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健康生活一籮筐——生活好習慣(1 / 3)

第三章 健康生活一籮筐——生活好習慣

生活習慣代表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促進我們個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對我們的未來發展起著間接的作用。我們要想日後有幸福的人生,就必須在衣食住行和運動等各個方麵養成良好習慣!

吃出健康:會吃才會更健康

每一個青少年都希望自己能夠聰明伶俐,我們的家長也會為此使出渾身解數,在讓我們做各種訓練之餘,不忘給我們買些所謂的開發智力的補品。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美國一名營養學家曾提出,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合理搭配飲食,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促進大腦發育,而且還能有效提高我們的記憶力,讓我們變得更聰明。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成哪些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1.飲食要均衡

對於我們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均衡的飲食特別的重要。

均衡飲食是指攝入全麵均衡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任何一項的缺乏,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生長發育,嚴重者還有可能出現智力低下。要實現均衡飲食,就要做到規律飲食,不挑食,也不偏食,更不要暴飲暴食。

日常生活中,我們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主要來源於食物。因此,平時我們要多吃一些穀類食物,如稻米、麵粉、小米、玉米及甜薯等。這些食物不但給我們提供足夠的熱能,還能補充蛋白質、無機鹽和B族維生素等。

為了保證我們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確保我們身體內各組織、器官和肌肉的發育,還要多吃一些動物食品,如雞、魚、豬、牛、蛋、乳類食物等。除了要攝入穀類、動物食品外,我們還應注意多吃一些海產品、蔬菜、水果等。多吃含鈣、磷等礦物質豐富的食物,如蝦皮、海帶、豆製品等,它們可以讓我們長得更高、更強壯!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暴飲暴食,也就是說一次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喝得太多,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腸病,影響營養吸收。偏食也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長期偏食會影響我們的成長發育,造成營養不良。

另外,我們青少年還要少吃方便麵、西式快餐等食物,這些食物太容易導致肥胖了。如果我們不想在自己的臉上看到太多的“青春痘”,那就還要記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

2.零食要控製

你是不是喜歡吃零食呢?在你的課桌抽屜裏、書包裏是不是塞著很多美味呢?你是不是常常用零食代替正餐呢?

其實,零食一直是青少年的最愛。它能為青少年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吃零食時我們還可以從中得到一定的享受。但是,選擇零食時,我們要做到“三宜”、“三不宜”,才能讓自己避免受到垃圾食品的傷害。

“三宜”零食包括:奶和奶製品,如牛奶、酸奶等,這類零食含鈣豐富,有益於我們青少年骨骼和牙齒的健康生長;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蘋果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和腸癌的發生;堅果類,如瓜子、花生、核桃等,能提供豐富的微量元素。

“三不宜”零食包括:含糖高的飲料,如汽水、各種甜味飲料;糖果,如口香糖、泡泡糖等,經常食用易引起齲齒;還有一些街頭食品,如烤羊肉串,由於不衛生常食會引起腹瀉;煙熏的食物,經常食用會增加癌症發生的危險。

另外,吃零食還要講究一個“度”。最好在兩頓飯之間吃,每次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影響正餐的食欲。看電視時、臨睡前都不宜吃零食,否則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睡眠。

3.早餐要吃好

我們很多青少年都有不吃早餐的習慣,原因有很多:有的時間來不及,有的怕胖,有的是沒胃口,有的認為吃不吃早餐無所謂,午餐或晚餐多吃點就行了……其實,這些都是絕對錯誤的。

許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質量差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上課容易沒精神。也就是說不吃早餐容易出現精力不集中的現象,在記憶力方麵也會變差。

同時,不吃早餐不但不能減肥,反而更容易導致肥胖。

另外,經常不吃早餐,還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如胃炎、膽結石等。

所以,我們青少年要想身體好,保持苗條身材,學習好,就一定要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不僅要吃,還要吃得好。所謂吃得好主要是注意早餐的營養質量。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最健康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一個新鮮水果、一個雞蛋和二兩幹點,如饅頭、麵包、蛋糕、餅幹等。

4.細嚼慢咽

我們很多青少年,特別是男孩子吃飯時常常狼吞虎咽,其實,這種進食方式完全不符合飲食標準。吃飯太快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引發肥胖。

所以,我們青少年在進餐時一定要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這對我們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5.專心吃飯

對於我們正處於成長發育時期的青少年來說,吃飯也是一件需要專心做的事情。有的青少年朋友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這個毛病一定要改正。有調查顯示,吃飯時看電視的習慣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吃飯還是專心點好啊!

6.多喝白開水

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們口渴了,會選擇喝什麼水呢?事實證明,我們青少年正處於骨骼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們天天隻喝飲料,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壞的影響。為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多喝白開水,每天飲水1500至2000毫升為宜。

請記住,一時的不滿足無所謂,養成好習慣卻能受益一輩子。

活力青春:愛麵子才有麵子

青少年朋友,還記得2003年的那場“非典”嗎?那場疫病奪去了許多人寶貴的生命,破壞了許多美好的家庭。而“非典”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威力,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有很大的關係。

再想一想,我們會喜歡與一個邋遢的人在一起學習嗎?我們願意在一個滿是黴味,灰塵狂飛,亂糟糟的地方休息嗎?可以肯定地說:不願意。

可見,好的衛生習慣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關係到一個人的健康問題和形象問題。因此,我們青少年一定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這樣有益於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1.個人衛生

幹淨整潔的個人形象不僅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麵貌,還會讓人對自己充滿自信。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需要做到下麵這幾點。

第一,早晚洗臉和刷牙,睡前洗腳。要知道,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環境中,灰塵、粉塵以及各種微生物無時無刻不在侵襲著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一天下來,真不知有多少髒東西落在我們的身上。

其實,人的麵部分泌的皮脂和汗液比較多,沾染塵土也比較多,養成早晚洗臉的習慣,有利於麵部皮膚清潔和健康。所以,早晚一定要洗臉。不過洗臉也是有講究的,洗臉時不要使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擦洗,每次清洗時注意不要太用力,適當使用一些適合自己的洗麵奶就可以了。

“飯後漱口,早晚刷牙”也是個好習慣,因為有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可是非常迷人的!更重要的是,刷牙還能去除口腔異味,防齲齒以及一些口腔疾病。

另外,人腳上的汗腺也較多,再加上鞋襪覆蓋,容易產生臭味。睡前洗腳,不但可以消除臭味,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在冬季還可防凍瘡,消除一天的疲勞,提高睡眠質量。

第二,勤洗手,常剪指甲。在日常生活中,兩隻手接觸的東西很多,特別是手指甲縫裏,髒東西比較多。因此,一定要勤洗手,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

手是人體的“外交器官”,人們的一切“外事活動”,都要靠它來完成。可以說,手是人體最髒的一個部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據相關研究調查,一隻沒有洗過的手,通常含有4萬到40萬個細菌。指甲縫更是細菌藏身的好地方,一個指甲縫裏可藏細菌38億之多。正所謂“飯前要洗手,病菌不入口”,所以勤洗手是一個重要的衛生習慣。

洗手時最好能用幹淨的流動水衝洗,因為流動著的水可以把手上的細菌與病毒衝走,並且越洗越幹淨。如果用香皂或者洗手液洗,再用流動水衝洗,更能有效地洗去手上的細菌。

我們已經知道一個指甲縫裏可藏細菌38億之多。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啊!而且我們的指甲生長得很快。所以,我們一定要常剪指甲,而且至少兩個星期就要修剪一次。否則太長了,容易藏汙泥,黑黑的,既不衛生又太難看。

第三,勤洗澡,常換洗衣服。保持幹淨整潔的衣著是最基本的衛生習慣之一。實際上,人的皮膚排出來的油脂、汗水和落在皮膚上的灰塵混在一起,就成了皮膚上的泥垢。如果不經常洗澡,就會堵塞毛孔,影響皮膚的正常功能,使汗水和油脂不易排出,從而導致皮膚病的發生。

所以要養成勤洗澡,常換洗衣服的好習慣,特別是在運動後,洗洗澡,換換衣服,自己受益別人看著也舒服。

第四,勤洗頭,常理發。頭皮和頭發會經常黏附皮脂和細菌等物,容易讓人產生發癢的感覺。而頭皮被抓破後會感染發炎。所以要經常洗頭,促進頭皮血液循環,這樣一來,我們的頭發會更健康更亮澤。而且我們可以控製讓人討厭的頭皮屑。經常洗頭,保持健康清爽的形象,我們會更有自信。

第五,不隨地吐痰,甩鼻涕。隨地吐痰是一種不講衛生的壞習慣,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表現。因為痰裏有病菌,特別是患肺結核、流感等疾病的人的痰液裏含有幾百萬個甚至幾千萬個細菌、病毒等,如果把痰隨便吐在地上,當痰液幹燥後,就會隨風飄在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樣的空氣,就有可能得呼吸道疾病。

因此,人人都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好習慣。有痰要吐在痰盂裏,在公共場所應把痰吐在紙巾上包起來,然後扔進紙簍或垃圾箱裏。

第六,不對別人咳嗽、打噴嚏。麵對別人或食物打噴嚏是一種既不衛生也不禮貌的習慣。

據調查,一聲咳嗽可噴射出約2萬個很小的飛沫,一個噴嚏可射出近100萬粒飛沫。很多傳染病,就是借助空氣飛沫傳播的,如我們常見的支原體肺炎等。因此,為了大家的健康,在咳嗽和打噴嚏時應該注意禮貌和衛生。養成這些個人衛生習慣都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一定要記住!

2.環境衛生

我們在注意個人衛生的同時,也不能忘了保證地球母親幹幹淨淨,這樣才能使人人都生活在潔淨、優美的環境中。實際上,保護環境是我們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有些青少年習慣了將吃早飯剩下的塑料袋隨手一扔,習慣了對地上的果殼紙屑視而不見,習慣了不打掃衛生,這樣的青少年是很不受人歡迎的。

在一個美麗整潔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我們青少年一定要努力克服隨手亂丟垃圾,破壞環境衛生的壞習慣。隻有人人都有愛護環境的觀念,並付諸行動,我們的地球家園才能越來越漂亮!

動感季節:讓自己運動起來

青少年朋友們,會唱《健康歌》嗎?如果會唱,就讓我們一起來唱幾句吧!

左三圈,右三圈,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早睡早起,咱們來做運動。

抖抖手呀抖抖腳呀,勤做深呼吸,

學爺爺唱唱跳跳,你才不會老。

唱完這首歌,大家是不是都“蠢蠢欲動”了呢?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生命在於運動。”確實如此,運動帶給我們的好處是非常多的。

首先,運動能促進人的智力水平的發展。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位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多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會比同年齡段的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更聰明。

這是因為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和呼吸,使腦細胞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加速新陳代謝,大腦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也就變得越來越靈敏了。

其次,我們通過運動可以培養良好的個性。因為參加體育運動本就必須克服困難,遵守競賽規則,這有利於培養我們自信、勇敢等優秀的個性品質。

再次,運動可以增加快樂,調節情緒。有科學研究表明,人在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作“內啡肽”的物質,這種物質被科學家稱為“快樂素”,因為它能使人產生愉悅的感覺。而堅持經常運動,我們就能變得快樂起來。

還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證細胞獲得充分的營養,從而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及肌肉、韌帶和軟骨的生長。在運動中,我們還能學會如何與他人更好地溝通和相處。運動還能提高我們的記憶力、創造力……

青少年朋友們,要想讓自己的大腦更聰明,身體更棒,精力更充沛,那就一定要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那麼,我們要怎樣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呢?至少要做到下麵幾個方麵的內容。

1.培養運動興趣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培養對運動的興趣是很重要的。我們在生理上處於生長發育和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這正是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習慣的好時期。如果錯過了,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就很難再養成好習慣了。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每天的學習都那麼緊張,父母和老師恨不得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學習,根本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可是,隻有身體好了,我們學習起來才會更加輕鬆,並不是說,進行運動就一定會耽誤學習。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運動實際上是一種休息。

2.運動要多樣化

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習慣,就是總是進行某一種單一的運動項目,尤其是在剛學會某種運動之後,新鮮感強烈,會特別熱衷於該項運動。但是這種運動習慣並不科學,一是容易讓我們產生疲勞,二是不能均衡地鍛煉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

因為我們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身體的各個組織尚未發育成熟,若長時間隻進行某一種活動,很容易引起某個相應的部位特別發達,這會影響身體的整體協調發展。

所以運動要多樣化,雙腿要走也要跑,身體有屈也要有伸,雙臂有伸有振也要有舉,各種動作交替進行並加以配合,才會促使機體全麵發展。

3.堅持不懈地進行

為了增強身體素質,我們很多青少年都曾經設想過要好好鍛煉身體。可最糟糕的就是無法長期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後就不了了之了。這樣,鍛煉身體的習慣當然是無法養成的。

有些同學在春暖花開和秋高氣爽的時候,可以堅持每天進行鍛煉,可是一到夏天天氣太熱或是冬天天氣太冷的時候,就停了下來。這也是不行的,這樣的鍛煉等於沒有鍛煉。

所以,要獲得好的鍛煉效果,必須長期堅持,天天鍛煉才行。

4.運動要適量

雖然說運動對我們有很多的好處,但隻是指有規律的、適量的運動。過度的運動反而會損傷我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