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主動溝通協調處好人際關係1(3 / 3)

4.明確責任是協調的得力措施。領導者在明確各部門的工作任務、職權範圍的同時,還須明確各自與有關單位協作的責任,建立必要的協作製度,並提倡主動支援、配合的精神,這可以減少“扯皮”現象。

5.利益是協調的基礎。組織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為實現一定的利益而奮鬥。協調要充分注意各方麵的利益,這是做好協調工作的基礎。

(三)組織協調的類型

1.指導型協調。分為兩種:一種是等級式協調,在管理係統中各種活動都置於一個中心權力之下,使之得到統一。另一種是指揮式協調,即通過一定的工作程序來完成的,如工藝加工路線單,可使不同作業單位完成一項共同的任務。

2.自動型協調。即依靠組織中的成員或單位自動地搞好協調工作。這種協調要求工作人員積極、主動,充分了解組織的目標,並及時獲得有關組織活動的信息情報。

3.促進型協調。當組織內部與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或有特殊任務時,除了靠等級結構建立的程序來進行協調外,還應建立必要的機構(如某項目組或特殊任務辦公室等)專門進行協調工作。

(四)協調的主要方法

1.職責連鎖式協調。企業各部門之間、上下級各層次之間、生產經營的各工序之間,分工協作,明確責、權、利,使之環環相扣,並把這種關係以書麵形式肯定下來。現代管理中的“目標管理法”就充分體現了這種協調方式。

2.製度式協調。各個部門間、環節間、工序間若出了問題,應以規章製度、規範、程序為準繩進行協調解決。如果在某一環節、層次發生了問題、差錯,應按規章製度追究責任。

3.例會式協調。即由一個組織的主要領導者牽頭,組織有關部門以定期召開例會的方法,來協調各平行部門之問的橫向聯係,解決麵臨的新問題。

4.合署辦公式協調。對於一新出現的較為複雜或重大的問題,由有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聯合在一起辦公,集中去解決。

5.精簡合並式協調。由於機構臃腫,出現了新問題就容易“踢皮球”,這可動“大手術”,將工作性質相近、管理業務相聯的職能科室進行調整、合並,同時精簡有關人員。這樣就會減少橫向摩擦、扯皮現象,從而大大提高組織效能。

四、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人際關係包括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交往和聯係。這種交往和聯係經常受到雙方各自的心理特征製約,並伴隨一定的內心體驗和心理反應,如滿意或不滿意,主動還是被動等。

(一)人際關係的重要作用

1.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人際關係的性質不同、相處關係時間長短不一,對人的行為影響有較大差別。

2.對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據研究資料,人類的很多疾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偏頭痛、潰瘍病都與人際關係失調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在一個組織內,應大力提倡互相尊重、關心、幫助的風氣,形成健康、舒暢的人際關係。

3.對集體團結的影響。人際關係狀態對集體的團結起決定作用。實踐證明,一個單位職工與職工之間、職工與領導人員之間、領導者之間的人際關係好,這個單位一定是個團結戰鬥的集體。

4.對工作效率的影響。人際關係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一個單位相互親密無間,心情舒暢,就有助於發揮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同時,由於互相主動支援幫助,搞好協作,整個組織的功能就會“正向放大”,產生出大於個體力量相加之和的力量。

5.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平等、互助、互敬、互愛、同誌式的人際關係,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現。

(二)人際關係的類型

1.從需求上劃分有:(1)包容需求關係,其待人的特征是容納、參與、隨和;與此相反的則表現為孤立、排斥、對立等。(2)控製需求關係,其待人特征是影響、支配、控製、領導他人;與此相反的表現則是抗拒、逆反、拒絕等。(3)感情需求關係,其行為特征為同情、熱情、喜愛、親密;與此相反的表現則是冷淡、疏遠、厭惡、憎恨等。

2.從表情上劃分有:(1)外露形,這種人的麵部表情是其人際反應的晴雨表。(2)內涵形,這種人對喜愛者或討厭者,表麵不露聲色。(3)偽裝形,這種人表裏不一,待人處世以個人利益或環境為轉移,其人際反應不穩定。

3.根據交往關係的反應方式劃分有:(1)合作型,這種人待人寬厚、忍讓,遇事能為他人著想,考慮問題全麵、穩重。(2)競爭型,這種人待人不謙讓、不隨和,爭勝好強,在團體中與他人關係往往比較緊張。(3)分離型,這種人對同誌較淡漠,對團體不太熱心,人際反應遲鈍,表現與世無爭。

對人際反應的認知,有助於我們預測組織成員在相互交往時可能采取的態度和行為,使領導者能采取適當的組織手段,創造人際交往的有利環境。

(三)人際吸引力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雖處於同一個群體,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密切程度是有差別的。影響的基本因素是人際吸引力。人們互相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評價對方的傾向與行為動機,心理學把這種情況稱為人際吸引力。對某一個人,大家都願與他接觸、交往,說明他的吸引力強;反之,則吸引力弱。梁永康等同誌認為以下因素對人際吸引力有影響:

1.態度的相似性。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之間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觀時,就容易合拍共鳴,而形成密切的關係。當人們的觀點相近或一致時,他們會覺得愉快,在心理上產生滿足感。他們把抱有同樣態度的人視為對自己的支持、鼓勵。

2.感情的相悅性。“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張三喜歡李四,對李四好;李四對張三更喜歡,更好。這是人們經常見到的現象。兩人在心理上接近,感情好,關係就肯定密切。

3.需要的互補性。人們的需要不同、性格不同,在雙方交往中,各自能獲得益處而得到滿足,這就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多血質的人與抑鬱質的人可能處得較好。

4.興趣的一致性。興趣相同的人在一起,能談得來,相互啟發,共同探討,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際關係。

5.儀表的吸引性。外表惹人喜歡,不能完全說成外貌美,重要的是作風樸實、大方,表情自然、真誠,穿著整潔、合體,舉止文雅、適當。

另外,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還有地理位置(如工作、居住的距離遠近),交往的時間長短和頻率,交流的內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