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探險史1(3 / 3)

在這最後一次航行中,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到8月3日,哈德孫的航海日誌便終止了,改由別人代筆。原來,他們的船隻被冰封住了。看來必須準備越冬,但他們隻剩下了兩個月的口糧。哈德孫立刻組織船員們打獵和捕魚,以度過艱難的時期。因為除了等待之外他們別無選擇。就在這種生死考驗麵前,有人嚇破了膽,經過一番陰謀策劃之後,終於發生了叛亂。哈德孫和他年輕的兒子,還有3個皇家水手和4個病人被扔進一條敞篷小船裏漂流而去,從此便杳無蹤跡。而其他13個人則駕著大船“發現”號揚長而去。也許是上帝報應的緣故吧,他們中又有5個人被土著居民所殺,隻有7個人活著回到了英格蘭。按照當時的法律,發動叛亂的水手是必須處以絞刑的。但雇用他們的倫敦商業公司因急於找到西北航線,而且認為隻有他們那幾個人才握有打通這條航道的鑰匙,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莫斯科大公國的擴張和掠奪

1553年,錢塞勒從東北航線的探索中死裏逃生,在莫斯科受到沙皇伊萬四世的盛情款待。雖然當時的俄羅斯統治者聲稱,他是整個西伯利亞和北部地區的主宰者,但在實際上那隻是一句空話。因為那時候的俄羅斯才從蒙古統治者的鐐銬下掙脫出來不久,尚未恢複元氣。

俄羅斯人做皮貨生意是有悠久曆史的。早在公元912年,一個阿拉伯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就曾寫道:“他們唯一的生意就是皮貨交易。從黑貂皮、鬆鼠皮到其他各種毛皮。”因此,在俄羅斯的早期曆史中,皮貨貿易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皮貨的相當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北極。

本來,俄羅斯的中心是在比較靠南的基輔。1237~1240年間,當蒙古騎兵長驅直入,橫掃歐洲時,俄羅斯的大部分城市,當然也包括基輔在內,都遭到破壞。而比較靠北的小國諾夫多羅德卻幸免於難,安然無恙。幾個世紀以來,諾夫多羅德一直是連接歐洲和北極地區的貿易樞紐。北方的貨物正是從這裏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腹地。到公元1200年以前,這個小國就已經逐漸強大起來,漸漸往北擴張。不僅在貿易中大發橫財,而且還得到了來自北冰洋沿岸各個部落的進貢,包括北極的海象牙、鯨油、矛、皮貨和用海象皮或白鯨皮做成的繩子。其中最珍貴的就是皮貨,當時稱之為來自北方的“軟金子”。

蒙古人入侵之後,諾夫多羅德的人口由於難民的大量湧入而很快膨脹起來。與此同時,莫斯科大公國也開始往外擴張,而且速度愈來愈快,勢力愈來愈強,終於於1471年吃掉了諾夫多羅德,變成了俄羅斯的一部分,伊萬四世則是它的第一個加冕的沙皇。

但是,當俄羅斯擴展到波羅的海時,卻被瑞典和波蘭所挫敗。在這種情況下,沙皇隻好轉而向東,盯上了富產毛皮的西伯利亞這塊沉睡的土地。狡猾的沙皇這次卻不是派兵去入侵,而是以20年的契約把它租給了斯壯格諾夫家族。至於怎樣才能得到西伯利亞則是斯壯格諾夫家族自己的事。

早在莫斯科大公國開始往外擴張時,斯壯格諾夫家族就是其積極的追隨者,曾努力給以支持。因此,後來該家族成了俄羅斯最富有的家族,擁有烏拉爾一帶廣大的土地。為了入侵西伯利亞,他們雇用了哥薩克人,其頭領叫葉馬克。1581年,葉馬克和840名追隨者越過烏拉爾山脈,擊敗了西伯利亞的首領,然後長驅直入,隻用了60年時間,橫掃西伯利亞,一直打到鄂霍次克海,而他的隊伍的人數從來也沒有超過2000人。因為當時西伯利亞的各部落之間既沒有統一的組織,也沒有什麼武器,所以哥薩克人如入無人之境,簡直不費吹灰之力,而所得到的卻是巨大的財富。例如,1581年,當葉馬克出發時,在歐洲市場上,一張黑貂皮就能換取50英畝土地。但80年之後,在堪察加的土著居民用8張黑貂皮卻隻能換一把刀子,16張黑貂皮換一把斧子。其利潤之大就可想而知了,這無異於掠奪。到1650年之前,俄羅斯總收入的1/3是來自於毛皮。

俄國的擴張

1638年,俄國沙皇從蒙古人那裏得到了328磅茶葉作為禮物。自那之後,茶葉成了俄國人不可少的日用品,從沙皇到平民,不可一日無此君。為了得到茶葉,隻能拿毛皮來換,而中國人又特別喜歡來自北極的毛皮,因此這成了中俄之間一項大宗的貿易。

1648年,哥薩克首領德茲涅夫率領90人,分乘6條平底小船沿科累馬河順流而下,進入北冰洋,沿岸收集黑貂皮、熊皮等珍貴毛皮,繞過亞洲的東北角,穿過白令海峽,直下太平洋。這次航行的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因為它第一次證明了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是由一個海峽分開的。然而,可惜的是,德茲涅夫的報告用了87年的時間才到達了莫斯科,而且被束之高閣,無人知曉。與此同時,白令卻正在為了證明這一點而竭盡全力。

俄羅斯的沙皇們是以昏庸和保守著稱的。他們寧肯躲在宮廷裏尋歡作樂,卻漠不關心外部世界的發展與變革。直到彼得大帝上台之後才有了新的轉機,從而使得俄羅斯的曆史開始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在17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就是正當英格蘭和北歐諸國在為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進行艱苦探索的時候,彼得大帝走出宮門,遍訪了法國、荷蘭和英格蘭諸國。他看到各國碼頭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船隻到北方海域去捕魚;他看到整座城鎮上人們都在忙於精煉鯨油和清理鯨骨;他與商人們談話,了解他們怎樣加工北極動物的皮革;他與大學的知識分子座談,聽取他們關於北極的地理爭論和推測。他對這一切都非常感興趣,他急於去學習每一樣東西。在這之前,他隻知道,當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和英國正在向南向西航行,以尋找新的陸地和海域時,俄羅斯則隻是在穩步地往東推進。現在,他覺得,俄羅斯的眼光應該放得更遠一些,胃口也應該更大一些。於是他便擬定出一個雄心勃勃的往外擴張的計劃。除了大舉開發西伯利亞之外,他還秘密派遣了兩個人,從海上出發去探索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是否連結在一起,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所念念不忘的卻仍然是中國和印度。他曾對自己身邊的人說:“這個想法在我心中已經有許多年了,隻是因為總是有許多別的事妨礙我去實現它。我曾經提出要尋找一條通過北極海域通往中國和印度的路。……在我最近的出訪中曾經就這一目標與知識階層討論過,他們的意思是:這樣一條道路是可以找到的。現在,我們的國家沒有危險的敵人,我們應該沿著藝術和科學的路線前進,為國家的繁榮而奮鬥。”

實際上,還在英國人第一次到達莫斯科之前,俄羅斯的商人早就開始向西伯利亞推進了,經過100多年的持續努力,於1697年終於到達了堪察加半島。至此,整個西伯利亞便成了俄羅斯的領土。而這時候,當政者正好是彼得大帝。他在聽取了哥薩克對遙遠的西伯利亞的描述之後,仍然覺得很不滿足,因為他們說不清楚這塊大陸往北到底能延伸到什麼地方,是否和美洲大陸連在一起。但他知道,法國人和英國人正在那裏拚命掠奪野生資源,從而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為此,他任命已經在俄國海軍中服役達25年之久,具有豐富航行經驗的丹麥人白令為隊長,去完成確定亞洲和美洲大陸是否連在一起的這一艱巨任務。白令發現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但亞洲與美洲是否連在一起這一問題仍未解決。

在此後的年代裏,俄國人繼續在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擴張自己的勢力。特別是在凱瑟琳女皇二世統治時期,為了擴大疆域,曾頒布了一條法令,規定首先發現者在他所發現的土地上享有狩獵和控製猛獁牙齒的專有權。這大大調動了人們探險和考察以尋找新的土地的積極性,因而發現了散布在北冰洋中的許多島嶼。然而,俄國人最終也未能搞清,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是否是連在一起的。

白令與阿拉斯加的發現

1725年1月,白令和他的25名隊員離開了彼得堡,橫穿俄羅斯,旅行了8000多公裏,到達太平洋海岸,然後登船出征。就在這一年,彼得大帝去世了。而在此後的17年中,俄羅斯換了5個統治者,白令卻堅定不移地前後完成了兩次極其艱難的航行。

在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北極地區發現了幾個島嶼,繪製了堪察加半島的海圖,並且順利地通過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航道,這就是現在的白令海峽。後來,由於政治上的原因,直到1739年他的第二次航行才得以實現。但到1740年,已有42個人死於壞血病,隻有9個人幸運地活下來。他們必須尋找一個地方越冬。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他們的使命也許是太艱巨了,亞洲大陸的海岸線在他們麵前仍然在無限地向西北延伸著。而白令這時已經60歲了,連年的奔波已經使他精疲力竭。是的,他達到了北美洲的西海岸,他發現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但是,他從彼得大帝那裏所接受下來的神聖使命的中心問題,即亞洲和美洲是否是連在一起的,卻仍然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回答。

盡管如此,白令仍然不愧為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航海家,由於他的發現,使得俄國對阿拉斯加的領土要求得到了承認。當然,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前後共有100多人在這兩次探險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1741年,他的船觸礁了,他自己也因壞血病而死去。船員們將他的屍體綁在厚厚的木板上,並蓋上鬆軟的沙土,然後推入海中,讓他慢慢地沉入海底。就這樣,這個為俄國作了36年探險航海的英雄,在航行了數萬公裏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又回到了大海裏。

庫克的業績

無論是談到北極探險還是南極考察,總是要提到庫克這名字。因為他是18世紀最偉大的航海家和探險家,在人類的航海史上創造了極其輝煌的業績。

1728年10月27日,詹姆斯·庫克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蘇格蘭家庭裏,十幾歲就到船上去當水手,從此便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他勤奮好學,能力超群,1755年加入了英國海軍,不到4年便升為船長。從1763年開始,他用了4年的時間指揮船隻對拉布拉多、紐芬蘭和新斯科舍等島嶼沿岸進行了調查。返回英格蘭之後,他被任命為皇家海軍上尉。那時候,英國正在雄心勃勃地準備往北擴張,於是便交給庫克一項秘密任務,讓他往南去尋找尚未被人所知的土地。1768年8月26日,庫克率領兩艘船隻從普利茅斯出發,開始了他第一次遠航,也是他的第一次環球航行。在這次航行中,他重點調查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用了3年的時間,於1771年7月13日返回英格蘭。一年之後,即1772年7月13日,他再次揚帆遠航,並於1773年1月穿越了南極圈。又用了3年的時間,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環南大洋的航行,最南到達了南緯71°10′的地方,但卻未能發現南極大陸,於1775年7月返回英格蘭。

1776年7月12日,已經升為海軍上校的庫克再次出征,這次遠航的任務則是從太平洋一邊去探索西北航線。共有兩艘船參加了這一行動。他們繞過好望角北上,途中發現了夏威夷,庫克當時稱之為三維治島。然而,當他們穿過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之後,卻為堅冰所阻,發現那裏根本就沒有可以航行的路,隻好返回夏威夷去修理船隻,並把這一海峽定名為“白令海峽”。1779年2月14日,這位馳騁全球的偉大航海家卻在一次與當地土著人的衝突中被殺。盡管他在所有的航行中都特別注意照顧自己的人員和下屬,在所有考察中都特別強調和平的努力,而且卓有成效,但最終還是死在愚昧與暴力的屠刀之下,實在令人惋惜。

庫克雖然沒有科學背景,但他努力學習數學,以便賦予其航行以盡量多的科學意義。他繪製的航海圖力求精確。1766年,他曾經觀察到一次日食,並利用它測定了紐芬蘭的經度。他也是第一個注意到並且實際應用新鮮的酸橙汁來防治壞血病的,這在當時的極地探險和考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9世紀的北極衝擊

文藝複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地理大發現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從而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精神基礎。因此,當曆史的車輪駛人19世紀時,前進的步伐驟然地加快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19世紀也可以說是英國人的世紀。因為在這個世紀當中,英國率先完成了產業革命,並且大舉擴張,到處建立殖民地,從美洲到亞洲,從非洲到澳洲,幾乎占據了大半個地球,儼然成了世界的主宰,使這小小的英倫三島確實風光了一陣子。

19世紀對於中國來說也是極不尋常的,這個泱泱大國的大門在關閉了幾千年之後,終於被大炮轟開了,而那炮彈同樣也是來自於英國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