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產品質量優良信譽尤為重要(2 / 3)

8.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有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把自己手中的錢作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資本,致使消費者受到極大的損失,甚至造成了人身傷亡的惡果。這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證《評論家季刊》所說的那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罰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在我國刑法中,對違犯“產品質量法”的犯罪分子,有具體的刑罰規定,可依法處以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

1994年9月,國務院出台了如下五項質量管理新措施,經理應當高度重視。

1.經國家監督抽查一次為不合格的產品,進行通報批評;問題嚴重的,發“黃牌”警告。

2.對抽查不合格的企業,按產品質量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壓產、停產等方式進行限期整改。

3.企業整改後,複查產品仍不合格的,國有企業要免去廠長職務,不得易地擔任領導職務;鄉鎮企業和個體企業,由工商部門暫停或吊銷營業執照。

4.對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大、關係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產品,予以揭露公開曝光。

5.對因產品質量問題造成嚴重損失、觸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責任。

二、企業要實行全麵質量管理

全麵質量管理是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綜合運用的一套質量管理體係、手段和方法所進行的係統管理活動。其基本思想是;(1)以用戶滿意為產品質量的唯一標準,一切為了用戶,下道工序就是用戶,上工序為下工序服務,形成一個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質量管理有機整體。(2)產品質量貫穿於市場調查、產品生產,直到產品使用的全過程。(3)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以質量為中心,其重點是工作質量的管理。(4)強調專業技術與組織管理和統計方法的結合。(5)數據是進行質量管理的基礎,一切都用數據說話。

(一)全麵質量管理的特點

1.管理的過程是全麵的。它體現了預防為主的客觀要求,不僅要保證設計和工藝加工過程的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出廠質量,而且還要保證使用質量和為用戶服務的質量。企業各個單位、環節(如市場調查和預測、設計、原材料采購、技術工藝、生產操作、產品檢驗、發貨運輸和安裝等部門)都要搞好質量管理。

2.管理的內容是全麵的。除了產品質量管理外,還包括工作質量管理。前者是後者的結果,因此,要提高產品質量,必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提高職工素質,科學組織生產勞動。

3.參加質量管理的人員是全麵的。企業人員都要樹立“質量好壞,人人有責”的思想。為此企業要抓好質量教育工作;把產品質量與職工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建立群眾性的質量管理小組,組織推廣“產品質量信得過”、“萬件無差錯”、“萬米無疵布”、“千日無事故”等活動的好經驗。

4.質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麵的。根據不同情況和影響因素,采取多種多樣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包括科學的組織工作、數理統計方法的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和技術改造措施等。

(二)質量保證體係

1.質量保證體係的基本內容。質量保證體係是指質量管理網,全企業質量保證體係為母體係;各職能、業務部門質量保證體係為子體係;各類工作程序和標準為子體係的基礎。質量保證體係要求所涉及的橫向和縱向的各個方麵,要通力合作,各負其責,實現各項工作的程序化、高效化和標準化,使質量管理的一切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2.建立質量保證體係的要求:(1)製定質量計劃,包括質量發展規劃、提高質量指標計劃和提高質量措施計劃;(2)建立靈敏的質量信息反饋係統;(3)建立綜合的質量管理機構;(4)組織外協廠的質量保證活動;(5)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6)建立一個健全的質量檢驗工作體係;(7)實現質量管理業務標準化、管理流程程序化,明確規定各環節的質量管理職能、職責、權限,並把各單位工作體係之間的關係在企業範圍內聯結起來。

3.質量保證體係的運轉。全麵質量管理保證體係運轉的基本方式是按其工作循環進行的。它是由計劃、執行、檢驗、處理四個階段和八個步驟組成的反複不斷進行的工作循環,體現了全麵質量管理的先進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

(三)質量檢驗

質量檢驗中對有缺陷產品的發現或剔除,隻是消極的維護產品的質量標準,更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積極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檢驗人員提供的檢驗報告,可作為技術人員、生產操作人員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改進工作的依據。

質量檢驗工作,性質複雜、種類繁多,按檢驗的數量分,有全數檢驗、抽樣檢驗和重點檢驗;按檢驗對象分,有工具儀器檢驗、原料及配件檢驗、在製品檢驗和成品檢驗;按檢驗的方式分,有就地檢驗和集中檢驗。

質量檢驗者必須鐵麵無私。我們看看“FAA”是怎樣檢驗的。“FAA”指美國聯邦航空局。該局在國際航空界頗具聲望,他們頒發的“生產許可證”,是飛機廠家的金字招牌。上海飛機製造廠和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生產“MD—82”飛機。當“FAA”第一次來檢查時,上海飛機廠像迎接國內檢查評比團那樣,安排了一整套的接待。然而,他們這一套準備都是白費氣力。“FAA”的官員一不要廠家接送,二不住廠家安排的賓館,三不聽廠裏預先準備好的彙報。在廠裏吃一個麵包,喝一杯咖啡,都是費用自理。他們發現工廠一名檢驗員印章的顏色不對。便提出對100名持有印章的檢驗員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果然查出兩名色盲。第一次檢驗當然沒有通過。工廠在做了紮紮實實地努力之後,經過“FAA”一絲不苟地四次檢驗,該廠終於獲得“麥道”飛機的生產許可證。獲得“證書”以後,這種檢驗變成了一種更加嚴格的監督。“FAA”派人常駐上海,照例是一切費用自理。試想,如果檢查官們吃著、用著、住著、陪著甚至拿著都是廠家一手操辦的,他們還嚴厲得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