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愛國運動標誌著中國新民主義革命開始嗎?
繼1913年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1918年9月派駐日公使章宗祥和日本政府交換了“山東問題的秘密換文”,使得日本在山東占有的權利加大。在巴黎和會上,日本代表就是以“山東問題的秘密換文”為借口,提出的無理要求。巴黎和會本是列強戰勝的分贓會,竟同意了日本的無理要求,而段祺瑞的代表陸征祥也準備簽字認帳。這一賣國行徑很快被留日學生披露,通電全國。
消息傳到國內,舉國震驚。5月3日晚,北大學生代表鄧中夏在法禮堂號召大學生舉行學界大示威,製止簽約。
1919年5月4日下午1點,北京大學高師等13所大專院校3000多名愛國學生彙集到天安門城樓下,如潮水般湧向外國使館區東郊民巷,他們高呼:“還我山東!”、“保我主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等,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史稱“五四”愛國運動。
“五四”愛國運動迅速成為全國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6月27日,旅法華工、留學生、華僑數百人前往中國政府總代表陸征祥所住醫院,要求拒簽和約。第二天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巴黎和約的簽字儀式。這樣,在全國人民支援下,五四運動取得了勝利,這是中國人民在反帝鬥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五四”運動掀開了中國曆史的新篇章,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階級登上了曆史舞台,這標誌著比中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氣勢更為波瀾壯闊的中國新民主義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
[我還想知道]
“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廣泛傳播。
李大釗在北京《晨報》上開辟了“馬克思研究”;陳獨秀、李達在上海創辦《共產黨》月刊;毛澤東等人在湖南主辦《湘江評論》;周恩來等人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編輯《覺悟》雜誌。
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嗎?
“五四”運動後,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徹底改造中國,必須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1920年初,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這年夏天,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定名為中國共產黨。不久各地也先後建立起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方黨組織的建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了有效地開展活動,建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各地代表於1921年7月趕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晚上,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誌路106號博文女子學校開幕。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立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李達為宣傳主任,並決定建立黨的地方組織。
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武器,領導全國人民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了民主革命鬥爭,使中國革命的麵目煥然一新。
[我還想知道]
在中共“一大”召開不久,孫中山改組了國民黨,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合作得以實現。
1924年5月,在共產黨人建議下,國民黨成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孫中山親自兼任總理。
1926年7月初,國民黨開始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當時北洋軍閥的三大勢力:親日的張作霖、親英美的吳佩孚、親英美的孫傳芳。
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嗎?
北伐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致使革命力量損失慘重。
為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進攻,挽救革命,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指派周恩來為前敵委員會書記。
1927年7月31日晚,“砰!砰!砰!”三聲清脆的槍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正式爆發了!頓時,古老的南昌城,槍炮轟鳴,火光衝天。
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8月1日拂曉,戰鬥勝利結束。起義軍共殲敵3000餘人,繳獲步槍5000餘支。南昌市民將緊閉了一夜的城門敞開,用鞭炮、美酒、水果表達喜悅心情。
南昌起義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布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繼續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軍隊、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
[我還想知道]
南昌起義勝利後,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選宋慶齡、鄧演達等7人組成主席團,任命賀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代總指揮,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
國民黨的北伐軍僅半年多時間連續攻占了湘、鄂、贛、閩、浙、皖、蘇等省,控製了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基本上摧毀了吳佩孚、孫傳芳的直係軍閥的反動勢力,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毛澤東是在“三灣改編”之後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嗎?
在蔣介石和汪精衛叛變革命後,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在湖南、湖北、廣東、江西四省發動農民舉行秋收暴動。毛澤東奉中央命令回湖南改組省委,製定暴動計劃,並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暴動領導機關。
1927年11月,暴動在安源、銅鼓、修水等地全麵展開,但很快受挫。19日,各路暴動部隊在瀏陽文家市會合,毛澤東主持召開前委會議,決議退兵湖南南部。10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江西永新三灣。
在永新三灣,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改編,在軍隊中建立了黨的各級組織。
三灣改編後,毛澤東率部隊來到寧岡縣古城。在古城的文昌閣小學,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決議到敵人統治的薄弱地區——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在會上,毛澤東分析了將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的有利條件。極大地鼓舞了幹部和戰士們,大家齊聲高呼:“我們要上井岡山,去建革命根據地。”會後,毛澤東領導部隊進行了著名的向井岡山的進軍,於10月進入井岡山。
[我還想知道]
從敵我力量對比看,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南部,距離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城市比較遠,是敵人統治的薄弱地區。另外,湘贛兩省軍閥各自為戰,互有矛盾。江西的統治勢力又多是外地人,力量比較薄弱,控製也不那嚴,我軍的回旋餘地較大。此外,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即可使江西省受到鼓舞,又可使湖南省得到推動。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井岡山地區紅軍主力進入贛南,建立了縣級蘇維埃政權,奠定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基礎。
到1930年上半年,全國紅軍已發展到13個軍,近10萬人,開辟了15塊根據地。此外,中農紅軍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四次圍剿行動。
遵義會議標誌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嗎?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錯誤思想的指揮,工農紅軍在對蔣介石的第五次反“圍剿”中受到重創。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率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了艱難的二萬五千裏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