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這對於每個人都一樣。花一點點時間想想為什麼自己老是找那麼多借口拖延。把精力投入如何讓自己向前、讓學業進步上,就一定可以戰勝拖延的壞習慣了。
青少年朋友們,現在,請把這句話牢牢地刻在腦海裏:今日事,今日畢!
愛心忠告:別讓馬虎成為攔路虎
粗心大意,做事不細心是我們很多青少年的通病。做事不認真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從長遠來說,這會影響到事業的成功,從小處來看,會造成生活中丟三落四,學習上錯誤百出。古人雲:“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可見,粗心馬虎的危害確實是很可怕的。
反之,如果我們將認真變成一種習慣,種植在心中,總有一天,它會發揮自己的作用,讓我們受益匪淺。看完下麵這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有一個叫艾倫的男孩,九歲的時候,在祖父的農場裏,開始他的第一份工作。這份工作是赤手去撿牧場上的牛糞餅!一般的孩子都不願意做,但艾倫卻很認真地在做,而且做得很好。
一年後,艾倫的祖母告訴他說:“艾倫啊,祖父就要把你想要的新工作給你了。你將擁有自己的馬匹去放牧,因為去年你撿牛糞時表現得很出色。”
這樣,他在工作崗位上得到第一次提升,艾倫很開心。一個小小的信念在他腦袋中生根發芽。
後來,艾倫在當地一個肉鋪幫工,每星期掙1美元。這份工作仍然讓人討厭,但是他的原則很簡單:先做好,肯定會得到提升的。
果然,一切按照他設想的發展著。他賺了一筆小錢,擺脫了體力活兒。然後,他去了美國著名的美聯社,成為一名每星期薪水為50美元的美聯社記者,那個信條他一直堅持著。
很多年過去了,他努力獲得提升。最後,他成了年薪150多萬美元的首席執行官。
他就是現在全美國閱讀範圍很廣的報紙《今日美國》的創刊人艾倫·紐哈斯。
回想起童年的生涯,他隻感歎了一句:“如果你幹的是一件讓人惡心的活兒,如果認真幹下去,而且盡量幹好,你會得到提升,再也不用幹那樣的活兒了,這比當個無用的人胡混下去強多了。”
青少年朋友們,現在知道艾倫的信條了吧?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細心認真。艾倫正是因為一直堅持這個信條,才一步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然而,當今我們許多青少年顯然都少了細心認真做事的精神,常常是差不多就行了。實際上,差不多意味著差很多。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杜絕這種想法,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但認真不是一朝一夕,端正一下態度就可以培養出來的,而是必須要經過平時的培養,隻有平時做任何事都認真,才會養成認真的習慣。
1.從小事做起
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是培養自己細心認真習慣的一條必由之路。認真,沒有大事與小事之分。小事不認真就意味著已經養成了事事不認真的習慣。如果小事都不認真,又怎會在大事上認真呢?
因此,將每件小事做好,便能逐漸積累做大事的資本。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是不斷地在大腦皮層施加信號,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成自然。
2.提高做事興趣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僅會細心去做,認真對待,而且還極具自主性,甚至樂此不疲。反之,我們若對一件事抱著抵觸的心理,就不會努力地去做,自然不會有好的表現。
因此,做事情要有認真的態度,就要把每一件事情都當作很重要的事情去做,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好。而對於一件事情,一旦認真了,就會產生一種興趣,一種學下去的欲望,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我們就會不斷進取。
3.專注做事
要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就要先學會專注做事。專注能夠讓我們的精神更加集中,讓自己的心沉穩下來,這樣一來,做事情的時候就不會三心二意,半途而廢了。
要專注做事,就要排除外界幹擾。因為當我們在專心地做事時,倘若受到太多的外界幹擾,很容易變得心緒煩亂,情緒不穩,注意力分散,很難做到全神貫注。
因此,為了能讓自己專注地做事,最好給自己創造一個適宜的氛圍。比如學習的時候,將一切影響自己注意力的事物全部收起來,包括外界的聲音等,這樣我們往往就能很快地進入狀態。
4.學會檢查
我們還要有“愛檢查”的習慣,比如做完功課,答完試卷,檢查一下寫得如何;做完值日,檢查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不好的地方自然會及時修補……
另外,做事有條理也有利於我們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因為當我們把自己的書本和課外書按照類別和次序排好,把某些事情有條理地做好時,本身就是一個檢查和認真做事的過程,能有效地防止由於粗心大意,不認真造成的錯誤,或者丟三落四。
總之,做什麼事情,不做則罷,要做就認真做,做精彩。青少年朋友們,要讓認真成為我們的習慣,這樣,優秀才能成為我們的常態。
胸有成竹:有條有理有效率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出現過下麵的情況呢?早晨起床後滿床底找襪子、鞋子;上課找不到課本或學習用品;每到期末複習頭腦裏就一團亂麻;想用什麼東西總是亂翻一通,卻不見蹤影……
如果在生活和學習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你就要注意了。因為這意味著你有做事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的壞習慣。所謂做事情有計劃有條理,就是做事能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和主次確定做事的次序,將生活中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做事有計劃有條理,是非常重要的處事習慣,同時還反映出一個人的做事態度。它是日後我們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青少年要在生活與學習中有意識地培養這種習慣。那麼,怎麼能做到做事有計劃,生活有條理呢?
1.三思而後行
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辨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知道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後做,有計劃、有步驟、有條理,善始善終,不半途而廢。
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將所有要做的事,不管是多是少,都擬訂一個程序表,盡力按著表去做。如果你的作業隻需一小時做完,便在一小時之內完成它,其餘的時間去玩耍。本來隻要一小時就能完成的事,而拖延到一天才做完,實在是愚蠢。如果你的事太多,而時間不夠,就選擇最重要的做好,把不重要的刪去。
2.一件一件去做
有的時候,我們雖在忙碌,效率卻很低,大多數情況下是心裏忙亂。做著這件事情,想著其他事情,總覺得有好多事情要做。每件事都想做,每件事都無法認真做好,因為無法安心做好每一件事。那麼,與其做不好每一件事情,還不如靜下心來,認真去做一件事。
做每件事前都要知道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是一種考慮問題的邏輯和方法。當你在遇事慌張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自亂陣腳。先把問題分析清楚,沒有必要快速給出結論和答複,可以先找一個地兒,讓自己靜一靜。另外,要把握事情的根源,有條有理,才能各個擊破。
3.從小事做起
從小事開始,培養自己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第一,從做家務開始。比如房間擺設井井有條;晚上睡覺之前,整理好書包,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習慣。
第二,養成馬上就做、不拖延的習慣。拖延隻會讓你的事情越來越多,越來越難。
第三,要物歸原處。對於到手的物品、資料,第一時間把它們放到該放的地方去,不要將它們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
第四,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看看你的周圍,在被亂丟的東西淹沒之前拯救一下自己。經常花一點時間清理一下,會幫你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買一些有用的東西,諸如文件櫃、收納箱等,然後好好利用它們。
4.“三不”要點
在實施計劃時,一定要記住不貪多、不貪快、不中斷這三點。因為貪多會讓自己無力承受,喪失麵對的勇氣;貪快就會造成過度的心理壓力,導致欲速則不達;中斷會影響累積的效果和意誌,最終導致功虧一簣。其實將巨大的任務分解來看,每一步努力就顯得不那麼艱難了,我們要不貪多,不貪快,不中斷,一步一步達到目標。
青少年朋友們,如果按照上麵的方法,經過一番訓練,讓生活和學習有秩序、有條理,你們的時間和精力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那麼,你們所得的回報自然就相對提高。這就是邁向成功之路的一個秘訣啊!
善始善終:有始有終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