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木工的歲月(1 / 3)

做木工的歲月

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隻重其形。要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複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齊白石

認真琢磨木工技術

1875年端陽節,齊十爺病逝,齊家將家裏的所有的積蓄都用來辦了喪事,加上這之前曾給齊白石娶媳婦,兩件大事加在一起,使齊家的日子顯得異常窘迫。

祖父去世後,齊白石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許多,家裏的勞動力,除了父親,就隻有他了,作為齊家的長子,他認為自己有義務幫助父親挑起生活的重擔。

當時,齊家田裏的農活由他父親一人承擔,可他父親畢竟精力有限,所以經常顯得疲憊不堪。

齊白石小時候身體不好,祖父在世時,他不過是砍砍柴,放放牛,撿撿糞,在家裏打打雜,田裏的事情,從來沒有幹過。看著自己的父親這麼勞累,一天,他對父親說:“我的歲數也不小了,讓我也學著幹田裏的活吧!”

父親齊貰政見兒子這麼懂事,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齊白石最先學的是扶犁,由於他身體弱,跟著父親學了好些天也沒有學會。他常常是顧得了犁,卻顧不了牛,顧著牛,又顧不著犁。這樣來回地折騰,弄得滿身是汗,也沒有把犁扶好。

齊貰政又叫齊白石跟著他下田,插秧耘稻。

下田插秧的活就是整天彎著腰,在水田裏泡,這比扶犁更加辛苦,齊白石一天幹下來,累得晚飯都不吃就睡著了。

看著兒子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他的父母決定不再讓他幹地裏的活了,而是讓他學門手藝,以後好養家糊口。

但是,究竟學哪一門手藝呢?齊貰政和自己的母親以及妻子商量了很久,都沒想出一個好的主意。

1877年,齊白石已經15歲了。這年正月,去世的齊十爺的堂弟,齊白石的本家叔祖齊仙佑來到齊家向自己的堂嫂拜年。齊仙佑是一個木匠,被鄉裏人稱作齊滿木匠。

齊貰政請他喝酒。在他們閑聊的時候,齊貰政突然想到,如果讓這個堂叔收自己的兒子為徒,跟他一起學木匠的手藝,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

他試探性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沒想到齊仙佑一口答應了下來。齊貰政趕忙把齊白石叫來:“阿芝,快給叔公行個禮!”

齊白石上前深深地鞠一躬說:“叔公新年好!”

齊仙佑會意地點點頭,說:“好,好,幾年不見,阿芝都長成大人啦!不錯不錯。”

齊貰政在一旁說:“阿芝啊,我已經給你叔公說好了,以後跟著叔公學木匠手藝,你同意嗎?”

齊白石看一眼父親,又看一眼叔公,用力地點點頭,懂事地說:“如今我已經是一個有家室的人了,學門手藝才好養家,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我還有什麼不願意的呢?”

齊仙佑看著這個聰明、乖巧的孩子,滿意地說:“好哇,既然這麼看得起我,就跟著我幹吧!不過,我的這個活可是個又苦又累的活,阿芝你能夠吃得消嗎?”

不等齊白石回答,齊仙佑就搶著說:“我們是窮人家的孩子,什麼苦活累活沒有幹過啊!一定沒有問題的。是不是,阿芝?”

齊白石在一旁大聲地跟著父親附和說:“是是是!”

這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幾天後,齊家人找了個好日子,齊白石就被父親領到了齊仙佑的家。他們簡單地舉行了拜師禮,齊白石就算是齊仙佑的正式徒弟了。

齊白石出生以後,這還是第一次離開家。在師傅身邊,他每天都認真地學習量尺寸、畫墨線、用鋸子、使刨子等木工活計,認真琢磨木工技術。

齊仙佑是個粗木作,又名大器作,蓋房子立木架是他的本行,做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種田用的犁耙之類,也不在話下。

這年清明節時,有人請齊仙佑蓋房子,他自然就把自己的徒弟齊白石帶了去。

誰知,齊白石的力氣太小了,他的師傅讓他給自己立木架,麵對一根大檁子,齊白石不但扛不動,就連扶也扶不起。

齊仙佑的脾氣非常暴躁,對徒弟自然也很凶。他見齊白石什麼也幹不了,就說他不中用,並毫不講情麵地把他送回了家。

齊白石心裏很難過,但也沒有辦法。

大約一個月以後,齊貰政又為兒子找到了第二個師傅。

這也是一位做粗木活的木匠,名叫齊長齡,他同樣是齊家的遠房本家親戚。但他為人忠厚老實,性格開朗,對徒弟非常關心,齊長齡看到齊白石力氣小,就鼓勵地說:“別著急,你好好練吧,什麼事都是練出來的!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聽了師傅的話,齊白石對學木匠充滿了信心,經過反複的練習和實踐,齊白石開始隨著師傅走村串戶地做木工活,他的木工手藝也一步一步地提高了。

時間很快就到了該齊白石出師的日子了。一天,他跟著師傅做完工回來,在鄉裏的田埂上,遠遠地看見對麵過來3個人。他們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著很堅實的粗布大口袋,箱裏袋裏裝的,也都是些斧鋸鑽鑿這一類的家夥,一看就知道是木匠。

開始的時候,齊白石看見對方是自己的同行,並不在意。但讓他想不到的是,當那3人走近他們時,他的師傅垂下了雙手,側著身體,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邊,滿麵堆著笑意,首先向他們問好。

而那3個人,卻高傲地瞅了他們一眼,略微地點了一點頭,愛理不理地搭訕著:“從哪裏來?”

齊長齡連忙答道:“剛給人家做了幾件粗糙家具回來。”

其中一人帶著譏諷的口吻說:“賺不少錢啦?”

齊長齡誠懇地回答:“哪裏會,做粗活一天能掙幾個錢呢!”

另一個人說:“喲,還帶了個徒弟?”他這句問話,包含有輕視的成分,似乎說像齊長齡這樣的手藝,不配帶徒弟。

齊長齡彎下腰,向他們點點頭,回答:“嗯,一個小徒弟,剛來,剛來不久。”

沒有等齊長齡說完,對方“哦”了一聲,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一直到那3個人走了很遠,齊長齡才又轉身拉著齊白石往前走。

齊白石覺得很詫異,他心想,同是木匠,同樣幹力氣活,難道還有高低貴賤的不同?他好奇地問:“我們是木匠,他們也是木匠,師傅為什麼要這樣恭敬?”

齊長齡拉長了臉說:“小孩子不懂得規矩!我們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們是小器作,做的是細活。他們能做精致小巧的東西,還會雕花,這種手藝,不是聰明人,一輩子也學不成的。木匠當中100個也隻有幾個會做這些細活。我們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們平起平坐呢?”

師傅的一番話,說得齊白石心裏很不服氣,雖然他嘴上不再吭氣,但他心裏卻說:“幹嗎那麼神氣,你們能學,難道我就學不成!”

齊白石暗自決定,以後一定要去學做小器作的木活。

精心練就雕花工藝

又過了一年,齊白石16歲。祖母見做大器木匠非但要用很大力氣,有時還要爬高上房,怕他的孫子幹不了。齊白石的母親也顧慮到,萬一手藝沒曾學成,先弄出了一身的病來就麻煩了。她們跟齊貰政商量,想叫齊白石換一行別的手藝,就是那種既能照顧他的身體,又能夠輕鬆點的活計。

齊白石把願意去學做小器木匠的意思,說了出來,他們都認為可以。齊貰政打聽到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想領個徒弟,就托人去說,一說竟說成功了。

就這樣,齊白石辭了齊師傅,又到周師傅那邊去學手藝。

這位周師傅,住在周家洞,離齊白石家也不太遠。那年周師傅38歲,尚未結婚,孤身一人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細木雕花的手藝,是受人敬重的。他也因此經常出入於名門望族之家,不過他始終保持農家那種淳樸和厚道的習性。

他的雕花手藝,在白石鋪一帶是很有名的,他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樣子栩栩如生,很是受人稱讚。

齊白石非常喜歡這個行當,所以學得很用心,而周師傅教得也非常用心。

周之美是個有點性格的人,他對喜歡的人,恨不得掏出心來對待。他見齊白石學得用心,就決定把自己的技藝一絲不留地教給他。

他首先把自己的全套雕花圖案讓齊白石觀看和學習,然後又抽出時間讓他臨摹。齊白石雖然畫過幾年畫,也看過一些畫,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精美的仕女、花卉、走獸圖案畫。他見師傅教他學習這些東西,簡直是高興壞了,自然也學得非常認真。

學會了圖案畫之後,周之美又為齊白石講解雕花工藝,從木料花紋的選擇、進刀的程序和方法,由淺而深、由簡而繁地一一講述。當齊白石在理論上有所領會後,師傅就讓他試刀,從簡單的圖案到複雜精美的構圖布局;從表麵的雕削到內部的縷鐫,逐步讓他掌握雕花工藝各項技術。

在周之美的精心培育下,齊白石正式開始了他的木雕生涯。這是他生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這次轉折為他今後的藝術事業騰飛奠下了第一塊基石。

在師傅的盡心傳授和自己的勤奮努力下,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齊白石天賦的藝術靈性很快就被發掘了出來。

3個月後,齊白石就能獨立工作。雕刻刀在他的手中,猶如一個有靈性的神物,一塊光潔的木板,隨著他的手動刀飛,木屑紛紛揚起,不一會就會綻出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或飄來下凡的神仙等美麗的圖畫。

周師傅看見齊白石的進步,覺得這個徒弟比任何人都可愛。他沒有兒子,就把齊白石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他常常對人說:“我這個徒弟,學成了手藝,一定是我們這一行的能手,我做了一輩子的工,將來若想沾著些光彩,就靠在他的身上啦!”

人們聽了周師傅的話,都知道周師傅有個有出息的好徒弟,從此找他們師徒倆做活的人就更多了。

按照學小器木匠的行規,學徒學到3年零1個月時就要出師,但齊白石在學徒期間,曾因生病耽誤了半年,所以,他在3年後又在周師傅門下多待了半年。

在學徒期間,齊白石肯動腦筋,善於鑽研,不僅學會了師傅的平刀法,還改進了圓刀法,這為他以後的藝術生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881年年底,周之美看到齊白石已經學會了自己的手藝,就讓他出師了。

出師是一樁喜事,齊家的人都很高興。祖母和周氏同齊貰政商量,選了個好日子,讓齊白石和他的妻子陳春君正式結婚了。這樣,虛歲19歲的齊白石就挑起了一個大男人的重擔。

齊白石出師後,因為名氣還不大,幹活的路子還不廣,所以隻好仍然跟著師傅幹。

在白石鋪方圓百裏之內,周之美的雕花手藝是非常有名的,找他做活的人很多。齊白石跟著自己的師傅出去幹活,自然別人也都知道了周師傅有個徒弟叫阿芝,時間長了,別人都親切地稱齊白石為“芝師傅”。

雕花工匠是計件掙工錢的,做一件家具多少錢都是先跟工匠師傅商量好再幹活的,齊白石掙到了錢,一個都舍不得用,全部交給母親作為家用。

母親常常說:“阿芝能掙錢了,錢雖不多,總比空手好得多。”

母親雖然嘴上這麼說,心裏卻將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的身上。

一次,齊白石又給家裏送錢,進屋後發現父親正陪著一個本家叔父聊天,齊白石立即給叔父鞠躬問好。這位叔父對他說:“阿芝你回來得正好,我正要請你去給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兒做幾件嫁妝呢?我可是聽說你的手藝可在你師傅周之美之上呀!”

聽到這裏,父親齊貰政急忙謙遜地說:“哪裏,哪裏,做徒弟的哪能超過師傅呢?而且,那些功夫都是師傅教的,是師傅教育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