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開拓勤奮的道路
“勤奮”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都是依靠勤奮才取得成就的。才能來自勤奮,成就來自勤奮,美好的明天更來自勤奮。
天才之路:勤奮是通向成功的大門
所謂“天道酬勤”,哪個人有超乎常人的精力與工作能力,那麼他就具備了成為天才的關鍵因素。不勤奮,便無所得。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令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就是勤奮、再勤奮。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有時候人們覺得我的成功是因為天賦,但據我所知,所謂的天賦不過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有這樣一個故事: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勤奮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學習。冬天,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
還有一個故事:
明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
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裏,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見他。
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
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學問家。
“業精於勤荒於嬉”,如果過於“嬉”就會荒廢學業。勤奮可以讓一個人的學業和事業有所成就,而嬉玩則會使學業和事業荒廢。大凡有作為的人,無一不與勤奮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勤奮能塑造偉人,也能創造一個最好的自己。凡是能創造最好的自己的人,他們的努力雖然各有不同,但他們勤而不怠卻是相同的。一個人如果能夠勤學習、勤積累、勤思考、勤質疑……必定能夠達到析疑釋惑、豁然開朗的境界。
“懶惰”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怪物,每個人都會與這個怪物相遇。例如,早上躺在床上不起來,起床後什麼事也不想幹,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給別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會做的事自己不想做。“懶惰”可以說是人難以克服的一個公敵,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錯過了。
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極少成多,就可以創造奇跡。
偉大的成功離我們並不遠。當我們又記住一個單詞,理解一個公式,背出一篇課文,掌握一個學習方法,我們不是又離成功更近一些了嗎?“天才出於勤奮”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勤勞去彌補自己的短處,用汗水澆開那絢麗的成功之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付出,一起走向成功,走向勝利的舞台吧!
有一位記者,在五年的記者生涯中,他領了許多獎杯,但是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他告訴自己領到的不是榮譽而是責任,是使命。他將漂亮的獎杯當作一麵麵鏡子,時刻通過獎杯監督自己,要求自己“懶不得,墮不得”,要勤奮筆耕、一心為民,為守護一個記者的良知而付出自己的一生。
在很多時候,勤奮更是處於責任。責任意味著付出多於回報,責任意味著要放棄一些利益,堅持付出,責任更意味著在困難麵前百折不撓,責任意味著服從大局。勤奮與責任是密不可分的。每個人都應勇於承擔責任,因為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人們才會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自己的勤奮提供動力。
學無止境:不學習就會落伍
有位哲人曾說:“沒有哪個人可以永遠獨占鼇頭,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裏,隻有虛心學習知識的人才能夠掌握自己的未來。”
仔細觀察周圍,大家就會發現,“學到老”的例子比比皆是:嬰兒咿呀學語,兒童的各類興趣班,學生時代的在校學習,工作以後的在職培訓,退休後各處的老年大學裏的人濟濟一堂,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不斷學習。
古今中外的人,都提倡學習。學習能夠使人獲得巨大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力量,可以使人的生活充滿陽光,幫人走出困境、通向成功。
學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學生時代正是學習的好時期,也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擺正學習的心態、把目光放遠於未來的人生有著很大的作用。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是每個人都應有的態度。
自我價值需要在實踐中體現,而要想在實踐中不斷地實現自我價值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反過來說,不斷地學習也就是在不斷地提升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應該正確地認識到這一點,這樣才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有力、更加輝煌。
為什麼大家都要不斷學習呢?因為不學習,就會落伍!時代發展太快,不跟上時代的腳步學習新的知識,就會被社會淘汰!
1.不斷學習可以讓自己進步
社會不斷地發展,人們也需要自我提升、發展。如果一個人不斷地學習,就可以保持一種發展的趨勢,就可以讓自己更具有生命力。相反,如果停止學習,不僅得不到發展,甚至還會倒退,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
2.不斷學習可以幫助自己
不斷地學習,就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而不斷積累的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證明自己的能力,從而讓成功之路變得更加平坦。
如果可以很好地認識到這一點,在學習路上做到盡可能多地學習知識,那麼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就可以充分展示出自己的風采。
俞嶽是一個富家公子,他從小就學習了很多知識,鋼琴、書法、繪畫無一不精,功課也非常好。除此之外,他還喜歡學習鑽研股票知識,家裏給他的零花錢,他都在股市上進行了投資。上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父親的公司倒閉了,他的家境一下子變得窘迫起來。他父親接受不了打擊,幾度欲自殺了結人生。
俞嶽很懂事地安慰父親,他說:“爸爸,您不要太悲觀了,我願意和你一起承擔,咱們一定可以東山再起的!”
他爸爸搖搖頭說:“孩子!你還太小,並不知道商場險惡,好好學習吧,將來也不要做商人。你不知道,我的虧空有多大!現在銀行也不可能貸款給我,想東山再起恐怕是不可能了。”
俞嶽說:“爸爸,別忘了,我這裏還有你給我的零花錢呢!雖然少,不過也還可以做點小生意!我的學費,我可以自己賺的。”
當俞嶽把股票賬戶的錢取出來交到他父親的手上時,他父親驚呆了,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兒子的股票賬戶竟然有50萬!他驚詫地問:“我沒給過你這麼多零花錢啊!你這錢是哪裏來的?”
俞嶽說:“這是我業餘時間研究炒股和基金投資賺來的,此外,我上大學之後還在酒吧做兼職鋼琴師,平時還當家教給一個學生教美術和聲樂,這些收入積少成多,我掌握了知識,就不會讓它平白浪費掉的。”
這樣,俞嶽的父親利用了這50萬的啟動資金,又一次殺回商界,俞嶽利用學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還給父親的公司幫了不少忙,他和幾個同學設計的電子商務管理軟件給父親的公司帶來了上百萬的收益。他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相信大家讀了這個故事,就會知道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了。如果俞嶽不是一個愛學習、愛鑽研的人,那麼,當他的家麵臨窘境的時候,他就無計可施了,所以說俞嶽用知識幫助了自己和家人。
3.不斷學習可以讓人生更精彩
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遭遇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學習和改變的速度快慢,是人生成敗之關鍵。
在知識經濟時代,沒有知識的人越來越寸步難行了。沒有知識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沒有學習意識,最可悲的就是那些沒有知識且沒有學習意識的人。所有的經濟力量都依賴於知識,產生於知識,市場競爭歸根結底就是知識競爭。隻有不斷學習,擁有深厚的知識,才能夠成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
人生因學習而變得生動有趣,每個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學習的一生,人們生命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所得到的經驗都是一筆財富。隻是有的主動學習,有的被動學習,這也正是先進與落後最直觀的體現與最根本的原因。成功者與平庸者的最大區別,不在於其天賦和付出,而在於其是否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隻有勇於挑戰人生,才能擁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