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解夢

赤景公忽然得了胃病,多日休息調養絲毫不見效果,不由得心內煩燥。

一日,景公內心抑鬱,閉目靜養,不覺睡去。夢中,景公忽見天空有兩個太陽懸天曝曬,直曬得頭昏眼花,景公想:

“一個日頭已足夠了,現在又多出一個,豈不要烤焦了萬物。我身為一國之君,不能不為天下百姓著想,一定設法打掉一個太陽。”

景公身體竟離開地麵,騰空越起,直奔太陽而去。

迎麵金光四射,晃得景公難睜雙目,隻好拔劍拚命揮舞,漸漸體力不支,跌落在地……

夢中驚醒,景公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不知夢中情景是何征兆。

第二天,景公召見晏子,對他細說昨日夢中之事,惴惴不安地問晏子道:

“此夢可是不祥之兆?”

晏子想了想,對景公說:

“我看還是把占卜解夢之人找來,聽聽他是如何說法。”遂出宮去找會解夢之人。晏子對解夢人說:

“景公疑夢中是不祥之兆,你須給他寬心才對他的病情有利,不如這樣說:大王身患之病屬陰,夢中太陽屬陽,兩個太陽表示二陽,二陽對一陰,預示大王的病即將痊愈。”

解夢人進宮後,按晏子的說法對景公說了一遍,景公聽了,不勝欣喜。

過了些日子,景公因心中舒暢,病果然好了。

景公十分高興,立即召解夢人進宮。

景公命賞解夢人金銀,並且對他說:

“由於你夢解得好,我才得以如此快的康複,你理該受到獎賞。”

解夢人卻說:

“小人不敢領賞,話雖是我說的,卻均是晏子大夫教我說的。”

晏子卻說道:

“話從我口中說出,大王也未必深信不疑,因此,還是解夢人有功,我豈敢領賞。”

景公見狀,稱讚道:

“你二人不貪功求賞,都是品德高尚之人,都該獲得獎賞。”

鞋匠的罪過

齊景公有一次讓魯國的鞋匠給他製做了一雙精美的鞋,整個鞋麵上綴滿了珍珠美玉和銀製的裝飾品,長度約一尺左右,並且用黃金製成鞋帶,份量極重。這件事被晏子知道了。

晏子派人將鞋匠抓了起來,然後到宮中去見景公。

景公聽說晏子求見,盡管天氣很冷,仍然穿上特製的新鞋迎接晏子,以為晏子會對鞋子大加讚賞。

景公問晏子:

“今天天氣很冷吧?”

晏子說:

“那是因為您穿了又沉又硬不暖和的鞋子的原因。”

景公見他說到鞋子便問道:

“這鞋子你看如何?”

晏子說:

“我聽說古時候聖人們做鞋講究的是冬天要輕而暖,夏天要薄而涼,您的鞋冬天穿著又沉又冷,對貴體有什麼好處呢?

魯國的鞋匠給大王做出這樣的鞋來,實在是罪大惡極,我已把他拘捕起來了。”

景公一聽,忙問:

“鞋匠做鞋,何罪之有?”

晏子說:

“作為鞋匠,應該知道做什麼樣的鞋子讓人穿著舒服耐用,且符合養生之道,這位鞋匠明知這種鞋子對大王身體不利,卻閉口不言,其罪過之一;製做的鞋子樣子怪異,不符合我國國情民俗,招人恥笑,其罪過之二;製一雙鞋子花費了那麼多的財物工本,卻並沒有實際用處,反讓百姓對大王的奢侈不滿,其罪過之三。如此多的罪責難道還不該處罰嗎?”

景公聽得晏子一席話,啞口無言。因為他心裏明白,這雙鞋是他命那位魯國的鞋匠做的,可是如果這樣說,豈不等於不打自招,說自己奢侈無度。於是,隻好對晏子說:

“隻要警告他再不可這樣做就是了。”

晏子說:

“不處罰不足以警醒別人,他既是魯國人,就逐出齊國國境,永不得再到齊國來可以嗎?”

齊景公隻好點頭同意,從此,再沒穿過那雙鞋子。

施孟子弟

從前在魯國,住著兩家鄰居,一家姓施,一家姓孟。兩家剛巧都有兩個兒子,二子又都是大兒學儒學,小兒習兵法。

兩家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施家的大兒子學成後,去了齊國。他以儒家之道,勸諫齊王。齊王見他說得有理,十分器重他,請他做太子的老師。

施家的小兒子是學兵法的,他長大以後,去了楚國。在楚國,施家的小兒子以自己所學兵法,向楚王陳述用兵的方略,楚王大喜,留他在楚國做了重臣。

施家的兩個兒子都因為自己的學識而受到賞識和重用,施家自然也就有了地位,享受著榮華富貴,過著貴族生活。

孟家見施家過得如此興旺,便夫婦雙雙上門討教,請求施家教給他們發家致富的良策,也好擺脫現實的困苦生活。

施家將兩個兒子如何學以致用終被重用而飛黃騰達,細細告訴了孟家夫婦。

孟家的父親回去後,對兩個兒子說:

“施家二子與你們兄弟二人均是學習一樣的知識和技能,他們能找到施展本領的地方,得以風光顯貴,我兒也不妨出去闖蕩一番,不僅可以出人頭地,而且能夠光宗耀祖。”

孟家兩個兒子聽了父親的話,也打起背包出了遠門。

孟家的大兒子來到秦國,將自己學的儒學道理一一講於秦王聽,希望秦王能賞識自己的才華,得以重用。

卻不料他的的治國方略恰與秦王背道而馳。因此,秦王聽了他的一番話,不但沒有采納,反而怒氣衝天:

“目前,各諸侯都在憑實力角逐、操練兵馬,籌備糧草還來不及,你卻要我以仁義對武力,豈不是要我坐以待斃。”秦王不但沒重用他,反而對他施了宮刑。

孟家的小兒子選擇衛國去自薦,並陳述了如何用兵抗敵的主張,但衛國勢單力簿,與鄰國求和還嫌不夠,豈敢用主戰之人。衛王深恐鄰國猜忌,隻有用重刑處罰孟家小兒子。

施家聽說孟家子弟的遭遇,前來探望,並痛心地說:

“你們實在是選錯了目標呀!”

大葫蘆

有一次,莊子去拜訪惠子,進得院來,發現惠子正對著一堆大葫蘆發愣。莊子走到跟前,他才發現,忙說:

“請到屋裏坐。”

兩人在屋內坐定,莊子問:

“方才見你對著葫蘆發呆,不知想些什麼?”

惠子說:

“唉,別提了,這些葫蘆是魏王送我的葫蘆籽種出來的。結出的葫蘆果然不凡,每個葫蘆幾乎能容納幾擔水的樣子,可是,中看不中用,你用它裝水,它脆弱得提不起來,你把它剖開做瓢吧,底尖又站不穩,白白地擺在那裏看著派不上一點用場,還要占好大的地方,我真想搗碎了丟掉算了。”

莊子聽了,不禁一笑:

“先生這樣想就錯了。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

“據說有個宋國人,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紗為生。因為這種工作冬天也要接觸冷水,所以祖上世代傳下一種治手腳凍傷的秘方。

有一個路過此地的商人聽說了此事,便登門拜訪,要以百金求取治凍傷的藥方。宋家人,不覺動心,全家商議之後,同意將藥方轉賣,因為他們覺得靠漂洗棉紗,一輩子也賺不到百金。

這位客商是個十分有心計的人,他知道吳國正在和越國交戰,就自薦到了吳國,對吳王說:

‘我手裏有治凍傷的秘方良藥,因此,我建議讓我統領一隊人馬,在數九天裏與越軍交戰,相持一段時間,越軍不打自敗。’

吳王聽了大喜,封他為大將軍。深冬時節,吳國與越國開戰,吳軍故意引越軍陷入水戰之中。吳軍因有治凍傷的良藥,士氣高昂,越軍將士手腳卻均被凍傷,果然不戰而自敗。

那位客商因此而被封官賜地,享受榮華富貴。可是,那位宋氏人家雖手中有秘方,卻仍世代漂洗受苦,問題在於他們能否最有效地利用秘方,你說對嗎?”

惠子聽罷,心中似有所悟,莊子接著又說道:

“如果將這些大葫蘆捆紮起來,做成一個筏子,用它去周遊四方豈不妙哉?”

換手指

有一個神仙曾和幾位仙友一塊兒議論人間的事。

一個神仙說:

“人是最貪心的,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另一個神仙說:

“的確如此,人不僅貪心,而且貪得無厭,不論是不是自己的東西都想據為己有。”

其他的神仙也隨聲附和。這個神仙心地單純,加之沒有到人間去過,所以,還是不願意把人先想得太壞。他決定自己下凡到人間看一看,考察一下人到底是怎樣的。

這一天,這位神仙扮作普通人來到人間。他穿大街,過小巷,訪了好幾個人,結果,這些人一個比一個貪婪,他很失望,但還有點不甘心,決定繼續尋訪,而且暗下決心:

“如果能訪到一個真正不貪心的人,我就把他超度為神仙。”

他一邊想,一邊走,險些和一個人撞了個滿懷。兩位都停下來,相互行禮表示歉意,並聊起天來。

神仙看這位像是知書懂禮的樣子,便有意試探他是否也很貪心。便對那人說:

“你我既然相識,便是有緣份,我送你一樣紀念品吧。”

說著,神仙從懷裏拿出一小塊玉石一樣的東西遞給那人,那人連連擺手:

“豈敢,豈敢,怎麼好意思剛剛相識便收你的禮物呢。”

神仙心裏暗暗高興:

“看來這是位君子,不輕易貪圖別人的東西。”

神仙說:

“請不必介意,我可另外送你一樣東西,請您一定笑納。”神仙說著,用左手食指一指路邊的一塊小石頭,石頭立刻變成了金子。

那人仍推辭,神仙又指一塊大石,大石塊也變成了金子。那人仍搖頭拒絕接受。

神仙大喜:

“此人真是一位品行端正,不貪圖錢財之人,應該超度他為神仙。”

神仙於是最後問那人:

“你一再拒絕我送給你的金子,您是怎麼想的?”

那人一指神仙的左手食指,說:

“最好將你的那根手指換給我。”

布施

從前,有一個和尚住在城郊外的一座寺院裏,這個和尚雖為出家之人,卻心底肮髒,是個心胸狹窄的卑鄙小人。

有一個士兵,早就聽說這座寺院的和尚行為卑劣。一天,他和幾位夥伴聊天,又提到那個和尚,於是他靈機一動,對那幾位說:

“今天我們到寺院去好不好?”

那幾位問他:

“你既然討厭那個和尚,為什麼還要去呢?”

那位士兵賣關子道:

“去了就會知道了,保你們這次看出好戲。”

幾個士兵聽他這麼一說,也就和他一道去了寺院。

幾個人剛一進寺院大門,和尚便迎了出來,一見是幾個普通士兵,臉上的笑容立刻褪去了。

士兵裝作沒在意和尚的表情,眼睛四下裏觀望了一下,對和尚說:

“這寺院地處郊外,環境幽雅,是個好地方,可惜房舍過於陳舊,該修繕一下了,這樣吧,請您將化緣的帳簿取來,我好寫上布施的銀兩。”

士兵說完,和尚立刻滿麵堆笑,命小和尚快去端茶,請士兵一行人坐下。

士兵用眼角瞄了幾位同夥一眼,那幾位不知他要捐多少銀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他搞什麼名堂。

和尚取來筆硯,將化緣簿雙手捧給士兵,士兵接過筆來,端端正正寫下“總督部院”幾個字。和尚一見,嚇得跪倒在地,以為是長官微服私訪呢。

和尚用眼角偷看士兵書寫,隻見“總督部院”後邊寫道“標下左營官兵”,連忙爬起,嘴角又露出一絲輕慢來。

士兵回頭看了和尚一眼,又揮筆寫道“喜施三十”,和尚見士兵肯捐三十兩銀子,喜上心頭,慌忙又畢恭畢敬地跪下。

士兵心中好笑,繼續在三十兩後邊寫上“文錢”兩個字,和尚爬起來,接過化緣簿,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幾位同事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強忍著肚裏的笑,直到出了寺院,幾個人捧腹倒笑。

除妖

從前,在一個村子裏住著一位很有錢的財主,財主有個女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財主家的女兒整天不是哭,就是笑,有時眼睛還呆呆地盯著一個地方,仿佛丟了魂一般。

財主愁得了不得,忙請人來看,一位算命的說:

“這姑娘是被狐狸迷住了。”於是便念咒畫符,想驅走狐狸,可是沒有用,姑娘照樣哭笑無常。於是,又請了一位道士,道士忙了一陣,仍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