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健康生活一籮筐——生活好習慣(2 / 3)

因為過量運動時,由於人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為防止能量進一步消耗而出現機能抑製,這時人們會感覺極度疲勞,渾身無力,大腦反應減慢。因此,在運動中,我們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掌握科學的運動量。

我們的年齡小,肌肉嫩,骨骼正處在發育期,耐力和心髒負荷能力等相對來說也要差一些。所以,做任何動作都應逐漸適應,慢慢掌握。運動量也要逐漸加大,不要操之過急。當我們最開始進行體育鍛煉時,強度不要太大,隻要有些微汗,麵部覺得有些發熱,動作協調,這個活動量就是合適的。

在時間上,一般而言有氧狀態下每次的運動時間在30分鍾左右,每天運動一小時最為合適了。

生活智慧:作息規律精神好

青少年朋友們,知道雄雞為什麼會在黎明準時報曉,而貓頭鷹非要晝睡夜醒嗎?

在南非有一種大葉樹,它的葉子每隔2小時就會翻動一次。無獨有偶,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種野花,每到初夏晚上8點左右便紛紛開放。

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都是“生物鍾”在起作用。我們人體也存在“生物鍾”,科學家稱之為生物節律。比如我們到了一定的時間就犯困,或者是到了一定的時間就從睡夢中醒來,這些都是生物鍾在起作用。

人隻有遵循生物鍾,按時作息,才能保證身心健康,高效率工作和學習,否則就會引起內分泌紊亂,讓疾病乘虛而入。

這樣看來,認識自己的生物鍾,並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是一件關係到我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事業成功的大事,要認真對待才行。

1.生物鍾的類型

有關專家把人體生物鍾大致分為晝型、夜型和中間型三種類型。

一是晝型。這種類型主要表現為在淩晨和清晨體力充沛,精神煥發,記憶力、理解力最為出色,如數學家陳景潤等人都習慣在淩晨2點至3點鍾投入工作中,效率很高。

二是夜型。這種類型是每到夜晚腦細胞特別興奮,精神高度集中,如法國作家福樓拜就習慣整夜寫作,據說,他家徹夜不熄的燈都成了塞納河上船工的航標燈了。

三是中間型。它介乎前二者之間,即在清晨和上午學習工作效果特別好,如詩人艾青,在這兩個時段,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這些名人正是利用了生物鍾,使才智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要提醒青少年朋友們的是,他們生物鍾的形成有兩種原因: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工作環境的因素。

我們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時期,不管生物鍾是什麼類型,都應當明白:早晨6點左右就要起床,從上午8點開始,要進入學習狀態,否則就可能與大家脫節,得不償失。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物鍾類型,努力使自己在最需要體力和精力時,處在最佳狀態。大家不妨這樣試試:晚上早睡會兒,早晨早起會兒,以保證白天體力充沛,精神飽滿。如果中午打個盹兒,下午放學後再睡個小覺,那麼,就可以把時間切割成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四個最佳時段。

2.如何規律作息

我們如何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作息時間調節生物鍾呢?如何才能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呢?

首先,了解自己的睡眠規律,確定是利用白天學習為主還是利用晚間學習為主。在安排時間時,注意要根據睡眠規律,保證睡眠時間。

一般來說,我們青少年至少要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能較好地使腦力和體力得到恢複。如果一味地向睡眠要時間,過多減少睡眠,完全放棄必要的休息,長期下來會損害身體,學習也會大受影響。

其次,我們要有嚴格執行規律作息的決心。特別是獨自進行學習的時候,比如假期,很多同學開始很晚才入睡,白天睡一整天。這樣是不可以的。在假期,我們的作息時間可以相對寬鬆一些,但不能沒有規律。

再次,要循序漸進地調節自己的生物鍾。作息一旦形成習慣,改變起來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太著急。

一般來說,越輕鬆的狀態下越容易改變生物鍾。所以,如果你想調節自己的生物鍾,不妨在假期進行。

青春姿態:坐立走要樣樣有型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想讓自己在他人麵前有好形象嗎?你們想成為風姿綽約的人嗎?那麼,你們就要開始注意自己的姿態了。人的姿態往往是性情和教養的一種表現。一個姿態優美的人,到哪裏都是一個迷人的人。

什麼是姿態呢?所謂姿態就是我們坐立走等行為姿勢。我們青少年保持優美正確的姿態有利於我們的生長發育。下麵就介紹一下保持正確姿態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項,青少年朋友們可要多加注意了。

1.正確的坐姿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喜歡趴在桌子上或者躺在床上看書學習。這些不正確的坐姿很容易引發身體疾病。據媒體報道,近年來,由於坐姿不正確導致青少年近視眼和脊柱彎曲的人數急劇上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而長期姿勢不當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姿態不當首先會損害我們的脊柱。脊柱位於身體背麵,軀幹正中,是人體的中心支柱。它就像一個有彈性的裝置,能保持一定的彎曲度,完成身體複雜的活動。從側麵看,正常人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呈S形,從背後看,脊柱則是一條直線。

保持正常的脊柱形態不僅有利於身體及內髒的發育,而且能保持人體外形的健美。據調查,發現脊柱變形的大多是我們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學生,因為這個階段的我們身體發育最快,如果不注意姿勢,很容易就會使脊柱變形。之所以出現脊柱變形是因為青少年的脊柱骨及其韌帶具有很大的柔韌性與可塑性,不易骨折,但在外力作用下卻很容易變形。

如果讀書、寫字和坐立走的姿勢不端正,長期歪扭身子和單肩背書包等,再缺乏一定的體育鍛煉,久而久之,脊柱一側肌肉就會因過於緊張、疲勞而出現增生。而另一側則會因為鬆弛、無力而導致萎縮,最終的結果就是使脊柱彎曲,嚴重時還會使脊柱變形,導致“駝背”、“含胸”等難看的體形。

另外,扭著腰寫字,還可能造成腰椎側彎。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腰肌勞損、脊柱側凸、頸椎變形,甚至是椎間盤突出等。一般來說,脊柱疾病的治療難度很大,一旦過了成長發育期,就很難矯正了。

其次,不正確的坐姿還會影響視力。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戴上了厚厚的眼鏡就知道了。當然,造成近視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正確的坐姿。因為錯誤的坐姿會導致眼部光線不足,這樣長時間近距離看書會造成用眼過度,容易引發視力下降。

如果你想要擁有健康明亮的眼睛和挺拔的腰杆,一定要坐直,養成正確的坐姿習慣。什麼才是正確的坐姿呢?正確坐姿應該是人們常說的“坐如鍾”,即胸部和腹部挺直,臀部穩重地落於凳子的正中或稍後,大腿保持水平,兩腳自然平放,雙肩放鬆並微微向後舒張。這樣可以使血流通暢,呼吸自如,下肢神經不受壓迫。平時不要坐在柔軟的沙發或床上看書、看電視,也不要過多地依靠墊背,以免罹患身體疾病。

2.正確的站姿

優美挺拔的站姿能體現一個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還能預防疲勞和身體變形。你若想有一個很好的身材,就一定要保持正確的站姿。

一般來說,正確的站姿是沿中心線,即從頭部中心延伸經過頸、肩、臀、膝及腳底,平分身體重量於雙腳,達到體重與姿態的平衡。此外,還應抬頭,使下巴與地麵保持水平,挺胸,肩部放鬆,小腹內收。站姿一般分為兩種形式:

一是垂手式。這是最基本的站姿之一。它要求人挺胸、立腰、收腹,精神飽滿,雙肩平齊、舒展,雙臂自然下垂,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頭正,兩眼平視,嘴微閉,下頜微收,麵帶笑容,雙腿靠攏,雙腳呈“V”字形,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中間,一般用於較為正式的場合,如升旗、開會、軍訓等。

二是握手式,主要用於女孩。在基本站姿的基礎上,雙手搭握,稍向上提,放於小腹前。雙腳也可以前後略分開:一腳略靠前,一腳略靠後,前腳的腳跟稍稍向後腳的腳背處靠攏。

男孩有時也可以采用這種姿態,但兩腳要略微分開。此種姿勢可用於禮儀迎客,也可用於一般的站立。站立時不要過於隨便,駝背、塌腰、聳肩、兩眼左右斜視、雙腿彎曲或不停顫抖都會影響自己的外在形象。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改正一些不正確的站姿,包括:僵直,胸部過分凸起;彎腰駝背,軀體肌肉緊張度不夠;背部下凹或脊柱前凸,腹部鼓起;垂肩,脊柱後凸、背部下凹及垂肩,脊柱側凸等。

這樣的姿勢不但不優美,而且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如果不良姿勢始終保持不變,脊柱的彎曲異常便會固定下來,形成駝背。

當我們站著與別人談話時,要麵向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太遠或太近都是不禮貌的。站立時,我們要站正,上身可以稍稍前傾,以示謙恭,但身斜體歪、兩腿叉開很大距離、兩腿交叉或倚牆靠桌、手扶椅背、雙手叉腰、以手抱胸等都是不雅觀和失禮的姿態,這樣會破壞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兩腿交叉站立的姿勢,是一種輕浮的舉動,極不嚴肅。

在正式場合,站立時將手插在褲袋裏、交叉在胸前、插在腰間,或者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都是不可取的,會有損形象。

培養正確的站姿可以牆壁作為參照。具體是靠牆站立,腳跟、小腿肚和臀部均觸及牆麵,而背部離牆5至8厘米。每天堅持這樣的練習15分鍾左右,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站姿非常優美了。

3.正確的走姿

正確的走路姿態不僅富有美感,而且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反之,就可能傷害到我們的脊柱,易使大腦疲勞,還有可能引發各種疾病。我們青少年必須重視不良走姿的危害,並下決心糾正。

正確的走姿應該是身體直立、收腹直腰、兩眼平視前方,雙臂放鬆,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腳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時,要步伐均勻、穩健,四肢動作要協調、自然,有節奏感。

兩腳之間相距約一腳到一腳半的距離。起步後,身體微向前傾,身體重心落於前腳掌,行走中身體的重心要隨著移動的腳步不斷向前過渡,而不要讓重心停留在後腳,並注意在前腳著地和後腳離地時伸直膝部。

行走時視線應在前方10米至20米的位置上。手要微微向前擺動,較大幅度向後擺動,手的動作一定要有意識地加以訓練。

除上述要求外,還要注意男女步態風格有別。男生步幅稍大,步伐應矯健、有力、瀟灑、豪邁,展示陽剛之美。女生步幅略小,步伐應輕捷、穩重、優雅、飄逸,體現溫柔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避免的走姿是:走路時身體前俯、後仰;兩個腳尖同時向裏側或外側呈八字形走步;步子太大或太小;雙手反背於背後;身體亂晃亂擺。另外彎腰駝背,雙肩不平,左顧右盼,挺肚子塌腰,雙手插褲兜,大甩手等姿勢都很不雅觀。

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訓練走姿。在地上畫一條線,在直線上反複走,行走時使雙腳的內側踩在直線上。訓練時應特別注意挺胸直腰,腰部不能鬆懈,還應注意掌握邁步要領:腳跟著地後腳掌緊接著落地,腳後跟離地時要用腳尖蹬地推送,膝部不能彎曲。

日常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一起走路,是糾正不良走姿的最好機會,因為家人和朋友總會很自然地提醒你,因此可以用這個機會互相檢查和糾正。

心靈之窗:讓你的眼睛更閃亮

眼睛,往往被稱為“心靈的窗戶”。它是我們身體組織中最主要的器官之一,如果養護不當,使雙眼得了病、受了傷,就會影響視力甚至失明,也會影響工作和學習。

要想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要保護眼睛,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青少年有著不良的用眼習慣。或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沒有注意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了。

1.不要過近距離用眼

我們在觀近處物體時,我們的眼睛為使物體能在視網膜上精確成像,眼睫狀肌環行纖維就開始收縮,晶體懸韌帶放鬆,晶狀體借自身彈性向前麵凸出,晶狀體凸度變大,屈光力增強,這樣,近處物體所發出的散開光線才能恰好在視網膜上成像,我們才能看清近處物體。

眼的調節作用與年齡息息相關。年齡越大,晶體調節力越小。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使用眼的調節能力,沒有充足的剩餘調節力備用,這樣眼睛就容易疲勞,形成假性近視。長期下去,促使眼球前後徑變長,形成真性近視,視力嚴重減退,有的還發展成高度近視。經常近距離用眼是青少年近視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們讀寫時要坐端正,即頭正頸豎,身端體正,眼睛視線要與書本平麵成90度,眼與書之間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離,身體與課桌之間保持一個拳頭的距離,拿筆時手和筆尖要保持一寸(1寸=3.3333厘米)的距離。這樣的姿勢才能讓我們的眼睛不受傷害,另外,也不要躺著看書。

2.不要長時間用眼

對於青少年來說,課業非常多,為完成大量的作業,我們常常要連續看書寫字幾個小時不休息。有的時候,我們會長時間地盯著電腦或者手機。這樣長時間用眼,會加重眼睛的負擔。在沒有放鬆調節的時候,眼內外肌持續緊張,循環不良、眼壓增高,導致痙攣而逐漸演變成近視眼。因此,在閱讀和書寫時,要注意時間不應太長。每隔一個小時就要放鬆調節一會兒,此時可以做做眼保健操,或是到窗前眺望遠處。

3.不要在走路、坐車時看書、看手機

有些青少年喜歡在走路、坐車時看書、看手機,這也是不好的習慣。因為走路時雙手捧書會不時晃動,坐車時車會不時顛動,這樣書本與眼睛的距離會不斷發生變化,兩眼所看目標移動次數較多,視中樞收到的是模糊影像。要想清晰地看到書上的字,就不得不把書本貼近眼睛。為了看清字體,我們的眼睛就要不斷地變換調節力度。這樣一來,眼內肌持續緊張,很容易引發視疲勞和調節痙攣,最終形成近視眼。

4.不要在強光下學習

光線過強或過弱都會給雙眼帶來不良影響。人借助於放大或縮小的瞳孔來調控進入眼內的光線。如果光線太刺眼,看一會兒,我們就會覺得眼前到處是黑影,這是視網膜黃斑區受強光刺激後產生的後像作用。長期在強光下看書,眼內肌過度調節,會促使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強光對視網膜尤其是黃斑區造成損害,使視敏度下降,甚至引起永久性視力減退。

另外,經常在強烈的陽光下看書,紫外線輻射極易損傷角膜和晶狀體。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在強烈的光線下看書、寫字。

5.不要長時間看電視

據調查,經常看電視是造成我們青少年近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電視機顯像管輻射出的射線,可大量消耗視網膜中的視紫紅質,對我們的視力損害很嚴重。因此,看電視時要特別注意愛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