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謙虛獲得好人緣(2 / 3)

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驕傲的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他們總是喜歡教訓他人,從不考慮自己,容易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固執己見,最終會麵臨失敗的結局。

作為青少年,最讓我們驕傲的事情無疑是考試成績了,下麵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小麗同學的故事吧!

小麗是某中學初二(3)班的學生,在新學期開學時,她以數學100分、語文88分、英語90的好成績取得了全班第一名。

小麗認為數學考了滿分,所以,她就開始驕傲並開始過於放縱自己。到了期末考試時,她迅速地把數學卷子做完,又馬虎地檢查了一遍,就坐在那裏等待著考試結束的鈴聲。

去領成績單時,小麗沒想到的是,在她那數學卷子上竟然打了一個鮮紅的88分,她不敢去直視那張卷子,腦子裏一片空白。

後來想起當時考試時的樣子,小麗後悔莫及……

那麼,是什麼讓小麗考試失敗的呢?是卷子太難嗎?不對。其實應該是她的驕傲和自滿。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明白,盲目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視野狹窄,自以為是,會嚴重阻礙自己繼續前進的步伐。科學家巴夫給青年人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切勿讓驕傲支配了你們。由於驕傲,你們會在應該統一的場合固執起來;由於驕傲,你們會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而且由於驕傲,你們會失掉客觀的標準。”

在學習上,知識是無邊的海洋,如果一時一事領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自己知識不夠、眼界不寬的表現。“滿招損,謙受益”,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克服自己的驕傲心理,多向那些能在取得成績後仍能保持謙虛奮進的人學習,讓自己也成為一個能夠處處謙虛的人!

首先,我們要多看到自己的不足。許多青少年由於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多方麵都比別人強。常言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我們能經常發現身邊的強人,並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與強人的差距,這樣就會變得謙虛了,自然驕傲也就遠離自己了。

其次,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理想是人生前進的動力和目標。胸無大誌的人,很容易為一點小成功便沾沾自喜,裹足不前,這是不可取的。而胸懷大誌的人,無論何時他都會正確對待自己的成功,絕不會為一點小勝利而停止不前,反而會為更大的成功努力前進。因此,我們要克服驕傲,應該先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最後,我們還要學會辯證比較。驕傲的人總是多看到別人的缺點和短處,不善於與人進行比較,但是卻對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沾沾自喜。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掌握辯證比較方法,既要用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長處進行比較,又要用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進行對比。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看見自己的不足,讓自己隨時保持謙虛。

鬆弛有度:保持空杯心態去學習

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老幾?

後來老禪師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並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

這人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裏倒?”

老禪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嗎還要倒呢?”

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嗎還要到我這裏求教?這就是“空杯心態”的故事哲理。它最直接的含義就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要將心裏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重視、在乎的很多東西以及曾經輝煌的過去從心態上徹底清空,隻有將心倒空了,有新東西才能放進來,才能擁有更大的成功。

每一個人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須隨需應變、以變應變,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提升能力,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

空杯就是要把自己“當笨人看”。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也許我們的數學成績已經十分優秀,但卻並不能保證自己的語文、英語和數學一樣優秀,因此,作為青少年,我們要在學習中隨時保持這種“空杯心態”,去吸收現在的、別人的、正確的、優秀的東西。如果我們不去領悟,不去感受,不去學習,仍然高枕無憂地躺在過去成功的經驗之上,那將是很可怕的結局。

下麵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則寓言:

相傳在古代,知了是不會飛的。一天,它看見一隻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十分羨慕。它就請大雁教它學飛。大雁高興地答應了。

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跑東竄西,學得很不認真。大雁給它講怎樣飛,它聽了幾句,就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大雁讓它多試著飛一飛,它隻飛了幾次,就自滿地嚷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飛,可是,它撲騰著翅膀,怎麼也飛不高。

這時候,知了望著大雁在萬裏長空飛翔,十分懊悔自己當初太自滿,沒有努力練習。可是,已經晚了,它隻好歎息道:“遲了!遲了!”

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這樣的“知了”,就有多少這樣的“遲了”。有這樣一句充滿智慧的哲言:“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很重要,認清自己是非常困難的,否定自己更是難上加難。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誠、需要膽魄,還需要真正的空杯心態,隻有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因此,我們青少年要真正做到“空杯”,必須做好以下事項。

一是得意之時最易忘形,但我們不能忘形。一般說來,我們在得意時最容易自大和驕傲,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甚至會以自我為中心。但這樣的話輕則讓人厭惡,重則會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一定要警惕。

二是要學會總結經驗教訓。總結經驗教訓事實上就是對自我行為的一種反省。如果我們青少年學會了經常總結經驗和教訓,就已經學會了自覺地進行反省,這對我們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是要處理好“聽”和“說”的關係。學會傾聽,多聽少說。傾聽有利於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交換,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我每次講話什麼都學不到,隻有在聆聽時才能學到很多東西。”作為在學校的青少年,我們先不要急著去表現自己,要多聽少說,低調、謙虛、好學,才會有利於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和尊重。

四是要處理好“說”和“做”的關係,少說多做。孔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君子,就要積極行動,而不是信口開河。事實上,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懂得的知識本來就不多,因此我們就更應該拋棄天下事我“無所不知”的心理,放下“以我為主”的架勢,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學習、做事。

五是要自己承擔做錯事的後果。自己承擔做錯事的後果,可以使得自己增強責任心,更使得自己認識到錯誤,並反省自己的錯誤,從而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最後,要磨煉出“空杯”心態,“歸零”心態,要勇於將過去的榮譽、成就“清零”處理,陶醉在過往的功勞簿上必將作繭自縛。作為一名在校學習的青少年,我們要懂得辯證地思維,在取得成績之時,考慮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失敗時,總結教訓、感悟成長;對待自己,要發揚“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不斷自我修煉和完善;對待他人,要敬畏、寬容,用寬大的胸襟去包容身邊的人。

青少年朋友,請記住,“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要隨時保持好問好學的態度,虛心向周圍人請教,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新知識,並讓自己的性格更完美!

獨特妙招:做一個聰明的謙虛者

謙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謙虛的孩子,我們牢記那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為了能在謙虛中進步,我們懷著一顆謙遜的心,不斷地告訴別人:“我不行……這不算什麼……離老師的要求還差得遠呢……”漸漸地,謙虛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甚至成了一種自我貶低,那麼,這樣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宋成是某所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暑假裏,他想找一份暑期工掙錢為父母分憂。經朋友推薦,他去參加了一家網絡公司的招聘。在最初的筆試中,宋成憑著自己紮實的基本功,豐富的專業知識,遠遠領先於其他競爭者。

大家都認為這份工作非宋成莫屬,但事情最後卻出人意料。在最後的麵試中,宋成表現得一如既往地謙虛,哪知正因因此,他痛失良機。

在麵試時,宋成被問道:“你覺得你的英文水平怎麼樣?”

他回答:“還行。”

主考官又問:“你能勝任這份工作嗎?”

宋成回答:“應該可以吧!”

幾個回合的問答,宋成都是如此謙虛,結果主考官對宋成產生了缺乏實力和自信的不良印象。這樣一來,宋成的應聘就失敗了。

故事中,宋成的失敗讓人感到惋惜,但是這又能怪誰呢?要怪隻能怪他自己太過謙虛,讓人覺得他沒有自信、沒有實力,即使他再有才華,別人也不知曉,又怎麼能看重他呢,即使他的能量有人知曉,但是他畏畏縮縮,顯得不自信,別人也難以認可他,他又怎麼能在競爭中獲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