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清政府簽定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嗎?(3 / 3)

長征開始後,廣大幹部和指戰員眼睜睜地看著自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紅軍多次失利,部隊不斷受到損傷,被敵人追在屁股後麵猛打,幾乎瀕於絕境,這與前四次反“圍剿”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血”的教訓,使廣大指戰員對“左”傾教條主義由懷疑發展到不滿與憤怒。

在這種形勢下,召開一次政治局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糾正領導上的錯誤的條件已經成熟。在王稼祥、張聞天等人的積極倡導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舊城一個軍閥公館的小樓上,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遵義會議。

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推選毛澤東同誌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和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仍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周恩來、朱德指揮軍事。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曆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我還想知道]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曆史關頭,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不久,“一·二九”運動將抗日救亡運動推向新的高潮。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情的推動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東北軍、西北軍領導人張學良、楊虎城開始與共產黨發生聯係,初步形成三方團結抗日的政治基礎。

張、楊發動西安事變意在勸蔣抗日嗎?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飛往西安,向駐紮在西安的張學良、楊虎城二人及所部施加壓力,如不出動軍隊“剿共”,即將東北軍、西北軍分別調往安徽、福建。當西安1萬多名學生舉行要求抗日的示威遊行時,蔣介石竟命令張學良以武力鎮壓手無寸鐵、一心愛國的學生。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經商議後毅然決定以武力勸蔣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12日淩晨2點鍾,西安城外夜色很深。夜色中,5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營長孫銘九的帶領下,分乘兩輛軍用卡車馳向蔣介石住地華清池。當孫銘九衝進蔣介石的寢室後,發現空無一人,便往驪山方向搜索,在驪山的一塊臥鱉石後將蔣介石抓獲,帶回西安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允諾停止內戰,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六項協定。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標誌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和國內和平局麵的開始實現,為國共兩黨的重新合作創造了前提。

[我還想知道]

1937年7月7日晚10時40分,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正式對華宣戰,勇敢不屈的中華民族展開猛烈的反擊。從此,中國全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

經過了八年的浴血奮戰,日本政府於8月10日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發布《停止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中國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濟南戰役揭開了偉大的戰略決戰的序幕嗎?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在重慶舉行和談,共同鑒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不久,蔣介石公然毀約,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內戰。內戰進行的第三年,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1948年8月,國民黨軍采取重點防禦後,以第二綏靖區部隊11萬餘人守備戰略要地濟南,並準備以徐州地區17萬兵力隨時北援。

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采取“攻濟打援”的方針,以7個縱隊和14萬地方武裝攻打濟南,以8個縱隊(含中原野戰軍1個縱隊)共18萬人,準備阻擊徐州援敵。

1948年9月16日晚,解放軍對濟南發起總攻擊,激戰8晝夜,於24日攻克濟南,除國民黨政府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吳化文率部起義外,全殲守敵10萬餘人,俘獲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牟仲衍。濟南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濟南戰役後,中共中央從全國戰局出發,製定並先後發動了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遼沈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賴以生存的軍事力量,迎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我還想知道]

據不完全統計,三大戰役,參戰的民工有539萬人,出動擔架10萬多副,大小車80多萬輛,支援糧食10億斤等。三大戰役曆時4個月19天,殲敵154萬人。

1949年,除西藏外,中國大陸全部解放,國民黨殘餘政權退踞台灣。

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宣告成立社會主義新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嗎?

南京國民黨政府被逐出大陸之後,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取得基本勝利,這時候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機完全成熟了。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出席會議的各方麵代表662人,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界民主人士、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毛澤東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莊嚴地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6人為副主席,選舉周恩來、董必武、陳毅等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會議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定於北平,並將北平改名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全國人民大團結。至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勝利閉幕。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首都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國歌、禮炮和30萬群眾的歡呼聲中,第一麵五星紅旗在廣場上升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剝削製度,結束了國民黨22年的反動統治,開創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它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開始,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我國將從一個落後的、受奴役的舊中國,逐步走向安定、統一、繁榮和昌盛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

[我還想知道]

1949年10月1日晚,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與群眾一起參加了慶祝開國大典的遊行晚會。

1949年10月1日,周恩來總理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送達各國政府,建議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此外,我國還與許多國家恢複和發展了商貿關係,發展了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