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沒過多久,就死了,最後他辛苦積蓄了一輩子的財產全部被朝廷沒收了。

鋸竿進城

從前,有一個傻瓜拿著一根竹竿進城去辦事情。竹竿太長了,豎著拿,城門不夠高,進不去;橫著拿,城門不夠寬,還是進不去。

他想來想去,想不出辦法,坐在城外發呆。

這時候,一位老人走過來,問他坐在城外發什麼呆,他把他的苦惱說了出來,老人說道:“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年紀比你大,事情見過多了。我告訴你一個好辦法吧,你去拿一把鋸子來,把竹竿鋸斷,不是就可以拿進城去了嗎?”

那個傻瓜覺得老人說得很有道理,認為老人的辦法很妙,把竹竿鋸斷了,還連聲向那個比他見多識廣的老人道謝。

煮竹席

北方有個人到南方來。

南方人煮竹筍請他吃,他不認識竹筍,問道:“這是什麼東西?味道很不錯嘛!”

南方人說:“這是竹子。”

北方人回去後,就把床上的竹席拿去煮,卻怎麼也煮不爛,用力去咬反把嘴咬破了。

他對妻子說:“我上了南方人的當,他拿我尋開心!”《異苑》

神魚

古時候,會稽石亭村有一棵大楓樹,樹身已經空朽。每逢下雨,樹洞裏就積滿了水。

有一個商人運活魚到外地去賣,路過這裏,看見樹洞裏有積水,便捉了一條鯉魚放進洞水中,然後走了。

村人發現樹洞中有魚,感到十分奇怪,認為這是神魚,便對它燒香祭拜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這棵大楓樹香火不斷,每天來求神魚消災祛病、降福賜財的人絡繹不絕。

過了半年,那個賣魚的商人又路過這裏,看見這種情景,不禁莞爾:“什麼神魚!這魚是我半年前放進這樹洞中的!”

從此,沒有人再來楓樹下燒香求神了。《世說新語》

望梅止渴

曹操率軍北征敵軍,長途跋涉,找不到水源。全軍將士都口渴得喉嚨裏快要冒煙了,軍心渙散。

曹操揮鞭北指說:“前麵有一大片梅林,梅樹上結滿了梅子,梅子又酸又甜,可以用來解渴。”

將士們聽了,口水都流出來了,個個精神抖擻。

曹操趁機帶領部隊,加快前進步伐,在前方意外地找到了水源。

華歆和王朗

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逃難。有一個人要求跟隨他們走,華歆感到這件事很為難。王朗說:“幸好船還有空餘的地方,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後來賊人追來了,王朗想拋棄他們攜帶的人。華歆說:“當時我之所以遲疑不決,正是為了怕遇上這種情況啊。既然已經接受了他的請求,怎麼能夠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呢!”那個人看看華歆又看看王朗,感慨萬分。

王藍田吃雞蛋

有一個人叫王藍田,性格急躁。有一次吃雞蛋,他用筷子去夾,沒有夾起來,就大發脾氣,把蛋拿起來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滾個不停,他就趕上前去,用木屐去踩它,又沒有踩到。這下,他憤怒了起來,又把它從地上撿起來,塞到口裏,嚼碎之後就把它吐掉了。

路旁李必苦

王戎小時候和鄰居的小夥伴們一起到外麵玩耍。他們看到路旁一棵李樹結滿了李子,幾乎把樹枝都壓斷了。

孩子們見了,爭先恐後,蜂擁而上去搶摘李子,隻有王戎沒有去。

有人問王戎:“他們都去采李子,你為什麼不去?”

王戎說:“這棵樹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不好吃。”

孩子們都摘了一些,嚐了一個,果然是苦的。就問王戎:

“你沒有嚐過,怎麼就知道這李子必定是苦的呢?”

王戎說:“這李樹結滿了李子,長在路旁,天天有人從這裏經過,如果樹上的李子都是甜的,路人早把它們吃光了,就這麼簡單!”

孔群好飲

鴻臚卿孔群嗜酒如命。丞相王導勸告他說:“你怎麼老是喝酒呢?你看,酒店裏那些覆蓋酒罐的布,一天天地黴爛了!”孔群回答說:“不,你沒看見浸在酒糟裏的肉,不是能夠保存更長的時間麼?”《史記》

指鹿為馬

趙高想篡奪帝位,但又擔心群臣不服,決定先試探一下。一天,趙高牽了一隻鹿獻給秦二世,對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你弄錯了吧?把鹿說成了馬。”趙高就問左右的官員們到底是鹿還是馬。有的不敢吭聲;有的竟說是馬,為的是討好趙高;也有照實說是鹿的,趙高記住了那些說實話的人,然後派人秘密地將他們殺死。《法言》

羊蒙虎皮

有一隻膽子很小的羊意外地得到了一張老虎皮,便將老虎皮披在身上。它看見草便高興,看到豺狼便害怕得要命,忘記了自己還披著一張虎皮呢。《劉子》

貪小失大

蜀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其他強國都垂涎蜀國,想消滅它。蜀主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秦國想去攻打蜀國,但是蜀地山高水險,進軍無路可走。秦惠王得知蜀主貪得無厭,心中大喜,便叫人雕鑿一條石牛,把很多金銀綢緞放在牛的屁股後麵,說這是石牛屙的。於是派人告訴蜀主,要把這舉世罕見的寶牛送給他,隻是運輸困難,沒有大路可行。

蜀主不知是計,隻想得到那頭寶牛,立刻便派人挖山填穀,修了一條大路,來迎接石牛。

他哪裏知道秦國的軍隊早已暗暗跟在石牛後麵,因為交通順暢,秦軍勢如破竹,消滅了蜀國。《啟顏錄》

老虎和刺蝟

有一隻老虎肚子很餓,想找點吃的東西,但一直都沒有找到,正憂愁之際,忽然看見一隻刺蝟在草地上仰躺著身子曬太陽。老虎高興地猛撲過去,一口咬住了刺蝟。

刺蝟沒有想到老虎會偷襲它,來不及逃走,急忙把身體蜷縮成一團。尖銳的刺紮進了老虎的嘴巴。

老虎被刺得滿口是血,痛得難熬,連蹦帶跳,又吼又叫,好不容易才把刺蝟甩掉。

老虎吃了這次虧,再也不敢輕視刺蝟了。

一天,老虎走過栗樹下麵,看見滿地栗殼,以為這些渾身帶刺的東西都是小刺蝟。它不敢再咬這些帶刺的東西了,便小心翼翼地對栗殼說:“前次我碰見過你們的父親。你們刺蝟的確厲害,我已領教過了。咱們和睦相處,互不侵犯好嗎!”《晉書》

杯弓蛇影

有一次,樂廣特地請他的一位好朋友到他家喝酒。

那位朋友拿起酒杯,忽然看見酒杯中有一條小蛇在晃動,直皺眉頭,但出於禮貌,還是勉強把酒喝了下去。

那位朋友回家後就生病了。

樂廣聽說朋友病了,便特地去看他的朋友,並問明了得病的原因。

樂廣心裏很納悶:“酒杯裏怎麼會有小蛇呢?會不會他看錯了呢?”

為了弄清事實,樂廣回到家裏,便坐在大廳裏那位朋友曾坐過的位置上,斟滿酒杯中的酒,察看起來。忽然,他看到了酒杯中的小蛇——原來是掛在牆上的弓映在酒裏的影子。

樂廣大喜過望,立刻飛奔到他的朋友家,把真相告訴了他的朋友,他朋友長籲了一口氣,病便好了。《南史》

千金買鄰

季雅不在朝廷做官後,花了一千一百兩金子買下了僧珍家旁邊的房屋。

僧珍問季雅:“你花了多少買下這座房屋的?”

季雅回答說:“一千一百兩金子。”

僧珍說:“太貴了!太貴了!你怎麼能以這樣昂貴的價錢來買這座房屋呢?”

季雅說:“我是用一百兩金子買房屋,用一千兩金子買鄰居呀!”《論衡》

未嚐一遇

有一個住在周地的人,他一直想做官,但總是碰不到機會。

幾十年過去了,他的胡子也白了,還沒有做成官,他覺得委屈,便坐大路上放聲大哭。有人問他:“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回答說:“我求官,屢次沒有遇上機會,現在我年紀大了,再也沒有機會做官了,所以才痛哭。”別人說:“你求官為什麼沒有遇到一次機會呢?”他回答說:“我年青的時候,學習文事,剛學好要去求官,當時的君主卻喜歡用老年人。喜歡用老年人的君主死了,接位的君主又喜歡武功;我改變主意,棄文學武,武藝剛學好,好武的君主便去世了;現在是一位青年君主,喜歡用青年人,我卻年老了。因此,我沒有碰上一次好機會。”

機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錯失機會,成功也便無從談起。《讕言》

四方之誌

子高在趙國住了一段時間,準備回魯國。子高的朋友都到他家來送行。子高有兩個朋友一個叫鄒文,另一個叫季節,是平原君的門客。等到子高動身回魯國時,各位老朋友都來送別。送別儀式結束後,鄒文、季節又伴送了三天。分手時,鄒文、季節淚流滿麵,子高卻僅僅拱拱手而已。分開後各自上了路,子高的學生便問子高說:“老師跟鄒文、季節兩位很要好,他們有依依不舍的深情,因為不知道何時能再見而愁苦流淚;但老師呢,說話很響亮,臨別不過拱拱手而已,這是為什麼呢?”子高回答說:“開始時,我以為他們兩位是大丈夫,現在才知道他們像婦女一樣。好男兒活著就該誌在四方,難道能像鹿與豬一樣經常團聚在一起嗎?”學生又問:“這樣看來,那兩位哭得不對嗎?”子高回答說:“也不能這麼說,他們心腸很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沒有抱負、沒有理想,這的確不是大丈夫所為。”《後漢書》

遼東白豬

古時候,遼東有一戶人家養了一頭母豬。有一天,母豬生下了一隻白豬。主人家認為它不是一般的豬,決定把它獻給皇帝。他走到河東,看見有很多豬都是白豬,不由得羞愧起來。《百喻經》

急性子

有一人召集了很多人在一起聊天,他讚美另一個人品德很好,隻可惜有兩個缺點:一是喜歡發怒,二是做事急躁。就在這個時候,被批評的人恰好從門外經過,聽了這話,便發脾氣,馬上進屋抓住那說自己有缺點的人,伸手便打。旁邊的人問他:“你為什麼打他呢?”那人回答說:“我什麼時候喜歡發怒和急躁呢?這個人卻說我常常喜歡發怒、做事急躁,他不欠揍才怪呢。”旁人說:“你瞧瞧,你自己現在的表現,不是愛發怒、做事急躁嗎?”

愚人食鹽喻

從前有一個得了腦膜炎的人,笨得厲害。他的親戚請他吃飯。親戚給他食物,他嫌淡了沒有味道。親戚聽了,再給他加了一些鹽。加鹽以後,那個笨蛋覺得十分可口,便在心裏盤算說:“這食物可口的原因是放了鹽。放少量的鹽已有如此味道,再多點就更妙了,”於是,那個笨蛋菜也不吃了,忙著去吃鹽,最後鹹得他口渴得要命。

長大的藥

從前,有一個君王生了一個女兒。他把醫生叫來說:“給我喂藥,馬上叫她長大。”醫生回答說:“世上是有一種讓小孩立刻長大的藥。不過我沒有,必須花力氣去找。但在我找藥的時候,請國王不要去看公主。等到給她喂了藥,然後叫您看。”於是醫生就到遠方找藥去了。過了十二年,才得到藥轉回京城。他將藥喂給國王的女兒吃了,再帶著她去見國王。國王一看女兒長大了,非常高興,心想:“這個醫生果真了不得,給我女兒喂了藥,叫她一下子便長大了。”於是命令手下的人把珠寶賜給那個醫生。

三層樓

從前,有一個財主頗有錢財。他看到別人蓋了一幢三層的樓閣很漂亮,便決定也蓋一幢三層的樓閣。他立刻花錢請泥木匠幫他蓋樓閣。

泥木匠開始打地基,疊磚頭,建造樓房的最下一層。富人瞧了,心裏有些疑惑,就跑來問泥木匠道:“你這是造什麼房子呀?”泥木匠答道:“還不是照你的吩咐建造三層樓閣嗎?”

財主向往的隻是樓房的最上一層,他要造的也隻是這一層。他連忙止住泥木匠道:“你給我造房子,就按我的意思去辦,我是不需要什麼第一、第二層樓的,隻要第三層就夠了,快把第三層給我蓋起來。”

殺群牛喻

很久以前,有一個農夫喂了二百五十頭牛。他經常趕著牛尋求水草旺盛的牧場,用心地喂養這群牛。有一天,老虎吃了一頭牛。當時,牛群的主人便產生了一個想法:“已經喪失了一頭牛,這一群牛已經不是原來的滿數了,剩下的這些牛也沒有什麼用了。”於是馬上將牛趕到一個深坑邊,統統推下深坑,牛都摔死了。

世上有很多沒有頭腦的人。他們接受佛祖釋迦牟尼的所有戒律,假如自己違反了一條戒律,不僅不知反省自己,洗刷自己的錯誤,反倒產生這樣的念頭:“我已經違反了一條戒律,既然不能十全十美了,也沒必要再去遵守其他戒律了。”破罐子破摔,最後成了品德敗壞的惡人。

愚人吃餅

從前,有一個人三頓沒吃東西,餓壞了,便買了七個煎餅吃。吃完了六個半,便吃飽了。那人很後悔,用手打自己,抱怨自己說:“我現在感到飽足,是由於吃了這半個餅。如此看來,前麵的六個是白白地浪費掉了。如果早知道這半個餅能夠吃飽的話,前麵那六個餅就不用吃了呀。”《柳河東集》

黔驢技窮

從前,貴州是沒有驢子的。有一個商人買了一頭驢子回貴州,一時之間派不上什麼用場,便把它拴在山腳下。

有一天,一隻老虎來了,看見驢子長得很高大,以為是一個怪物,不敢走近它,便小心翼翼地躲在樹叢裏偷看,始終搞不清驢子是個什麼東西。

有一天,老虎正在打量著驢子。驢子突然長叫一聲,老虎嚇了一跳,以為驢子要吃它,遠遠地逃開了。但是,沒有看見驢子追來,再轉回去仔細看看,發現驢子並沒有什麼特別本領,覺得驢子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於是,在驢子的前後轉來轉去,可是還不敢和驢子搏鬥。

老虎壯著膽子上前挑釁。驢子被激怒了,用蹄子去踢老虎。這時候,老虎心中暗喜:“原來它隻有這麼一招兒!”再也不怕驢子了,大吼一聲,嚇倒了驢子,撲上前去,吃掉了驢子。

郭橐駝種樹

唐朝有一個人姓郭,他是長安人,因為他背駝了,別人都管他叫郭橐駝。郭橐駝很會種樹。

他種的樹木,沒有不成活的,而且樹幹高大,枝葉繁茂,果實結得又大又多。因此,長安城裏的富豪大戶修建園林,以及那些經營果園的人,都出重金請他種樹。

有的種樹人即使暗中觀察,用心模仿,也沒有人能比得過他。

有人問他:“你的樹為什麼種得這樣好呢?請把你的寶貴經驗介紹給我們吧!”

郭橐駝謙遜地回答說:“我種樹沒有什麼特殊本領,隻不過是順應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讓它們按自己的本性生長罷了。”

“那麼,我們種的樹木為什麼都長不好,常常枯死了呢?”

橐駝笑著說:“栽樹木,樹根要舒展,培土要適當,原土要保留,築土要緊密。栽好以後,灌足了水,便不要再去動它。它的生長規律不受到破壞,它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別的栽樹人卻不這樣,栽樹時,樹的根須弄得很卷曲,原土被倒換,培士不是過多,就是過少。栽好後,又過分小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用手搖動樹根,察看土鬆了還是緊了,甚至用指甲掐破樹皮,看樹枯了還是活著。表麵上看是對樹木十分愛護,實際上是傷害了它。這樣種樹是不得要領的,所以樹長不好。”

臨江的麋鹿

臨江有一個獵人無意中捕捉到了一隻小麋鹿,很高興,決定把它帶回喂養。剛一進門,他家養的一群狗看見小麋鹿,都想吃掉它,都搖著尾巴圍了上來。獵人很氣憤,把狗都趕開,擔憂起小麋鹿的安全來了。從那天起,獵人便天天抱著小麋鹿和狗接近,讓狗知道主人是愛小麋鹿的,不能咬它,又逐漸讓狗和小麋鹿一起玩耍。

日子長久了,狗都順著主人的心願,不敢欺負小麋鹿了。小麋鹿漸漸長大,竟忘記自己是一隻麋鹿了,反而認為狗是自己的好朋友。就和狗們相互偎依,翻滾著玩耍,越來越親熱。那些狗由於害怕主人,也跟它玩得很好,但經常貪婪地舔著自己的舌頭,露出一副饞相來。

三年以後,麋鹿走到門外,看見很多別人家的狗,就跑過去想跟它們玩兒。那些狗看見麋鹿都異常興奮,不由得齜牙咧齒地衝上去,一起把麋鹿咬死分著吃了,麋鹿到死那刻才明白自己是一隻令狗垂涎很久的麋鹿。

狂妄的老鼠

永州有一個人,因為自己生肖屬鼠,便認為老鼠很可愛。他家裏沒有養貓狗之類專門捕鼠的動物。他家裏有一些老鼠肆無忌憚,因為他從來不打老鼠。

沒過多久,老鼠互相傳告,都搬到這戶人家來,吃得飽飽的,養得肥肥的,無憂無慮。這樣,弄得這家屋子裏沒有一件完好的家具,衣架上沒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吃的喝的都是老鼠吃了剩下來的東西。那些老鼠白天成群結隊地和人一起行走,夜間到處咬東西,肆意打架,吵鬧聲簡直叫人無法入睡。但這人始終不覺得老鼠討厭。

幾年後,這戶人家遷到別的地方去了,另一人家搬進來住。老鼠仍是得意忘形、肆無忌憚,比以前更吵。新來的主人說:“老鼠本是在陰暗中活動的壞東西,可這裏的老鼠卻吵鬧得這麼厲害,不知為什麼會達到這種地步呢?”

這家主人很氣憤,立刻借來了五六隻貓,關上門,撤去屋頂上的瓦,用水灌鼠洞;還專門請來幾個人來圍捕老鼠。這樣一來,殺死的老鼠不計其數,屍積如山,扔到偏僻的地方,臭氣幾個月才消散。

貪吃的鯨魚

渤海裏有很多龐大的鯨魚,它們經常吞吃比它們小的魚。它們掀波鼓浪,使大海震蕩,連巨大的海島也似乎在搖晃。大鯨魚張口一吞,就要吃掉像小船那樣的肥魚幾十條。它自恃猛勇,向前衝去,追著小魚猛吃不停。終於擱淺到北麵的竭石山前,幹渴而死。這時,原先被它當作食物的魚兒反過來爭先恐後吃著它的肉。

愛財的人

永州人都擅長遊泳。一天,江水暴漲得很厲害。有五六個老百姓乘小船橫渡湘水。小船行駛到河中突然進水了。船上的人紛紛棄船下水,其中的一個雖然也盡力劃水,但一直沒有遊動。他的同伴說:“你是最會遊泳的人,今天為什麼落在後麵呢?”他回答說:“我腰間帶著一千銅錢,很沉重,因此落後了。”同伴說:“怎麼不丟掉它呢!”他沒有回答,隻是搖搖腦袋。過了一會兒,他累得渾身酸痛。那些已經遊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向他呼喚著,大聲說道:“你太愚蠢了!真是被錢迷住了心竅!自己快要死了,還要錢作什麼用啊?”他又搖了搖頭,他為了保住身上的錢財,不停地劃水向前遊。

最後,他被那些銅錢拖到河底去了。《弘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