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除挫折的方法
1.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是客觀環境條件不利、不好,還是主觀承受力低,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即使兩者都存在,在不同人的身上,也表現不同。
2.真情實意地幫助受挫者。對受挫者絕對不能漠不關心,應幫助他們總結教訓,由失敗轉化為成功;鼓勵他們挺起精神戰勝困難、消除挫折;想盡辦法減少他們的沉悶、埋怨、壓抑的情緒。領導者如果受到某一受挫者無緣的一般性的攻擊,應抱容忍的態度,不能“堵”、“壓”,更不能打擊、報複,否則,會加重挫折感,甚至造成不良後果。
3.改變導致受挫的不良環境。下述均為改變之列:領導者的水平不高,工作作風不佳;正氣壓不住邪氣,人際關係緊張;組織內缺乏有效的意見溝通;人事安排、調動不合理;分配不公;勞動場所惡劣,勞動條件太差;忽視職工的民主權利,等等。
為了減少受挫者的壓力、痛苦,可以創造或改變一下環境,如對犯錯者調離原工作崗位,讓其感受到新的集體的溫暖。
4.讓受挫者宣泄出壓抑的心情。“宣泄”一詞出自希臘文,其意是“清潔身心”。在心理治療中,讓受挫者通過失聲痛哭或語言的傾吐,把自己內心的苦悶、鬱積、煩惱、壓抑、委屈、不滿等統統發泄出來,可收到治療的效果。領導者對受挫者的好話、壞話都要聽,讓其把話說完,有時甚至可以讓受挫折者大發一頓牢騷,然後再進行引導。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設有“精神健康室”,也叫“出氣室”。一個職工如果有挫折感而滿腹牢騷,情緒失常,他可以自由地進入該室,進去的第一個房間迎麵有一排鏡子,讓他自己看自己的形象。然後到第二室,迎麵是一排各種各樣的哈哈鏡。上麵寫著:“你看與你本來的形象有什麼不同。”他看了哈哈鏡中自己的各種變化了的形貌後,可能哈哈大笑,怨氣減了幾分。第三室,備有幾個經理的橡皮塑像,旁邊有打人的棍子,他可以打個痛快,發泄怨氣。最後一個房間叫“懇談室”,裏麵有茶點、咖啡,陳列著企業發展史,進去後一位滿麵笑容的高級官員或心理學家,熱情地同他談心,詢問有什麼困難和不滿,有什麼改進意見和要求,並認真記錄,表示幫助妥善解決困難或問題。這樣一來,受挫者的氣就消了一大半。與鬆下“精神健康室”相似的,美國的威爾遜培訓中心設立了“精神發泄室”。近幾年來,西方有的國家還出現了一種十分奇特的行業——泄氣服務中心。
5.轉移受挫者的注意力。“出氣室”用象征性的侵犯行為來擰開“出氣閥”,對處於情緒臨界點的受挫者來說,可能有積極作用,但沒有普遍性。積極的宣泄形式應不涉及侵犯性行為,如參加或觀看激烈的體育運動、聆聽音樂或高聲歌唱,會消釋一定的壓抑感。受挫者把注意力專注於其他方麵,會逐漸忘卻令人苦惱的挫折之事,這時就容易接受理智的勸告了。
五、講究教育的方法、藝術
思想教育工作要起到化瘀解惑、淨化心田、激發鼓勵、催人奮進的作用,應特別講究方法、藝術。筆者總結了30種,因受篇幅局限,簡述如下:
1.依據事實,以理服人。思想教育不能采用空洞說教、行政命令甚至壓製的辦法。
2.關懷體貼,以情感人。如果人們受到真摯的關懷、幫助,他們就會愉快地按領導要求去做,自覺克服缺點。
3.樹立榜樣,典型示範。領導者要善於抓住那些代表前進方向、具有突出事跡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樹立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的風氣。
4.有褒有貶,扶正卻邪。讓人們分清是非、辨別美醜,使企業正氣上升,邪氣下降。
5.剛柔相濟,相得益彰。思想政治工作的“剛”,就是高標準、嚴要求、紀律約束;“柔”,就是滿麵春風、和風細雨、語重心長。
6.發揚長處,彌補不足。領導者要善於發揮人們的長處,同時運用人們自身積極因素去抑製、克服消極因素,做到揚長補短。
7.掌握規律,工作在先。環境、動機、需求、行為等是有機聯係的。領導者要及時發現剛暴露的思想問題,趕快做好疏導教育工作。
8.抓住時機,做好轉化。在一個人身上,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往往並存,領導者應選好時機,準而快地做好轉化工作。
9.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傳說華佗一次給兩個都是頭痛發燒的病人看病,一個吃的是瀉藥,另一個吃的卻是發散的藥。問其故,他回答說:“一個傷食、一個外感,病症一樣而病因不同,當然吃的藥也不同啊!”我們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戒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