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快樂青春向前衝 ——快樂好習慣(1 / 3)

第八章 快樂青春向前衝 ——快樂好習慣

成功也許並不屬於每一個人,但時刻擁有快樂的心境卻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事。用積極心態熱情擁抱生活,灑脫自由地成長吧!隻要我們將這種快樂變成了習慣,快樂就如影隨形了。

心想事成:積極心態是快樂之源

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說過:“人的身上有一個看不見的法寶。這個法寶的一邊裝著四個字:積極心態;另一邊也裝著四個字:消極心態。積極的心態,它有獲得財富、成功、幸福和健康的力量,可以使人攀登到人生頂峰;消極的心態,它剝奪一切使你的生活有意義的東西。”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叫尼克·胡哲的人,曾有一個小男孩瞪著大眼睛打量了他很久,最後吐出一句話:“你總算還有一個頭。”

他為什麼這麼說?隻要看一眼胡哲,你就會立刻理解小男孩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胡哲是一個殘疾人,而且他的殘疾還相當嚴重。

為什麼呢?因為胡哲就像一尊素描課上的半身雕像,沒有手,也沒有腳。沒手沒腳的人,能做什麼呢?這樣的人還能生存下去嗎?

答案是能,非常能。沒手沒腳的胡哲不僅能做到生活自理,還會騎馬、遊泳、跳水,會打高爾夫,會釣魚、衝浪、開快艇……他還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一家企業的總監。他還是一名勵誌演說家,他的足跡遍布了世界各地。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勵和啟發了成千上萬人。

胡哲曾說:“是的,我沒有四肢,這是真的,但正如你所看到的,我的笑容也是最真實的!”

這就是胡哲的快樂人生。尼克·胡哲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好心態很重要,我們完全可以沒有煩惱,活得很精彩,很快樂。

也許你認為,說得容易做著難。是的,這的確不容易。真實生活中的胡哲曾經麵對這樣的自己一度非常消沉,以至於想要在浴缸裏淹死自己。但是,最後一刻,胡哲選擇好好地活下去。

胡哲的一段話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有人問我,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嗎?我要說是的。我對人生的三個真諦——價值、目標、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裏去,所以我很快樂。無論怎樣,滿足於你所擁有的。不要放棄。愛別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標。”

仔細體味這段話,他告訴了我們保持積極心態的秘訣。我們要想擁有積極的心態,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方向

有明確的方向,人生才有奔頭。我們必須看到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目標、人生的宗旨,當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要走向何方並為之奮鬥的時候,我們就是快樂的。

而當我們取得成就時,我們將更快樂!但要注意的是,一個人的理想,要與自己的努力、實際情況等要素成正比。假如隻是心氣高,在其他各方麵都不努力,這樣的人是痛苦不堪的。

美好的幻想以及華麗的語言,都不及平凡的行動。人生不是用幻想來書寫的,而是用自己看似平凡的行動來書寫的。幻想多了會很痛苦,還是明確方向、努力行動吧。

2.正視現實

在人生當中,有許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有時候我們隻能是被動地接受。就如上麵故事中的胡哲,他希望自己能長出手和腳,但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奢望,不過他選擇了積極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陷,冷靜麵對自己沒手沒腳的現實,靠努力完成其他人需要用手用腳才能做到的事情。

可見,抱著一種什麼樣的態度麵對眼前的現實,是很重要的。坦然麵對人生的一切吧,不切實際的想法隻能讓我們痛苦。所以,青少年們別總喊“我鬱悶”,學會接受那些我們不能改變的東西!也許,當我們真正接受的時候,奇跡就發生了。

3.珍惜擁有的

在上麵的故事中,在胡哲的眼裏,沒有健全的四肢不算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有一副好口才,還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在夏威夷學習衝浪的時候,他說:“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看,這就是好心態的力量。一個積極的心態甚至可以幫他發現殘缺的美,發現殘缺的優點。

青少年朋友,快樂的關鍵在於看到了自己擁有的一切,珍惜擁有的,這樣你就會變得快樂起來了。

4.化負為正

有位心理學家說人類最奇妙的特征之一就是“把負變為正的力量”。這是一種讓自己獲得快樂的神奇魔法。所謂的“化負為正”,簡單地說,如果你每天想的是快樂的事,你就會快樂;如果你想的是煩惱的事,你就會煩惱;如果你想的是可怕的事,你就會害怕;如果你想的是失敗的事,你便沒勇氣擊退失敗……

就如胡哲,麵對自己的殘疾,他從不認為自己與別人有什麼不同,甚至還經常用自己的身體幽默一下,這是多麼積極的心態!所以,快樂很簡單,隻要我們學會用肯定的思想替代否定的思想,具有將負變為正的能量就可以了。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為自己的快樂而奮鬥吧!

5.學會感恩

有的時候,一個人能夠感恩,就會感到幸福。

感恩能夠消除心靈的浮塵,能夠使人產生激情,還能夠激發勇敢之心。我們在深深的感恩中,能夠徹底明白生命的真諦和人生的真正意義。作為青少年,其實,我們不需要太多,隻要有積極的心態就夠了。有了這個法寶,快樂便永遠屬於我們。有了快樂,我們便能好好地學習,勇敢麵對一切。

快樂到底:樂觀是最強的興奮劑

如果我們想生活幸福,想有快樂的人生,就一定要養成樂觀的習慣。樂觀能激發我們內在的潛能,帶給我們自信和愉悅。樂觀能讓我們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維持身體健康。成功與機遇也總是伴隨著樂觀積極的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小男孩,有一次,他的父母把他鎖在一間堆著馬糞的屋子裏,要他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

一段時間後,父母有些放心不下,就到屋裏去看他。哪料到,他非但沒有哭鬧,反而興致勃勃地鏟著那些馬糞。他對著驚訝的父母興奮地說道:“周圍這麼多馬糞,我知道,在這附近什麼地方,一定有個小馬駒。”

這個尋找小馬駒的男孩就是後來美國第40任總統裏根。雖然他的家庭不是很富裕,甚至在蕭條時期幾乎破產,但他還是樂觀地麵對。在總統大選中遇到挫折,前景黯淡時,裏根仍保持著他的樂觀……

可以說裏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就取決於他從小養成的樂觀心態。心理學家馬丁·賽格曼創造了“樂觀成功論”,即具有樂觀精神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那麼,到底什麼是樂觀呢?樂觀就是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壞事情總會過去,相信陽光總會再來。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樂觀心態的培養,對我們的成長和發展是至關重要。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習慣,遇事自然而然地就向一個方向想。當我們養成了樂觀的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向好的方向看。快樂自然就如影隨形了。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都想保持樂觀,擺脫悲觀,但是哪那麼容易呢?其實,也很容易。心理學家們給我們提出了如下的建議。

1.寫快樂日記

許多人總是會過多地留意和關注那些使自己感到糾結的、不愉快的人和事,對美好的東西卻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時時刻刻都有讓我們快樂的事情。比如學習成績有了進步,受到了老師的誇獎;交到了一個新朋友;在上學的路上聽見林間鳥兒清脆婉轉的鳴叫,看見公園草坪上有隻毛色雪白的小狗在盡情地玩耍;感受到被冬日陽光曬過的棉被蓋在身上的蓬鬆溫暖;發現了一處環境幽雅且收費合理的遊泳場館;聞到了正在廚房煤氣爐中燉著的牛肉厚重濃鬱的香味;找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書籍或畫冊……

把身邊的這些快樂都一一記錄下來吧,盡管很不起眼、很瑣碎細小,但卻可以使人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但生活還是很美好的,自己還是挺幸福的。

2.凡事往好的方麵想

凡事都往好處想就是說要從好的方麵想事情,也就是要“正麵思考”。比如當針紮到手指的時候,你要想:“幸虧是紮到手,沒紮到眼睛”。上學的時候,發現丟了10元錢,你要想:“幸虧不是100元”,“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你要想:“幸虧不是高考”……

這樣的想法往往會讓我們為之一震,心情也會豁然開朗。因此,青少年朋友,遇到煩惱時,不妨換個角度;在想不通時,不妨換個位置;在拿不準時,不妨找個標準;在理不清時,不妨尋個依據;在弄不懂時,不妨請教朋友。總之,我們要將自己調整到最佳位置,為自己尋找到一個快樂的原因。

其實快樂很簡單,隻要你換個方式去思考,凡事多往好的方麵想,那淡淡的溫馨和奇妙的快樂便會圍繞在你的身邊,從你的每一句話、你的每一個動作中流露出來。

3.不苛求自己

我們有些青少年總是嚴格地要求自己,做什麼事都喜歡追求完美。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總是具有優勢和劣勢兩個方麵。隻有當我們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之後,才能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並通過努力最終實現預定目標,這樣才能體會到快樂。

4.學會幽默

雖然我們不是幽默的人,但我們可以學一學幽默的人的樂觀、豁達。任何不開心的瑣事,如果把它風趣地說出來,就變得不再煩惱。對於讓人痛苦的事,隻要保持樂觀的態度,就會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