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自信:擁有成功的一半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都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不自信導致他們在心裏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暗示:成功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們無法爭取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我要不要跳?能不能跳過這個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這一係列的問題都取決於自我暗示。
事實上,一個人在自己生活經曆中如何認識自我,在心裏如何描繪自我形象,也就是他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成功或是失敗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決定他的命運。或許渺小,或許偉大,這都取決於人們的心理態度如何,取決於人們能否靠自己去奮鬥爭取,也就是要有自信心。
要知道,自信心是一個人做事情與生活下去的支撐力量,沒有了這種信心,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
在這個世界上,隻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可怕、最強大的敵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自己的失敗心理打敗的,而不是被別人打敗的。因此,我們要創造自信的自我,以此贏取成功。
在2012年的奧運賽場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因為不自信而失敗的例子。我國女子舉重53公斤級的選手周俊,因為年齡小,缺乏參賽經驗,導致她在奧運賽場上表現極不自信。在報名成績上,她不僅要遠遠低於對手,被分到無望奪冠的B組;而且在比賽中,她也極不自信,連續3次沒有舉起第一把要的重量,以至於在舉重比賽中交了白卷,讓中國在這個項目上與獎牌無緣。
相反,我國遊泳女選手葉詩文,盡管年齡也不大,但是她有著極大的自信心,在遊泳比賽中,接連摘得兩枚金牌,讓世界人民為之震動。自信在這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每個人都有一件至珍至貴的東西,那就是自信心。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訣。”如果說你真正建立了自信,那麼你就已經邁向了成功的大門。自信會使你創造奇跡。
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業的旅途中,無不是以堅強的自信為先導。拿破侖就曾宣稱:“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這是何等豪邁的宣言。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自信,激起了無比的智慧和巨大的潛能,才使他成為橫掃歐洲的一代名將。
基恩博士是美國著名的心理醫生,他常常對人講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公園裏,幾個白人小孩正玩得高興。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小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上去,每人買了一個,興高采烈地追逐著色彩豔麗的氫氣球。
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蹲著一個黑人小孩,他羨慕地看著白人小孩在嬉笑玩耍,他不敢和他們一起玩,因為其他人是白人,而他是黑人,他沒有自信與白人小孩一起玩。
白人小孩高興地到別的地方去玩了。當他們的身影消失後,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溫和地說:“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
黑人小孩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
滿臉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著小男孩,然後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氫氣球。黑人小孩開心地拿過氣球,小手一鬆,黑氣球在微風中緩緩升起,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黑色的氣球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老人一邊眯著眼睛看著氣球升起,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小孩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和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鍵是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
那個黑人小孩便是基恩博士自己。
隻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才能感受生活的快樂,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
自信,是一種感覺。人們擁有了這種感覺,才能懷著堅定的信心和希望,開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過充滿自信的活動使別人對你和你的意見產生信心。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困難,其實是來源於你的信心不足,你一旦獲得了信心,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自信能使我們保持最佳心態,使我們增強進取的勇氣。
自信,是一種美妙的生活態度,即便你說:“我這人不想幹什麼大事,隻想生活得快樂。”殊不知,想要生活得快樂,也要有自信。
人生道路漫長,生活難免會有風雨坎坷,如果我們被困難和挫折所壓倒,懷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控製,我們就會覺得生活充滿痛苦,前途暗淡無光,如此我們就會成為生活的奴隸,失去生活的樂趣;相反,在我們取得了一定成就,恢複了自己的信念後,就會感覺到自己有駕馭生活的能力,生活美好,未來光明,整個人生也會因此而充滿了快樂。
其實,站在山頂和站在山腳的兩個人,雖地位不一樣,但在各自的眼中,對方卻一樣的渺小。所以,在生活中顯赫也好,平淡也罷,尊貴也好,卑微也罷,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擁有自信的態度,若我們每個人都真正建立了自信,那世界就會充滿美好。
挖掘潛力的最佳法寶就是自信,我們隻有堅定地相信自己,才敢於奮力追求,實現自身價值,才敢於去做事,才會激發自己的潛能。自信並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自欺欺人。每個人都有非常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
現代心理學、人類學都已證明人類存在著無窮的潛能。早期學者認為,一個正常人隻運用了自身潛能的一半。後來的研究發現,一個正常人隻運用了自身潛能的10%。現代權威的看法是正常人隻運用了自身潛能的2%~5%。
這也就是說,那些最成功者,也隻運用了自身潛能的5%;最失敗的人,隻要正常,也運用了自身潛能的2%。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會超過3%。
蘇聯學者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明:如果一個正常人發揮了自身潛藏能力的一半,那麼他將掌握40多種語言,學完幾十門大學的課程,可以將幾個人高的全蘇百科全書背得滾瓜爛熟。既然我們都有如此巨大的潛能,那為何不能相信自己,盡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呢?
300多年前,建築設計師克裏斯托·萊伊恩受命設計英國溫澤市政府大廳。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巧妙地設計了隻用一根柱子支撐的大廳天花板。一年後,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工程驗收時,卻說隻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要求萊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
萊伊恩堅信隻要一根堅固的柱子足以保證大廳安全,他的“固執”惹怒了市政官員,險些被送上法庭。萊伊恩很苦惱,如若堅持自己原先的主張,市政官員肯定會另外找人修改設計;如果不堅持的話,又有悖自己為人的準則。
萊伊恩在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後,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在大廳裏增加了四根柱子,不過這些柱子並沒有和天花板接觸,隻是裝裝樣子而已。
就這樣300多年過去了,這個秘密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前些年,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花板,才發現萊伊恩當年的“弄虛作假”。
當消息傳出後,世界各國的建築專家和遊客雲集,當地政府對此也不加掩飾,在新世紀到來之際,特意將大廳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旨在引導人們崇尚和相信科學。
萊伊恩並不是最出色的建築師,但無疑他是一個很偉大的人,這種偉大表現在他始終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創造了自信的自我,自信使他擁有了勇氣,勇氣使他獲得了人生的偉大成功。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跡’的根基,是所有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跡的發源地。”
美國成功學奠基人奧裏森·馬登也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前,總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勝利!”
自信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一個人的成功,從不少人的創業史中我們都可見一斑。自信可以從困境中把人解救出來,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賦予人奮鬥的動力。或許可以這麼說:“擁有自信,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人們事業成功的階梯和不斷前進的動力。在許多偉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這種自信心的驅動下,他們敢於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並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讓·雅克·盧梭所說的那樣:“自信力對於事業簡直是一個奇跡。有了它,你的才幹就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
相信自己,讓個性伴隨你,自信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示內心世界的豐富內涵,給蒼白的四周以綺麗,給平淡的日子以詩意,給沉悶的空氣以清新,每日拭亮一個太陽,用大自然的琴弦,奏響自己喜愛的心曲。大聲地向世人宣告:我就是最亮麗的風景!
問心無愧:世間不存在完美
人們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的哲理非常深刻。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需要正視自己身上存在的毛病和缺點,隻有這樣,你才會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地快樂地進步。
生活不可能完美無缺,也正因為有了殘缺,我們才有夢、有希望。當我們為夢想和希望而付出我們的努力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自我。
生活不是一場必須拿滿分的考試,生活更像是一個賽季,最好的球隊也可能輸掉其中的幾場比賽,而最差的隊也有自己閃亮的時刻,我們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比賽。當我們能繼續在比賽中前進並珍惜每場比賽,我們就贏得了自己的完整人生。
我們不要求事事都順心如意,但求問心無愧。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一樣事物是完美的,包括我們自己,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因為種種原因,生活也許會帶給我們很多不如意,可隻要自己盡力了,自己問心無愧了,也就足夠了。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記住:這世間沒有完美,無論人或事,我們能做到的,隻有盡量向完美努力,因為這樣的生活才會有意義,而不是非得到完美不可。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追求完美,為了這兩個字,不惜殫精竭慮,往往在經過一次次的試探後,才發現原來它根本不存在,充其量也隻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可有可無的點綴品,為之奮鬥,總是讓他們吃盡了的苦頭。很多時候,他們總是過後才發覺,為了一個“最完美”,卻遭受了自己本不該有的煩惱與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