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巧於激發鼓勵企業士氣高漲(3 / 3)

3.壓力激勵。任務及其獎罰條件適度,就可使壓力變為動力,就可催人奮發進取。

4.表率激勵。領導者的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清正廉潔,就會激勵職工克服困難,創造奇跡。

5.榜樣激勵。人人都有向上、進取之心,勞模、標兵可激勵職工效仿、學習,而克服中遊、落後思想。

6.競賽激勵。這可以增強團體凝聚力,發揮個人智能,提高團體戰鬥力。

7.競爭激勵。讓職工知道市場競爭的激烈情況,使之產生企業能否生存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8.用人激勵。工作安排與職工的特長、能力、愛好相結合,人盡其才,就會起到強烈的激勵作用。

9.授權激勵。凡是下級人員能辦到的事,盡量授權並不幹預,讓他們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

10.信任激勵。給下級以充分信任和支持,會激發他們的潛力,任務完成得會更出色。

11.價值激勵。人人都有自尊心,領導者要盡力為職工提供實現自身價值的條件、場所;對他們的能力、特長、貢獻要給以充分肯定。

12.物質激勵。搞好工資、獎金、福利、勞保工作,使職工感到勞有所得、功有所獎。

13.精神激勵。通過各種形式、方法進行表彰,激發職工的進取心和榮譽感。

14.賞識激勵。個人的成就感是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這種激勵適於有較高知識水準和抱負水準的技術骨幹,讓他們攻克難題或委以重任。

15.關懷激勵。一個企業好比一個大家庭,領導者對每一個職工都應給以真摯地關心、體貼、照顧。

16.感情激勵。領導者要經常與職工同勞動、同娛樂、同進餐,相互感情密切、人際關係和諧,團體的凝聚力就強。

17.宣泄激勵。職工有不滿有怨氣,要疏導,讓其發泄出來。發泄的話對頭,領導就要做自我批評,這就會由生氣變諒解,由諒解達到支持。

18.懲罰激勵。批評和處分運用得當,可以防止、抑製人的不良行為,可以轉變偏離組織的不良態度。

19.尊重激勵。尊重是人的一種精神需求。在一個企業,人們相互尊重,以禮相待,特別是當下級受到上級的尊重時,他們就會感到身上有無限的力量。

20.信息激勵。一個有進取心的人當聽到別人有新的創造、新的成就時,就感到對自己是一種鞭策;當他麵臨一項重任或難題時,就感到對自己是一種挑戰;當告知通過考核他的成績很好時,他會受到莫大的鼓舞。

五、正強化與負強化

正強化指對一個人的行為通過某種形式、方法的肯定或獎賞,使其得到保持、鞏固、發揚;負強化指對一個人的行為通過某種措施來否定,使其減弱,直至消除。

由於人人都希望受到尊重、稱讚,因此,企業應盡量采用“正強化”的手段。這可從一項對大學生做作業進行正強化、負強化及其效果的調查資料得到說明。

實踐證明,正確運用強化手段有利於激發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凡是好的風氣、良好的行動,應采用正強化手段,及時表彰、鼓勵;凡是歪風邪氣、不正當行為,則應采用負強化手段,及時予以抑製、糾正。

六、團體凝聚力的增強

一個企業及企業內的科室、車間、班組都是一個團體。團體的凝聚力表現為團體對其成員的吸引情況,以及各個成員間相互吸引情況,表明成員對團體的向心力,對團體的滿意程度。

團體的凝聚力對團體的行為、團體的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團體內人際關係融洽,凝聚力強,就能順利完成團體的任務。先進的團體可使其成員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落後的團體,離心離德,矛盾重重,關係緊張,效率低下。

一個團體凝聚力大小,通過下述內容可以測量出來:(1)成員對團體的目標認識、理解程度,以及為實現目標的努力程度;(2)成員對團體現狀的滿意程度,包括對團體的歸屬感、榮譽感的態度;(3)成員對團體受到外部壓力時表現的態度;(4)成員對團體成就與個人成就關係的認識情況;(5)成員對團體領導者的信賴、喜愛、滿意程度。對上述內容可製訂不同等次的分值,通過測定結果的平均值,即可評價一個團體凝聚力的強弱。有人提出一個測量公式:

群體內聚力=成員之間相互選擇的數目/群體中可能相互選擇的總數目

這是通過人際關係來測量群體內聚力的大小的方法,首先製作群體成員相互選擇的問卷表,然後請每一成員根據測量標準(如您認為準當組長合適?您願意和準一道工作?你有困難願找誰幫助?)確定選擇數量,然後計算結果。

精明能幹的經理,應從以下幾方麵提高企業的凝聚力:(1)提高組織成員的共識性,如要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興趣、愛好等。共識性越高,則凝聚力越大。(2)提高領導者的自身素質。領導者品德高尚,知識、經驗豐富,能力強,能處處起模範作用,影響力就大,團體就富有生氣。另外,有些管理學家在比較了“民主”、“專製”、“放任”等三種領導方式後,結論是民主的領導方式能使團體內思想活躍,意見溝通順利,成員積極參與管理,團體凝聚力強。(3)提高團體心理需求的滿足度。諸如辦事公道,關係和諧,個人的能力、價值、貢獻得到肯定,等等。(4)提高團體的社會地位。例如,某個團體社會知名度高,或擁有某種光榮稱號,或在某一方麵在社會上起有重要作用等,對其成員均有較大的吸引力。(5)妥善處理團體成員中各種問題。對職工的工資、獎勵、晉級、職稱、住房、福利、工作安排、業績評定、評選先進,以及成員之間的矛盾、衝突的解決,等等,如果處理得公平客觀、實事求是、妥善合理,內聚力就強;否則,人心渙散,不僅人心不能“思齊”,而且會“思走”。

七、團體士氣的提高

士氣是團體成員對團體是否認同、滿意,願否為達到團體目標而奮鬥的精神狀態。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士氣。戰國時期,齊國的兵家孫臏十分重視激勵士氣,他把“激氣”(激發士氣)、“利氣”(使士卒有銳氣)、“厲氣”(即勵氣,鼓勵士卒的鬥誌)、“斷氣”(斷在此是決斷的意思,斷氣就是使士卒果斷,有決心)、“延氣”(使士卒有持續作戰的精神準備)等看做“合軍聚眾”、臨陣作戰、鼓舞鬥誌的最重要的內容。古今中外,一切曆史事實證明,一個群體有了高昂的士氣,就可以迸發出巨大的力量。若一旦士氣低落或全無了士氣,就會渙散如散沙,喪失了戰鬥力。

外國有的管理學家研究的結果,認為士氣高昂的群體有以下七個特征:

1.群體的團結,來自群體的內聚力,而不是由於外部的壓力;

2.群體內的成員沒有分裂為相互敵對的小群體的傾向;

3.群體本身具有處理內部衝突與適應外部變化的能力;

4.群體成員之間有強烈的認同感,成員對群體有強烈的歸屬感;

5.每一成員都明確地掌握群體目標;

6.成員對群體的目標及領導者,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

7.成員承認群體的存在價值,並有維護此群體繼續存在的意向。

卓有成效的經理應從以下幾方麵提高企業的團體士氣:一是讓員工參與管理、決策,以便得到他們對企業目標的真正讚同;二是以經理為首的領導者要以身作則,艱苦奮鬥,公道正派,給職工群眾做出個好樣子;三是扶正卻邪,在企業內正氣要壓倒邪氣;四是對每一員工的工作盡量合理安排,這有助於個人的進取、發展;五是工作(勞動)環境保證安全,盡量舒適;六是逐漸形成一個團結、友愛、平等、和諧的精神環境,盡量使每個職工的心情舒暢;七是勞動報酬要公平、合理,使得每個積極工作的人都不會有受歧視的感覺;八是關心職工身心健康,使每個職工精力充沛、精神飽滿,情緒良好;九是竭盡全力把企業辦得紅紅火火,效益日益提高,讓職工對企業充滿希望和信心。做到了這些,毫無疑問,企業的團體士氣必然是高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