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通過表情、動作、造型等來表達感情的嗎?(3 / 3)

[我還想知道]

春聯在農村和城鎮普遍盛行始於公元1368年,歸功於明太祖。

門神上畫的兩個人像分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兩員大將尉遲恭和秦叔寶。相傳隻有他倆站在門口護衛,唐太宗才能睡得安穩,後來太宗就命人照著他倆的模樣畫了兩幅畫,流傳至今。

元宵節提燈籠是象征著

光明和希望嗎?

農曆春節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大家都特別興奮,所以我們叫它“元宵節”。

為什麼元宵節非提燈籠不可呢?“燈”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照明。漢朝以後,佛教和道教借用燈作為“破除黑暗”的宣傳工具,後來流傳在民間,燈籠的製作就變得相當普遍了。

至於民間觀賞花燈,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這本書的說法,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每逢元宵節的夜晚,就在高山上,豎立高八十尺的彩燈及一百支樹燈,燦爛的燈火,直衝牛鬥,百裏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壯觀。

關於燈籠的產生,這裏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每年月圓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過,可是有一年的元宵節,天空竟然被一團烏雲遮住,人們看不到天神,心裏都很著急。

於是,大家紛紛點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尋天神。天神沒有找著,反而把元宵節拿火把的習俗傳下來了,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正史的記載,元宵節提燈籠,都是象征光明、喜悅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我還想知道]

古代朝廷為了鼓勵人們在元宵節賞花燈,還想出贈送的方法,隻要去禦街賞花燈的人,都賞一杯“禦酒”,作為紀念。賞花燈時,會有燈謎供人們猜,猜對有獎。

元宵節除了賞花燈的風俗外,還有騰龍舞獅、踩高蹺、唱戲、吃元宵等。

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各國勞動婦女

為爭取和平民主、婦女解放

而鬥爭的節日嗎?

每年的3月8日,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三八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民主、婦女解放而鬥爭的節日。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規模巨大的罷工和示威遊行,得到了廣大勞動婦女的支持和熱烈響應。1910年8月,一些國家的先進婦女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主持會議的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議,以每年3月8日為世界婦女的鬥爭日,大會一致通過了這一建議,並決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鬥爭的偉大節日。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定3月8日為婦女節。

[我還想知道]

我國第一次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始於1924年。當年,我國勞動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廣州舉行了“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紀念活動。

在我國在月八日在這一天,婦女放假一天,回到家裏,盡懷地享受著由丈夫做的飯菜,這一天的家務活也全免了。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由1886年美國

工人爭取8小時工作製舉行的

大罷工活動創造的嗎?

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五一國際勞動節。

19世紀中葉,美國資本主義不斷發生危機,幾萬家工廠倒閉,幾百萬工人失業。在業工人的工資不斷下降,而工時卻延長到每天18小時,工人們勞動強度增大,而收入無法維持生活。因此,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紐約等城市約35萬工人舉行了震驚世界的爭取8小時工作製的大罷工,罷工在美國和國際工人運動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888年12月,美國勞工聯合會在聖路易代表大會上,決定於1890年5月1日繼續為爭取8小時工作製舉行遊行示威活動。1889年7月14日至21日,第二國際在成立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把“五·一”定為國際勞動節。於是,5月1日的工人階級鬥爭從美國走向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工人相繼加入了紀念“五·一”的行列,5月1日成為一個具有國際意義的日子。

1886年美國工人階級爭取8小時工作製的大罷工,不是一次孤立的、偶然的事件。他們高舉的是整個階級共同的旗幟,他們提出的爭取8小時工作製的口號則是全世界工人的一致呼聲。正是這次曆史性的革命運動創造了“五·一”國際勞動節。

[我還想知道]

中國工人階級於1920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第一次大規模集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後,每年的“五·一”節不僅舉行紀念活動,還要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範,頒發“五一勞動獎章”。

六一國際兒童節是為了保障全世界

少年兒童的權利而設立的嗎?

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和紀念日,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節日。

每年到六月一日,兒童們都非常興奮,有些學校會借此機會為學生頒發獎狀、獎品、糖果等。這時候的老師、家長也變得活潑起來,與孩子們同樂。

為了保障全世界少年兒童的權利,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少年兒童,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於1949年1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會議上,一致決定將每年的六月一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在中國,根據中華慈善協會的建議,自1931年起曾以4月4日為兒童節。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作出決定,在中國實行國際兒童節製,改為現在的六一兒童節。

[我還想知道]

節日這天,全國少年兒童集會慶祝。各公共娛樂場所特地為孩子們免費開放,並安排各種文藝表演、遊戲和聯歡活動。

各機關、團體、企業在6月1日這天還向自己職工的子女饋贈食品、紀念品等節日禮物。這是孩子們過得最愉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