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人學過乘法的運算,也觀察過運算的全過程,隻有這個10歲的小女孩在做題中發現並總結出了這一規律。肯定地講,她在學習時,不僅善於觀察,並且在觀察的同時沒有停止思考。
另外,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要求我們要細心、耐心,還要有求實求新的態度。觀察既要做到細致準確,明察秋毫,善於發現一般人不易發現的且往往易忽略的表象,又要抓住觀察對象的各個側麵、各個部分,不能遺漏。要達到這樣的境地,就必須深入、細致、耐心、持久地進行全麵係統的觀察。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它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
問題獵手:多問幾個為什麼
俗話說:“問是學之師,知之母。”在學習和生活中,即便是那些優秀的學生,也不一定什麼事都比別人知道得多,也不一定什麼都懂。不怕有問題,就怕沒有發現問題。所以,我們青少年應該帶著問題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八歲時,從父親那裏得到一個羅盤,誰也沒想到他竟然圍繞羅盤一連串提出了二三十個問題。父母不能給他滿意的答案,他就找到了一個從事技術工作的叔叔雅格來專門給他講解。
湖北省武漢市有個超常兒童和愛因斯坦一樣,也是帶著“為什麼”行走。她14歲時被武漢大學破格錄取為少年預科班的學員。她能從別人習以為常的現象中找到問題。
例如,她發現月亮有上下弦之別,就問:“月亮為何經常變形狀?”她見家門、廠門、校門不一樣,就問:“門為什麼有許多樣子?”她乘船時見船是鐵製的卻可在水中航行,就問:“船為什麼不沉底?”她見關上電扇後葉片還在轉,就問:“關了電扇為什麼它還轉一會兒?”太多太多的“為什麼”,就這樣將她引領進了思維的王國。
由此可見,養成良好的提問習慣,凡事多問個“Why”(為什麼)、“How”(怎麼樣),即使是一件貌似平常的小事,你也有可能有新的發現!
1.敢問會問
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有不少學生明明有問題卻不敢問。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怕老師和同學們嘲笑自己。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去拿著問題請教別人,那麼所提出的問題就會有一定的深度,別人不但不會看不起你,反而會對你另眼相待。
大膽地向老師、同學、家長請教,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吧。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從他們那裏得到看問題的新角度。
另外還要會問。什麼叫會問呢?首先,要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發問。敢問不等於依賴。不能一發現問題就去問別人,這是沒有意義的。提問時,不要問類似“如何做這道題”這樣的問題,如此提問能使你得到習題答案,但對你理解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幫助。
好的提問應當是“我解這道題的方法對嗎?還有沒有什麼別的方法?”這樣提問會使你得到進步,使你能夠舉一反三。
2.學會追問
學問學問,勤學好問,好問別人,更要問自己,要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一直追問下去。事實上,追問會引導我們一步步地取得進步。
例如,牛頓由砸在頭上的一個蘋果,發出了一連串的追問:為什麼隻看見蘋果落地,不見地球向蘋果飛去呢?可不可以把天上的月亮看作一個很大的蘋果呢?在解決了一個個的問題之後,牛頓發現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這一宇宙間普遍的規律,是不是很神奇?
青少年朋友們,別怕問問題,學問,學問,會問才能學好。勇敢地做個“問題”獵手吧,這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聰明!
奇思妙想: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類獨有的才能,是人類智慧的體現,也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遺憾的是,現在很多青少年隻在乎自己的成績,無意間就扼殺了自己的想象力!認為會想象沒什麼意義,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
想象是我們思維的翅膀,想象力直接關係著我們創造力的發展。細想一下,生活中的千百種發明不都是人類充分發揮想象力才得出的成果嗎?
在一次哈佛大學校友會的年會上,“魔法媽媽”羅琳坦言道:“想象力在我重塑人生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她的著作《哈利·波特》係列在全世界掀起了巨大浪潮。
那麼,想象力從何而來呢?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培養我們的想象力呢?不妨參考以下一些建議。
1.多觀察,勤思考
我們認識的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廣闊。如果隻是通過課本來學習,是無法養成良好的想象習慣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多觀察、多記憶形象具體的東西,經常去接觸新鮮的事物。例如,去博物館參觀,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去郊外遊玩,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等,這些活動對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很有幫助。
2.保持好奇心
擁有好奇心是發揮想象力的起點,因此,請保持好奇心。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能使我們大腦的想象功能在思考中提升。
3.保持豐富的情感
要使想象力更好地發揮出來,還要保持豐富的情感,因為樂觀的情緒能讓人的大腦保持高度興奮和活躍,這時想象力自然就會充分發揮出來了。
4.置身於想象中
在現實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們的想象力似乎無從落腳。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主動將自己置身於想象的世界中。下麵這些方法就很有效。
第一,閱讀文學作品,特別是科幻小說時,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置身其中,想象具體的人物和情景,還可以在讀到一半的時候,自己編寫餘下的部分,無須在乎是不是與作者的想法一致,重要的是鍛煉自己的想象力。
第二,積極參與一些能提升我們想象力的活動。中央電視台10套“科學教育”頻道中的一個欄目叫“奇思妙想”,這個欄目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和表現才智的機會。
第三,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比如繪畫、舞蹈、下棋、音樂等都是我們培養想象力的重要途徑。
第四,通過構想某一物體盡可能多的用途來訓練自己開闊思路。比如在兩分鍾內寫出紙的用途、汽車的用途、煤的用途、土的用途等。
當你在思考每一種東西的多種用途時,就是在盡力擴展自己的思維,不斷變換思考的角度,長此以往,就會形成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能力。
青少年朋友,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千萬別收起想象的翅膀,它是你寶貴的財富,好好運用它,它能帶你飛得更高!
智慧之光:讓創新思維閃光
青少年朋友們,如果提到喬布斯,你們會想到什麼呢?是iPhone(蘋果手機),iPad(蘋果平板電腦),還是Mac(蘋果電腦)?這些產品令人喜愛。 你們有沒有想過,世界上那麼多的“果粉”,為什麼會如此迷戀蘋果產品呢?就是因為蘋果產品的與眾不同,因為蘋果產品獨特的創新設計。而這些產品恰恰是蘋果人創新精神的果實。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時代要求我們成為思維靈敏、判斷準確、主意巧妙的智者。隻有這樣長大後我們才能夠靈活自如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成為知識與能力兼有的創新型人才。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隻有創新才會使自己充滿活力,隻有創新才能使自己不斷改進,化劣勢為優勢。因此,我們要想將來有所成就,平時就不能隻關注分數,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也許有人會說,創新是天賦,誰能跟喬布斯相比啊?這裏,實際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後天學習成為夢想家。或許我們並不能達到喬布斯這樣的高度,但是卻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具體要如何做呢?在這裏,我們就一起來分享幾個秘訣吧!
1.改變你的生活路線
認識的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寬廣,就越有可能觸發新的靈感,產生新的想法。如果整天是“三點一線”的生活,一心隻想著學習,你就可能變成沒有創新能力的“書呆子”。
如果你不想這樣生活,那就換一個視角,換一種方式去學習和生活吧。比如去上學的時候換條路徑,乘公交車或者騎自行車,甚至是走回家。又如,換一批人一起吃午飯,換一批人出去玩,換一個地方去鍛煉,在周末做一件以前沒做過的事情等。
大膽地從你的“舒適區”走出來,試著去接觸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環境。如果你每天隻是跟同一批人在同一個地方互動,你如何會有變化,會有新的創意呢?
2.每天來一次頭腦風暴
好點子都是思考來的。沒有思考就沒有創新。因此,我們要學會每天給自己來一次頭腦風暴,對象可以是任何東西。
具體可以這樣做: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從你所見到的、聽過的任何一件事或物品開始這樣的提問:“對麵大樓的牆麵最適合貼什麼樣的廣告?”“這家茶館除了賣茶,還可以賣什麼?什麼會是大家感興趣的東西?”“如果我是剛才那個人,我會怎麼解決呢?”……
在一次頭腦風暴中,除非你有20個想法,否則就不要停下來。此外,不要急著對這些想法進行過濾,不管這些想法有多麼荒誕或者愚蠢,都一股腦兒先把它們寫下來,並接受這些想法。
你還可以每周將自己的學習計劃做一次改良,或者每天把各種改進的構想記錄下來,在每星期一的晚上,花幾個小時分析寫下的各種構想,同時考慮如何將一些較切實的構想應用在學習上。
你起先懂多少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開始以後學到什麼以及如何應用。在思考的過程中,有一些想法可能是輕而易舉就想到的,有一些會有一定的難度,而另外一些會很難想,而這部分也正是精華所在,不能輕易放棄!
多多進行這樣的思考,最終你就會形成一種新的思考習慣,不管是這種習慣本身,還是在頭腦風暴中形成的構思,都可以運用到你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3.凡事多想幾種方法
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就用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去解決。其實,方法有很多,不妨換個思路想一想。比如說學習中碰到一個問題,尤其是很有爭議的問題,那麼除了想到現有的解決方式以外,還要想想有沒有別的解決方式,然後再好好審視自己的思考結果,看看有沒有紕漏。
有時候,一些問題可能會有多個答案,那麼千萬別停留在這個問題的第一個答案上。就以什麼是創新為例吧,你可能會說創新就是創造新的東西,這沒錯。其實,創新遠遠不止這層含義。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想別人沒想的東西,想到改進某件事的方法,這些都叫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