁戴和愛護的時候,當你有困難,別人伸出援手的時候,你的內心是不是感到很快樂呢?學會溝通和交際,就是我們成為人見人愛的“人氣王”的必要手段。
良好形象
人與人之間的好惡,往往會第一時間根據對方的形象來判斷。所以保持良好的形象,是我們交際溝通的第一步。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以後大家彼此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就會大打折扣。
良好的形象包括的範圍很廣,首先在衣著上,我們的穿著要適合自己的性別、身份、地位和環境。比如青少年學生,在日常生活裏,就應該穿符合學生身份的衣服,而不能把自己搞得奇裝異服;否則會讓旁人從內心產生抵觸情緒,而不願意與你交往。
另外,良好的形象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微笑、熱情誠懇。微笑就是情商的美麗外衣,你的笑容就是你得意的信差,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請相信,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不管是從眼睛看到的或從聲音裏聽到的,都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優雅姿態
保持優雅的姿態,也會給你在交際中加分。“站如鬆,坐如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在平時養成良好習慣,避免“二郎腿”、“雙腿叉開式”、“斜躺式”坐姿,忌“勾肩搭背”或“屈腰駝背式”站姿。
以去同學家裏時的舉止行為為例:自信而禮貌地與保安打招呼,輕敲門,耐心等待;入戶前詢問是否換鞋,進入同學的家裏應向所有人問好致意;自己帶的書包不應隨手亂放;同學招呼後再入座,坐客席,坐位置的一半至三分之二;接受同學遞上的食品,要道謝。
另外,喝水不要見底和發出聲音,不亂吐亂扔,杜絕一些常見的壞習慣,特別是手部的不雅動作:搔頭、揉眼、挖耳、剔牙、玩弄手中的東西等。打嗬欠,打噴嚏等也須注意。
由衷讚美
讚美,是一種溝通藝術,一種處世智慧。讚美之於人心,猶如陽光之於萬物。讚美可以讓人精力充沛,更有活力,讓人增加自信,讓被稱讚者更接受和肯定自己。同時,讚美能讓人產生積極的回應,讓人優點盡現。
一天晚上,某公司保險箱被竊,一個清潔工與小偷進行殊死搏鬥,保護了公司財產。
事後,有人為這位清潔工請功並詢問他當天的勇敢緣由。他的答案出乎意料。他說:當公司總經理從他身邊走過時,總是說“你的地掃得真幹淨”。
就這麼一句簡單的讚許,就讓這個員工深受感動,並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公司的利益。
由此可見,讚美是一種簡單卻威力無窮的武器,它激發人的熱情、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相反,缺乏讚美可能導致消極的情緒。
有一個富翁特別喜歡吃烤鴨,就用重金聘請一位名廚師,每天為他做烤鴨,大廚師做的烤鴨香噴可口,但每天的烤鴨都隻有一條腿。
富翁心裏很納悶,一天,他問廚師:“你烤的鴨子為什麼都隻有一條腿呢?”
廚師指著縮了一隻腳站著休息的活鴨子回答說:“鴨確實隻有一隻腿啊!”
富翁氣得用手拍了幾下,掌聲驚動了鴨子,它伸出另一隻腳匆匆逃避。
富翁說:“那鴨子不是有兩條腿嗎?”
廚師說:“是啊,如果你早鼓掌,那烤鴨早就是兩條腿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讚美。為此,在我們與人相處時,也不應該吝嗇我們的讚美之詞。
認真聆聽
聆聽是一種關愛,是治愈失意者的良藥,我們不難發現,在生活中有愛心的人,就會得到大家的愛戴,就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感情是建立在同情、理解和寬慰的基礎上的,如果你不把關愛給予別人,你也不會得到別人的關愛。
我們要學會聆聽,這不僅是一種同情和理解,不隻是單純的付出,它同樣可以讓你從中體會到人間的溫情和關愛,高EQ者總能夠成為大家的朋友,原因也在於他們善於聆聽。
聆聽是交際的第一方法和技巧,是溝通的第一藝術。造物主給了人類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要人們少說多聽。聆聽是一種主要用耳的藝術,取得成績時要聆聽,遭受挫折時要聆聽,承擔痛苦時要聆聽,溝通心靈時要聆聽,認識他人情緒情感時更要聆聽。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話有人聆聽。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人與人之間不能溝通,是因為隻有人說話而沒有人聽。聆聽是建立友誼的前提,它可以讓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備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