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的人生我負責 ——管理好習慣(1 / 3)

第十章 我的人生我負責 ——管理好習慣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自我管理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們要想成為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強者,讓自己脫穎而出,就必須學會管理自己的言行,掌控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成為自己的真正主人。

人生藍圖:規劃自己的人生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有了目標和規劃,才能激勵我們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進而實現目標。日本軟件銀行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就用他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

16歲那年,正在讀高一的孫正義利用暑假,到美國去體驗美國學生的學習生活。短短一個月,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回到日本後,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踏上了留美求學之路。

到美國進入高中兩個星期後,他就高中“畢業”,通過了大學入學考試。他先進入威廉姆斯學院學習,後轉學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係。

來到美國不久後,孫正義在一本科學雜誌上看到一張放大的5毫米方形IC(集成電路)晶片。這張照片吸引了他,也讓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想:“如果將這些晶片大批生產的話,將帶領全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

經過一年多的思考,19歲的時候,孫正義規劃了自己宏偉的一生:

20多歲時創立自己的公司,闖出一片天地。

30多歲時累積至少一億美元的資金,足夠做一件大事情。

40多歲時,選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然後把重點都放在這個行業上,並在這個行業中取得第一。公司擁有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用於投資,整個集團擁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

50多歲時完成事業,公司營業額要超過100億美元。

60歲,讓下一代繼承事業,自己回歸家庭,頤享天年。

隨後,孫正義開始按照這個規劃和目標前行,如今他幾乎已經完成了自己所有的目標。

機會屬於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在為自己的目標做準備並奮鬥著的人。換句話說,一個人要想在某一領域取得成績,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必不可少的。具體要怎麼做呢?

如果你發現自己心中對什麼感興趣,便可將其作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目標一旦確定,就要為這個目標做好詳細規劃,包括個人發展的一些細節。這個過程中,你要時刻觀察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不斷地彌補自己的缺陷,不斷地提升自己,使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理想。

上麵故事中的孫正義給人們一個忠告:“一旦有了目標,我就要全心全意實現它。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去做,因為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如果你規劃的人生目標過大,就應學會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具體的小目標,否則,很長一段時期內你仍達不到目標,你會覺得非常疲憊,進而容易產生懈怠心理。

如果將大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分階段地逐一實現,你可以嚐到成大事者的喜悅,進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

一個人隻要依照目標和規劃行事,就會有很多機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別人又如何幫助你追求成功?你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克服所有的挫折和阻礙。

青少年朋友,請相信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和能力,然而這些都離不開精心的規劃,隻有這樣才能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人生的夢想。想要獲得成功的人,要從現在起就認真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把計劃當成是一種習慣。

反躬自省:用放大鏡看自己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不懂得反省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往往隻會去評價他人,對自己卻很少自我反省。我們往往隻會看別人的錯誤,卻不會檢討自己。出了什麼事,我們隻會抱怨和責怪別人,卻不知道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這是人性的弱點。有一個小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對夫婦因偷盜而被示眾,人們萬分憤怒,指責與謾罵聲像海浪一樣,一浪高過一浪。有人甚至還提議用石塊將他們打死,而大家也都同意這樣做。

正當他們準備用石塊砸這對夫婦時,一位高僧路過了廣場。他看到這種情況,想了想,然後對憤怒的群眾說:“好吧,那麼就要我們當中從來沒犯過一次錯誤的人扔第一塊石頭。”

話音剛落,人們都不說話了。高僧對大家說:“看來大家都犯過錯誤啊,那就沒有人定你們的罪嗎?”然後,高僧對這對夫婦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要知錯就改。”

指責別人似乎已成為許多人的習慣,但這些人卻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點。人人都犯過錯誤,但很少有人能反省自己,改過錯誤。大多數人就是因為缺少自我反省的習慣,所以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點,才會長時間沒有進步。一個不知道自我反省的人,就無法思考自己的未來,於是就過一天算一天,毫無成就。

所以,我們青少年要學會用自省的態度觀察自己,及時發現並改正平時難以察覺的缺點和不足,才能夠不斷進步,日臻完善。正如一位詩人所說的:“反省是一麵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反省也是一種學習能力,反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反省自己所處的境況,並努力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並能全力以赴去改變,我們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在反省中變得睿智,直至獲得成功。

反省還是成功的加速器。經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雜念,可以理性地認識自己,對事物有清晰的判斷,也可以提醒自己改正過失。隻有全麵地反省,才能真正認識自己。隻有真正認識自己並付出了相應的行動,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因此,每日反省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一個學會了反省的人,在這世界上就沒有任何艱難險阻,可以妨礙他走上成功的道路。然而,有許多人不明白,究竟要反省什麼呢?自我反省主要反省三個內容:第一,我做對了什麼?第二,我做錯了什麼?第三,還有什麼方法比這更好嗎?

你做對了什麼就是你成功的關鍵,所以你必須堅持你做對的;你做錯了什麼就是你失敗的原因,所以你必須及時改正;如果你要做到比競爭對手還要好,你一定要尋找到最好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

要做到反省自己,還需要找一個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可以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也可以是自己為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標準。平日你可以與自己對話,比如“我是不是很積極?”“我應該怎樣做才能夠讓家人幸福開心?”“我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我是否有愛心?”等,自己能夠為自己找問題了,就是邁出了卓越的一步。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學會自我反省吧!學會了反省就等於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長的秘訣。養成定期反省的習慣,才會不斷地自我促進。

自我約束:自律讓你更優秀

大凡有所成就者無不懂得自律。自律是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著名的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出身貧寒,僅讀過三年小學,從12歲起便在印刷所當學徒。然而,他最終取得了事業的成功,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的自律能力。讓我們看看富蘭克林是怎麼做的。

富蘭克林主要是從兩個方麵著手的:一是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二是管理好自己的品德,並輔之以嚴格的檢查。

在時間管理上,富蘭克林把每天的作息時間和內容列成一個表格,包括娛樂的種類等,都清晰明了,並嚴格按時作息。

在品德管理上,富蘭克林給自己規定了13條道德律條,包括節製、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誠篤、公正、平和、整潔、鎮靜、謙卑、毋淫邪。

此外,為了督促自己遵守,他製訂了相應的“守律表”。為使這種自我管理變成自覺行為與良好習慣,他還采取了一係列具體辦法,針對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改進。就這樣,富蘭克林一直堅持嚴格的自我管理,終於獲得了成功。

可見,自律在人的成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青少年更要養成自律的習慣,因為自律可以讓我們變得高尚,讓我們健康地成長。那麼,我們青少年要如何養成自律的習慣呢?以下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1.給自己定個規矩

要養成自律的習慣,你首先要給自己定個規矩,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一定按照規矩來,不能有例外。當然,你可能會開小差,這個時候就再下決心,一直到你可以自覺遵守規矩為止。

2.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麵對誘人的生活享受和玩物,如美食、電視、遊戲、網絡等,我們常常很難真正地控製自己。要求自己完全放棄這些東西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畢竟,對於我們來說,享受和遊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飲食沒有節製,會導致肥胖和多種疾病;消費沒有節製,會懶惰成性,坐吃山空;遊樂沒有節製,會玩物喪誌,失去生活的鬥誌。要對這些進行控製,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可能拓寬自己的視野,多與外界接觸,積極參加有利於健康的文體活動,如學習樂器、舞蹈,參加體育運動等。

記住,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美食、電視和網絡隻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屬於你。

3.製訂時間表

用嚴格的時間安排來控製自己上網、玩遊戲、看電視的時間。把時間表放在自己經常能看到的地方,請老師、父母或同學進行監督和檢查。具體的時間表要能夠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能促使你珍惜時間,避免浪費。

4.學會服從

有人曾經采訪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母親,問她是怎樣培養了如此出色的兒子,她回答說:“我教他去服從。”主動服從命令、嚴格遵守規則,能很好地培養自律的品格。

5.設立獎懲製度

如果違反了自己的時間表和行為規則,就應該相應地給自己懲罰,比如減少休息、娛樂的時間。如果在一定時期內,自己嚴格遵守了時間表和行為準則,就可以對自己進行一定的獎勵。具體獎勵由你自己決定,但必須合適合理。

從現在開始,讓自律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吧!

自主自立:不做生活寄生蟲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可以依賴父母一時一事,但不能依賴他們一生一世。因為他們總有離開我們的時候,這也是事實。因此,我們青少年要學會自立自主。如果我們的依賴性太強,又如何能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發展,有所作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