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主動溝通協調處好人際關係1(1 / 3)

一個現代企業具有規模龐大、因素眾多、結構複雜、分工精細、信息量大、聯係廣泛、動態多變、功能綜合的特點,經理應善於溝通協調,巧於處理人際關係,以便發揮各方麵的積極作用,使整個企業有節奏地運營,順利地實現企業既定的目標、任務。

一、經理要有良好的交往形象

一個人的形象集中地反映了該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質、聰明才智和文化教養。經理的形象好,人們敬佩、信賴,經理的影響力就大,溝通、協調的工作成效就高。否則,經理如果以權謀私、辦事不公;虛情假意,言而無信;高高在上,目中無人;懶惰無能,輕浮不羈,那麼,在人們的心目中,形象必然低下,甚至叫人家在自己的背後指脊梁骨,惹人反感、鄙視。試想,這樣的經理僅僅依仗手中的權力,怎麼能有效地開展社會交往活動呢!

因此,經理要對自己的形象負責,應把它看做比自己的眼睛還重要。

經理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要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有為企業獻身的精神。在追求實現企業目標、任務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必勝的信心,不怕挫折,不怕困難。

經理的情操要高尚,應像毛澤東同誌稱讚徐特立同誌的那樣:“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拒腐蝕,永不沾”,先人後己,為人民“甘為孺子牛”。

經理要有正義感,善於區分真、善、美與假、惡、醜,敢於堅持真理,敢於向不道德、不正義和一切腐敗行為進行鬥爭。不能好壞不分,是非不辨,也不能感情用事,即使是好朋友做了錯事,也應當批評、製止。隻有這樣,社交形象才能鮮明。

經理要有寬大的胸懷,恢宏的氣魄。一是要有共容性,不計較小事,不分親疏,不講恩怨;二是要有全局性,具有遠見卓識,能從全局、從整體把握事物、考慮問題;三是要有忍耐性,不計個人得失、榮辱,經得起誤會、委屈、冤枉的考驗,自覺拋棄個人間無原則的糾紛、瓜葛,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經理要以身作則,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說:“以令率人,不若身先”。意思是:下命令統率、指揮別人,不如親身走在前麵。經理要率先垂範,這樣才能在職工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

經理要忠誠老實,光明磊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掩蓋事實,不歪曲事實;說真話、實話,不說假話、空話、大話;要幹實事,不圖虛名;要行言一致,不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特別在無人監督時,也能嚴格要求自己。

經理要謙虛謹慎,平等待人。“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才能贏得更多的好朋友。經理待人要熱情、禮貌,這可使人感到親切、自然,能創造交往的輕鬆的氣氛和良好的開端。

二、組織離不開溝通

陳雲曾說:“隻有通氣,才能團結。”通氣就是意見溝通,如果沒有正常的意見溝通,任何一個組織將不複存在。

(一)溝通的重要作用

企業的溝通指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組織體與組織體之間傳達思想、意見和交流信息的過程。溝通包括以下因素:信息傳遞者、信息的內容(即意見、反映客觀事實的信息)、溝通的徑路或渠道、溝通的工具和信息的收受者。

實踐證明,一個團體的凝聚力大小、士氣的高低、團體戰鬥力的強弱、工作效率的高低,無不與意見溝通是否順暢有關。如果沒有溝通,大家不明確共同的目標,思想不統一,不知道如何協作,就不能發揮管理組織的係統功能。溝通有以下具體作用:(1)便於開展領導活動。進行決策、製定計劃,要聽取意見,收集信息、資料,有的學者認為,決策科學化的關鍵是90%的信息。實施決策方案,要通過溝通把其內容傳達給執行者,又通過溝通,把執行情況反饋給領導者。(2)增進組織成員的相互了解,獲得共識。信息溝通是人們心理上的基本需要,是組織成員消釋心理緊張、表達思想感情與態度傾向、尋求友誼和支持的重要手段。在組織內,如果大家達到心理相容,有共同的心理感受,便能提高他們的心理滿足感,改善人際關係,提高團體的士氣。(3)影響與改變成員的心理和行為。人們接收不同的信息,就受到不同的影響,形成不同的態度,產生不同的行為。信息的內容是科學的、先進的,就會使成員產生良好的心理與行為,並使他們身心得以健康地發展。(4)提高組織的生命力。美國社會係統學派認為,組織作為協作係統必須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協作的意願;二是共同的目標,三是信息聯係。試想,一個企業如果不知道外部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不知道市場供求動態,企業怎麼能正常開展營銷活動呢?

(二)意見溝通的種類

1.單向溝通與雙向溝通。單向溝通是一方發送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而不再向發送者反饋信息。其優點是傳遞信息快,適於上級做了周詳準備、內容嚴謹的需下達的命令、指示等。其缺點是發出者得不到反饋信息,由於發出者聽不到接收者的意見,而容易犯主觀、片麵的毛病;接收者無論理解還是不理解都要執行,易於產生抗拒心理;由於沒有反饋,對接收的信息是否完整、準確,雙方都會有些疑慮。雙向溝通是溝通雙方互相傳遞信息,其發出與接收的地位不斷變換。由於雙方多次重複交流,得到共識,因此溝通的信息準確。由於發出者能充分聽取接收者的意見,使其受到尊重,產生參與感,增強自信心,有利於雙方相互理解,形成融洽的人際關係。

2.橫向溝通與縱向溝通。前者指組織中各平行或同一層次的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這種溝通可以加強各部門間、各工種間的聯係、了解、協調與團結,減少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可以使辦事程序、手續簡化,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後者又分下行溝通與上行溝通。下行溝通是組織中上級對下級的信息溝通,如組織的目標、計劃、規章製度、工作程序和評價等傳達到基層。通過下行溝通,有助於統一思想認識,步調一致,協調行動。這種溝通的缺點是逐級傳遞,容易出現擱置、誤解、歪曲等現象。據國外心理學家調查,100家工業機構的下行溝通的效率如下:在董事會那裏的信息為100%,通過逐級傳遞,到了副總裁、高級主管、工廠主管、總領班和職工那裏,他們對信息的接受率分別為63%、50%、40%、30%、20%。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與他們的文化程度,理解和接受能力,工作積極性和溝通的內容、方式、時機以及上下級的關係等因素有關。由此可見,組織中的各級領導者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上行溝通是指下級向上級彙報工作,提出意見、建議、要求等等。領導者應通過座談會、意見箱、定期彙報、民意測驗、家訪談心等方式,鼓勵下級人員提意見,包括批評的意見。隻有上行溝通渠道暢通無阻,才能改善上下級關係,領導者才能了解真實情況,工作才能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