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鷸蚌相爭
河灘上有一隻河蚌張開了蚌殼正舒舒服服地曬太陽。一隻鷸鳥飛來,一口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蛙立即把殼合攏,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長嘴。
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成了死蚌!”
河蚌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
就在河蚌和鷸鳥僵持不下的時候,一個漁翁笑著把它們捉走了。
亡羊補牢
古時候有一個人,養了幾隻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晚上,狼捅破了窟窿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他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又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養羊人後悔沒有聽鄰居的勸告,不敢怠慢,飛快地把羊圈修補好了。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失過。
百發百中
楚國人養由基是一個神箭手,遠近聞名。他站在離柳葉百步遠的地方射柳葉,百發百中。圍觀的人都拍手叫好。
有個過路人說:“射擊的基礎的確很好,可以接受射擊的教育了。”
養由基說:“大家都說我射箭的技術很高明,你卻說可以接受射擊教育,你為什麼不代我射射柳葉看?”
那人回答說:“我不能夠教你左手怎樣挽弓,右手怎樣搭箭,但我懂得一個道理:百步射柳,連發連中,如果不懂得養精蓄銳,要不了多久,精疲力盡,弓不正,箭偏斜,一發不中,就前功盡棄了。”
狐假虎威
一隻狐狸不幸被老虎捉住了,老虎要吃掉它。
狐狸說:“你不能吃我,因為我是天帝派來做百獸之王的。你如果吃了我,將會受到天帝的懲罰。你要是不信的話,我走在前麵,你跟在我後麵,在山林裏走一趟,你就可以看到野獸們無不狂逃而去。”
老虎想看個究竟,就跟狐狸一起走。野獸們見到了老虎,嚇得撒腿就四處逃竄。老虎相信了狐狸的假話,它不知道這些野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還以為它們真的是害怕狐狸呢。
驚弓之鳥
戰國時期,魏王久聞神箭手更羸的威名,特地請他來一試身手。更羸抬頭看見鳥兒在天空飛翔,便對魏王說:“大王你看,我隻要拉一下空弓,飛鳥就會應聲落下。”魏王說:“你的箭法真有這麼神奇嗎?”更羸回答說:“這算不了什麼。”
過了一會兒,一隻孤雁從東方飛來。更羸對空虛發一弓,大雁應聲而落。魏王驚奇地說:“果然是百發百中,名不虛傳啊!但你這箭法是怎樣練成的呢?”更羸解釋說:“這是一隻傷口沒有痊愈的雁。”魏王問:“先生怎麼知道它受了傷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叫得悲。飛得慢,正說明舊傷發痛;叫聲悲,正說明離群已久。它舊傷未好,餘悸猶在,所以一聽到弓響,便拚命高飛,以致舊傷複發,所以才會應聲而落。”
千金買馬骨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願意花一千兩金子去買一匹千裏馬。
三年過去了,他沒有買到千裏馬。
一個臣子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吧。”
國王答應了。
這個臣子在外麵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千裏馬,但千裏馬已經死掉了。他就用五百兩金子買下了千裏馬的骨頭,回來向國君報告。
國王聽了,大發雷霆,斥責說:“我要的是活的千裏馬。死馬有什麼用?你白白花了我五百兩金子!”
臣子回答道:“死馬都值五百兩金子,更何況活馬呢!消息傳開,普天下的人必定認為國王真心買馬。那時候千裏馬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沒過多久,別人果真為國王送來了三匹千裏馬。
鄒忌照鏡
齊國相國鄒忌長得五官端正,英俊瀟灑,遠近聞名。
一天,他照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他的妻子說:“你比徐公漂亮十倍呢!”
城北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又問他的小老婆:“我與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小老婆說:“徐公怎麼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個客人拜訪鄒忌,鄒忌和他攀談一會兒後,問客人:“我與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客人說:“徐公不如您英俊。”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拜訪鄒忌,鄒忌仔細打量徐公,自認為比不上徐公,又悄悄地對著鏡子仔細地照照自己,更覺得自己遠遠不及徐公英俊。
“我不及徐公英俊,為什麼他們都說我比徐公英俊呢?”
夜晚睡覺的時候,鄒忌左思右想,終於想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妻子說我英俊,是偏愛我;小老婆說我美,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因為有求於我。”
曾參殺人
曾參住在費地,費地有一個和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
曾參的母親正在織布,有人跑來告訴她:“曾參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聽了,說:“曾參不會殺人。”照常織布,不當一回事。
過了一會兒,有人急急忙忙跑來告訴她:“曾參殺了人!”
曾參的母親依然鎮定自若地繼續織布。
剛過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跑來對她說:“曾參殺了人!”
曾參的母親頂不住了,扔下織布的梭子,翻過牆院逃走了。
虎怒決蹯
有一個獵人,安裝了一個拴縛獸蹄的捕獵器具,縛住了一隻老虎。老虎無法解脫,發起怒來,用牙齒咬斷被縛的蹄子,忍著劇痛逃跑了。
老虎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蹄子,但是性命攸關,它不能因為保往了蹄子,而使自己命喪獵人之手。委屈求全也不失為一種計策。
兩虎相鬥
兩隻老虎抓到一個人,為了爭吃人肉,正激烈地打著呢。
卞莊子見此情景,拔劍要上去刺死它們。
管與連忙拉住他的手說:“老虎是凶猛的野獸,愛吃人肉。現在那人已經死了,兩隻老虎為了爭吃人肉,正在瘋狂的搏鬥。過不了多久,必定是一死一傷。那時,你再去刺殺那隻受傷的老虎,根本不用費大力氣,一劍就可以取其性命。”
借光
住在江邊的姑娘為了省油,規定每個人都必須帶一定的燈油,這樣方便聚在屋子裏幹活。
有一個姑娘,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經常混在她們中間。大家看她總是不帶燈油來,想要把她趕走。
那窮姑娘說:“我因為沒有燈油,所以每天都先來打掃房子,安排坐位,讓你們舒舒服服地來工作。你們為什麼吝嗇這麼一點燈光呢?燈光亮堂堂的滿屋子都是,為什麼不肯讓我借光呢?你們多我一人和少我一人也沒什麼兩樣。你們行行好吧!”
姑娘們越聽越慚愧,覺得窮姑娘值得同情,便不再趕她走了。《劄記》
苛政猛於虎
有一年,孔子乘車從泰山旁邊經過,看見一個婦女在墳墓上哭泣,哭聲非常悲切。
孔子停下車細聽,並叫學生子路去詢問那個婦女:“你哭得這樣傷心,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不幸的事?”
那個婦女說:“這裏經常有老虎出來吃人。過去,我的公公被老虎吃掉;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掉;現在,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吃掉。叫我怎能不傷心呢?”
孔子走過去問那個婦女:“那麼,你為什麼不離開這兒呢?”
那個婦女說:“我不願離開這兒,是因為這兒沒有殘暴的政令啊!”
孔子歎道:“殘暴的政令比猛虎還可怕啊!”
嗟來之食
齊國發生了大災荒。富人黔敖在路邊熬了粥,專門救濟路過此地的災民。
有個餓得發慌的人,用衣袖蒙著頭,用繩子綁著鞋,昏昏迷迷地走過來。黔敖見了,左手捧起食物,右手拿著茶水,吆喝道:“喂!來吃吧!”那人聽了,翻起眼睛,瞪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吆喝著施舍的食物,才餓到這種地步啊!”黔敖立刻向他賠禮道歉。那人不肯吃,一會兒就餓死了。《景子》
宓子賤與巫馬期
宓子賤治理單父時,每天彈琴取樂,悠閑自在,很少走出公堂,但單父卻被治理得政通人和。巫馬期治理單父,每天太陽還沒出來就出去了,直到繁星滿天才回來,日夜不得安居,什麼事都親自辦理,費了不少力氣才把單父治理好。
巫馬期向宓子賤請教當年宓子賤是怎樣把單父治理好的。宓子賤說:“我的辦法是憑借眾人的智慧,你的辦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光靠自己的人當然勞苦,而依靠眾人的人肯定安逸。”《屍子》
孟賁不易勇
人們虛心向孟賁請教:“生命和勇敢,你會選擇什麼?”孟賁說:“勇敢。”又問:“地位和勇敢呢?”孟賁說:“勇敢。”又問:“財富與勇敢呢?”孟賁說:“勇敢。”
生命、地位和財富,這三者是一般人難以得到的東西,但是對孟賁來說,但都不及勇敢。這就是他能夠威鎮三軍、降伏猛獸的原因啊。
回頭鹿
鹿拚命朝前奔跑,一直都沒有回頭望,六匹馬駕的獵車去追趕它,也是望塵莫及,最後連蹤影都看不見。但是,人們後來還是把鹿捉住了,那是因為它老是不停地回頭張望呀。《楚辭》
曲高和寡
有一位外地人,在楚國的都城郢城鬧市中放聲歌唱。他開始唱的是《下裏巴人》,城中跟著他一起唱的人有幾千;他唱《陽阿薤露》時,城中跟著他一同唱的隻剩下幾百人了;當他唱起《陽春白雪》時,能繼續一起唱的卻不到幾十人;他使出最高的唱歌本領,五音協調,唱腔宛轉,既有感情而又富於變化,能真正繼續跟他一起唱的人就隻有幾個了。
越精深的東西,懂的人越少。《韓詩外傳》
澤雉
梁王召見戴晉生,戴晉生不好再推辭,穿著一套破舊衣帽去見梁王。梁王說:“前幾天,我用上大夫的薪俸來挽留你,你不願意留下來,現在為什麼又來拜訪我呢?”戴晉生微笑了一下,仰頭長歎了一聲:“唉!我其實並不想來見您,您沒有看到那大沼澤中的野雞嗎?它走好幾步才能啄到一粒食,一整天才能吃飽。但是它的羽毛潤澤好看,光亮映照日月;振翅爭鳴,聲音響徹山陵,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它能按自己的意誌去生活,它的生活是自由快樂的。如果將它捉來,放在倉庫裏,經常吃高粱粟米,不到一個早上便能吃得飽飽的,但它的羽毛反而不如往昔在大沼澤時的豔麗,它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糟糕,整日精神萎靡。這難道是因為食物不好嗎?不是的,這是因為它不能按照自己的意誌生活啊。”《淮南子》
掩耳盜鈴
有一小偷看上了一戶人家門上的大鈴,但擔心偷鈴的時候會發出響聲,他遲遲不敢動手。
怎麼辦呢?他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
但他很不走運,剛偷一會兒,鈴聲一響,他就被那戶人家逮個正著。
塞翁失馬
邊塞有一位老翁,他養的一匹駿馬走失了,怎麼找也找不著。親友們都來安慰他。老翁說:“這件壞事說不定會帶來好處呢!”
過了幾個月,這匹走失的駿馬回來了,還帶回了另一匹駿馬。親友們都來向塞翁恭賀。
老翁卻說:“這件好事說不定會帶來壞處呢!”
不久,果然不出他所料,有一天他的兒子縱馬邊塞,一不留神,從馬上摔下來,把腿給摔斷了。
螳臂擋車
齊莊公乘車出外去狩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臂擋住車輪,想憑它的臂力擋住車輪。
齊莊公問:“這是什麼蟲子?”
車夫回答道:“這是一隻螳螂。這種蟲子隻知道前進,不知道退卻,它不自量力,經常吃虧。”
齊莊公說:“它如果是人的話,一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
於是,齊莊公叫車夫倒轉車輪,繞開螳螂。
但那隻螳螂不知好歹,蹦到齊莊公所乘的車輪下繼續擋道。最後,它死在車輪下。《漢書》
邯鄲學步
古時候,有一個人到邯鄲去學習邯鄲人走路。他在邯鄲學了三個月,什麼都沒有學會,最後,他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記了,他隻好像狗那樣爬著回去。
失火
有一位客人去拜訪舊友,發現他朋友家爐灶上的煙囪砌得太直,灶旁又堆了許多柴草,慌忙勸他朋友說:“你應該把煙囪改砌成彎曲形狀,把柴草搬開,離灶遠一點兒,不然的話,將會引起火災的。”
他朋友沒有把他的話聽進去。
沒過多久,他的朋友家果真失火了。幸虧鄰居們及時趕來奮力搶救,才把火撲滅了。
於是,主人宰牛擺酒,酬謝救火的人們。請那些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其他救火的人也都被請來依次入座,偏偏沒有請早先那位勸告他改灶搬柴的客人。
有人對主人說:“假如你當初聽從了那位客人的忠告,改砌了煙囪,挪開了柴草,就不會有這場火災了。今天論功請客,為什麼倒把他忘了呢?”
那人恍然大悟,立刻去請那位客人來。《說宛》
打比方
有一個門客對梁王說:“惠子這個人有一個毛病,他說什麼都愛打比方。大王如果不許他打比方,他就沒法子說話了。”
梁王聽了,說:“我就按你的意思辦。”
第二天,惠子來見梁王。梁王說:“希望你今後說話直截了當的,不要打比方。”
惠子說:“現在有人不知道‘彈’是什麼東西。他問你彈的形狀像什麼,如果你回答說彈的形狀就像彈,他能明白嗎?”
梁王說:“不明白。”
惠子接著說:“那麼你就應該告訴他:‘彈的形狀像弓,是用竹做它的背’。如果他腦子不是很笨的話,他一定會明白的。”
梁王說:“你說得沒錯。”
惠子說:“所以,說話的人就應該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真正弄懂。現在你叫我說話不打比方,這怎麼行呢?”
梁王聽了點頭稱是。
熊渠子射石
楚國有一個以勇武聞名的熊渠子。他有一次夜裏趕路,隱隱約約看見前方地上臥著一隻老虎,嚇了一大跳!
熊渠子忙拿出弓箭,使盡全身力氣,拉開弓,向老虎射去一箭。
射中以後,走到跟前一瞧,原來不是什麼老虎,而是一塊大石頭,那枝箭已經射進石頭裏去了。
熊渠子覺得奇怪,便返回原地,用力再向石頭射出一箭。誰知箭射到石頭上便折斷了,石頭上沒有留下被箭射中的痕跡。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有一隻蟬無憂無慮地藏身在枝繁葉茂之中放聲歌唱。
一隻螳螂躲在蟬的身後,慢慢地向蟬靠攏,它想吃掉蟬,但沒有發現自己已經遇上了麻煩。
出乎意料的是,有一隻黃雀在它的旁邊,隨時準備吃掉它!
晏子辭退高繚
晏子做齊國宰相時,高繚是晏子的手下。一天,晏子把高繚辭退了。
晏子左右的人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做官已經三年了,並沒有犯什麼錯誤,您也沒有給他升官。現在您卻要辭退他,這是不是沒有道理呢?”
晏子是這樣回答的,他說:“我晏嬰是一個胸襟狹窄、學識淺薄的人,需要周圍的人隨時批評和幫助我,才能不犯錯誤、行事正直。而高繚跟我共事三年,卻從來沒有批評過我一句,糾正過我的一次過失。這樣做官是很不盡職的,我不辭退他才沒有道理呢。”
秉燭而學
晉平公問師曠:“我七十歲了,很想學點東西,恐怕時間太晚了吧。”師曠說:“您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呢?”晉平公聽了師曠這句話很不高興,慍道:“哪裏有做臣子的隨便戲弄國君的呢?”師曠說:“我這個雙眼失明的臣子,怎麼敢戲弄國君啊!我聽說,一個人在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像初升的太陽那樣,光輝燦爛;壯年的時候好學,還像正午的太陽,亮度很大;老年的時候好學,也還類似蠟燭的明亮。蠟燭的光亮雖然是有限的,但總比在黑暗中瞎摸索強吧?”晉平公很佩服師曠有這樣的見解。
國有三不祥
有一次,齊景公外出狩獵,登上高山遇見猛虎,路過沼澤碰到毒蛇。他急忙返回皇宮召見晏子,問晏子:“今天我外出狩獵,登上高山就遇見猛虎,路過沼澤就遇見毒蛇,這大概是不吉利的預兆吧?”
晏子說:“國家有三種情況不吉利,但您說的這種情況不在其中。有賢人沒有發現,這是第一種;發現了賢人但不任用他們,這是第二種;任用賢人但不相信他們,這是第三種。平時所說的不吉利就是講的這三種情形啊。今天您登上高山遇見猛虎,因為高山是猛虎藏身的地方;路過沼澤碰到毒蛇,因為沼澤是毒蛇的洞穴。到猛虎和毒蛇的洞穴裏遇見它們這很正常,不在它們的洞穴碰到它們,難道在大街上碰到它們倒是好事嗎?”
貓頭鷹搬家
貓頭鷹想搬家,正收拾東西,飛來了一隻斑鳩。
斑鳩問:“你要到哪兒去?”
貓頭鷹回答說:“我要搬到東方去。”
斑鳩又問:“為什麼要搬家?”
貓頭鷹說:“因為這裏的人們都厭惡我的叫聲,所以我想搬到東方去。”
斑鳩說:“假如你還不改變你那令人討厭的叫聲,即使搬到東方去,那裏的人也照樣會厭惡你的叫聲的。”《孔叢子》
魷魚上鉤
衛國有一個人名叫子思。一天,他看見一個衛國人在黃河釣到一條大魷魚。魷魚大得連車都裝不下。
子思問那個釣魚人:“魷魚是很難釣到的,你是怎麼釣上它的?”
那人回答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是用一條小魴魚作釣餌,魷魚遊過時,連看都不看一眼,大大咧咧地搖頭擺尾地遊過去。後來,我換上一大塊豬肉作釣餌,魷魚遊過來,立即吞下了鉤,就這樣被我釣上來了。”
子思聽了,感歎地說:“魷魚難釣,卻禁不住大塊豬肉的引誘。有些人很有才學,但因為貪圖榮華富貴而令自己身敗名裂。”魏《笑林》
吝嗇老人
漢代有一個老人,沒有親戚朋友,也沒有子女,他很有錢。他很吝嗇,粗茶淡飯,早出晚歸,忙忙碌碌地經營家業,多方積累錢財,不知滿足。他自己從不花費一文。有時,別人向他借點錢,他不得已才走進房中取上十個錢,從堂室中慢慢出來,走幾步就減掉一個錢。等走到門外隻剩下了一半。他心疼得緊閉雙眼,把錢交給別人。過了一會兒,不停叮囑說:“我把全部家業拿來幫助你了,切莫告訴別人,不過來了我也沒有錢借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