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郵件
一列裝有郵件的火車將要到達車站,郵局派出一輛汽車去車站取。可是火車提前到站了,所以車站就派人騎摩托車往郵局送。摩托車走了半個小時迎麵遇到了郵局來取郵件的汽車,汽車司機接過郵件,一刻也不耽誤地掉頭回去,結果比平時早了20分鍾回到郵局。問這天的火車比平時早到了多長時間?
[答案:汽車司機提前了20分鍾到郵局,也就是說他從遇到摩托車手到火車站這段路程來回需要20分鍾。所以從相遇時到到達火車站,汽車司機需要10分鍾。也就是說,按照以往的時間,再過10分鍾火車應該到站,但是此時火車已經到站30分鍾了,也就是摩托車手走這段路的時間。所以這一天火車比以前提前了40分鍾到站。]
親戚關係
A(男)、B(男)、C(女)、D(女)、E(女)五人有親戚關係,其中凡有一個以上兄弟姐妹並且有一個以上兒女的人總說真話;凡隻有一個以上兄弟姐妹或隻有一個以上兒女的人,所說的話真假交替;凡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兒女的人總說假話。他們各說了以下的話:
A:C是我的妻子,B是我的兒子,E是我的姑姑;
B:D是我的姐妹,E是我的母親,E是A的姐妹;
C:我沒有兄弟姐妹,A是我的兒子,A有1個兒子;
D:我沒有兒女,C是我的姐妹,A是我的兄弟;
E:A是我侄子,D是我的侄女,C是我的女兒。
根據題幹給定的條件,能推出下麵五條中哪一個是真的()
1A說的是真話,C是他的妻子
2B說的真假交替,他的母親是E
3D說的都是假話,她是A的姐妹
4E說的是真話,C是他的姐妹
5C說的真假交替,她是A的母親
[答案:第一句是真的。
從C、D的話入手,很容易就可以推出了。
E←→DA,姑姑和侄子侄女。
A←→C,夫妻。
AC←→B,父母與兒子。
理性的困境
兩人分一筆總量固定的錢,比如100元。方法是:一人提出方案,另外一人表決。如果表決的人同意,那麼就按提出的方案來分;如果不同意的話,兩人將一無所得。比如A提方案,B表決。如果A提的方案是70∶30,即A得70元,B得30元。如果B接受,則A得70元,B得30元;如果B不同意,則兩人將什麼都得不到。
如果叫A來分這筆錢,A會怎樣分?
[答案:A提方案時要猜測B的反應,A會這樣想:根據理性人的假定,A無論提出什麼方案給B——除了將所有100元留給自己而一點不給B留這樣極端的情況,B隻有接受,因為B接受了還有所得,而不接受將一無所獲——當然此時A也將一無所獲。此時理性的A的方案可以是:留給B一點點,比如1分錢,而將9999元歸為己有,即方案是9999∶001。B接受了還會有001元,而不接受,將什麼也沒有。
這是根據理性人的假定的結果,而實際則不是這個結果。英國博弈論專家賓莫做了實驗,發現提方案者傾向於提50∶50,而接受者會傾向於:如果給他的少於30%,他將拒絕;多於30%,則不拒絕。
這個博弈反映的是“人是理性的”這樣的假定,在某些時候存在著與實際不符的情況。
理性的假定與實際不符的另外一個例子是“彩票問題”。
我們說理性的人是使自己的效益最大,如果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則是使自己的期望效益最大。但是這難以解釋現實中人們購買彩票的現象。
人們願意掏少量的錢去買彩票,如買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等,以博取高額的回報。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自己的選擇理性發揮不出來,唯有靠運氣。在這個博弈中,人們要在決定購買彩票還是決定不買彩票之間進行選擇,根據理性人的假定,選擇不買彩票是理性的,而選擇買彩票是不理性的。
彩票的命中率肯定是很低的,並且命中率與命中所得相乘肯定低於購買的付出,因為彩票的發行者早已計算過了,他們通過發行彩票將獲得高額回報,他們肯定贏。在這樣的博弈中,彩票購買者是不理性的:他未使自己的期望效益最大。但在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彩票存在,也有大量的人來購買。可見,理性人的假定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