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就算客人單獨請齊白石做活,齊家為了不和師傅爭生意,也總是要客人先經過周之美同意,然後才讓齊白石去接這些活。
在舊社會,農村能做得起雕花家具的,都是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在白石鋪一帶,有錢的財主人家是陳家壟胡家和竹衝的黎家。每當他們家裏有了婚嫁的事情時,他們都要請周之美師徒倆人去做活。
他們大都是男家做床櫥,女家做嫁妝,件數做得很多。有時,周之美若接了其他的活,就叫齊白石一個人單獨去。從此,齊白石開始了他的木匠生涯。
齊白石一人常去做活的人家還有他的本家叔父齊伯常的家。
齊伯常名叫敦元,是湘潭的一位紳士,年輕時曾讀過書,家裏很有錢。齊白石到他家,一般在他們的稻穀倉前做活。
齊白石是一個有頭腦、有遠見的年輕人,他在幹活的同時,總想象著推出新的雕花作品。
在當時,雕花工藝主要是為了裝飾,裝飾的形式都是固定的,雕花匠所雕的花樣是由祖師傳下來的一種花籃形式,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的,這些花籃形式,更是陳陳相因,雕的人物,也無非是些麒麟送子和狀元及第等一類東西。
齊白石天天雕刻著這些東西,雕來雕去,總是一個樣式,一種雕法,不久就開始厭煩了。於是,他就想法換個樣子,在花籃上麵,加些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藥、梅、蘭、竹、菊等花木。人物從繡像小說的插圖裏勾摹出來,都和曆史故事有關。還搬用日常畫的飛禽走獸、草木蟲魚,加些布景,構成圖稿。
齊白石運用腦子裏所想得到的,造出許多新的花樣,用雕刻刀雕刻出來,這些花樣,既新鮮又富有濃鬱的民間特點和農家氣息,深得鄉裏人的喜愛,他們常常在空閑時稱讚白石鋪出了個巧木匠。
齊白石出師前兩年,雖然能掙一些錢了,但他們家的經濟仍不富裕。他的妻子在家為他料理家務,每天非常辛苦,有時肚子餓了,家裏又沒有東西可吃,就喝點水充饑。但她的娘家人來問起她的生活,她總是對他們說自己過得很好。齊白石知道這件事後暗下決心,有這麼好的妻子,真是自己的福氣,我一定要讓她過上好日子!
仔細臨摹《芥子園畫譜》
1882年,齊白石仍是肩上背了個木箱,箱裏裝著雕花匠應用的全套工具,跟著師傅出去做活。
一次,齊白石到一個書香門第的家中做活,就住在主人家中,主人看到齊白石做的活不僅雕工精細,而且花樣新穎,就問齊白石從小可否念過書。
齊白石老實地回答:“讀了不到一年。”
主人惋惜地說:“唉,像你這麼聰明的人,不讀書真是浪費啊!”他歎了一口氣說:“那麼,你現在還看書嗎?”
齊白石說:“看,10多年來,一直沒有間斷過。”
主人同情地說:“俗話說‘自古名士出寒門’,真是一點都不假啊,像三國的董季直,晉代的車胤、孫康,窮得沒有油點燈看書,就用螢火、冬雪作照明,終於做出了大學問,看你自己創作出了這麼多的雕刻花樣,你也算是一大奇才啊!”
聽主人這樣誇獎自己,齊白石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謙虛地說:“我哪能和他們相比呢?”
主人話題一轉,又問:“我看你雕刻得這麼好,想必你的畫畫功夫也一定不錯,難道你小時候學過畫畫?那麼你的師傅是……”
齊白石回答:“會畫一點,但都是我偷偷學畫的,沒有拜過師傅,因此畫功不怎麼樣呢!”
主人感興趣地問:“哦,那你現在還畫畫嗎?”
齊白石害羞地抓抓腦袋,笑著說:“嗯,一直沒有停下,我畫畫簡直可以說是上了癮,幾天不畫,我的手就癢癢。”
停了一下,他又收起笑容,嚴肅地說:“現在學雕花,就更需要畫了,有時我看到了新的花樣,就先把它們記在心裏,再學著畫出來,然後再練習雕刻。”
主人點點頭說:“哦,原來是這樣。”他想了想說:“芝師傅要是喜歡讀書,我的書房倒是有些書。對了,你還可以直接住在書房,在書房作畫也很方便。”
主人把齊白石帶進了家裏的書房。這是一間布置得十分素樸雅致的屋子,房間雖然不大,但充滿著濃濃的書香氣息,兩個大書架上,擺放滿了各種線裝書,臨窗還放著一張大大的書桌,齊白石看著有這樣的好房間,心裏非常感動。
此後,齊白石在主人家白天幹活,晚上就伏案看書。主人的大書架上不僅有《史記》《漢書》等二十四史,還有唐宋名家的文集詩集,以及其他很多連齊白石聽都沒聽說過的書,他能有這樣的機會看到這麼多的書,心裏真是有說不出的高興。
在這家主人家幹活的日子裏,齊白石從這一本翻到那一本,從這一架翻到那一架,挨次翻下去。他知道自己在這裏的時間不多,讀不了這麼多的書,於是,他把自己認為好的書,想讀的書,一本本記下來,以備將來查找。
一天晚上,在翻閱第三架時,齊白石發現書架的最上麵,有一包用紙包著的書,開本似乎比其他的要大一些。顯然主人保護得很精細,肯定是珍本或善本。
他搬來凳子,登上取了下來,拂去上麵的灰塵,小心翼翼地打開來,裏邊是厚厚的3本書,黃色的封麵上,朱紅色的線框內,端端正正地書寫著5個大字: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是以清初名士李笠翁的金陵別墅芥子園為名命名的。它是李笠翁的女婿沈心友根據家中原有的一卷李長蘅畫的43頁山水畫稿,再請山水畫名家王安節花了3年時間整理,最後增加到133頁,並於1679年用木刻的方式精刻成書的。
在沈心友的製書過程中,由於得到了他的嶽父的大力幫助,所以他以嶽父的別墅命名,這就是《芥子園畫譜》第一集。
之後,沈心友又請清代杭州名畫家諸曦奄編畫“蘭竹譜”,請王蘊奄編畫“菊及草蟲花鳥譜”。由王安節、王安草、王司直兄弟三人經過十多年的斟酌增刪,寫了學畫淺說,於康熙四十年刻印行世,這是《芥子園畫譜》的第二集和第三集。
後來,書商又把民間流傳的丁鶴洲編的《寫真秘訣》等畫譜彙集,假冒《芥子園畫譜》第四集行世。
在我國的畫壇上,這是一部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畫譜,它把山水畫的各種技法加以歸納和分析,並附錄臨摹了各式畫樣40多幅,裏麵有“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蘭譜”“竹譜”“梅譜”等多種物體的畫法,是一本學畫者不可多得的啟蒙畫冊。
在齊白石出生後的同治年間,我國的印刷條件有限,能夠買得起畫畫書籍的人很少,像他這樣的普通老百姓則更是見不到這種珍貴的畫冊。
齊白石見到的這套《芥子園畫譜》,是清朝乾隆年間刻印的,用的是開化紙、木刻板,五色套印,極為精美,遺憾的是,這部書並不完整,隻有前三集,沒有第四集。他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詳細介紹作畫的書籍,真是欣喜若狂。
這部畫譜講解了從作畫的第一筆開始,一直到全幅畫畫成的全過程。對用墨著色的濃淡、深淺、先後、遠近、配合和渲染之法,都有十分詳盡的敘述,為初學者提供了難得的入門之法。
書中所說的分宗、重品,六要六長,三病、計皺、釋名、觸變等等,都是齊白石聽都沒有聽說過的,他將畫譜仔細地看了一遍,覺著自己以前畫的東西,存在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畫的人物像,不是頭大了,就是腳長了,畫的花卉,不是花肥了,就是葉瘦了。
齊白石真想將書中的每一幅畫都畫上一遍。雖然主人的案上擺著硯台、宣紙和筆,但齊白石卻一件也沒有動,因為這是主人家的,齊白石從來不隨便使用別人家的東西。
齊白石真後悔自己沒有帶紙筆來,不能將書中的畫臨摹下來,他便隻好盡情地、靜心地看起《芥子園畫譜》,一邊看,一邊用手在一邊比畫著。
有了這部畫譜,齊白石好像是撿到一件寶貝,他想將畫畫的技術從頭學起,但是他又想:這畫譜是別人的,不能久借不還,如果買新的,自己的家鄉也沒處買,省城長沙也許有,但恐怕也是自己買不起的。
於是,當主人家的活做完的時候,齊白石決定先跟畫譜主人借,再用自己早年勾畫雷公像的方法,先勾畫下來,再仔細琢磨。
借來了書,齊白石回家就與母親商量,在自己掙來的工資裏,拿出些錢,買些薄竹紙和顏料毛筆,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時候,用鬆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地勾畫。
周氏爽快地同意了兒子的要求。第二天,齊白石跑到鎮上,買來了材料,從回家的當天晚上開始,就從畫譜的第一頁開始勾畫起來。
他先勾畫樹,從“二株分形”“二株交形”“大小二株法”,一直勾畫到“樹中襯貼疏枝法”,整整勾畫了十幾幅。一直勾到母親敲門,讓他早點睡,他才放下手中的筆。
齊白石勾畫十分認真、十分精細,勾勒出來的作品,十分逼真,當他勾畫完了畫譜的所有圖畫後,他便開始為每一幅畫上色。
他依著原樣,找相應的顏色往上填。但是,上色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讀了書上關於上色的論述,潛心地揣摩了好久,調好顏色,然後,對照著原圖,一筆筆地填了起來。
這樣,齊白石先勾畫圖樣,再為圖樣上色,一直用去了他半年多的業餘時間,把借來的這部《芥子園畫譜》終於像模像樣地臨摹了下來。
他把這些畫,按照原來的樣子,裝訂成16本,自己還精心地為它設計了一個封麵,看上去就像一本真書一樣。
這是齊白石在他青年時代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的繪畫實踐,雖然在當時還很難看出這對他一生事業的深遠影響,但是,有了這套書,使齊白石雕花的技巧躍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畫譜為他開拓了一個嶄新的境地。
以後,他為別人介紹自己的畫畫生涯時,常常向人介紹說:“我的繪畫啟蒙就是一本《芥子園畫譜》。”
有了這個畫譜,齊白石一有時間就照著圖像臨摹,將這套畫譜從頭到尾地臨摹幾遍,直到以後不用看圖,也能準確地畫出花鳥人物等,他還把這些圖像應用到雕花工藝中去,使雕出的東西更加好看。
漸漸地,專門請他雕花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這一時期,是齊白石的繪畫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時期。
抓住學畫的好時機
1883年,齊白石的妻子春君為他生下一個女兒,取名菊如。做了父親的齊白石明顯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變得沉重起來,他除了幹雕花木匠的活之外,還開始為鄉親們畫神像以補貼家用。
他白天做雕花木活,夜晚畫神像,隨著他的木工手藝和繪畫手藝的提高,他已經能夠用這兩門技術作為他的養家之本了。
在此後的四五年裏,齊白石的畫同他的雕花手藝一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人們一傳十,十傳百,方圓幾十裏隻要是寫字畫畫,大部分人都會想起他。他們找他時,有的自己拿紙來,有的則給酬金。
齊白石的祖母已經77歲的高齡了,她看著自己的長孫一天一天地走向成熟,心裏真是比吃了蜜糖還要高興。
這時,齊白石的三弟純藻也已經18歲了,為了多掙錢貼補家用,他托了一位遠房本家名叫齊鐵珊的,把自己薦到一所道士觀中,給他們煮飯打雜。
齊鐵珊是齊伯常的弟弟,是齊白石的好朋友齊公甫的叔叔,齊鐵珊那時正和幾個朋友在道士觀內讀書。
齊白石常到道觀找弟弟,自然也就和齊鐵珊經常一起閑聊。對齊白石為鄉親畫神像的事,齊鐵珊是聽說過的,每次見了齊白石,他總是問白石:“最近又畫了多少?畫的是什麼?”
有一次,他對齊白石說:“蕭薌陔快到我哥哥伯常家裏來畫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為師!畫人像,總比畫神像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