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組織富有活力指揮得心應手(1 / 3)

為了有效地實施決策、計劃,經理要善於組織、授權、指揮,以便把決策、計劃規定的目標、任務變為現實。

一、組織的要素與作用

組織的基本含義是“有序”。組織作為名詞,是一個有序的實體;而作為動詞,是使一個事物從無序到有序,或從舊序到新序的過程。組織可以說是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互相結合,明確職責、交流信息、協調行動的人工係統及其運轉的過程。

雖然各種組織的特點不同,但必須具有下麵四個要素:

1.共同的目標。這是組織賴以形成的基礎,組織的共同目標必須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各個成員的利益、要求。它不僅得到組織成員的理解,而且必須為各個成員所接受,這樣才能統一思想、統一步伐。

2.協作的意願。指每個成員為組織的共同目標做出貢獻的願望。沒有協作的意願,不僅會直接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而且會直接危害組織的存在。

3.信息的溝通。一個組織的信息溝通就如同人身體中的神經網絡係統。隻有通過靈敏的信息傳遞渠道,使組織與各個成員保持經常不斷地溝通,才能保證組織成員思想統一,行動一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組織的目標得以實現。

4.製度的約束。有了規矩,才能成方圓,每個成員必須遵守組織製定的製度、紀律,這才能成為有機的整體,才能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一個組織的各個部分就如同人身體的各種器官,雖然其具體職能不同,但它們是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並共同實現著組織的總體目標。鍵全的企業組織機構的作用,一是把所有的工作者的智慧、才幹、經驗、能力集攏起來,形成一個群策群力的戰鬥集體。二是可以使組織的所有成員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方麵的積極作用,從而使組織的力量遠遠大於原來分散力量簡單相加之和,並創造出一種新的力量。三是在組織內部明確上下隸屬關係和相互間分工、協作關係,以有效地防止摩擦、衝突,從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四是根據各種職能機構、崗位要求,選擇合適的人員,做到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五是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無論其工作人員怎樣變動,各項工作仍然能夠穩定而持續地開展下去。

二、組織機構設置應遵循的原則

1.任務目標原則。這是組織機構設置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組織機構是為實現其目標、任務的手段,因此,要從實際出發,應是“因事設機構”,而不能“因人設機構”。

2.集分相宜原則。“集”指集權、統一領導;“分”指分權、分級管理。“集”與“分”是辯證的統一,二者不可偏廢。“集”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企業隻有在經理統一領導、指揮下,企業組織才能象鍾表一樣有規律地運轉,才能有效地發揮企業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的作用,並順利地實現企業的目標、任務。另一方麵,企業各級組織必須具有同它們所承擔的責任相應的權力,以便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靈活、及時地處理各種問題,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主動精神。

3.專業分工原則。企業各個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一定的工作範圍內,應盡量從事專業化的業務活動。沒有分工,職責不清,就會出現無人負責的現象,通過專業分工可以推動各部門工作人員鑽研業務,做到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4.有效跨度原則。這是指一個領導者能領導多少人為宜。一個領導者領導的人數若以算術級數增加時,他們之間需要協調處理的關係總數則按幾何級數增長。

5.責權相稱原則。責任是共同勞動、分工協作的客觀要求;權力則是履行責任的手段和保征,兩者是互相製約不可分割的。如果隻有責任而沒有相應的權力,責任製就難以建立起來;反之,如果隻有權力而沒有責任,就可能對權力沒有約束,出現脫離實際、濫用權力、瞎指揮的傾向。所以,必須堅持責任和權力相統一的原則,委之以責,授之以權,使工作人員有職、有責、有權,獨立在自己的崗位上,處理職權範圍內的一切事務。

6.協調一致原則。企業的縱向機構之間(即上下級之間)、橫向機構之間(如各科室間、各部門間、各崗位間),既要分工明確,責任清楚,又要主動搞好協作,上一道工序、前一個業務環節,要為下道工序、後一個業務環節提供方便條件,互相主動配合、協同工作。

7.穩中適應原則。組織機構既要有穩定性,又要對外部環境具有適應性。管理組織有相對的穩定性,可使每個成員的工作及相互關係保持穩定,否則,機構朝令夕改,就難以正常開展工作。

8.精幹高效原則。精幹指機構精簡、人員幹練;高效,即組織能效高。精幹是高效的前提。必須消除“人多好辦事”的小生產傳統觀念。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無謂的多一個人,就等於多了一個產生故障的因素。

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孫子兵法·虛實篇》中說:“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的這種生動的辯證思想,對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置具有指導意義。

企業內部的組織機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的變化而做適當的調整、改進,以提高其功能。當組織有以下征兆時,應進行改進或變革:信息渠道阻塞,決策實施遲緩,指揮不靈,協調不良,人事糾紛和扯皮的事情增多,無人負責現象嚴重,管理效率低下,職工士氣低落,處處有不滿、抱怨情緒,生產經營成績下降(如產品質量不佳、成本過高、浪費嚴重、用戶意見大,市場占有率小等)以及企業內部各單位工作因循守舊、缺乏創新精神等。

經理對組織的變革應持積極的態度,但由於這是一項比較複雜的事情,因此又要慎重行事。需要改革是一個前提,但是否馬上去改,還要看其他條件是否成熟,要選擇適當的時機。

組織機構改進或變革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1)改良式變革。這是局部性的變革,範圍小,涉及關係簡單,阻力不大。(2)爆破式變革。如新上任的經理,麵對經營狀況嚴重惡化和管理無效率狀態,進行大刀闊斧地變革。這種變革涉及麵大,阻力也大,必須慎重、細致地做好說服教育工作。(3)有步驟地變革。這種變革是漸進的,它與人員培訓、改進管理方法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