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公公正正用人杜絕裙帶幫派1(1 / 3)

鄧小平同誌指出:“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標誌之一。”在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麵臨激烈的競爭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要立於不敗之地,最終取決於企業人才狀況。經理要有愛才、識才、用才、育才的意識,應是一位開發人才資源的“工程師”。

一、人才是企業興旺之本

選人用人的問題,自古以來均為傑出的領導者所重視。劉邦得了天下,是因為對張良、蕭何、韓信、陳平、周勃和樊噲等人才的重用。劉備曾連連被曹操所敗,後來率軍退到湖北新野一帶,三顧茅廬請“臥龍”,諸葛亮見劉備態度懇切,尊重人才,眼光遠大,決心出山相助,從此跟隨劉備,運籌帷幄,指揮戰鬥,管理內政,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根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連天中,美國為阻止德國製造原子彈的進程,決心把其研製原子彈的首席專家海森堡弄到美國。美國經過長期偵察弄清了納粹試驗室地點後,由一個傘兵師、兩個裝甲師、一整個集團軍組成的“掩護作戰”部隊,開始閃電般地突襲行動,終於俘獲了這位專家。事後,策劃搶奪海森堡的格羅夫斯將軍說:“得到海森堡,比俘獲十個師的德軍有價值得多。”

50年代,科學家錢學森返回中國時,美國海軍次長丹·金波爾說:“無論在哪裏,他部抵上五個師。”

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商品競爭,因準的商品好,誰就占領了市場。要生產物美價廉產品,首先靠先進的科學技術,而先進的科學技術又是由人來掌握的。所以,企業之間的競爭,舊根到底是人才競爭。20世紀初,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著名於世,主要由於福特請到了庫茲恩斯這個專家擔任經理,采取了市場預測、流水作業、企業銷售網等。同時又聘請了弗蘭德斯等機械天才,使生產一輛汽車的時間由過去的12小時28分減少到9分鍾。1915年福特辭去了庫茲恩斯,實行個人獨裁,該公司每況愈下,通用汽車公司趕了上來。“通用”能夠興盛,主要原因是聘用了現代化企業組織天才——斯隆當經理,並在企業裏建立了各種管理委員會,實行科學管理。20世紀70年代,世界汽車行業處在激烈地競爭中,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處於奄奄一息地步,後來由於請來了被稱為企業巨子的艾科卡主持該公司的工作,才徹底扭轉了這種危機局麵。

目前,美國、日本、西歐正在為奪取高級技術領域優勢而展開激烈爭奪。據《政治信息》報載,西歐的A公司曾以年薪200萬美元的高酬金,企圖從美國“矽穀”的B企業挖去一位著名的研究1024K超大規饃集成電路專家,未成。最後乃以3000萬美元購買了B企業,遂擁有了那位專家。

聞名於世的德國大眾汽車公司,1974年由於經營不善,企業瀕臨破產。1975年董事會從萊因鋼廠請來了施米克爾擔任總經理,第二年該公司就盈利10億馬克。

河北省石家莊造紙廠,因為有了馬勝利,1984年承包的當年,就使虧損的造紙廠盈利70萬元。以後每年利潤都有大幅度增長。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和最有力的競爭資本。已故的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過這樣的話:“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但是隻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以後,我將仍是一個鋼鐵大王。”

人才是寶中之寶,不愛惜人才,不懂得求賢用才的企業領導者,難說是稱職的。2500年前,齊國大夫晏嬰說:“國有三不祥:夫有賢而不知,一不詳;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不祥”就是不吉利,有危難的征兆。一個國家有此“三不祥”,肯定不會興旺。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企業何嚐不是如此!因此,經理必須有愛才之心,求才之渴,識才之眼,用才之能,容才之量,舉才之德,護才之魄。

二、經理用人要講原則

目前,在一些國有企業,用人存在著嚴重的不正之風,一段題為“近親繁殖”的順口溜,無情地揭露了這種現象:“父子處、夫妻科,孫子手中大印拿,外甥管錢舅舅花,親家辦公桌對桌。”這種腐敗的裙帶之風,如不清除,國有資產就難以保值、增值,企業就難以順利、健康地開展營銷活動。因此,必須堅持黨的用人原則。

(一)德才兼備的原則

德才兼備體現了對人才的全麵性要求。所謂德,主要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品德、思想作風、事業心、責任心等。所謂才,主要指掌握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健康狀況等。德與才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廢。漢代政治家司馬光提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如果離開德去談才,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反之,如果離開才去談德,德可能成為空談。但德與才相比,德是前提,不能忽視德。司馬光提醒人們說:“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當然,在堅持德的前提下,不可忽視才的要求。有德無才,也不可能開創工作新局麵,不可能做出成績來,因而對人民也不會有什麼貢獻。

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就應當“任人為賢”,而不能“任人為親”。如果憑個人好惡、恩怨為標準,隻選“親我”、“媚我”、“捧我”、“私我”、“賄我”者流,而排斥那些敢於堅持原則的人,那必然傷害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給企業帶來嚴重危害。

(二)揚長避短原則

人無完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經理用人要揚其長避其短。列寧指出,人們的缺點多半是同人們的優點相聯係的。對此,早在三國時的魏國學者劉劭,在他的《人物誌》中,就作了精辟的闡述:

“厲直剛毅,材在矯正,失在激訐。”

“柔順安恕,每在寬容,失在少決。”

“雄悍傑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謹,失在多疑。”

“強鍇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

“論辨理繹,能在釋結,失在流宕。”

“普博周給,弘在覆裕,失在溷濁。”

“清介廉潔,節在儉固,失在拘扃。”

“休動磊落,業在攀躋,失在疏越。”

“沉靜機密,精在玄微,失在遲緩。”

“樸露徑盡,質在中誠,失在不微。”

“多智韜情,權在譎略,失在依違。”

美國著名的管理專家杜拉克對此也深有體會,他說:“倘要所用之人沒有短處,其結果至多隻是一個平平凡凡的組織。所謂‘樣樣都是’,必然是一無是處。才幹越高的,其缺點往往也越顯著。有高峰必有深穀,誰也不可能是‘十項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