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挺起自信的胸膛(3 / 3)

古往今來,無數事實告訴人們:隻有擁有自信,才能獲得成功。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人,就是因為在逆境中不失自信,自強不息,奮鬥向上,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就。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先天口吃,平時說話結巴,語音微弱,演說時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終對自己信心百倍,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練習,終於成為口若懸河,辯駁縱橫的演說家。

德國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四歲時出天花,後又患猩紅熱,高燒燒壞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視。他終身受疾病折磨。但他從未失去自信,在貧病交加中鬥誌昂揚幾十年,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打下基礎。重要著作有《宇宙的奧秘》、《哥白尼天文學概要》、《世界的和諧》等。

美國著名的女教育家海倫·凱勒,幼年因病造成失明、失聰。但她自信自強,攻克多種外語,20歲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學,後來成為著名作家。

另外,還有屈原被流放後寫成《離騷》,司馬遷遭宮刑後寫《史記》,貝多芬耳聾後譜出《英雄交響樂》,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癱瘓中著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種種事例表明,在困境麵前,大家要坦然麵對,並堅持不放棄的決心,重點在於“永保希望與信心,相信成功終將到來”。隻有對最後的結果充滿信心,大家才不會畏懼中途遇到的挫折與障礙——這些挑戰隻是成功的過程,所謂過程,終究會過去,一旦經過這些阻礙,成功終究會到來。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在麵對困境時,總是對自己失去信心,當自己一遇到難以完成的事,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是不是選擇錯誤,以至於最終放棄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當然也就什麼事情也幹不好。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人,重要的是,大家要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由於一開始對自己選擇的事或者活動不了解,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是正常的,然而,如果一開始信心十足地去做一件事,卻因為在做這件事時,遇到一些困難就選擇放棄的話,那就太不應該了!

應該怎樣在困境麵前依然保持信心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1.要悅納自己

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誰”,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優點。如果能夠很快地說出自己的優點,就證明很有自信,說明能接納自己。

大家要學會客觀地剖析自我,無論處於什麼不利的狀態,都應該看到自己的長處,充滿信心,取得進步。

2.要相信自己行

大家在成長中要相信自己行。要記住:“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隻有這樣才能在逆境中不斷進取,在逆境中充滿自信戰勝困難。

3.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戰勝自己的弱點

什麼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戰勝自己,改變自己過去的缺點。戰勝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從小處開始改變,一點一點地克服自己的弱點,養成良好的習慣。

要從小就堅持自我反思,不斷地促進自己的改變和發展。時常問問自己,有沒有什麼不足,並想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學習上,大家應該爭取每天下午自習課的時候就把作業寫完,晚上的時間則用來複習回顧一天學到的內容,總結已經掌握的知識,找到自己不理解的、還需要與同學、老師探討的問題,第二天及時解決。

當然,不僅僅是在學習上,在做人方麵,也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良好的行為、習慣都需要通過反思來調整、完善。這樣,大家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取得成功,從而積澱自信。

總之,有了自信,人們才會冷靜地麵對挫折困難;有了自信,人們才有足夠的勇氣克服障礙,克服膽怯;有了自信,人們才會虛心討教、誠懇學習、揚長避短……所以,請大家在困境麵前保持自信吧!這樣,未來才會更加美好與陽光!

超越自我:放下自卑才能建立自信

自卑,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在心理學上,自卑屬於性格的一種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

一般來說,自卑的前提是自尊,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一個人形成自卑心理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自我封閉。

本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會因為自認“我不行”而放棄追求。這樣就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也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

我們來看看下麵這位同學的困惑吧!

我覺得自己很自卑,出門不論是上學還是逛街,我時常覺得周圍的人都在看我、議論我。平常我一直都會待在家裏,不是不想出門,是不敢一個人出門——覺得害怕。在家裏還可以自己一個人待,但是在外麵總覺得自己一個人什麼事情也做不了,必須要朋友陪才可以。

我也在努力地使自己不依靠別人,但事實證明我沒有一件事情是成功的,就連現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同學們都在認真地聽課、學習,可是,我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提不起精神,一聽課就想睡覺。

我覺得自己好失敗,但是找不到方法解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害怕而沒有自信,還是因為沒有自信而使自己變得膽小、害怕……

其實,人的自卑心理源於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說:“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這也就是人們平常說的“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克服自卑,做一個自信的人呢?可以參考下列的方法。

1.正確認識自己,重建自信

自卑的人往往注重接受別人對他的低估評價,而不願接受別人的高估評價。在與他人比較時,也多半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越比越泄氣,自然容易產生自卑感。自卑者應當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充分發掘自己的長處,並通過發掘長處,重新樹立起自信。

2.坦然麵對挫折,加強心理平衡

要認識到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長處,必有短處;有優點,必有缺點;有成功,也必有失敗。遭受挫折與失敗的時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輕視自我,而要客觀地分析環境與自身條件,這樣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發現人生處處是機會。

3.廣泛社會交往,增強生活勇氣

自卑的人多數比較孤僻、內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少與周圍人群交往,由於缺少溝通,易產生自卑心理。

自卑者如能多參與社會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豐富生活體驗;通過交往,可以抒發被壓抑的情感,增強生活勇氣,走出自卑的泥潭;通過交往,可以增進相互間的友誼、情感,使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自信心得到恢複。

自卑是消極的,自卑者應當有信心戰勝自卑。一旦突破了自卑的羈絆,就會對自身的內在潛能有全新的評價,而在不久的將來,他的人生也將更加美好!

自我測試:你是一個自信的人嗎

對每一個人來說,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作為青少年,你是一個自信的人嗎?請來完成下列的測試題,對照解析評判一下吧!

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下列題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你覺得自己經常會遇到麻煩嗎?

2.你覺得在眾人麵前講話是很困難的嗎?

3.如果可能,你將會改變自己的許多事情嗎?

4.你很難做出決定嗎?

5.你沒有許多開心的事情可做嗎?

6.你常常感到心煩嗎?

7.你對新鮮事物的適應很慢嗎?

8.你與你的同學相處得不好嗎?

9.你的家人通常不關心你的感情嗎?

10.你常常會做出讓步嗎?

11.你的父母對你期望太多嗎?

12.你是個很麻煩的人嗎?

13.你的生活一團糟嗎?

14.別人通常不聽你的意見嗎?

15.你對自己的評價不高嗎?

16.你多次有離家出走的念頭嗎?

17.你常常覺得學習很煩、沒有意思嗎?

18.你認為自己不如大部分人長得漂亮嗎?

19.你常常在眾人麵前欲言又止嗎?

20.你覺得家人不理解你嗎?

21.你不像大部分人那樣討人喜歡嗎?

22.你常常覺得你家裏的人好像是在督促你嗎?

23.你常常對你所做的事情感到失望嗎?

24.你常常希望你是另外一個人嗎?

25.你是不能被人依靠的人嗎?

評分規則:

每題回答“是”記0分,“否”記1分。各題得分相加,然後乘上4即為總分。

解析如下:

50分以下:你不是一個自信的人,可以說,你比較自卑。

50分~70分:你的自信程度較低,有些自卑。

71分~80分:你的自信程度正常,無自卑。

81分以上:你的自信程度較高或過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