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紙上曾看過兩則這樣的報道:一個女孩考上南方一所名牌大學,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突然說要退學複讀。而退學的原因卻是她發現媽媽不在身邊照顧,自己連襪子都洗不好,更不會照顧自己,她害怕了,想再考本地的大學。
無獨有偶,一個20歲的大學生在與父親走散後竟然連回家的路都不認識。堂堂的大學生,竟然連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這是不是天方夜譚?
很遺憾,這就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不折不扣的事實。
培養自立自主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思想上要堅定,行動上要從小事做起。
1.要相信自己
我們要相信自己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先確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讓自己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進而增強獨立的信心。
2.要有自己的主見
有主見就是不人雲亦雲,不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但是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真正能做到事事都有自己的主見,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我們還是要努力做到自己支配自己。生活中,如果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的話,那麼就堅持自己的想法繼續走下去,不要理會別人的譏諷與指責。
對於一些事情,如果你知道的確不應該做,那麼任憑別人如何慫恿、引誘,也不違心從之,這就是主見的作用。隻有做個有主見的人,你才會擁有一個無怨無悔的人生。不要因為別人的議論而輕易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別人的意見隻能作為參考,若人人的話都聽,你將無所適從。
當然,有主見並不是一意孤行。你也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例如當自己的想法與他人不同時,不要急於否定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向對方請教他們為什麼那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道理,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建立獨立思考的習慣。
3.要自己做出選擇
父母總是擔心我們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於是總為我們鋪好前行的道路,然而這樣的道路往往並不是我們自己所喜歡的。為此,我們要做的是向父母要回選擇權,對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負責任,自己做出選擇,向他們證明,我們能做得很好。
平時多向獨立性強的人學習,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遇到問題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
4.要自己的事自己做
學會自立就要擺脫依賴心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現階段,我們青少年學習任務繁重,又麵臨著未來激烈的競爭,但這不該成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理由,比如自己整理房間之類的事情根本就不會影響學習。為了自己今後的幸福,必須現在就學會生活的技能。
所以,從現在開始,動手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比如,洗衣服,做飯,整理自己的房間等,你會在這些小事中找到獨立的勇氣、自信和樂趣。
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自覺地去做,即便是父母想幫你,也應盡量謝絕。還要及時地去做,鞋襪髒了,應及時刷洗,書桌亂了,要隨手收拾,養成這種自我服務的生活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認真去做,並努力做好。對自己沒做過的事也要鍛煉著做,這樣才能增強自己的自立能力。
自我保護:自己為自己護航
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中總會有不可抗拒的天災和不期而遇的人禍,天災不可抗拒,但人禍可以避免。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在一瞬間就失去了生命,我們為此惋惜、悲痛。但大家知道嗎?在那一瞬間,還是有人創造了奇跡。
有一個中學,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在1分36秒內全部有序撤出,無一傷亡。這個奇跡得益於平時全校每學期一次的緊急疏散演習,每周二都進行的安全教育,這些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安全習慣。
可見,一個好的安全習慣可以規避一場危險,保護自己的生命。青少年朋友們,我們一定要讓安全意識永紮心底,為自己的成長護航,為自己的生命構築牢固的安全防線。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安全意識
父母每天都會告訴我們要注意安全,在學校,老師也總是耳提麵命。我們有些青少年總覺得沒事,危險離自己很遠,那些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我們往往隻顧自己的方便,隻顧自己的利益,對安全疏忽大意。可是我們想過如此做的後果會是怎樣的嗎?難道一定要在出現危險的時候再去後悔嗎?可那個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
現在我們很多學校都設置了安全教育課程,進行疏散演練,但我們很多人對此並不“感冒”,甚至覺得多此一舉,或者抱著玩的心態。這是不可取的,沒有危險固然可喜,倘若一旦有了危險,那時候如果我們能用自己學到的安全知識來擺脫危險,那會是一件多麼令人欣慰和驕傲的事情啊!
生命與安全息息相關,一個生命的丟失或殘缺會給家庭、給親友等帶來莫大的傷痛。難道你想這樣嗎?如果不想,那就讓安全意識時刻駐守在自己的心中吧!
2.學習安全知識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知道發生地震時如何避險嗎?當暴雨持續時,你們知道需要哪些預防措施嗎?發生火災時,你們知道怎樣自救嗎?發生擁擠、跌倒等意外情況的時候,你們知道如何防止踩踏嗎?萬一遭人綁架、搶劫或拐賣的時候,你們又會怎麼辦呢?遇到意外傷害,你們知道如何自救嗎?……
如果你們知道,那你們一定是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懂得關愛生命的陽光少年。對於青少年來說,應該學習的基本安全知識有以下幾個。
第一,交通安全。馬路上車多人多,稍不注意,隨意在道路上穿行、猛跑,就非常容易導致交通傷害事故的發生。因此,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不要為圖省事,就跨越欄杆橫穿馬路,這樣做實在太危險,因為駕駛員反應再快,也會措手不及。
在道路上行走時要走人行橫道,在沒有人行橫道的地方要靠路邊行走。不要與同學們打鬧、嬉戲或做其他活動。
第二,生活安全。在生活和學習中一些小事往往也會給我們帶來傷害,必須加以注意。比如,通過過道和樓梯間時,不要擁擠、打鬧,防止擁擠踩踏事故發生。不要玩耍小刀等會傷及自己和他人的利物,以免傷害到他人。
課間運動不要太劇烈,不要追逐打鬧,避免撞傷或摔傷。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不要在秋千、雙杠、滑梯等設施上做危險動作,避免摔傷。
進行體育鍛煉時,要注意運動場地、器械的安全和正確的著裝,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住樓房,特別是住在樓房高層的,不要將身體探出陽台或者窗外,謹防發生危險。外出時要征得家長或監護人的同意,並向家長或監護人告知去向。
還要注意食品安全,不要吃變質食物,警惕誤食有毒有害食物引起中毒。
3.學習應急措施
我們要懂得一些應急措施,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並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廣泛了解一些犯罪分子的行騙和犯罪方式,學習一些防騙防搶的方法。
多背一些親朋好友的地址和電話,還要創造機會和鄰居熟悉起來,如果遇到情況,要能迅速提高警惕,保護自己,找到更多的可以求助的人。要記住各種急救電話號碼。
煤氣泄漏時要先切斷氣源,開窗通風,千萬不能馬上開燈、關電子打火開關,否則會引起爆炸。
萬一被人強行拐帶走,要懂得找機會逃脫或找當地公安機關、政府部門等的工作人員。
懂得一些基本醫學知識,學會一些急救技能。如急救止血、人工呼吸等方法。這樣一來,以後不管是自己還是看到其他人遇到意外傷害時,都不會感到手足無措了。懂得了急救技能就能開展及時的自救和互救,並且可以把學到的知識教給家人和周圍的人,讓大家一起來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生命都是唯一的。隻有安全了,才能使寶貴的生命不受到傷害,使生活充滿歡樂,更加美好。切記,養成安全習慣,才能讓安全與自己一路同行!
主宰情緒:我的心情我做主
青少年朋友,如果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呢?是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還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你是否會愈想愈氣,一天的情緒都大受影響呢?
不管是選哪種方法,對你來說,都是受到情緒的左右,影響了自己快樂的心情。那要怎麼做呢?看看下麵這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在很久以前,有個高僧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高僧就在那裏仔細地、靜靜地聽著,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有一個人問高僧:“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高僧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10年前就來的,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然而,這10年以來我已經不再被別人所控製,我已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是的,如果有人對你生氣,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粗暴無禮,那仍是“他”的問題。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事情,你能怎麼辦?你隻要控製好自己就行了。所謂控製好自己,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控製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宣泄出來,比如當你發現自己的情緒無法控製時,不妨盡快脫身,離開刺激你情緒的環境,或想一想明智的人在這種情境中會扮演怎樣的角色,或設想你已解決了一個難題且處在喜悅中,或向有同情心的人傾訴自己的想法。
宣泄對於撫慰一個人的心靈創傷,是非常有效的。遇到不順心的事,發一通脾氣,冒一頓火,亦算不得大錯,但凡事得有“度”,應當把自己的情緒限製在無害的範圍之內,不能因發怒而傷害自己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