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神童(3 / 3)

這次外出,利奧波德做了一次“貴族式的旅行”。上次的慕尼黑旅行演出,他們是坐驛站的輕便馬車,也就是公共馬車,驛站的馬車到地方得換馬換車,造成很多不便。

利奧波德認為,作為一個專門為宮廷皇族服務的家庭,出行必須有相應的排場,所以這就得雇有專用的馬車。再說,專用的馬車,碰到那些不平整的小路,也不必拚命地趕路,這對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

更主要的原因是,利奧波德還覺得自己一家的旅行演出和那種客串於宮廷中的樂師有著根本的區別,他們不隻是賺錢維持生計,而是要讓孩子出名。而要出名就得給貴族一個好印象,講排場就是不可少的了,它會換來更多的讚賞。

當然,為了演出成功,他們必須帶上很多東西,比如鋼琴、兩把小提琴、樂譜架等,還有幾箱裝得滿滿的衣服。這些東西都被他們捆在了馬車的頂篷上。

他們旅行的第一站是奧地利北部城市,多瑙河上遊最大的河港、上奧地利州首府林茨。莫紮特和姐姐在這裏舉行了一次音樂會。

當地的兩位貴族赫貝爾斯坦伯爵和年輕的帕爾費伯爵聽了孩子的演奏後又到維也納首都宣揚了一番,結果是孩子們還沒到,那裏的人們就已知道他們將會引起的轟動了。

可是,當莫紮特一家結束了在林茨的演出,剛踏上去維也納的大路時,貴族式的馬車卻因一路的顛簸而無法行走了。而維也納那邊則由於兩位伯爵的宣傳,一批貴族已翹首企盼了。好在從林茨到維也納,可以沿多瑙河乘船而上。於是莫紮特全家連同那輛貴族式的馬車全部乘上了船。

沿多瑙河進入維也納,必須經過海關檢查站,而這裏的所謂例行檢查是很煩瑣的一個過程。因為檢查官會命令乘客把所有的行李都打開來等待檢查,而這等於是做一次出門旅行前的行囊包紮準備。

這時,6歲的莫紮特拿出了自己的小提琴拉了一支小夜曲,用琴聲傾倒了粗俗的海關檢查官。於是,他們繁重的行李沒經檢查,就順利通過了海關。

由於林茨兩位貴族的宣揚,維也納的上流社會正在熱切地期待著兩個神童的到來。他們一下子成了全城談論的中心話題,貴族夫人們競相款待他們,她們甚至還互相攀比誰招待得最豪華、最排場。

當時的維也納還沒有大型的音樂廳,一般的音樂會多是在達官貴人或者是富商名流家的客廳內舉行。演出了兩場後,利奧波德想,如果能安排在皇宮內演出,那就好了。

利奧波德雖然這樣想,但他並沒有這樣的奢望,然而,他們一家在這裏真的交上了好運。正當他們為兩個孩子所獲得的掌聲和讚譽十分欣慰,無限欣喜的時候,又傳來了維也納皇宮舍恩博隆宮的召見令。這使全家欣喜若狂。

維也納皇宮是奧地利帝國的心髒,利奧波德知道,如果能在這裏演出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利奧波德又抓緊時間讓孩子們認真地排練了幾次,當他確定完全準確無誤時,他才讓孩子們休息一下。

讓人激動萬分的日子終於到了,這天一大早,莫紮特的母親就對兩個孩子進行了細致的梳洗和打扮。小莫紮特身穿鑲金線的白衣服,頭戴銀白色鬈發的假發套,腰挎一柄明晃晃的短劍,再襯以白襪黑靴,儼然像一個非常紳士的小夥子。

皇帝的私人總管坐著一輛皇家馬車到他們住的白牛街來接他們。

皇家馬車剛在舍恩博隆宮的廣場上停下,頭戴皇家衛士帽的衛兵就過來打開了車門,並敬禮恭候小客人下了馬車。

當利奧波德帶著孩子們覲見皇帝和皇後時,他顯得誠惶誠恐,而他的兩個孩子卻依然天真如故。金碧輝煌的宮殿,畢恭畢敬的侍者,還有從他們一下馬車就受到極高貴人們的謙恭接待,都讓姐弟倆感到新鮮有趣。

姐弟倆美麗大方的服飾立即博得了皇家的喜愛。皇後示意要莫紮特從宮廷圓壇邊走向皇座。

這時的利奧波德真是有些擔心。而莫紮特卻非常的自在。他掃視了一下宮廷四壁無數麵鏡子,然後向父親點點頭,踏著紅色天鵝絨地毯,向著吊有水晶大花燈的地方走去。

他的姐姐瑪麗安妮反而成了弟弟的“隨從”,緊緊地跟在身後。到了皇後的安樂椅邊,瑪麗安妮首先躬身屈膝行了個大禮,而莫紮特則像小紳士一樣吻了吻皇後的手。

皇後瑪麗婭·特蕾莎是個很愛孩子的人,她特別喜歡天真而自然的兒童。

她生了16個孩子,雖然由於傳統的約束,她不得不恪守自己的尊嚴和身份。但在那個多子女的時代裏,她對孩子們的疼愛還是遠遠超過了大多數的皇後。她有真摯、深沉的母愛和典型的德國人氣質,因此她很自然地喜歡聰明而可愛的孩子。

皇後熱情地拍拍自己的膝蓋,對莫紮特說:“來,到這裏來!”

莫紮特爬上了皇後的膝蓋,皇後親熱地摟著他,吻著他的小臉,和藹地問:“哦,漂亮的孩子,你幾歲了?”

莫紮特爽快地回答:“6歲。”

皇後問:“都說你的琴彈得很好,是誰教你的呀?”

莫紮特高興地答道:“是爸爸。”說著,他回頭看了父親一眼。

利奧波德趕忙點了一下頭,臉上溢出了得意的神情。

皇後輕聲地“哦”了一聲,小聲地問莫紮特:“喜歡我嗎?”

“當然!”說著,莫紮特竟大膽地捧著皇後的臉親吻起來。這使在一旁的弗蘭西斯皇帝大感意外,而利奧波德先生也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變得手足無措起來。

皇後看到身邊人的驚恐,摸著莫紮特的頭,笑著說:“沒關係,這個孩子是從心底裏喜歡我才這樣做的,其實我也很喜歡他。”

說完,皇後又吩咐侍從把她的孩子們叫來,並對莫紮特說:“那麼,一會兒你和姐姐一起為我們大家表演好嗎?”

莫紮特快活地回答:“好的!”

皇後從小受過很好的鋼琴和音樂修養教育,她的美聲唱法也能讓人傾倒。她的兒子約瑟夫很小的時候,便請了著名音樂家瓦根西爾來給孩子們上課,而約瑟夫則成了瓦根西爾的得意學生。

聽到皇後要叫孩子們來聽自己的演奏,莫紮特心裏很高興,但他隨即插話道:“請把宮廷音樂師也請來,因為他也是一個懂音樂的人。”

在皇帝專用的藝術沙龍裏,王室成員坐在舒適的安樂椅中,把兩個山區來的小孩團團圍了起來,而且皇後和皇帝特別開恩,準許兩個孩子免去宮廷中那一套必有的稱呼和禮節,讓孩子就像在家裏一樣無拘無束。

不知道是這一次與王室人員那親熱隨便的接觸,還是莫紮特本來就有的一種素質,從他第一次進宮以後,此後無論哪一次與皇帝或別國的帝王接觸,莫紮特從沒一次感到局促和不安。

他和姐姐在王室成員中如魚得水地演奏了3個小時,一會兒是鋼琴二重奏,一會兒又是鋼琴獨奏、奏鳴曲,最後還演奏了小提琴。

坐在前排觀看的皇後瑪麗婭·特蕾莎驚喜得幾乎叫出聲來說:“這兩個孩子的彈奏,真是妙極了,他們簡直是奇才啊!”

一邊的皇帝弗蘭西斯也讚不絕口。

利奧波德見此情景,會意地衝莫紮特點點頭,要兒子拿出最絕妙的本領。莫紮特心領神會,立即從口袋裏抽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塊絲質長條巾,將琴鍵蒙上,然後他的細小的手指在琴鍵上嫻熟自如地移動著,並且準確無誤。

這時,尊貴的王室成員,特別是年幼的王子和公主們個個看得目瞪口呆。莫紮特姐弟的演奏,使在座的人無不大飽眼福,拍手稱絕。

演出結束後,皇後用高價向莫紮特預訂了小夜曲,並把鑲有自己肖像的金表送給了莫紮特。這對利奧波德來說,是最珍貴的賞賜了。

首次的宮廷演出之後,莫紮特成了宮廷中的常客,此後的一個月時間裏,他和姐姐又多次在皇家沙龍表演鋼琴二重奏、獨奏和小提琴、鋼琴的奏鳴曲。他還作了即興演奏,並為皇子皇孫們的演唱伴奏。

最為轟動的是這樣一件事:著名的維也納作曲家瓦根西爾來到皇宮,他是皇後請來為她的兒子約瑟夫上音樂課的。莫紮特當著他的麵,一次未曾練習,就看著樂譜演奏了他的一首難度極大的鋼琴協奏曲,驚人的熟練和準確竟使曲作者無比驚詫。

這位維也納最優秀的作曲家走到莫紮特跟前,愛撫地摸著他的手,激動不已地說:“奇才!你真是個奇才!”

很快莫紮特便名揚維也納全城,並且成了皇宮的寵兒。皇後瑪麗婭·特蕾莎對他像母親一樣慈祥。莫紮特常常忘掉森嚴的等級差別,天真地爬上皇後的膝蓋去親吻她。皇後一點也不覺得他做得過分,反倒更加喜歡逗他玩。

皇帝弗蘭西斯一世是王室成員中最喜歡莫紮特的人,但他的樂趣是逗這孩子玩,而不在於欣賞莫紮特的音樂。他覺得讓莫紮特用一個手指彈琴或者用一塊布蒙住琴鍵彈奏才能算奇跡。然而莫紮特很快就對這種與藝術格格不入的胡鬧產生了鄙視。

皇宮裏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們也非常願意與莫紮特姐弟玩,他們覺得能同這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是最開心的事。莫紮特無拘無束地同他們嬉戲。其中,他特別喜歡7歲的小公主瑪麗·安東奈特。

一天,莫紮特走在瑪麗·安東奈特和她的一個姐姐中間,突然滑了一下,摔倒在打蠟地板上。瑪麗·安東奈特的姐姐往前走了,而她卻把莫紮特扶了起來,一邊為他拍拍身上的塵土,一邊熱心地安慰他。

莫紮特高興地對小公主說:“你真好,等我長大了,一定娶你為妻。”

小公主回答說:“我感到和你在一起是一種榮幸。”

事後,莫紮特還興奮地向皇後提親,皇後奇怪地問莫紮特為什麼要這麼做。

莫紮特非常誠懇地答道:“因為我感激她,她待我很好,玩起來也很高興。可她的姐姐卻根本不理睬我。”

但遺憾的是,10多年後,當莫紮特再一次地見到這位小公主的時候,瑪麗·安東奈特已經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在維也納皇宮的這段日子裏,皇後瑪麗婭·特蕾莎給莫紮特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皇後酷愛藝術,有很高的音樂修養。莫紮特能為她彈奏,也可說是找到了知音。

同時,她又是一位比較開明的皇後,招賢納才。當時歐洲一些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師紛至遝來,維也納成為當時歐洲文化交流和音樂活動的一個中心,不能不說與她及她兒子約瑟夫二世執政時期所推行的開明政策有關。

最使莫紮特不能忘懷的是這位皇後在她的命名日那天,讓人捧上了她送給姐弟倆的兩套極為昂貴的正式的禮服。送給莫紮特的那一套是原來為她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王子做的紫丁香色的禮服。送給姐姐瑪麗安妮的則是原來為某個公主定做的白色真絲禮服。

雖然莫紮特不知道那是什麼料子的禮服,但卻知道那是山城裏從未見過的高級料子,禮服的裏麵還有一件同樣顏色的小背心。整套衣服的邊緣都有兩條寬闊的鑲金滾邊,這使莫紮特愛不釋手。姐姐瑪麗安妮,她也沒見過真絲服裝,隻感到那料子是如此的潔白,如此的飄逸,那上麵還綴有純金的小裝飾品,真讓人眼花繚亂。

從這一天起,小莫紮特姐弟倆穿著宮廷禮服,可以出入各種宮廷盛會、文藝沙龍。穿著它們,光彩照人。於是,利奧波德特地請人為兩個孩子畫了兩幅盛裝畫像。這兩幅畫記錄了這段美好的時光,留下了最珍貴的記憶。

畫像中的莫紮特身體稍稍向左麵側著站立著,然後把臉龐向右轉到正麵,微笑地看著畫師。他的頭發兩鬢有三疊卷曲著,胸前脖子上是一串白色的花狀裝飾物,禮服的上衣敞開著,莫紮特的左手在胸前插入小背心的紐扣中,他的右手微微撩起上衣後把虎口輕輕地按在腰間,一雙可愛的小手腕上露出襯衣那柔軟飄逸的白色花邊。真是一個人見人愛、氣質不凡的小男孩。

畫像中的瑪麗安妮則穿著那套真絲禮服,身體右側,左手輕輕地搭在左腿上,胸前的那些裝飾品讓她感到很耀眼,因為她畢竟是位大姑娘了。

畫師對自己的這兩幅作品很滿意,這兩幅畫像一直保存至今。這就是後人們所熟悉的兩個小音樂家的珍貴形象了。

再說莫紮特在宮廷演出受到皇後和皇子皇孫的歡迎,幾乎連著幾個月都在為宮廷演出,這使莫紮特根本沒有時間去別的貴族家演出,而這樣反而造成了貴族中以能請到莫紮特到家為榮的想法。而要達到此目的,更多的賞賜就成了最有效的捷徑。

緊張而頻繁的演出換來了可觀的賞賜,貴族也仿效著宮廷將不少錢物慷慨地賜給兩個孩子。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卻是佩劍、懷表和鼻煙壺等,有時還會得到一些漂亮的鞋扣、幾首小詩,甚至是莞爾一笑。但這些東西大多是皇帝或是貴族所賜,因此,它們便成為值得在任何人麵前炫耀的資本。

每天從傍晚到深夜,兩個孩子的時間都被王公貴族的邀請排得滿滿的,他們幾乎沒有了正常的休息時間。日子一久,這種超負荷的演出,很快就產生了惡果。

10月21日,在舍恩博隆宮演完一場音樂會以後,莫紮特病倒了。他發著高燒,全身起紅疹。

為了讓孩子早日康複,利奧波德特意寫信給家裏,請主教大人讓當地供奉的聖徒做彌撒。然而,猩紅熱要比薩爾茨堡的祈禱厲害得多。連續4個星期他們全家都被隔離了,一點收入都沒有。貴族們派男仆帶來的隻是禮節性的問候,而不是錢。

麵色蒼白、略帶病容的莫紮特重新出來演出時,大多數以前經常邀請他去的貴族人家都避而遠之了。這種對傳染病的恐懼心理在當時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在1763年1月返回家鄉薩爾茨堡。

不過,幸運的是,皇後對莫紮特的關心仍在,宮廷把皇家金庫裏的不少錢財禮物都慷慨地賞賜給他們,臨行前,皇後又差人送給利奧波德家不少珍寶玉器。利奧波德真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了,他在維也納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孩子們在維也納王宮所受到的禮遇以及所得到的豐富的饋贈,使利奧波德先生有些得意忘形,他不分場合逢人便滔滔不絕向別人鼓吹自己所得到的榮譽與珍品。後來,在他們回家的路上遭遇了一場意外事件。

一天,他們住進一家小客棧。晚上,一個神父模樣的人鑽進他們的客房。

利奧波德頓時又興奮起來,他興衝衝地向對方介紹自己不尋常的經曆,並被榮耀衝昏了頭腦,竟把裝滿金銀財寶的沉甸甸的箱子打開向這位假仁假義的神父加以展示。看到這閃光耀眼的滿箱珠寶,陌生神父雙眼圓睜,流露出貪婪的目光。

第二天清晨,從美夢中醒來的利奧波德發現,自己心愛的百寶箱已經變得空空了。原來,他們遇到的是一個高明的扒手。利奧波德這才懊惱至極,在傷心與失望的心態下向家的方向走去。