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進新的時代(2 / 3)

自此以後,毛澤東與黨中央一直特別照顧齊白石生活起居至其終年。毛澤東對齊白石的關懷與照顧,讓他終生難忘。

慷慨解囊支持和平事業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國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並且不顧中國人民的嚴正警告,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他們還派遣空軍侵入我國東北領空,轟炸我國城鄉,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

為了保家衛國,中國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國人民,立即響應黨中央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人們增產節約,捐獻飛機大炮,以實際行動支援前線。

齊白石以耄耋之年也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這一年冬天,他精選了10多幅作品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支援中國人民誌願軍,聲討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罪行。

第二年,他又精心繪製了10餘幅作品,參加了沈陽市舉辦的“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

他將這些畫展獲得的錢,都一一捐獻給祖國,為世界和平做著自己的努力。除此之外,為了迎接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齊白石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繪畫善良溫雅、象征世界和平的鴿子上麵。

盡管幾十年丹青耕耘的錘煉,使他的筆墨技巧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好學的齊白石並不因此而滿足,他也從來不畫他不熟悉的東西。

齊白石過去還未畫過鴿子,為了畫好它,他讓孩子們買了很多鴿子,養在家裏。

每天,他都要來到院子裏,仔細觀看鴿子在天空中飛翔的每一個動作,看鴿子在地上每一個優美的姿態,以及鴿子的行走、哺雛、覓食、起飛、落地等的動作和神態。他還親自數清了鴿子的尾羽是12根。

在仔細的觀察中,齊白石新的創作構思漸漸清晰起來。不久,《人民畫報》約他畫一張和平鴿,他交出的畫稿栩栩如生,異常傳神。他還在畫上題字:

願世人都如此鳥。

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前夕,為了表達自己對世界和平事業的期盼,齊白石不顧自己近90歲的高齡,整整用了3天的時間伏案作畫,精心地畫了一幅丈二匹的大型圖畫《百花與和平鴿》,為和平大會獻上了一份厚禮。

畫麵上,在百花盛開的春光裏,一群儀態萬千的鴿子,安詳地在百花叢中休憩、覓食,顯示出一片和平、寧靜的景象。

這幅畫直白地傳出了齊白石老人的心境,它把一個中國老人經曆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動亂顛沛生活之後,對解放了的新生活的歌頌,對人類和平的呼喚,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百花與和平鴿》送到大會上,立即受到了中外人士的熱烈歡迎。來自不同國度和各種膚色的人們,操著不同的言語,異口同聲盛讚齊白石的卓越藝術天才和他對和平事業的善良願望。

齊白石用和平鴿表達了他對和平事業的熱切希望。事實上,在大千世界,有這種願望的,又何止他一人。

一天,胡佩衡先生給他送來了一張法國繪畫大師畢加索的飛鴿畫的複製品。

齊白石自己畫的是黑色飛鴿。他對比自己筆下的鴿子與畢加索的作品,意味深長地說:“他畫鴿子飛時畫出了翅膀的振動,我畫的鴿子飛時翅膀不振動,但是,我要讓人們在不振動裏看出振動來。”

這句話也道出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技藝與西洋畫的區別。

在這一年裏,中央文化館成立了,齊白石被聘為館員。同時,他又被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成員。他的畫冊由北京榮寶齋用木板水印法複製出版。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第一次出版齊白石的繪畫專集。

專集印出來的畫與原畫十分相似,齊白石看到後非常滿意。從此,他便常去榮寶齋,與那裏的工作人員談話,認真傾聽他們對畫的見解,以便在今後的創作中畫得更好。

這一時期,齊白石雖然人已經衰老了,但藝術的創作力卻進入了一個新的旺盛的時期。就像熱愛生命一樣,齊白石仍然熱愛一切美麗的東西,熱愛火熱的生活。

他筆耕不輟,勤奮地作畫,一天三四幅,乃至七八幅,創作出大量的色彩斑斕的作品。

這年端午節的時候,著名作家老舍給齊白石送去了一些粽子。

老人非常高興,笑著說:“我也送你幾個粽子吧!”

說著,就揮筆在展開的紙上精心畫了幾個粽子,並畫上了枇杷和櫻桃,畫麵十分簡潔、別致。

老舍非常讚賞,因為還沒有什麼人把粽子畫入畫中,他意味深長地說:“千百年來,人們喜歡吃粽子,但我卻從沒有見人畫過它呀,白石老人觀察事物真是無比細致啊!”

11月,蘇聯木偶戲劇院的藝術指導、人民演員、斯大林獎金獲得者奧布拉茲卓夫,以蘇聯藝術工作團代表的身份來到了我國,參加中蘇友好月活動。

到京的第三天,奧布拉茲卓夫專程到跨車胡同探望齊白石。

齊白石親切地接待了這位遠方來客。他通過翻譯,表達了自己對蘇聯人民和蘇聯藝術工作者的深厚感情。

奧布拉茲卓夫很激動,他俯下身子,緊緊地握著齊白石的手說:“能見到中國當代的一位繪畫大師,是我的榮幸。中國人民有你這樣一位傑出的兒子,是值得驕傲的。”

他祝齊白石健康長壽。

翻譯把他的話一一翻譯給齊白石聽,齊白石微笑著,不時地點著頭,不斷地伸出手,與這位蘇聯客人握手致謝。

為了表達對遠方而來的客人的謝意,齊白石來到畫桌前,當麵為奧布拉茲卓夫畫了一幅《三蟹圖》,送給了這位友誼的使者。

奧布拉茲卓夫十分高興地接過畫,親切地走到齊白石的麵前,感激地說:

您不愧是位創造了自己風格的革新者。在畫中,你充分表現了對自然的理解。您的作品的整個的風格和技巧,雖然說是您個人的,但在性質上則顯示了深刻的民族性。

晚年的齊白石雖然精力已明顯不及以前,但新的社會新的氣象,激發他的萬丈豪情,不僅使他在藝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且也使他在促進世界和平和增進睦鄰友好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耄耋之年的創作激情

1953年1月7日,上午,中華全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在北京文化俱樂部裏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慶祝齊白石的90周歲的生日。

隆冬的季節,人們裹在嚴寒之中。刺骨的寒風,像刀一樣地刮著人們的皮膚。 然而,文化俱樂部裏卻溫暖如春。今天,這裏賓客雲集、高朋滿座。人們三三兩兩,或是低聲細語,或是仰首大笑。

出席慶祝會的有文化部副部長周揚、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徐悲鴻,還有作家茅盾、詩人艾青、劇作家田漢及美術界人士200餘人。

此時,齊白石老人還沒有到。來賓們在大廳裏仔細地觀看著掛在四壁上的齊白石的繪畫、書法和排印。

這都是從他幾十年間創作的萬餘幅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其中有明麗奇秀的山水長卷,姹紫嫣紅、形態各異的花卉卷軸,跳躍著的飛禽走獸,還有那神態逼真和寓意深沉的人物肖像,以及獨樹一幟和開創一代新風的書法和篆刻珍品。

9時整,齊白石來到了會場。他穿著一件藏青色的長衫,微笑著,不斷地向大家招手致意。

到會的同誌們立即圍了上來,向他致以親切的敬意。許多人輪流地俯下身子,貼在他的耳朵邊,問候他,祝願他健康長壽,送給他一束束鮮花。

齊白石興高采烈,容光煥發。對於今天的盛大慶典,他很早就知道了,當他聽說了這個消息後,他的心情異常激動。

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裏,他有過多少個生日是在淒風苦雨中度過。可是,在新中國,黨和國家這樣無微不至地關懷著他,今天還這樣特意為他舉行盛大和隆重的慶典,紀念他的生日,他撫今思昔,怎能不激情滿懷、思緒萬千呢!

慶祝會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首先講了話。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周揚授給齊白石榮譽獎狀。

周揚把獎狀送到齊白石麵前,親切地同老人握手,衷心地祝願他。大廳裏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接著,周揚同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

齊白石先生是中國人民卓越的藝術家,他在中國美術創作上有特殊的貢獻。他的藝術繼承了中國繪畫的現實主義傳統,發揮了“形神兼備”的特色。

由於他出身勞動者,他的作品多取材於一般人民日常生活和接近的自然風物,具有健康、樸素的色彩……

老舍、田漢等人也在會上發言,大家盛讚齊白石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衷心地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著名作家老舍在大會上深情地回顧了他與齊白石交往的許多難忘的往事,他講起了白石老人繪畫粽子的傳神和精練,講起了白石老人創作《蛙聲十裏出山泉》的趣事。

他興奮地向大家說:“那一次,我用了一句‘蛙聲十裏出山泉’的詩句,請白石老人作畫。老先生為了這個題目,兩夜都沒有睡好覺。他想,畫麵上怎樣才能表現出蛙聲呢?於是,他沒有去畫蛙,而是在山泉裏畫了蝌蚪,讓人們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中去聽到蛙聲。白石老人就是以這種獨創的精神去從事藝術創作的。”

老舍先生連連讚揚齊白石老人對待藝術創作一絲不苟和嚴肅認真的態度。

田漢則運用白石老人80歲時給美術學院學生的詩句“半如兒女半風雲”來闡述齊白石的藝術風格,指出他的畫既細膩如兒女之情,又豪放如風雲變幻的多種氣概。

會議熱烈進行中,周恩來也在百忙之中來到了會場,參加這個盛大的慶典。大家一見周恩來健步走來,熱烈地鼓起掌來,大廳裏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周恩來頻頻地向大家招手致意,他徑直地走到了齊白石的身邊,俯下身來,親切地說:“我代表全國人民,代表毛澤東主席,衷心地祝賀您生日快樂和健康長壽,祝您藝術生命長青。”

齊白石見周恩來竟然會在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之中,專程前來為自己祝壽,顯得喜出望外,他緊緊地握著周恩來的手,激動地說:“感謝共產黨和政府,感謝毛澤東主席和您對我的關心,我能活著看到今天,看到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國泰民安,才是我最值得慶賀的事。”

說著,他的眼眶裏閃爍著淚花。

周恩來親切地說:“您是人民傑出的藝術家,您為人民、為我們的國家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得到這份榮譽是當之無愧的。”

接著,周恩來仔細地詢問了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起居以及藝術創作情況。

“聽說老人家近來畫興很濃,畫了很多題材新穎的作品,新中國成立後生活安定,沒有顧慮,願意為人民為祖國多作一些貢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畢竟是90歲高齡的人了,今後要注意休息,保護好身體。有什麼困難,黨和政府一定給予妥善的解決。”

周恩來關切地囑咐著,還風趣地說:“我還等著為您做百歲大壽呢!”

說完,周恩來還與齊白石合影留念,老人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形容。

儀式之後,齊白石在家人的攙扶下,緩步繞場一周,觀看牆上掛著的代表他不同時期的作品。他看得十分仔細,每一幅畫都會勾起他對逝去生活的回憶。

齊白石在一幅魚圖前停了下來。這是他20多歲時的作品,那時他還不是專業畫家,這幅畫70多年流傳在民間,到今天才見到,他真是感慨萬千,當時就在這幅畫上題了字。

晚上,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及中央美術學院舉行慶祝宴會,大家共同舉杯祝願齊白石長命百歲。

第二天,齊白石早早起來,來到畫室,鋪好紙,仔細地畫了幾幅畫,送給周揚等幾位同誌。其中,送給艾青的是一幅40×30厘米的畫,畫的是一幅櫻桃,白盤裏裝滿了豔紅的櫻桃,顆顆鮮豔欲滴,上麵題:

若教點上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

後麵的落款為“庚寅九十老人白石”。

慶祝大會過後不久,毛澤東派人補送了4件禮品,祝賀老人壽辰快樂。

這4件禮品是:一壇湖南特產茶油寒菌,一對湖南胡開文筆鋪特製長鋒筆毫書畫筆,一棵東北野山參,一架鹿茸。

禮物是上午送到的。當時齊白石正在作畫,他見了毛澤東送來的這些珍貴禮品,激動不已,說:“毛主席今天給我送這樣重的禮,太看得起我了。古人講‘蔗境彌甘’,在新社會我可是享到了這份清福了。”

這以後的幾天時間裏,齊白石一直沉浸在幸福和激動的氛圍之中。閑暇時,他特意構思並繪製了兩幅畫送給毛澤東,一幅是《旭日老鬆白鶴圖》,一幅是《祝融朝日圖》。

旭日象征黨的光明和溫暖,老鬆和白鶴是祝願毛澤東主席長壽;祝融朝日,是說明太陽出在湖南的意思,表達了他對美好新中國的祝願。

新中國成立後,祖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給齊白石的創作也帶來新的活力。他以愉快的心情清理多年積存的宣紙,每天都要畫幾張畫,他畫花鳥,畫鱗介,還畫工人和農民。

他曾畫手執鐵錘的工人和一個農民並肩行進的作品,用來歌頌工農聯盟。他還不止一次刻過“為人民服務”“學工農”的印章。

在齊白石90歲高齡的時候,他還創作了《祖國萬歲圖》。這是一幅彩色萬年青的畫麵,作品上方篆書了“祖國萬歲”4個大字,表達了老人熱愛祖國的心聲。

他在黨和人民的懷抱裏,沐浴著春風,過著寧靜和幸福的晚年生活。黨和政府對於他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在他生日之前,政府撥款派人修繕了他的跨車胡同的住所,還派醫生定期為他檢查身體。

大家選舉他擔任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和中國畫研究會主席。他精神健旺,心境舒暢,在這個修飾一新、明亮、寧靜的畫室裏,辛勤地耕耘著。

他的創作激情一瀉而不可遏止。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他創作了600多幅作品,刻印還未計算在內,這是10多年來老人創作最多的一年。

這一年的12月,齊白石用了整整半月的時間,為東北博物館書寫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全文,並對東北博物館的領導說:“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全是為了國家的建設和老百姓的利益,有了這樣的政黨,有了這樣的國家領導人,中國的出路和前途將會更加光明。”

齊白石老人不但自己不斷求新,作畫不止,而且還繼續投身於美術教育事業。他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每當天氣晴朗之時,他便不顧年高體衰,到校授課,並作畫十餘幅,分贈他的學生。

齊白石一生收了很多學生,其中李苦禪、李可染、於非閣等人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都可稱為大家。

1954年,東北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先後舉辦了“齊白石畫展”,喜愛齊白石畫的中外人士從世界各地趕來,人數之多,令齊白石倍感欣慰。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展覽會上,一共展出了齊白石的121幅作品,這是從他39歲至91歲為止的代表作,而尤其以他70歲至80歲這10年間的作品為多。

那天,智利畫家、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聯絡委員會副秘書長萬徒勒斯先生也趕來了。

作為一個畫家,他從齊白石的藝術語言中看到了中國大師深厚的底蘊,他無限感慨地說: “我們很難得看到這樣一個展覽會,包括一個畫家在50多年長時期所創作的作品。其中前後風格有所不同,但又看出其間的發展與聯係。我覺得和這樣一個傑出的畫家生在同一時代是幸福的。”

齊白石也是幸福的。在他一生中,舉辦和參加過許多畫展。1946年的那一次南京畫展,他是不會忘記的:200多幅畫,一堆金圓券,換了兩袋麵粉。而今天,他的作品作為祖國藝術寶庫中的奇葩,被精心地珍藏起來。

隻有在人恢複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和人格的國度裏,他的作品才能獲得應有的地位,應有的藝術價值。

這裏的每一幅畫,都深深地蘊藏著那記憶裏的往事,能勾起他對失去了的歲月的依戀與思念。齊白石站在自己的圖畫前,靜靜地品味著,凝思著,似乎在尋找失落的什麼。

1954年8月,齊白石被湖南人民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並在9月15日出席了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這天,是一個晴空萬裏、天高氣爽的美好日子,一大早,齊白石懷著十分喜悅的心情,穿了一身嶄新的衣服,胸前佩著代表證,驅車來到了懷仁堂。

會場莊嚴、隆重,代表們喜氣洋洋。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同誌來了。當他們出現在主席台上時,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毛澤東致了開幕詞。他那洪亮、氣勢雄偉的湖南口音,齊白石聽來十分親切、悅耳。

毛澤東每一句話都說到了他的心上。他唯恐自己年老記憶不好,戴上老花鏡,認真地記錄著毛澤東的講話。

齊白石參加了湖南組的討論,見到了家鄉的代表。

湖南的代表們緊緊地把他圍了起來,親切地詢問他的生活、身體狀況,談論著家鄉四五年來的巨大變化。

經曆了人世滄桑的90歲老人,如今當家做主,到這莊嚴的大會上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共商治國大計,他的的確確感到世道變了,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

會議期間,湖南的代表還專程到跨車胡同齊白石的住所拜訪他。不大的庭院裏,像過節日一樣,熱鬧非凡,笑聲盈盈。

會議的最後階段,齊白石與所有代表履行神聖的職責,投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選舉了國家的領導人。當毛澤東以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時,會場上爆發出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

此時,齊白石熱淚盈眶,手都拍麻了,還在使勁地鼓掌。他知道,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忠實兒子,也是湖南人民的忠實兒子。

毛澤東不僅關心全國的大事,也對他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這是他永世不能忘懷的。

飽含崇高的和平意識

1955年2月17日,齊白石不顧自己92歲的高齡,參加了首都文學藝術界響應世界和平理事會關於發動大規模反對使用核武器的簽名大會。會上,齊白石講了話,怒斥美帝國主義,並在告全世界人民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會後,齊白石聯係陳半丁和何香凝等14位畫家,準備集體創作一幅以和平為主題的畫,為1955年在芬蘭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獻禮。

齊白石與這14位畫家經過精心構思之後,於1955年6月,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共同創作出了巨幅畫《和平頌》,並委托中國出席世界和平大會的代表團帶到芬蘭獻給大會。

由於齊白石在繪畫上的巨大成就,許多國際名畫家都慕名前來中國與齊白石會麵,並專門研究他的藝術成就,再回國去作報告。

1955年12月 11日,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總理格羅提尼、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博爾茨來到我國進行友好訪問期間,特地趕到齊白石住所,代表德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齊白石通訊院士的榮譽狀,這在當時的民主德國是一種很高的榮譽。

為表示感謝,齊白石特意選了兩幅自己的精品作為禮物送給德國客人,一幅《鷹》送給格羅提尼總理,另一幅《菊花蝴蝶》送給博爾茨副總理。

1956年1月,在齊白石誕辰93歲之際,蘇聯對外文協和藝術工作者先後在莫斯科和基輔集會以示慶祝。

直到這時,白石老人還在不倦地作畫。

1956年 4月 27日,又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世界和平理事會書記處宣布,把1955年國際和平獎金授予中國畫家齊白石。

這項獎金包括:一份榮譽獎狀,一枚金質獎章,500萬法國法郎,當時合人民幣35萬元。全世界幾十億人中,每年隻有4位對維護和平事業作出卓著貢獻的人,能夠得到這份崇高的榮譽。

9月1日夜晚,在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的會議大廳裏,燈火輝煌,充滿著熱鬧和歡樂的氣氛。

中央和國務院一些部門的負責人,文化藝術界的作家、詩人、畫家、學者等名流,紛紛地從機關和各自的家裏,彙聚到了這個大廳裏,參加即將在這裏舉行的授予齊白石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金的儀式。

這是文學藝術界繼齊白石90壽辰之後,又一次為這位大師舉行的隆重、盛大的集會。

會議還未開始,人們已經絡繹不絕地來到,他們個個興高采烈,笑逐顏開。因為這不僅僅是齊白石的榮譽,也是全國人民的榮譽。

20時,隆重的授獎儀式正式開始。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郭沫若首先致辭。接著,在熱烈的掌聲中,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金評議委員會向齊白石授獎。

齊白石在與會者一雙雙熱情的目光的注視下,伸過雙手,接過了藍色封麵的獎狀。接著,茅盾又親切地將一枚金質獎章佩在齊白石的胸前。

始終站在身邊並注視著這每一細節過程的郭沫若,這時彎下身子,親切地幫助白石老人展開了獎狀,輕聲地把獎狀上的詞念給了老人聽,齊白石興奮地不停地點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