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鐵珊口中的蕭薌陔,名叫傳鑫,薌陔是他的號,住在朱亭花鈿,離齊家有100公裏遠。他是紙紮匠出身,但通過自己發憤用功,把經書讀得爛熟,還會作詩畫像,是湘潭第一名手,他最擅長畫山水人物。
齊白石早就聽說了這位蕭薌陔的大名,隻是沒有見過,對他能在貧寒淒苦之中搏擊不息,終於成為繪畫高手這一點,齊白石十分欽佩,他很想早點見到這個人。
幾天後,蕭薌陔來到了齊伯常家。齊鐵珊托人給齊白石捎信去,要他前來拜見。
這天早上,吃過早飯,齊白石帶著前晚畫好的一幅李鐵拐的像,來到了叔父家。
一進門,齊白石見到蕭薌陔,上前一步,深深一鞠躬,說道:“晚生齊純芝拜見先生!”
蕭薌陔趕緊還禮,十分謙虛地說:“不敢當,不敢當,久聞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齊公甫招呼大家入座,蕭薌陔麵朝南,與齊白石相向而坐,齊鐵珊和齊公甫叔侄等人在左右陪坐。
蕭薌陔慈祥地問:“今年多大歲數了?”
齊白石回答說:“26歲了。”
蕭薌陔又問:“學了幾年畫啦!”
齊公甫笑著趕忙插嘴說:“他啊,早在楓林亭學館時,就畫上了。那時幾歲?”他問齊白石。
齊白石不好意思地答道:“7歲。不過,那時還小,隻是胡亂畫的,算不上畫。”
齊公甫見白石那麼謙虛,又插嘴說:“也不能說是胡亂畫的,他畫的第一張畫是雷公爺呢!這孩子從小就喜歡畫畫,一直自學了這些年。”
蕭薌陔仔細地聽著,不時點點頭,說:“嗯,不錯,做任何事興趣是最要緊的。”
齊白石把帶來的畫雙手送到蕭薌陔的手中說:“先生請看,這是我聽說先生要來,特意連夜趕畫的,請先生指教。”
蕭薌陔接過畫,走到畫案前,把畫平展在案麵上。齊鐵珊、齊公甫叔侄和齊白石也跟著走過去。
蕭薌陔的雙眼,發出炯炯光芒,在畫的上下左右不住地掃描,一言不發。
齊白石靜靜地等待著,鐵珊和公甫相互交換著眼色,偷偷地一次又一次地察看蕭薌陔的表情,迫不及待地企圖從他的表情中,捕捉他的內心思維,獲悉他對齊白石的印象。
幾分鍾的工夫,隻見蕭薌陔神采飛揚,先是頷首微笑,繼而樂哈哈地用手撫摸著胸前的花白長須。這是他高興時的習慣動作。每當他有得意之作,他就以這種特有的表達感情方式,顯示自己的喜悅與歡快。
這時,蕭薌陔終於開口了:“畫得不錯,有功力。尤其是這平階梯形的雲皺,從上到下,這地方飄動挺拔,到這裏又粗獷豪放,信手揮灑,一氣嗬成,運筆、起筆、拔筆都見功力。”他比畫著,敘說著自己的看法。
“不過……”蕭薌陔開始指出這幅畫的缺點了,他故意把“不過”拉得很長,好像是在想著應該怎麼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他指著畫上的一個部位說:“這臉部肖像有點一反傳統的畫法。你為什麼要這麼畫呢?”他側身望著齊白石。
齊白石思索了一下答道:“先生,是不是李鐵拐隻能畫成傳統的那樣?可是,誰也沒見過他啊?”
聽了齊白石的觀點,蕭薌陔對這個年輕人的大膽提問很感興趣,他大笑一聲說:“說得好!神仙,誰見過?不過是人想象出來的,你的想法很新穎嘛,這很好,很好!”
齊鐵珊見蕭薌陔如此欣賞齊白石和他的畫,便順水推舟地提議說:“敢問蕭先生,可否願意收小侄純芝做您的門人?”
齊白石一聽,趕忙走到蕭薌陔麵前,恭敬謙順地將蕭薌陔拜了又拜,說:“但願先生不棄,學生仰慕已久。”
蕭薌陔高興地握住齊白石的手連連搖頭說:“不敢、不敢,天下名師林立,我一個紙紮匠出身的人,哪敢收你這樣的高足為門生呢!實在是擔當不起啊。”
齊鐵珊急忙插話說:“蕭先生就不要再客氣啦!”
蕭薌陔想了想說:“既然你們這麼看得起我,那就算是我三生有幸了。”
齊鐵珊等人高興地跳了起來:“那就舉行拜師禮吧!”說著,齊鐵珊指指房間正堂孔聖人牌位說:“就在孔夫子麵前拜師吧!”
蕭薌陔連忙擺擺手說:“別急,別急!所謂讀書人的先聖是孔夫子,木匠的祖師是魯班,而畫苑的鼻祖卻是吳道子。”他挽起袖子,在畫案上找了一杆毛筆說道:“待老朽畫幅吳道子,掛起來,再行拜師儀式,何如?”
阿芝興奮極了,高興地說:“先生如此厚意,弟子將來定當重報。”
蕭薌陔說:“報不報無所謂,隻要能為中國畫苑增添新的光彩,就是最好的報答。”
說著,他展紙、提筆,胸有成竹地在紙上運筆,簡潔的幾個曲線勾勒,紙上出現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頭部。接著,幾筆飄動的線條揮灑,人物的身體、衣服出來了。
蕭薌陔放下筆,左右看了一下,又提筆在頭發上加了幾點,然後囑咐齊公甫將畫掛在北麵的牆上。
這就是吳道子——蕭薌陔筆下的畫聖了。在蕭薌陔的指導下,齊白石在吳道子的畫像前行了拜師禮。
蕭薌陔對齊白石很器重,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馬遠、吳鎮、方壺、徐青藤、石濤等許多曆代名家的摹寫畫本,拿給齊白石學習。他知道齊白石從未曾得到過行家的指點,缺少繪畫的基礎知識,就從畫筆的選擇與使用、墨與顏料的調製和性能的掌握等講起,並把自己的拿手本領都教給齊白石。
蕭薌陔講得最多的就是關於繪畫需要傳神的問題。他常常告誡齊白石:“作一幅好畫,不僅要求形似,而且要求傳神,同樣的一幅畫,畫中人物的神情才是畫的靈魂,隻有把人物的靈魂抓住了,你才能畫好畫。”
齊白石認真地記下師傅說的每一句話。自從拜蕭先生為師後,他深深地感到,自己過去10多年畫畫,隻是學了些皮毛,直到這時,他才在畫畫上找到了門徑。
蕭薌陔還介紹他的朋友文少可和齊白石相識。
這文少可家住在小花石,也是個畫像名手,他對齊白石非常熱情,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畫畫經驗都傳授給齊白石。齊白石也很佩服文少可,但是沒有拜他為師。
齊白石從這兩位前輩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二位的點撥,他不僅對於人物畫中的傳神畫法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還對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和名家繪畫的手法,也都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這些知識使他在畫人物形象這個方麵有了很大的提高。
齊白石在跟著蕭薌陔和文少可二人學畫的同時,也還要到附近的鄉裏為人雕花掙錢,以養家糊口。
這年冬天,齊白石到賴家壟衙裏去做雕花活。賴家壟離齊家有40多公裏,路程有點遠,齊白石晚上就住在主顧家裏。
賴家壟在佛祖嶺的山腳下,那邊住的人家,都是姓賴的。“衙裏”是湘潭家鄉的土話,就是聚族而居的意思。
齊白石白天給人雕花,晚上就著燈盞,練習畫畫。一天,他在房間裏練習畫畫的時候被主人看見了,主人看了他的畫驚訝地說:“芝師傅不光會畫神像,花鳥也畫得很生動啊!”
第二天,賴家人又請他畫些女人繡花鞋頭上的花樣和門神畫。沒過幾天,齊白石花雕得好,畫更畫得好的消息在賴家壟的婦女中間傳開了,一時間,來賴家求畫的客人絡繹不絕。
這時有個人說:“我們請壽三爺畫個帳簷,往往要等一年半載都畫不出來,何不把我們的竹布取回來,請芝師傅畫畫呢?”
村民們口中的“壽三爺”是杏子塢的一個紳士馬迪軒的姐夫,名叫胡自倬,號沁園,又稱漢槎。此人性情慷慨,喜歡交朋友和收藏名人字畫,他自己能寫漢隸,會畫工筆花鳥草蟲,詩也作得很清麗。
這壽三爺家住在離賴家壟不過兩公裏多地的竹衝韶塘,那裏住的都是當地有名的財主,齊白石不想與這些有錢人有太多的高攀,也就沒有將鄉親的話放在心上。到了這年年底,他的雕花活還沒有做完,就先回家過年去了。
1889年,齊白石27虛歲了,過了年,他仍到賴家壟去做活。
有一天,齊白石正在雕花,賴家的主人找到他說:“壽三爺來了,要見見你!”
賴家人對齊白石解釋說,雖然壽三爺也住在韶塘,但他這個人,提倡風雅,交遊甚廣,景況並不太富裕,他的人品很高潔。在他家附近,有個藕花池,他的書房就取名為“藕花吟館”。
壽三爺時常邀集朋友在“藕花吟館”內舉行詩會,人家把他比作孔北海,說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聽著主人的介紹,齊白石就禮貌地與壽三爺相見了。
見了壽三爺,齊白石照家鄉規矩,叫了他一聲“三相公”。
壽三爺也很客氣,對他說:“我是常到你們杏子塢去的,你的鄰居馬家是我的親戚,常說起你,說你人很聰明,又能用功。隻因你常在外邊做活,從沒有見到過,今天在這裏遇上了,我也看到你的畫了,很可以造就!”
一見麵,壽三爺就喜歡上了齊白石,他仔細地詢問了齊白石的家境情況,並問他願不願再讀書和學畫畫。
齊白石回答說:“讀書學畫,我是很願意,隻是家裏窮,書也讀不起,畫也學不起。”
壽三爺說:“那怕什麼?你要有誌氣,可以一麵讀書學畫,一麵靠賣畫養家,也能對付得過去。你如願意的話,等這裏的活做完了,就到我家來談!”
齊白石見壽三爺對自己很誠懇,異常興奮地說:“一麵讀書學畫,一麵賣畫養家,這是多好的一條道路啊!”他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向壽三爺深深地鞠了一躬,算是同意了對方的要求。
這次意外的會見,應該說是齊白石人生的一個新的轉機。他當時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對於他以後的人生道路和藝術生涯,會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壽三爺對齊白石的賞識和幫助為造就我國近代藝術史上一枝瑰麗的奇葩奠定了基礎。
在賴家壟的雕花活完工之後,齊白石回到家中,與父母商量學習的事情。此時的齊家仍然很窮,但是他的父母很有遠見,他們覺得兒子這個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便同意齊白石一邊學習一邊養家的決定。
幾天後,齊白石帶著自己的換洗衣服,背著文房四寶,就去了韶塘胡家。
那一天,正是壽三爺請朋友詩會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壽三爺聽說齊白石到了,很高興,當天就留他同詩會的朋友們一起吃午飯,並介紹齊白石見了他家延聘的教讀老夫子。
這位老夫子,名陳作塤,號少蕃,是湘潭地區的名士,學問很好,他家住在上田衝。
吃飯的時候,壽三爺問齊白石:“你如願意讀書的話,就拜在陳老夫子的門下吧!不過你父母知道不知道?”
齊白石說:“父母倒也願意叫我聽三相公的話,就是窮……”
話還沒說完,壽三爺攔住了他,說:“我不是跟你說過,你就賣畫養家!你的畫,可以賣出錢來,別擔憂!”
齊白石又說:“隻怕我歲數大了,來不及。”
壽三爺回答:“你是讀過《三字經》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老泉,從27歲起才開始讀書,你今天也才這個年紀,何不學學他呢?”
陳老夫子也接著說:“你如果願意讀書,我不收你的學俸錢。”
同席的人都說:“讀書拜陳老夫子,學畫拜壽三爺,拜了這兩位老師,還怕不能成名?”
齊白石說:“三相公栽培我的厚意,我是感激不盡。”
壽三爺說:“別三相公了!以後就叫我老師吧!”
就這樣,吃過午飯,按照老規矩,齊白石先拜了孔夫子,再拜了兩位老師,正式成為了胡沁園和陳少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