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牌子紅廣告實企業形象良好(2 / 3)

做醬菜的“六必居”,已有500餘年的曆史,初始階段是做酒,他們做工十分精細,嚴格遵守了“六必”的原則,即:“禾稻必齊、曲蘖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泉水必柔”的基本原則。他們的鹹菜都用天然醬浸泡,所以風味獨特。而他們的天然醬,都是按先人創造的優良工藝和技術,在自然光下晾一年而成的。愈是天熱,工人們愈是汗流浹背地用木耙在醬缸中翻打,毫不鬆懈。

日本的“索尼”牌晶體管收音機上市時,曾有美國一家公司訂購10萬台。其時,“索尼”還是個無名小廠,因此,美方提出將索尼的產品貼上美國某大電器廠商的牌子交貨。事情很明顯:不貼美國的牌子,10萬台機子的生意便告吹,但是,貼上美國牌子,“索尼”就會被人綁住手腳,難以闖出自己的新天地。當時的董事長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經過審慎地思考,斷然拒絕了美方的要求。盡管10萬台收音機一時未能銷出,但“索尼”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卻激勵了該企業全體職工,以後短短的20年,“索尼”便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一躍而成為世界聞名的大公司。

(二)企業家必須樹立強烈的名牌意識

名牌是國寶。名牌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素質的體現。既是物質的體現,又是文化的體現,因此它往往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驕傲。美國因其生產出卡迪拉克、福特、別克等名牌汽車而驕傲;德國因其生產出奔馳名牌汽車而驕傲,法國因其生產雪鐵龍名牌汽車而驕傲……確實,他們完全有理由為此而驕傲。艾豐同誌說:“沒有一個現代化的經濟大國沒有自己的‘大名牌’;或者反過來說,沒有大名牌的國家,很難稱其為名副其實的現代化經濟大國。”

1993年11月28日,上海中國名牌大廈在中國最大的開發區——上海浦東開發區,舉行了奠基儀式。許多領導人分別題了詞。其中,張勁夫書道:“名牌是瑰寶。”袁寶華書道:“發展名牌,走向世界。”中國名牌大廈的建成,將薈萃全國的名牌精品,集中展現名牌產品的風采。名牌是旗幟,名牌產品也是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開路先鋒,而名牌企業則是中華民族工業的脊梁。一切有遠見、有作為的企業家都應為企業為國家創名牌而奮發,而獻身。

(三)企業創名牌的基本要素

《中國名牌發展戰略》一書的作者顏建軍提出以下四條要素:

“質量第一”。“金利來”的老板曾憲梓說,產品的廣告要是不真實,就會立刻失去顧客。優良的品質,是名牌的根本保證。“琴島海爾”被評選為全國馳名商標的個中奧秘,就是產品的質量。該企業的名牌發展戰略是靠質量創名牌,靠名牌求發展。在1988年,全國消費者狂熱地爭購“琴島海爾”之時,該企業仍堅持質量第一,寧肯失去一部分銷量,也要堅持以質取勝的名牌戰略。1989~1990年市場疲軟期間,“琴島海爾”按國優標準提價10%,仍然暢銷,無一積壓。德國一家公司給“琴島海爾”的內在、外在質量打了滿分,一次就訂購了1萬台。青島啤酒一直在國際上享有最高聲譽。名氣越大,該廠在質量管理上就越是嚴格。單是在生產環節就設立了1800個質量檢測點,稍有一點不合格就會被其中的某個檢測點剔出。

“科技開路”。我國有些產品曾有過“名牌”的光榮曆史,但由於設備落後,技術開發不利,經不起國內外同類先進產品的夾擊,而大減了昔日的魅力。名揚中外的熊貓電子集團,為了保持“熊貓”這塊名牌的聲譽,他們堅持科技開路,已形成“裏三層、外三層”的名牌發展戰略。“裏三層”是超前開發、商品化開發和大生產開發。超前開發致力於研究三五年後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此基礎上進行商品化開發,大批量生產形成規模經濟。“外三層”是:與各大電子公司聯合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聯合開拓國際市場的國際合作層;與國內大專院校和科研所進行科研試製與技術攻關、人才培訓等合作的合作層;以及對集團內橫向聯合企業進行技術轉讓、聯合開發、掛牌認證等合作的集團核心層。“熊貓”探索出了國際合作開發、國內聯合生產、世界定點銷售的外向型經濟的新路子。“熊貓”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000多萬用戶。

“上乘服務”。當消費者的忠實仆人,全心全意服好務,這是所有名牌企業不可須臾鬆懈的關鍵環節。“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廠生產的“汾酒”,是有悠久曆史的中國名牌。汾酒廠抓售前服務在全國很有影響。這個企業在全國30個省、區,103個大中城市建立了信息服務點144個。

“領導新潮”。名牌要保持對消費者的吸引,就要不斷探尋消費者的新口味、新追求,經常推出新東西,領導消費新潮流。曾憲梓對此富有經驗,他說,隻有好的質量和宣傳,如果沒有趨時的新花色、新款式,不斷地推出屬於自己的新東西,仍然不可能長期占領市場。“金利來”出名後,德國、意大利等國生產領帶麵料的工廠,都把自己產品的代理權交給“金利來”。這樣,“金利來”的花包就領導了消費潮流。

(四)名牌發展策略

如何開創與發展中國名牌,顏建軍同誌提出以下策略:(1)牌子要獨特、新穎、迷人、合法。一旦推出去,就能讓人一眼迷上,能在消費者心中掀起波瀾。(2)要超前注冊商標。常有這樣的案例,一些有相當名氣的產品名牌,沒有注冊,在市場暢銷幾年後,突然被通知說是侵犯了別人的商標專用權,於是隻好拿出上百萬元跟人家低聲下氣說好話,才“繼承”了別人的轉讓權。(3)注意商標形象與企業形象的一貫性,即重視“CI戰略”(CorporateIdentity)的謀策。最好把商標名稱與企業商號、商品名、企業家姓名保持一致,如“鬆下商標”就是“鬆下公司”、“鬆下電器”、“鬆下先生”三者的組合。(4)品牌管理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之中,對商標的印製、出入庫、對外使用、廢次標識的銷毀等,都要有嚴格的管理製度。(5)提高名牌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自我保護,防止假冒行為。(6)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在裝潢要高度統一,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特殊的信譽。(7)要講究品牌自身形象和社會形象的良好塑造和廣泛傳播。

創名牌難,保名牌更難。如果一個企業把名牌當做“鐵飯碗”,那就不是保名牌,而是吃“名牌”了。我國有句古語:“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把這句古語借用過來,也可說:“創名如登,毀名如崩”。不顧質量,粗製濫造,“吃”名牌的結果是越來越落後,甚至會自絕生路。

(五)創名牌成功案例

廣東太陽神集團公司幾年前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鄉鎮企業,原名為廣東東莞黃崗保健飲料廠,其產品市場銷售平平,1988年該企業年產值為520萬元,然而到1990年產值增至4000多萬元,1991年達到8億元,1992年竟達到12億元,四年問增加了150多倍。該企業經營出現奇跡的重要因素是1988年所采取的一個動作——委托廣東兩位設計師設計標誌,由廣州新境界設計群負責總體策劃並導入“CI”。

太陽神商標充分展現了熱情、歡樂、健康、智慧、保護和創造,突出地體現了如下五大優勢:高瞻遠矚地表達企業的向上精神和戰略目標;形象地體現企業及商品獨特的個性與氣質;貼切地反映產品的屬性和功能;讀音響亮,通俗易記,含義雋永;以昂揚的格調引起種種美好的聯想與追求。以“太陽神”作為企業、商標、產品形象三位一體的整體形象,利於強化企業文化意識與凝聚力,利於導向高層次、多功能、國際化、商品化、係列化、標準化、集團式的全方位發展戰略,可以喚起企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激勵企業職工為樹立統一鮮明的形象,擴大企業及其產品在國內外的影響而共同奮鬥。

經過幾年的努力,隨著企業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產品銷售日益增加,市場覆蓋麵越來越廣。企業業務人員由上門推銷轉為待客訂貨,資金回籠迅速,同時得到了銀行貸款的大力支持。於是,企業就飛速發展起來。

五、廣告的作用和內容

廣告是生產經營者通過媒體,向廣大用戶傳遞商品或勞務信息,以促進銷售的一種傳播手段。

經濟廣告是與商品經濟密切聯係著的,它隨著商品經濟的發生而發生,發展而發展。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外儲說》中記載:“宋人有酤酒者,……懸幟甚高”。酤酒者即賣酒的店戶;懸幟,即高掛的酒簾,也就是當時的廣告。歐美最早的廣告,出現在17世紀的英國報紙上;其後,各種廣告才廣泛流行。

(一)廣告的作用

1.廣而告之,傳遞信息。通過廣告可以將產品的性能、用途、特點、規格、銷售地點、服務地點等信息傳播給消費者,以便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