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行繪畫謀生
畫家不要以能誦古人姓名多為學識,不要以善道今人短處為己長處。總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筆要我有我法。——齊白石
持之以恒讀書學畫
拜師之後,齊白石就在胡家住了下來。
胡沁園是書香門第,他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對齊白石有任何怠慢和冷落的表現,並準備了15擔穀和300兩銀子,叫了幾個力夫送到他家,為學生解除了後顧之憂。
為便於齊白石將來作畫題詩,胡沁園決定給齊白石重新取個名號,他對陳少蕃先生說:“按照老習慣,在授課前需要給純芝取個名和取個號,是不是取個璜字,斜王旁的璜。”
陳少蕃說:“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取個什麼號呢?”
胡沁園說:“你看,瀕生如何?”
“不錯,湘江之濱生,湘江之濱長。”
胡沁園說:“畫畫恐怕還要取個別號。純芝的家離白石鋪近,就叫白石山人吧!”
從此,“齊白石”這個名字,伴隨著他輝煌的藝術生涯,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傳遍了五洲四海。
為齊白石取好了名號,陳少蕃對齊白石說:“你來讀書,不比小孩子上學館了,也不是考秀才趕科舉的,畫畫總要會題詩才好,你就去讀《唐詩三百首》吧!這部書,雅俗共賞,從淺的說,入門很容易;從深的說,也可以鑽研下去。俗語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話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詩的一道,本是易學難工,你能專心用功,一定很有成就。常言道‘有誌者,事竟成’‘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你到底能不能學會,就看你有沒有心學了!”
從那天起,齊白石開始讀《唐詩三百首》了。他由於小時候讀過《千家詩》,有一定的基礎,而且,不少的詩,他早就會讀和會背了,所以這次讀唐詩,就不那麼費勁。不過要真正體味詩中的意境、情趣、寓意,了解它的創作背景和典故的出處等,可就不容易了。
每天早晨天剛亮,他就悄悄來到花園池邊的柳蔭下,輕輕地誦讀詩句。這是一天裏腦子最清醒的時刻。早飯後到下午,他回到屋裏,就默寫詩句,並練習寫字。到了晚上,他又開始作畫到深夜,幾乎每天都如此。
就這樣,兩個月過去了,胡沁園聽到陳少蕃說起齊白石的學習情況非常滿意。這天,他想親自檢查一下,方法當然就是抽查背誦唐詩。
齊白石把書輕輕地放在桌上,站在兩位老師的麵前。陳少蕃示意他坐下,問:“讓你背的唐詩學會幾首了?”
齊白石胸有成竹地答道:“都會背了。”
陳夫子微微一震,說:“那你隨便背兩首。”
齊白石機靈地轉動了一下眸子,順口背出了韓愈的《山石》、柳宗元的《漁翁》和孟郊的《遊子吟》。他那清亮的吐字,抑揚頓挫的聲調,飽含著感情色彩的詩意表達,深深地感動了兩位老師。
兩人交換了一下眼色,陳少蕃說:“白居易的《長恨歌》會背嗎?”
齊白石點點頭,隨即流暢地、感情濃烈地背了下來。
胡沁園很滿意,他站起來,親自取過紫砂壺,倒了一杯芳香四溢的茶,遞給齊白石:“來,瀕生,喝口茶潤潤喉,再背一首劉長卿的《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嶽陽寄元中丞》如何?”
齊白石接過茶杯,一飲而盡,一字不差地將劉長卿的詩背完。
陳少蕃聽完,隨口吟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齊白石立即接上:“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他一口氣將這首詩的後半部都背了出來。
胡沁園說:“嗯,背得不錯,你可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呢?”
齊白石笑笑說:“李白的《關山月》。《關山月》是樂府中《橫吹曲》之名。”
齊白石剛回答完,胡沁園的考題又來了:“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齊白石再次接上:“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說完,他繼續說:“這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逢入京使》。”
胡沁園高興得大笑起來,連連稱讚道:“瀕生學得真好啊!”
齊白石誠懇地說:“是陳先生教得好,教法好,他把每首詩都給徒兒講了讀,讀了背,背了寫。徒兒每讀熟一首,就明白一首詩的道理,這樣背誦起來就容易多了。”
陳少蕃為有這麼勤奮的學生而感動,也為齊白石的天資而驚訝,他對齊白石說:“你的天分,真了不起!”
《唐詩三百首》讀完之後,齊白石又接著讀了《孟子》。少蕃老師還叫他在閑暇時,看看《聊齋誌異》一類的小說,並時常給他講講唐宋八大家的古文。齊白石覺得這樣的讀書,真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了。
在跟陳少蕃讀書的同時,齊白石又跟胡沁園學習畫畫,主要學的是花鳥草蟲類的繪畫。
教齊白石學畫是在胡家前院鄰近胡沁園書房的一間寬大屋子裏。 這間房子,除了胡沁園夫人、長子和陳老夫子外,輕易不讓人進去,胡沁園把鑰匙交給了齊白石,向徒弟敞開了大門。這件事,使齊白石感激不已。
開始學畫的第一天,胡沁園早早來到畫室,由陳少蕃陪著。按照老師前一天晚上的囑咐,齊白石不用帶一件畫具,空著手來,因為胡沁園早已為他準備了一套畫具。
在畫室的進門處,擺著一幅雕刻得十分精美的楠木屏風,齊白石仔細看了一下刀法,認出這是自己的師傅周之美所作。
畫室前後都有窗,光線充足,寬敞明亮,中間擺著一張寬大的漆得烏黑發亮的畫案,上麵鋪一塊深綠色絨毯,桌上兩端是筆墨硯池、筆洗和大大小小的色碟。西邊靠牆並排放著幾個裝滿畫軸、宣紙的書櫃,南窗上一盆蔥鬱的蘭草,蓬蓬勃勃,散發著誘人的幽香。一切顯得十分大方、淡雅、古樸。
等齊白石落座後,胡沁園對齊白石說:“上畫課得先從工筆開始,這是基本功,要訓練線條勾勒,準確流暢,無論是粗線條細線條,粗細交錯,變化轉折,要交替運用,漸漸會形成不同的風格,畫得好不好,或簡拙樸質,或奔放活潑,或纖細,或粗獷,都是靈巧地運用線條的結果,沒有線條就沒有畫。這是國畫的基本功。”
胡沁園又說:“石要瘦,樹要曲,鳥要活,手要熟。立意、布局、用筆、設色,式式要有法度,處處要合規矩,才能畫成一幅好畫。”他把珍藏的古今名人字畫,叫齊白石仔細觀摩,從中間吸取精華。
齊白石本來就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老師的指點下,他更是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地學習和練習著,幾個月下來,他雖然人瘦了,但他在繪畫上卻有了很大的進步。
之後,胡沁園又介紹了一位譚荔生先生,叫齊白石跟他學畫山水。
這位譚先生,單名一個“溥”字,別號甕塘居士,是胡沁園的朋友。齊白石常畫了畫後拿給胡沁園看,譚先生都給這些畫題上詩。他對齊白石說:
“你學學作詩吧!光會畫,不會作詩,總是美中不足。”
聽了譚先生的話,齊白石從學詩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為以後寫詩打下了基礎。
轉眼就到了一年一度的詩會,那時正是3月的天氣,藕花吟館前麵,牡丹盛開,胡沁園邀了幾個朋友在他的書房賞花賦詩,並叫自己的徒弟齊白石也加入進來,白石放大膽子,作了一首七絕詩,但又不敢直接念出來,他偷偷寫好交給老師。
胡沁園看了齊白石的詩,麵帶笑容地點著頭說:“作得還不錯!有寄托。”說著,他念道:“盛名之下豈無慚,國色天香細品香。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
胡沁園念完後又評價說:“這後兩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覃的甘字韻,也押得很穩。”
胡沁園剛一說完,他的詩友們也都圍攏上來,大家看了,都說:“瀕生是有聰明筆路的,別看他根基差,卻有靈性。詩有別才,一點兒不錯!”
胡沁園說:“盛況難再,是不是還要瀕生畫幅畫,助助興。”
齊白石回答說:“試試吧!”
10分鍾後,一枝傲霜鬥雪的蠟梅出現在宣紙上。這是齊白石拜師後的第一幅畫,表現得是那麼有詩情畫意,又獲得一陣陣掌聲。
有人提議胡沁園題上款以作留念。胡先生揮筆寫下七言詩:
藉池相聚難逢時,丹青揮灑抒胸臆。
寄意蠟梅傳春訊,定叫畫苑古今奇。
齊白石第一次作詩,就得到了老師的稱讚,這是他沒有想到的,從此,他更加努力地去摸索作詩的訣竅。
一邊學習一邊創新
這年農曆七月十一日,齊白石的妻子春君又為他生了個男孩,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齊白石為孩子取名良元,號叫伯邦,又號子貞。
此時,齊白石住在胡家讀書學畫,他自己有吃有住,倒是很好,但他知道自從自己的兒子降臨後,齊家本來就困難的日子更加艱難了。
這時,他雖然還是抽空為人雕花掙錢,但幹雕花手藝,是很費事的,每一件作品總要雕刻好長時間,這樣一來,其他的事就什麼也幹不成了。萬般無奈之下,齊白石想起了胡沁園原來告訴他的“賣畫養家”的話,他覺得畫畫比雕花更省事,便開始向這方麵著手。
在舊社會,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照相,長輩們要想讓自己的後人記住自己的形象,就請畫師為自己畫像留念。
那時候,畫像這一行手藝,生意是很好的。畫像,在湘潭地區叫作描容,是描畫人的容貌的意思。有錢的人,在生前總要畫幾幅小照玩玩,死了也要畫一幅遺容,留作紀念。齊白石以前的蕭薌陔和文少可兩位師傅就是幹這行出身的,他們也教會了齊白石這行手藝,隻是齊白石還從來沒有給人畫過。
齊白石聽說畫像比畫別的更賺錢,就想改行幹這一門營生,他想先將此事征求老師的意見,便對胡沁園說:“先生您看,現在許多人家時興描容,我跟蕭老師和文老師學過一點這種手藝,我想先幹這一行好嗎?”
胡沁園稍作思索後說:“我看可以,現在畫像的收入確實比畫別的要好,這樣可以多接濟點你家裏,這是好事啊!”
胡沁園明白齊白石的意思,就到處給學生找客戶。
在胡沁園的引薦下,齊白石首先為一位長須飄拂、童顏鶴發的70歲的長者雲山居士畫像。
雲山居士像打坐似的,端端正正地坐到太師椅上,一動也不動,靜候著齊白石畫像。
齊白石一邊觀察老人的麵龐特征,一邊在紙上勾畫。
半個時辰過去了,他畫好了頭部,微笑著對居士說:“請師傅休息一下,活動活動,我再接著作畫,好嗎?”
雲山居士起身走到畫案前,隻見紙上的畫像同自己一模一樣,不禁讚歎說:“還沒畫完,就已經如此像了!”接著,他驚奇地問:“你畫人像多久了,居然有這麼好的技術!”
沒等齊白石開口,一旁的胡沁園就頗有些得意地說:“老先生是小徒正式給人畫像的第一位。”
雲山居士驚喜地稱讚:“真不愧是名師出高徒,第一幅,就畫得這麼好,了不起啊!”
胡沁園趕緊說:“我這小徒家境貧寒,想靠這行混口飯吃,還仗仁兄多多提攜。”
雲山居士高興地說:“這個沒有問題,如此高手,你就是不讓我傳揚我也得傳揚呀!”說著,兩人都笑了起來。
齊白石又請雲山居士回到座位上,他根本沒注意這兩位長者的說話,而是一心注意觀察老人的神態去了。當老人重新坐好後,齊白石又繼續作畫了。
到傍晚時分,一張高三尺多、寬兩尺多的巨幅畫像完工了。
雲山居士看了看自己的畫像,滿意地對胡沁園說:“好好好!畫得真是太好了,沁園兄,真是恭喜你收了如此高徒啊!”
接著,他又對胡沁園說:“沁園兄,你的高徒,我要帶走幾天,讓他替我母親畫一張,再為老妻畫一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