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思想教育領先及時化瘀解惑2(2 / 2)

10.循序漸進,循循善誘。做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欲速不達。特別是對犯錯誤的同誌,不要簡單粗暴,不能“拔苗助長”。

11.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要提倡自覺、自尊、自重、自愛、自修、自省、自製、自立。

12.見微知著,防微杜漸。領導者觀察力要強,一旦發現不良傾向或不好苗頭,要及時糾正,特別是在衝突、糾紛發生之前,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出現。

13.通過比較,加以鑒別。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同假的、惡的、醜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領導者要讓職工通過事實比較,明辨是非,改變認識和態度。

14.互敬互愛,互學互幫。一個人如果處於這樣一個良好的環境,心情就會舒暢,心靈就會受到淨化,工作就會積極。

15.批評教育,注意效果。批評要出於公心、善意,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精神,並要注意方法方式。有人提出如下“十則批評藝術”:(1)寓批評於尊重之中;(2)寓批評於表揚之中;(3)寓批評於談心之中;(4)寓批評於諒解之中;(5)寓批評於自責之中;(6)寓批評於關懷之中;(7)寓批評於希望之中;(8)寓批評於說笑之中;(9)寓批評於幽默之中;(10)寓批評於激勵之中。

16.以迂為直,另辟蹊徑。思想工作可以“開門見山”,直來直去;但有時可能出現“頂牛”,造成僵局,這時可以通過迂回曲折的方法,就會收到啟人深思、令人頓悟的效果。

17.巧於幽默,沁人心扉。心理學實驗證明:凡是伴隨著一定活動的任何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都能使這種活動強化。領導者不能總是一講道理就擺出一副冷峻嚴肅的麵孔,用刻板枯燥的語言把自己所要闡述的道理弄得令人聽而生厭。幽默能給人以輕鬆、詼諧與優美,它賦予真理耐人尋味,它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荒謬。

18.暗示引導,含蓄提示。暗示可采用語言形式,也可用手勢、表情、動作等,它往往比正麵說教或命令的效果還好。

19.實踐鍛煉,磨礪意誌。隻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對真理性的深刻認識。隻有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磨煉,才能真正造就人才。

20.寓教於樂,陶冶情操。通過各種文體娛樂活動,調節、豐富職工的業餘生活,使大家在美的享受和歡樂的氣氛中,增長知識、才幹,激勵鬥誌。

21.寬容大度,心悅誠服。領導者要學習《將相和》中的藺相如。容人、讓人,才能團結人,進行教育,才能令人心悅誠服。

22.主動談心,交流思想。通過誠懇的談心,達到相互理解、諒解和團結友愛的目的。

23.惠撫安慰,化瘀解惑。對於某些積怨過多,或受到歧視,或體弱多病有困難者,要特別給以關照,主動登門訪談,虛心聽其傾訴。他們得到同情、受到安慰,精神就會振奮起來。

24.輿論宣傳,形成風氣。社會輿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領導者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開展正麵宣傳活動,促進企業形成良好的風氣。

25.抓好中間,促進兩頭。做好中間層的思想教育,有利於整個職工隊伍的建設。處於中間層的人向先進層轉化,可以推動先進更先進,而且對後進層震動大,使他們急起直追。

26.評比競賽,激勵上進。通過考查、評比、競賽、競爭,激發人們上進,積極完成工作任務。

27.尊重職工,民主管理。積極、主動吸收職工參與企業各級管理,才能提高他們主人翁意識,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8.壓力適當,催人奮進。人不能沒有壓力,壓力過小或壓力過大,都不能發揮積極性。壓力適當,變壓力為動力。人有了內在的動力,工作才能做出成績來。

29.環境美好,潛移默化。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可以使人心情舒暢,精神煥發,心靈淨化、進取向上。光是空洞的說教,難以收到好的效果。

30.規範行為,養成習慣。在一個組織內,良好的行為、作風、秩序一旦形成了日常的習慣,就會產生無形的力量,就會提高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就會有效地完成組織的既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