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主動溝通協調處好人際關係1(2 / 3)

3.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正式溝通是通過組織明文規定的渠道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如組織與組織間的公函往來,組織內部的文件傳達、召開會議、上下級之間的定期情報交換等。非正式溝通指的是正式溝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和傳遞,它不受組織監督,自由選擇溝通渠道。如組織內員工之間私下交換意見,議論某人某事以及傳遞小道消息等。這種溝通可能真實地表露或反映人們的真實思想動機,還能提供正式溝通難以獲得的各種消息。但這種溝通可能被出自不同動機和目的人所利用,如散布小道消息、製造流言蜚語,達到中傷他人、使組織渙散的目的。精明的領導者對非正式溝通比較重視,常常利用個人間交往,和職工同娛樂、同吃、同勞動,廣泛聽取呼聲、意見,以便改進自己的工作。

4.書麵溝通與口頭溝通。前者是指通過書麵形式所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其優點是在信息傳遞前,經過了加工濃縮,減少了模糊度與多餘度,內容比較集中、凝煉。可以在遠距離多次傳遞,既便於利用也便於儲存。它適於傳遞精確而內容一致的意見,比較嚴謹,具有權威性,有備於日後學習、查考之用,可防止信息傳遞的遺漏、曲解。其缺點是受文化水平和其他條件的限製,由於信息加工、傳遞者看問題的角度、方法不同,理解能力的差異,而影響信息的客觀真實性。口頭溝通是指口頭彙報、會談、討論、演說以及通過電話、廣播進行聯係等。其優點是節省時間、較快地傳遞信息,雙方可以交流,直到聽清、理解或共識為止,除了語言之外,往往還可用眼神、手勢、姿態等伴隨語言表達。

(三)溝通效果的提高

1.提高組織成員的素質。由於意見溝通雙方存在著某些差別而發生種種溝通障礙。這些差別包括品德修養、價值觀念、利害關係、認識水平、文化程度、心理特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等。溝通障礙大致有以下幾種:有的人從一己私利出發,不顧客觀事實甚至熱衷於小道消息和謠言;有的人由於輕浮、不誠實,給人們的印象不佳,所傳遞的信息就很難令人相信;態度偏激者在接收和處理信息時往往會發生偏頗;由於文化科學知識的差距,在傳遞信息時,分不清主次輕重,接受者也不知所以然,就會使信息漏失;由於互不信任而妨礙溝通;領導者由於不能自律,或處理事情草率而朝令夕改,長此以往就導致“信任危機”,嚴重阻礙信息溝通;在口頭傳遞中,由於口齒不清,感知能力差,或記憶力不佳,而使信息失實。正如通常所說:“鑼敲三錘必變音,話傳三遍定走形”。

嚴重的是有的領導者好大喜功,隻聽好話,不納逆耳之言;下級人員畏懼上級而不敢講真話、實話,報喜不報憂、掩蓋事實真相。有的下級人員為討好上級領導,而弄虛做假,大吹牛皮,或在傳達上級指示時,把自己的主觀動機摻雜進去,導致信息失真、走樣。

上述問題均須從信息發出與接受的兩方麵改進,關鍵是人員素質與能力的提高。

2.選擇適當的溝通類型和方式。根據信息的內容、接受對象的特點、傳遞的目的和具體的場合、條件,選擇適當的溝通類型和方式,是提高溝通效果的有效途徑。例如,要了解對方的反饋信息,最好選擇口頭溝通的交談方式,以充分聽取對方的意見;如果向很多人傳遞重要信息,最好選擇書麵方式。

3.信息溝通渠道要暢通無阻。企業應控製與降低信息傳遞中的噪聲,減少直至消除各種人為設置的溝通障礙。所謂噪聲,指各種幹擾,如對信息、意見的曲解、生枝加葉,使真實的信息變異、遺漏等。在企業中建立互助互信的人際關係,健全民主管理製度,實行上下級定期對話等,都有利於消除溝通的障礙。

4.精簡機構,減少信息溝通的中轉環節。組織機陶臃腫,層次過多,信息無論是下行傳遞還是上行傳遞,中間要經過許多層次,信息的接受率會層層降低。官僚主義是造成信息傳遞迂回、循環往複周轉的根源。

三、協調使企業組織富有生機

協調是領導者的一項重要職責。假定A是某企業的一位科長,A在這個企業的地位就好比是一個網絡係統中的樞紐。這個樞紐擰開了,好多零部件、齒輪就動了起來;否則,它們就會受到牽製,束縛,不能發揮作用,整個網絡係統也就沒有了“生機”。因此,經理要善於協調各方麵的關係,以充分發揮組織內各要素的作用,提高組織的整體效能。

(一)協調的基本要求

1.主動。領導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在自己領導的範圍內,要主動發現問題,積極熱情協調各方,迅速解決。對下邊反映或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態度冷淡、漠然置之、敷衍塞責、推托責任者,是不稱職的。

2.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可防止矛盾激化、減少損失。如果一拖再拖,到問題成了堆再去解決,可能就更加複雜化,就增加了解決的難度。所以,在協調中,領導要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

3.妥善。對問題的解決,不能就事論事,而要治本。否則,不從根本上去解決,就可能出現此消彼長、“按住葫蘆起來瓢”的現象。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處理,要根絕同類問題的重複出現。

4.滿意。通過協調,不僅使問題得到解決,而且使與問題有關的人員、單位滿意。增強他們之間的團結,同心協力地去實現組織的目標任務。

5.簡捷。領導者進行協調,方法要簡便、切實、可行,不能搞煩瑣哲學、形式主義,不擺花架子。

(二)組織協調的內容

1.目標是協調的方向。一個組織內的各個方麵的目標應取得一致,不能各行其是,另搞一套。否則,就會分散力量,形不成拳頭,組織目標就難以實現。組織中的所有成員要有整體觀念。一個管理係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聯係的;各要素在整個係統中所處的地位、所占的比例、所起的作用,都必須服從於整個係統的共同目標。企業的各部門、環節、崗位,應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規定的任務,為其他部門、環節、崗位工作提供有利的條件,互相要主動幫助、支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上一道工序要為下一道工序做好準備,搞好協作。企業的領導者與管理部門要為生產經營第一線服務;下級單位及其工作人員要服從上級部門的領導。

2.溝通是協調的杠杆。組織內部信息、意見傳遞迅速,彼此聯係密切,相互了解、理解,矛盾就少;即使產生了矛盾、摩擦也容易解決,發生了誤會也易於消除。

3.協商是協調的重要手段。協商不是強迫命令,而是感情與信息的交流。因此,協商要發揚民主,遇到問題能心平氣和地坐到一起來商量解決。上下級之間發生的矛盾、摩擦、誤會、隔閡,上級領導要主動與下級溝通聯係,誠懇解決矛盾,消除誤會和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