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多方推銷產品熱情周到服務1(1 / 3)

目前,我國的日用生活品基本上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皇帝女兒不愁嫁”的現象已成為曆史。經理必須依靠企業職工千方百計、竭盡全力,把經過認真檢驗的合格產品推銷出去,以便把產品轉化為資金,不斷地進行擴大再生產。

一、推銷須了解消費需求特征

消費需求是消費者行為的原動力,這種需求,通過消費者支付貨幣取得商品而滿足的,叫現實需求;因條件尚不具備,待條件成熟後才能滿足的需求,稱潛在需求。市場消費需求有下列特征:

(一)消費需求的多樣性。消費者人數眾多,構成十分複雜,因而就形成了多種多佯的消費需求。我國消費需求多樣化發展迅速,其表現,一是個性化趨向,二是高級化趨向,三是方便、靈巧趨向,四是健康趨向,五是交往饋贈趨向。

(二)消費需求的發展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越來越高。

(三)消費需求的彈性。特別是對某些選擇性強的服裝和耐用消費品、享受資料,需求彈性更大。

(四)消費需求的層次性。人們首先滿足生存的需要,然後滿足精神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時期,人們的需求層次也是不同的。據《北京晚報》載,目前我國消費分以下五種類型:富豪型,如私營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的老板,有百萬甚至千萬家財,他們購物不問其價,崇尚洋貨,講求名牌;富裕型,中外合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演員、中小企業承包主等,他們收入豐厚,購物以喜歡為第一標準,然後再問價,常購一些名貴精品;小康型,中外合資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有第二職業的知識分子和個體工商戶、包工頭等,家有數萬元或十餘萬元,一日三餐有魚有肉,高檔電器樣樣俱全,購物時既追趕潮流也講實惠;溫飽型,經營良好企業的工資階層及農村先富階層,家略有存款,購買大件商品要經過數年積蓄,追求物美價廉,以實惠為第一標準;貧困型,基本沒有存款,掙錢隻夠養家,購買家庭日用品,隻求便宜,對商品牌子、款式、色彩不太挑剔。

(五)消費的可誘導性。工商企業通過宣傳、推銷,可使人們的消費需求發生轉換、變化,潛在的欲望可以變為明顯的行動;未來的消費需求可以成為現實的消費。

(六)消費需求的替代性。例如,肉、魚、蛋、奶中的某一類銷量增加,另一類可能銷量減少。

(七)消費需求的時代性。人們購買日用生活品往往受時尚、風情、環境的影響。因此,企業生產、銷售產品,要敏銳地反映時代精神。

另外,消費需求特性還表現於季節和時間上。有的商品常年生產,但僅是季節消費;耐用消費品的淘汰與更新,也是有規律的。企業準確地掌握上述消費需求特征和規律,就有助於生產和銷售產品。

二、推銷須掌握消費者購買心理

人們購買商品,既受本能動機的驅使,又受心理動機的支配,二者往往相互交叉,融為一體。如購買服裝是為了禦寒,這是本能動機的需要,而講究款式、衣料、色彩等,又受心理動機的支配。消費者購買心理動機,主要表現如下:

(一)求“實”心理。即注重商品的質量和實際效用,要求有周到的售後服務。

(二)求“安全”心理。尤其對食品、飲料、藥品、洗滌品、衛生用品、電器用品和交通工具等,更要求安全可靠。

(三)“喜新”心理。追求商品的新款和時髦,注重社會的流行式樣。有的人有求“奇”心理,用時能引起別人注意。

(四)求“美”心理。愛美是人的一種本能和普遍要求。消費者會因某種商品形態優美、款式獨特、裝潢漂亮、包裝精美而產生購買欲望。

(五)求“廉”心理。即講求經濟實惠,對質量相近的商品,一般選購價格較低的;有些人則願買廉價或折扣商品。

(六)“慕名”心理。即喜歡名牌品,對名牌產品有很高的信賴感。

(七)“從眾”心理。社會風氣和周圍環境往往會給購買者一種驅使力,使其努力想買到別人已擁有的商品。

(八)“偏好心理。由於個人的情趣和愛好而形成的對某類商品的特殊愛好。

(九)“好勝”心理。購買某種商品往往不是由於急切的需要,而是為了趕上或超過他人,以求得心理上的滿足。

(十)“疑慮”心理。對商品的質量、性能、功效持有懷疑態度,如怕不便使用,怕不耐用等。

(十一)“逆反”心理。有的人買“漲”不買“落”,提價之後,怕再提價,就爭先購買。時尚的流行往往從一端轉向另一端。

(十二)選擇心理。對商品希望得到挑選機會,在購買過程中要求受到尊重。同時在選擇購買時,消費者又有要求迅速達成交易的求“速”心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產品日益豐富多彩,人們對產品的顏色的選擇越來越重視。企業生產產品必須研究消費者的“顏色傾向”心理。陳誌宏所寫《市場營銷學》對此有詳細闡述,摘要如下:

第一,不同的顏色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一般來說,黃、橙和紅是暖色,藍、綠和紫是冷色,如電風扇、電冰箱係生涼、製冷之用,一般宜用藍色或淺藍包,結婚是人生最值得慶賀的喜事,其用品多用紅色、黃色。

第二,商品顏色不同,能使人產生不同的輕重感。一般是淺色顯得輕,深色顯得重,重量大的商品表麵宜多用淺色;反之,則用深色。一些小巧輕便的商品,如燈具等,表麵用淺色更能顯得和諧悅目。同一商品,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顏色,可取得不同的效果。如落地式電風扇,落地部位采用深色,上麵用淺色,就能達到上輕下重的穩實、安全感。又如服裝,一般上衣用淺色,下衣則用深色,就不致使人產生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第三,商品顏色不同,還能使人產生不同的距離感。一般高明度的暖色,如紅、橙、黃,會使人感到物與人的距離近些,凸出感也強些;而低明度的冷色,如青、藍、紫,則使人感到物與人的距離遠些,後退感也顯著些。所以,購買家具時,選擇顏色應考慮住宅條件。

第四,商品顏色不同能使人產生疲勞感或舒適感。有些商品采用彩度很強或對比度很強的顏色,容易引起人們的疲勞感;相反,有些商品采用彩度對比度適中的顏色,能使人解除疲勞,產生一種舒適感。

第五,商品顏色不同,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明亮感。淺色顯得明亮,深色發暗。一種商品顏色給人以什麼樣的明亮感,應根據商品的使用對象加以確定。如家具的顏色,在冷飲店、賓館、招待所一般宜用淺色;但在比較亮而寬敞的房間宜用深色。盥洗間使用的家具宜用白色,藥房的桌子也宜用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