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非常重視學術文化發展。他下令在長安、洛陽創建集書院,組織全國著名學者著書立說,還聘請學者來京,如張遂任天文學顧問,李白亦應召入宮,對當時文化界有很大影響。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嗎?
唐玄宗統治後期,整日與貴妃楊玉環在一起飲酒作樂,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宰相李林甫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乘機把持朝政,專權自恣,排除異己,搜刮民財,廣收賄賂,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這就給安史之亂造成可乘之機,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安史之亂”指的是安祿山、史思明反叛唐玄宗的一次內亂。
安祿山是混血胡人,通曉6種蕃語,史思明是他的同鄉,兩人從小在一起長大。
安祿山是個野心極大的人,他費盡心機博得了楊玉環的歡心,進而獲得了唐玄宗的寵愛。
安祿山的心思果然沒有白費。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唐玄宗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這是唐朝開國以來封給胡人的最高爵位。就在這種種活動中,安祿山對唐玄宗的荒淫昏庸,對唐王朝政治上的腐敗,軍事上的虛弱,了解得十分清楚。他那向上爬的欲望,就一步步地發展成為發動叛亂、起兵滅唐的野心。公元755年10月,安祿山以討伐宰相楊國忠為名,發兵15萬,號稱20萬,從範陽向長安方麵進發,揭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
安祿山的軍隊十分殘暴,每到一處,就搶掠民財,燒毀房屋,甚至把殺人當作兒戲。
公元756年,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即位,改元至德,帝號為肅宗。他任用郭子儀等大將,調集了西北各路軍隊,準備反攻長安。公元757年,安祿山集團發生內訌,他的長子安莊緒本應為太子,但安祿山卻想立夫人段氏生的兒子為太子,為此安祿山被長子安慶緒殺死。公元762年,唐肅宗死後,兒子李豫繼立,稱代宗。代宗相繼收複洛陽、河南等地,曆時8年的安史之亂終告結束。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社會矛盾發展的集中表現,是唐中葉統治階級內部、地方節度使與中央政府爭奪最高政權的鬥爭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我還想知道]
唐朝從公元618年李淵開國,到公元907年李拀禪位,整整290年,共有23位皇帝。公元908年,唐朝最後一位小皇帝被朱全忠派人殺害。此後,中國變成五代十國紛爭的複雜局麵。
公元906年,唐朝滅亡,朱全忠建立梁朝,自封皇帝。
阿保機平息兩次叛亂建立了遼王朝嗎?
朱全忠自封皇帝這年的冬天,遙輦氏第九任可汗痕德堇病故,耶律阿寶機被推舉為王,次年正月正式即位。
耶律阿保機趁五代紛爭時期,多次率兵進攻中原,俘掠漢人,地盤不斷擴大。
就在耶律阿保機一心對外的時候,他的五個弟弟開始密謀篡奪他的王位了。耶律阿保機的二弟刺葛見他已當了五年可汗,還沒有讓位的意思,忍耐不下去了,找三弟迭刺、五弟安端商量篡位。
不料,此事被其妻密告了阿保機夫人。阿保機夫人當即派人把老五安端抓來審問,安端無奈,隻好招認。隨後,刺葛、迭刺、寅底石也被抓起來。
阿保機知曉此事後,並沒有殺掉五個弟弟,而是把他們帶到一座山崗上,讓他們發誓不再反叛。五個弟弟感激不盡。
一場篡位的叛亂平息了,阿保機首先感謝粘睦姑,封她為晉國夫人。一年以後,刺葛見耶律阿保機仍無退位之意,再次與迭刺、安端、寅底石等一起率兵造反。得到眾臣擁護阿保機繼續連任的消息,刺葛知道自己陷入孤立境地,隻好再次認罪。耶律阿保機見刺葛三番兩次言而無信,下定誅除他的決心。阿保機率領大軍,先捉住了安端、迭刺兩個弟弟,不久,又追上北逃的刺葛和寅底石。阿保機把參與叛亂的骨幹29人車裂,把刺葛等四兄弟杖刑之後釋放。
兩年以後,阿保機舉行了登基儀式,阿保機為大聖大明天皇帝,述律平為應天大明地皇後。年號為神冊元年,國號為“契丹”。公元947年,阿保機的二弟耶律德光把國號改為遼,這就是遼王朝。
[我還想知道]
916年,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並派人創造了契丹文字,製訂了法律。阿保機還在黃河沿岸造京城,稱為上京。
阿保機稱帝後,趁中原正處五代十國混戰時期,統一了大漠南北和中原東北廣大地區,成為當時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
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封建王朝——宋朝嗎?
趙匡胤生長在動蕩不安、群雄角逐的五代十國時期。
公元951年,趙匡胤與一批將領擁立郭威,奪取後漢政權,建立了後周。
公元959年,後周周世宗病亡,周恭帝柴宗訓年幼。這時的趙匡胤由於屢建戰功,聲望日高,他除了典掌禁軍外,還兼宋州歸德節度使(今河南商丘),負責防守京師。於是,當年占卜時得來的一顆當皇帝的心願,便開始萌發,並很快膨脹起來。此時,趙匡胤得到率兵出征的命令後,便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當趙匡胤率大隊人馬來到大梁城北40裏的陳橋驛時,天色已晚,便駐紮下來。這天夜裏,將士們都沒睡,隻有趙匡胤假裝酒醉不醒,躺在床上。黎明時分,趙匡義、趙普和諸將闖進趙匡胤的臥室,個個手拿兵器說:“諸將無主,我們願立太尉(趙匡胤)做天子!”眾將士一邊叫喊著,一邊團團圍住正打著哈欠的趙匡胤,並把早準備好的龍袍強行披到趙匡胤身上,隨後叩頭便拜,高呼:“萬歲!”這就是曆史上“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說的來由。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率領大軍回師京城登基。因為原來所領的歸德軍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定國號為宋,仍以開封為都城,改稱東京。趙匡胤為宋太祖。
[我還想知道]
傳說趙匡胤22歲離家出走來到河南商丘的高辛廟時,見到一個占卜者,便湊上去,問詢自己的前程。他先問能否當一名小兵,卜顯示“不吉”;又問能否當一名刺史,卜又顯示“不吉”。趙匡胤不解,再問能否當皇帝,卜上顯示“吉”!
趙匡胤從公元963年發兵荊湖算起,至公元976年13年間,平定了南方割據勢力,結束了這一地區的連年戰爭,使老百姓逐步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宋太祖任賢用能而深得民心嗎?
宋朝建立以後,趙匡胤並不因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而輕視讀書,反而願意讀書,重視知書有學問的人。
趙匡胤設立儒館,請有學問的人辦教育培養人才。老百姓見皇帝重視有學問的文人,非常高興,常常議論:如此一來,天下可以太平了!
趙匡胤選擇讀書人做宰相,他認為,用文臣做事,即使貪汙腐敗也不及武臣的十分之一。
趙匡胤對科舉製度也進行了改革,規定不論出身貧富都可以應舉;設立複試、殿試製度,杜絕舞弊和走後門行為。並從開寶八年(公元975年)起,親自主持殿試。
趙匡胤重視選拔人才,不看資曆重水平。隻要有能力,則破格提拔。這種任賢用能的舉措,深得民心。
[我還想知道]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10月,宋太祖病世,其弟趙光義繼位,即宋太宗,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元年。
大宋朝沒能統一整個中國,在它的北麵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在它的西北麵還有一個國家,這就是西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