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謙虛獲得好人緣(3 / 3)

由此可見,謙虛是美德,但不要過分,否則將事與願違,悔之晚矣!我們每個人都應具有謙虛的美德,但是不必過謙。

不必過謙,就是在進行自我評價時,要實事求是地對自己進行正麵的評價和肯定,尤其在國際交往中,不必表現得過於謙虛,甚至自我貶低,而應表現出足夠的自信,但也不要自吹自擂,自我標榜。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實事求是。

聰明的謙虛者,在謙虛時會把握住一個“度”,一是沒有表演性質;二是不矮化自己,三是沒有貶損第三方的含意。

對於青少年來說,在與同學和朋友相處時,千萬不要過分謙虛,要落落大方地回答說“是”,這樣才不會失禮。那麼,我們應該在哪些場合中做到謙虛有“度”呢?

第一,當朋友讚美自己時,一定要記住落落大方地道上一聲“謝謝”。這麼做,既表現了自己的自信和見過世麵,也是為了接納對方。在此刻,我們沒有必要羞羞答答,也不必假客氣,說什麼“哪裏,哪裏”。

第二,當有人誇獎我們學習好時,同樣要大大方方予以認可。千萬不要小裏小氣,極力對此進行不必要的否認。

第三,當需要進行自我介紹,或者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介紹時,要敢於並且善於實話實說。對於自己確實存在的長處,要正麵說明,並勇於認可,不可坐等對方主動找上門來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不敢肯定自己,不會宣傳自己,往往會造成自己交往的困難。

第四,當自己同朋友交往時,一旦涉及自己正在忙什麼、幹什麼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要脫口而出,說什麼自己“瞎忙”、“混日子”。那樣的話,倒真是有可能被對方看作不務正業之人。

第五,請朋友吃飯時,應當在介紹席上菜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說明:“這是這裏最有特色的菜”,“這是這家菜館燒得最拿手的菜”。隻有如此,才會令對方感到備受我們的重視。千萬不要一麵準備了豐盛菜肴,一麵卻又過度地對其加以貶低,說什麼“沒準備什麼好菜”,“這些菜都燒得不好”。朋友聽了這類話後,往往會不領主人的情,甚至還會誤以為主人對自己很不夠意思。

第六,向朋友贈送禮品時,既要說明其寓意、特點與用途,也要說明它是為對方精心選擇的。務必不要畫蛇添足地說什麼:“這件禮品不像樣子”,“實在拿不出手”,“沒來得及認真挑選”,“這是自家用不了的”。此類“過謙”的說法,必會大大地降低禮品的分量。

在前麵的故事中,如果宋成的回答能充滿自信——“我想我很適合這份工作”,那他一定能得到這份工作,但是就因為說話過於謙虛,他錯過了良好的就業機會。

因此,我們青少年應該想想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否也有過於謙虛的時候,如果有,一定要改正,因為我們的過謙行為會直接影響自己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要繼續發揚,從而使自己身邊的人也做一名謙虛有度的完美之人。

揚長補短:虛心地向他人求教

我們有些青少年會有一個通病——心高氣盛,恃才傲物,總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光總是高高在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裏,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門框撞了頭,才發現門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要想進入一扇門,必須將自己的頭低得比門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起腰做好攀登的準備,即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求教。

放眼望去,凡是能夠登上頂峰的人們,不論是在舞台上發表演說還是乘機出訪,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們,總是高高抬起頭向上仰望,因為他們站在低處。

舉世聞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他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學習知識和創造發明的重要法寶就是“問”。他在一生中,不管是學習還是做實驗,以及日常生活中,從沒有停止過發問,提出“為什麼”已成為他做事時的一種習慣。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朋友,看見他的手指關節腫了,便問道:“你的指關節為什麼會腫呢?”

“我也不知道確切的原因是什麼。”

愛迪生追問道:“為什麼你自己都不知道呢?醫生也不知道原因嗎?”

“有啊,不過每個醫生的說法都不盡相同,但是有多半醫生認為是痛風症。”朋友說。

“為什麼他們會認為是痛風症呢?什麼才是痛風症啊?”

“他們告訴我說這是尿酸積液在骨節裏。”

“既然他們知道病因,為什麼不從你骨節中取出尿酸來呢?”

“他們不知道如何取。”他的朋友回答。

“他們是醫生,為什麼會不知道如何取呢?”愛迪生生氣地問著。

“因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為什麼?我不相信。”愛迪生非常肯定地回答著。

愛迪生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立刻跟朋友告別,回到實驗室進行試驗。他排好一列試管,每隻管內灌入不同的化學液體,每種液體中都放入數顆尿酸結晶。

兩天之後,他看見有兩種液體中的尿酸結晶已經溶化了。

其實,每個人的認識都是有限的,所以,作為青少年,我們不應把問“為什麼”當作一件羞恥的事。要像愛迪生一樣,做個敢於虛心向他人提問的人,這是一種博采眾長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提高自身的學習方法,它還體現了一個求學者應有的度量。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即使你是一個天才,你也不可能一通百通。”一個聰明的人,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不恥下問,虛心地向他人求教。

在我國有這樣的俗話:“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所以,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我們應該記住:不論什麼時候,都要虛心向他人求教,做到學無止境。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汲取到各種有益身心的營養,並在它們的滋養下最終成為棟梁之材。

要知道,問,沒什麼大不了。很多人會覺得把麵子丟掉了。其實,麵子是別人給自己的限定和束縛,我們完全可以不去理會,記住一句話,麵子是這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相信隻要我們在提問之前把自己完全倒空,虛心地、真誠地去向他人請教,別人都是會願意告訴我們的,而此刻我們的虛心就會成就我們的成長,讓我們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好!

心理測試:你是一個謙虛的人嗎

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便被反複告知要做一個謙虛的人,那麼,請問問你是一個謙虛的人嗎?請跟著我一起來回答下麵的這些問題吧!

1.一旦你下了決心,即使沒有人讚同,你仍然會堅持做到底嗎?

2.你認為你是個絕佳的朋友嗎?

3.你去超市購買物品時,如果店員的服務態度不好,你會告訴他們的經理嗎?

4.你對自己的外表滿意嗎?

5.你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差嗎?

6.你是個受歡迎的人嗎?

7.你認為自己很有魅力嗎?

8.你有幽默感嗎?

9.你喜歡自己的學習環境嗎?

10.你懂得搭配衣服嗎?

11.你能順利地與人合作嗎?

12.危急時,你很冷靜嗎?

13.你不常欣賞自己的照片嗎?

14.別人批評你,你會覺得難過嗎?

15.對別人的讚美,你持懷疑態度嗎?

16.你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嗎?

17.你認為自己隻是個尋常人嗎?

18.你經常羨慕別人的成就嗎?

19.你為了不使他人難過,會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嗎?

20.你會為了討好別人而打扮自己嗎?

21.你勉強自己做許多不願意做的事情嗎?

22.你喜歡任由他人來支配自己的生活嗎?

23.你認為你的優點比缺點多嗎?

24.在聚會上,隻有你一個人穿得不正式,你會感到不自在嗎?

25.你經常希望自己長得像某某人嗎?

評分標準:

1題~12題,答“是”1分,“否”0分。

13題~25題,答“否”1分,“是”0分。

解析:

15~25分:說明你對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清楚自己的缺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得分將近25分的話,別人可能會認為你很自大、狂傲,你不妨在別人麵前謙虛一點,這樣人緣會更好。

9~14分:說明你對自己頗有自信,但是你或多或少會缺乏安全感,對自己產生懷疑。你不妨提醒自己,在優點和長處各方麵你並不輸人,要看重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8分以下:說明你對自己顯然不太有信心。你過於謙虛和自我壓抑,因此經常受人支配。從現在起,盡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點,多向好的一麵去考慮;先學會看重自己,別人才會真正看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